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人才培养相关论文怎么写 和车辆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方面论文怎么撰写

主题:人才培养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30

车辆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该文是人才培养相关论文怎么写与人才培养和校企和车辆相关论文怎么撰写.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车辆工程专业导论论文动物医学专业论文机械类杂志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

[摘 要]校企合作是指学校和企业双方基于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需要,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以培养出适合社会、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合作办学模式.针对目前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社会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实施以企业实际应用和产品研发为主导的产学研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双导师”制,强化学生的企业学习过程,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车辆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4-0131-03

○、引言

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是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中国制造2025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人才为本是其关键环节之一,因此高校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探索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体系[1].

2015年11月,辽宁省教育厅正式启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2].2016年沈阳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获批辽宁省第二批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这对专业培养目标和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拓面向现代工业的车辆类人才培养新模式势在必行.因此,应针对如何推进和深化实施校企合作,进一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健全体制机制、创新合作模式、深化合作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以达到校企协同办专业,构建“以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车辆类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与社会实际应用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

近些年,随着政策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汽车行业出现了很多新的动向,许多的新兴技术在不断应用.在这种状况下,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例如,随着汽车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布局逐年完善,产销量在逐年增长,而在学校车辆类专业的教学中,与之相对应的教材和教学资料都明显不足.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虽然开展的项目在逐年增加,但就整体而言,实践项目的训练目标不够明确、集中,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不足.因此,在车辆类专业教育中,亟须补充企业实际应用的内容与技术,并有针对性地增强相应的教学实践环节.

(二)实习经费不足,校外实习基地数量不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的是经济利益,其自身并没有接待学生实习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当前,学校的实习经费并不充足,企业在学生的实习中得不到直接的利益.而学生到企业实习,由于其实践经验不足,且实习持续时间不够,无法为企业创造利润,反而会给企业带来许多管理不便,容易引发企业安全生产等问题[3].因此,企业视接受学生实习为一种负担.由于校外实习基地不足,当某车企因为内部改革而停止接待高校学生实习时,全国数十所高校的车辆类专业的学生其实习均受到很大影响.

(三)教师知识能力不适应人才培养需求

高校中的教师,授课的主力大多数为青年教师,其经历了本科、硕士、博士的理论学习,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教,这种经历导致其接受工程训练系统性不足,普遍欠缺工程实践经验,再加上对实习企业的情况缺乏全面的了解,因而难以胜任学生实践教学的指导[4].

二、车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

结合《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精神的指导思想,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实施以企业实际应用和产品研发为主导的产学研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双导师”制,强化学生的企业学习过程,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5].

培养掌握汽车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知识、较强工程实践能力、一定的工程研究及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工程素质、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在汽车行业及制造企业、科研单位从事汽车及其零部件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汽车产品性能检测、汽车及零部件基本性能实验、汽车生产技术管理、汽车服务等工作.

三、校企合作创新培养机制

进行车辆类专业教育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机制创新,与企业共同负责学生的培养.这不再是单纯的订单培养,或引入部分技术培训课程,而是与汽车企业联合制定学生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让企业能够真正地提前参与学生成长,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加深其对汽车行业的认知.

(一)校企合作管理体系

双方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导小组.根据车辆类专业教学的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同成立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组织、实施合作培养的各项工作,对产学合作教育工作的实施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协调处理.

(二)校企合作运行模式

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以企业工程实践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学日历为指导,在规范的框架内有序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要有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保证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充分发挥校企优势,将现有课程体系与企业内容有机整合,形成实践教育课程内容,并依据课程内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设完善实践条件.

(三)校企合作运行制度

建立并完善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使校企合作有完整的规划、设计、考核、总结等流程,有保障体系.校企合作的发展使学校招生有影响,企业人才招聘有保障,学校通过合作能够获得教学设备或一定的经费支持,真正实现与企业的双赢.

四、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实施

根据车辆类专业服务于辽宁省汽车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相关能力要求,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对接,以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都是培养人才的主体,双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应凸显企业培训的重要地位.校企双方可以通过6个“共建”的实施,保障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一体化的有效实施.

(一)共建“师资队伍”

学校要转变观念,从“以教为本”向“以学为本”转变.通过校企共建,着力打造一支新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根据专业发展需要,聘请企业的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将他们充实到教师队伍中,让他们担负起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工作;另一方面,选派有担当、有责任心的青年教师赴企业进行累计半年以上的企业实践,以达到校企共同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目的.

(二)共建“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应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度统筹规划,围绕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相关能力要求,引进企业参与,双方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或修订工作,确定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构建“通识+专业核心+专业拓展”的课程体系[6],将企业最需要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融入课程之中.校企联合编写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课及实践环节的实训培训教材,确保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

(三)共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建立学生岗位实践与毕业设计(学位论文)一体化的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培养过程分为学校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阶段,即“3+1”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3年,在企业学习和实践的时间累计为1年.表1为目前学院和某企业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课程、实践环节与企业对接表.截至2017年12月,学院与企业联合培养本科生达到60余人,已毕业50人.`

(四)共建“课程”、“课堂”

为了及时掌握企业先进的技术及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一方面,校企双方应按照人才需求设置课程,将企业最需要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提炼出来,融入课程之中.同时,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专家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开设专业讲座,把来自生产管理第一线的最新技术和最新经验传授给学生.2017年,我们邀请金杯江森常务副总米歇尔博士为学生作题为“汽车工程的轻量化理论与技术”的系列讲座,共6讲,直接聆听人数达到800多人.另一方面,应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进行专业课程的企业实习,参与企业的生产,了解企业的需求,以提升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形成校企合作共建课堂、共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人才的机制.

(五)共建“实训实习基地”

按照企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与企业签署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协议,建立了一批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目前,学院有“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辽宁省汽车技术实训培训基地”等校内实训基地,同时学院与中国一汽、沈阳华晨中华汽车有限公司、苏州市奥杰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等国内12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校内、校外基地的建设,不但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可提高教师的实际工程和研发能力,增加教师的实际工程经验,同时这还能更进一步加强、深化和密切校企合作.每年学院约有240余名学生赴企业进行不同种类的实习,如生产实习、特种车辆驾驶实习等.

(六)共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在建设企业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和校企联合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前提下,建立深化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校企双方均衡利益分配机制和校企合作评价制约机制,以保证校企合作的长效、深化实施.

1.校企双方均衡利益分配机制.校企合作是推动专业应用型转型发展实施的必要途径,而深化实施校企合作发展的最根本问题是双方的利益,学生是学校和企业双方获得利益的桥梁.学校培养出令企业满意的毕业生,是校企合作的基础;而政府的政策、校企合作制度是学校、企业、学生获得利益的有力保障.图1为实施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路线图.

2.建立校企合作评价机制.在健全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前提下,建立三方(学校、企业、学生)的评价体系.校内的理论学习和校外的实践环节的学习,都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校内的理论学习不合格和校外的实践环节学习不达标都会影响学生的正常毕业,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成绩评价机制.为确保校企合作的深入实施,应建立校、企双方合作评价机制,建立学生对实习企业的评价,评价结果可与当地政府对企业实施的优惠政策相关联.

以学院目前校企合作为平台,完善车辆类专业培养方案,建设企业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完善车辆类专业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机制;进一步和其他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扩大学院校企合作平台,打造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深化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双方均衡利益分配机制和校企合作评价制约机制,构建其深化实施的长效机制.

五、教师聘任制度改革

(一)校内教师聘任制度

针对任课教师聘任、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等事宜制定政策,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到研究所、企业、工厂工作和实习,学习汽车新技术,参与课程变革和工程项目研发.

(二)企业教师聘任制度

聘请资深工程师担任学校教师,并形成长期有效的聘任制度,教学形式以授课、讲座、教学实践、竞赛指导等方式灵活开展,加深学生对车企实际应用技术的理解,加强学生工程实战能力的培养.

六、结束语

只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合高等教育的培养体系,才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科高校、专业向应用型转变旨在面向企业需求,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下,大学与企业应开展长效、深度合作,协商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机制可以解决学校工程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开拓学生的工程视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还能为企业的技术人才储备与企业文化传播提供新渠道,实现学校—学生—企业的“多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EB/OL].[2017-02-20].http://www.moe.gov.cn/.

[2]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教育厅关于支持有关高校和专业启动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2015-11-19].http://www.lnen.cn/.

[3]苏永清,岳继光,余有灵.优化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324-328.

[4]惠晓丽,吉莉,徐鹏,等.高等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2010(6):65-68.

[5]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EB/OL].[2015-11-6].http://www.ln.gov.cn/

[6]陈克,张宏远,岳峰丽,等.以现代设计方法课程体系群为主线的车辆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9):29-31.

[责任编辑:陈明]

汇总,此文为关于人才培养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人才培养和校企和车辆相关人才培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中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摘要在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壮大之下,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量也愈渐增加,但是,中职旅游专业毕业的学生因为年龄小、阅历少,通常不被企业看重,无法得到就业机会,这不仅是院校教育的缺陷,更是社会无法得到人才的遗憾.

浙江省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分析
摘 要 随着浙江省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企业对高技能型人才需求巨大,同时不少高职院校培养的汽车类专业学生就业困难,流失率又高,其职业素养不能完全满足企业需求 为此,我省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按照国家和浙江省.

高职音乐表演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和实践分析
摘要校企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社会人才的需求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与手段 在高职音乐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要提升对其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视,通过科学合理的设.

设计类专业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
一、设计类专业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粗放 现阶段,在设计类专业校企协同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的参与度相对欠缺,实践形式也比较单一,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小,实践教学的深度.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