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牡丹亭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与曲径通幽梦中情《牡丹亭》梦的意象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主题:牡丹亭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2

曲径通幽梦中情《牡丹亭》梦的意象,本文是关于牡丹亭方面论文范本跟梦中情和意象解析和曲径通幽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牡丹亭论文参考文献:

牡丹亭论文参考文献 贵州省情论文范文强军梦论文

郑州大学文学院 刘迪

明代伟大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是一部洋溢着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戏曲作品,它“上薄、下夺屈宋,可与《西厢》交胜”,甚至曾因文本的脍炙人口而“几令西厢减价”,足以表明其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牡丹亭》对人性的解放、感情的自由等主题都给予了高度赞扬和肯定,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汤显祖,对当时中国封建礼教压抑下人的生死爱恨进行了细致的描摹与观照.他极为自觉地站在时代前沿,试图打破程朱理学长久以来的钳制和禁锢,倡导个性自由,积极呼唤人性的苏醒与解脱,追求对天然自在的人性本身的尊重与召唤.《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在悠扬的笛声中听到《牡丹亭》里表现少女内心觉醒的几句戏文时,不禁心荡神摇,如醉如痴,落下眼泪.而《牡丹亭》之所以具有如此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对“梦”的意象的描写. “梦”因情起.作为《牡丹亭》中的重要意象,“梦”所包涵的“至情”内蕴,显然带着近现代中国社会个人意识复苏的症候,即“追求个人独立和情感自由”.应该说,这才是《牡丹亭》的真实含义,是《牡丹亭》体现出来的时代特点,也是杜丽娘形象具有的独特性和时代性之进步意义所在.《土丹亭》有两个地方表现“梦”:一个是柳梦梅的梦:“梦到一园,梅花树下,立个美人,不长不短,如送如迎”;二是杜丽娘的梦:“伤春感怀,情起成梦”.而《牡丹亭》写得最成功的正是杜丽娘之梦,柳梦梅之梦是为杜丽娘之梦作引子、埋伏笔,只为突显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

《牡丹亭》中“梦”的意象,已然超越实在之物,而承载了某种象征涵义,也就是说,“梦”营造出了一个与现实世界交相辉映的超现实化、鬼神化的理想世界,并达到深化主旨、以情胜理的效果.对于作者所创造的超现实的鬼神幻想世界,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一是侯外庐先生认可的有关《牡丹亭》冥府里存在的两种对立的神:“《牡丹亭》艺术成就之所以这么大,在于它创造了两个神来集中折射社会里的矛盾对立,也因此为《西厢记》所不及”,“一个是类宗教迷信的神,即为常人所知的神之为神;另一个则是存在于心念里的不神之神”,作为前一种神的代表是冥府的判官,而后一种神的代表是“专掌惜玉怜香”的花神.二是认为花神是“情”的化身,是一个不受“理”的约束的异端神.而胡判官身为一个与邪异乱神相对立的正统鬼神化身,被汤显祖赋予了一层理想主义的浪漫色彩.通过建立胡判官与花神的冲突,来营造意识形态中的“情”与“理”的对立,且这又与现实生活里的“情”与“理”的对立遥相呼应.三是王季思先生认为胡判官“并不是完全跟花神对立的反面典型”,“汤显祖是把梦中的境界、冥间的境界作为跟苦闷的现实对立的现象来描绘的”,“把一定的理想因素寄予冥界来反衬现实世界的黑暗与残酷”.另外,在人物形象塑造的完整丰富性上,作者运用了虚实相生这一艺术手法,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及其多重侧面,如刘再复先生就认为性格有“空间差异性与时间变异性”.

此外,通过对杜丽娘“梦”的前因后果的深究考证,还可探寻出汤显祖赋予“梦”的意象的另外特殊涵义.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却深锁闺门,寂寞无聊,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偷偷地离开长年拘束自己的绣房,走进后花园.她惊讶于后花园的美丽,看到成双成对的莺燕和盛开的百花,体会到了“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生生燕语明如剪,呱听莺歌溜的圆”的多彩而奇妙的世界.美妙的生命在这里绽放,杜丽娘第一次看到真正的春天,春心荡漾,发现自己的生命如这春色一样美妙,方生出“不到园内,怎知春色如许”之感慨,自然美景撩动其内心的憧憬和向往,青春洋溢的内心重又唤发了活力.“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一生儿爱好是天然”.她热烈追求自我的解放,“忽慕春情,怎得蟾官之客?”“生在宦族,长于名门,年已及笄,不能早结佳配,诚为青春枉度,光阴过隙耳.”她悲叹自己青春虚度,个人才貌被埋没,继而苦闷仿徨,找不到出路,只有将自已的爱意寄托于梦中.梦里的杜丽娘与书生两情相投,互为珍爱,于牡丹亭边和芍药栏畔,千般温存万般缱绻,乃成云雨之欢,以至后来因梦感伤,恋色而亡,最终以其至情感动天地,才得以还魂,与梦中所爱结为连理.

《牡丹亭》中有“深闺”“花园”“梦”三种意象,且它们之间有所互动.“深闺”作为一种封建禁锢的象征,深深限制了情感的自由,压抑人性的解放.少女深居闺门,无缘接触外界男子,生活变得枯燥无味,这是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花园”里百花盛开,春光明媚,万象更新,是蓬勃生命力的象征,给踏入花园中的少女以美的启迪.但是这“花园”在封建*的约束下,是不能进去的.只有在“梦”里,少女才可以恣意妄为,个性得到尽情释放.“梦”也因此诗化为一种解脱、自由的意象.梦中的杜丽娘第一次相信并拥抱了爱情,体验到爱情的美妙.这梦饱含了杜丽娘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梦醒之后的杜丽娘因梦感伤,继而亡故,这也意味着在现实中寻找到一生所爱的困难.杜丽娘比崔莺莺的境地更为悲惨,崔莺莺因与张生的爱情受到阻挠破坏而苦恼,但杜丽娘根本找不到柳生,只能与他在梦中相见、相亲.杜丽娘因梦生情,因情生恨,乃至最终徒然无助、无疾而终,这正是其死因所在.所以,《牡丹亭》“梦”的意象深刻地揭示出封建礼教摧残人性的罪恶本质,将情理之冲突所酿成的悲惨境地表现得淋漓尽致.

杜丽娘因花而梦,又因梦而亡,企料杜丽娘的鬼魂最终居然又与梦里的意中人柳梦梅幽会,并因此还魂共结连理.该段隋节虽离奇荒诞,但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浪漫主义的艺术追求.在封建礼教的樊篱下,同时代的许多深闺少女都在做着与杜丽娘相似的“梦”.恰如汤显祖所言:“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乎?”这也深刻地折射了晚明时期青年男女的精神之苦.汤显祖通过对“梦”意象的设置和描写,展现了杜丽娘的内心世界,抒发了她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梦里的杜丽娘洗尽铅华,是完全真实的自我再现,而真正使读者为之心魂牵系的正是梦里的杜丽娘,并非因循守旧、秉守三从四德的杜丽娘.

“梦”的意象作为《牡丹亭》的关键所在,是全剧情节的支撑点.杜丽娘由“惊梦”到“寻梦”,这是她对爱情执著追求、青春觉醒的开始;也是因梦伤情、因梦而病,继而追寻梦中之情无疾而终,又因情而生的必然结果.这种基于现实世界之上、梦幻交融的超现实笔触,既大胆难料,细想又在情理之中,这正是《牡丹亭》的特殊之处与经典所在.20世纪初,日本的文学评论家厨川白村在其专著《苦闷的象征》中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分析和发掘了藏匿于人物内心深处被埋藏的潜意识,他认为:“文学的奥秘根植于人们那受压抑了的生命力,而其表现方法在于广义的象征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杜丽娘之梦,正是其现实中正常受到封建礼教摧残和压抑而滋生的苦闷心理的象征.因此,《牡丹亭》中的梦,是既具有生活真实基础上的艺术真实,又寄托了作者个人追求的理想性真实,是以前所有写梦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牡丹亭》中的“梦”意象不仅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蕴,同时也有意识地承担了重要的社会功能表征.此外,“梦”的意象作为一类深入开掘人物内心诉求的文学手法,其艺术效果在《牡丹亭》中得到了尽情的展现.从这个意义上说,《牡丹亭》毫无疑问地成为文学作品中“梦”的意象发展成熟时的典型代表,值得后人反复地感悟与品读.

汇总:上述文章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梦中情和意象解析和曲径通幽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牡丹亭本科毕业论文牡丹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都市人的乡村情《祝福》和《边城》的比较阅读
就是位于和祥林嫂的同一阶层的人,也在一步步蚕食祥林嫂的生命 柳妈还算是同情祥林嫂的一个,可同情祥林嫂的人,也同样把祥林嫂推向深渊,更显示出悲剧之可悲 鲁镇上的人们对祥林嫂的遭遇没有任何同情,他们一开始.

观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有感
成荣蕾(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贵州 贵阳 550002)【摘 要】观白先勇先生主持制作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后,至今仍回味无穷,整场剧完全沉浸在充溢着青春的气息、美与雅共存的时空中,青春、靓丽、美轮美.

汤显租《牡丹亭》的至情观
【摘要】汤显祖的牡丹亭是影响极大的主情之作,“至情观”是其思想核心 杜丽娘是作者理想中“情”的代表人物,围绕她因情而死,死而复生,展现了她的&ldquo.

《西厢记》和《牡丹亭》爱情描写之异同
摘 要西厢记与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描写爱情最为动人的两部作品,但就其人物塑造、爱情所受到的阻力以及其爱情结局而言又有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试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论述其中异同 关键词西厢记;牡丹亭;爱情描写异同.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