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世界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跟茶马古道:征服世界屋脊的文化之脉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主题:世界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21

茶马古道:征服世界屋脊的文化之脉,本文是关于世界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跟征服世界屋脊和茶马古道和文化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世界论文参考文献:

世界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期刊中国文化论文企业文化杂志社企业文化的论文

本刊记者 伊沫

很久以前,中国西南大三角地带的人就已经通过山间林道互相来往了.在滇、川、藏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之中,就绵延盘旋着这样一条神秘的古道,而它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文明传播路线之一——茶马古道.

为一条地道的马帮之路,中国的茶马古道共分为三条,分别是陕甘茶马古道、康藏茶马古道(蹚古道)、滇藏荼马古道.

首先开通的是陕甘荼马古道.明初洪武四年,在青藏高原入口处的河州、洮州、秦州设茶马司,令将“陕西紫阳荼区产茶十三万斤,又四川保宁府转荼一百万斤,赴西番易马.”这条荼马古道从陕西紫阳始发,经石泉、西乡到汉中,经汉中“批验所”检验后分两路面向青藏.一路经勉县、略阳、徽县、西河到达临淬,(即今洮州)为“汉洮道”;另一路沿褒斜道往留、凤县、两当到秦州(今天水市)为“汉秦道”.到达秦州后,经秦州荼马司验查后又分为二道,一道经清水,到庄浪,再由庄浪趋兰州、宁夏,与丝绸之略接轨为“秦庄道”;另一道经甘谷、武山、陇西、临洮到河州(今临夏市),达于草原,为“秦河道”,为陕甘荼马古道进入青藏高原的终点.

康藏荼马古道开通于洪武26年,明政府在雅州(今雅安市)、黎州(令汉源县)设茶马司,后迁往汉藏贸易中心的康定,主持入藏茶马交易.令将雅安、天全、名山、射洪等五县所产茶产240万斤,明中叶后增为340万斤,清代为1100万斤,在雅安压制成荼砖,经背夫翻雪山背运至康定,然后分三路入藏.一路由康定越雅砻江至理塘,巴瑭到昌都再行300里至拉萨,为入藏南路;一路由康定经道孚、甘孜渡金沙江至昌都,再由昌都趋玉树,结石入青海,为入藏北路;另一路为经懋功达藏县趋松藩入甘南藏区.

最后是滇藏茶马古道,即云南茶马古道,它开通于明代木氏土司统治时期.云南在木氏土司统治时期,遵循朝廷指令设“官马帮”,将云南“普洱茶”“沱茶”转向西藏换取战马,标志着云南茶马古道的开通.其主要路线分为上行与下行两道:上行即滇川道,由普洱茶的原产地西双版纳,思茅等地经景谷、下关、丽江,中甸、德钦转至拉萨,为入藏线;下行即滇越道,从普洱经勐先、黎明,江城至越南莱州,海防,为国际贸易通道.

最初,在这些马帮古道上运输的物品,除了丝绸,蜀布以外,最重要的物品就是盐.而大约在唐代,茶传入了藏族地区.据《藏汉史集》记载,松赞干布之曾孙都松芒波杰说,“在我患病期间不思饮食,只有饮用小乌衔来的这根树枝泡的水比较奇妙.它能养身,是一种治病良药.”从中可以看出,荼在传入藏族地区后,最初是被当作保健药物使用的.

到了唐末,茶逐渐成为藏族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与藏族人的饮食结构有关.藏族人在高寒,缺氧的气候下,为了御寒,日常所吃的多为牛羊肉,糌粑,奶制品等油脂重、不易消化且缺少维生素的食物,而茶叶成分正好弥补其不足,起到了提神化食的作用,也就是所谓的“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藏族形成了对茶的全民依赖.

但最大的问题是,西藏地区本身并不产茶,只能通过贸易获取.据史料记载,当时在河西及青海日月山一带就已经开始茶马互市,茶叶被大量运往藏区.藏族人对荼的依赖使马帮古道产生了根本的变化.为了满足西藏地区的人们对茶的常年需求,那里的人就必须穿越横断山向茶叶生产地远征,茶马古道最终彤成.

在茶马古道上,浪漫的是悠扬的驼铃声,激荡的马蹄声;现实的是酷暑严寒、深沟险川.为了生存,不知有多少条鲜活的生命长眠于斯.最初的商贸古道,由于人的参与,不知不觉中延伸为文明互动、文化交流的精神长廊.2013年3月5日,茶马古道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活着的茶马重镇”——丽江

荼马古道是世界上通行里程最长的古代商路,总行程在万里以上.自古以来,很少有人能走完全程.古道沿途的很多商品集散地、中转站就成了滇川藏各地马帮行走荼马古道的起点或终点,如丽江、拉萨、雅安、昌都等.其中,丽江古城因保存最为完好,被誉为是“活着的荼马重镇”.

丽江位于滇川藏的交接点上,“踞全滇之上游,通巴蜀之要塞”,“外控蕃藏,内敞滇西”,“自内地入藏,必以丽江为正路”.历史上的滇川藏贸易及宗教、民族文化等的交流都在这里汇集.据《三国志》记载,早在汉,晋时期,纳西先民就同巴蜀汉商交换布、帛和盐,铁,畜产品;唐宋时期与西藏吐蕃及南诏大理国的交往更加频繁, 《云南志》中有博易三千二百口大羊的记载,在被誉为纳西族百科全书的《东巴经》里,也有“‘聪本’(藏商老板)马帮九兄弟,赶着九十九个驮子来”的记述;到了元、明和清初,丽江已形成较大规模的市场,市场上充斥着从各地赶来的和在本地微生意的马帮.

从清初开始,经济逐渐发达起来的纳西族地区与邻近藏区的物资贸易十分兴盛.清嘉靖年间,丽江纳西族中的“藏客”崛起,开始大规模前往西藏经商.从那以后,丽江人就把那些赶着马帮前往西藏做生意的人叫做藏客.很多纳西商人到藏区经商,以专销内地茶叶、丝绸,铜器皿为主,较大的商号有牛家的“裕春和”,赖家的“仁和昌”,李家的“永兴号”等,后来发展到30多家.到抗日战争时期,丽江在茶马古道上做生意的大小商户达1200家.

与此同时,西藏及各地的商家也纷纷到丽江设店开号,丽江逐渐成为各路马帮的中转站,在这里,大多数商号和马帮能办妤一切所需的货物.据《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初步统计,当时每年来往于丽江,西藏,印度等地之间的马帮约有二万五千驮之多.

可以说,丽江古城的形成、发展与茶马古道息息相关,茶马古道的繁荣造就了丽江古城的辉煌.丽江古城也是迄今为止茶马古道上保存最为完妤、古貌依旧的一座文化名城.即便是今天,我们依然可以领略到悠悠茶马古道的辉煌和古韵.

现如今,成群结队的马帮身影不复存在,清脆悠扬的驼铃声也只能在历史的记忆中回响,远古飘来的荼草清香也已消散于风中.但留在茶马古道上人类的足迹和马蹄深深的烙印却告诉我们,人类最初的文明本就诞生于那些基于本能的创造而非高远的幻想,文明也绝非仅是一纸书香.

该文点评,上文是关于征服世界屋脊和茶马古道和文化方面的世界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世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历经生死的茶马古道命名者
文·图李贵平陈保亚站在四川丹巴县甲居藏寨的楼顶,他的头上是瓦蓝透亮的天空,风过处,似乎伸手就能抓到一把云彩 脚下,星罗棋布的嘉绒藏族民居,静静地被群山环抱在无尽的翠薇里 远处,浑黄的大渡.

鲁史古镇,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
文·图 李廷昌 程权沿着山腰而来的大片雾气笼罩住了鲁史古镇 走在古镇的老街上,几十米外便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雨水打湿了楼梯街上的引马石,汇聚到被马蹄踩穿了的石板处,映射出的白色光线让老街.

茶马古道马蹄窝(外一首)
茶马古道马蹄窝,窝里踩出赶马歌 时光飞过几千年,歌声还在我心窝 一架茶叶马上驮 上坡慢慢爬,下坡慢慢梭,梭到国外国 脚步跟着蹄窝走,一个蹄窝一首歌,不知哪有暖被窝 当年赶马哥,一架茶叶马上驮 风吹也要.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