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职称论文>材料浏览

义务教育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 与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基于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视角相关论文例文

主题:义务教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6

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基于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视角,本文是关于义务教育相关论文范文集跟县域和义务教育和视角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义务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药品质量管理论文质量杂志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关于机电一体化的论文

[摘 要] 目的:在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通过硬指标(硬件配置)和软指标(学生发展、教师投入、校长管理)对县域城乡教育一体化进行研究.方法:在硬指标的研究中,对H省抽取40个区县的硬指标情况进行研究;在软指标研究中,采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从硬指标看,40个区县中小学和初中不均衡发展的区县都有5个(占12.5%);

从软指标看,40个区县中小学和初中不均衡发展的区县分别有15个(占37.5%)和16个(占40%). 结论:县域城乡义务教育均衡的发展要全面衡量,不仅要考虑硬指标的均衡,也要考虑软指标均衡的情况.鉴于当前学校软指标均衡工作较为薄弱的状况,各级政府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考虑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城乡学校办学软指标均衡方面来.

[关键词] 县域城乡教育;一体化;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作者简介] 石灯明,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教育督导评估(长沙 410005);李剑,通讯作者,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督导评价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质量监测(长沙 410005);刘文,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评价(长沙 410205);郑岱,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督导评价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质量监测(长沙 410005);曹仪,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督导评价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教育质量监测(长沙 410005);黄龙威,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督导评价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研究方向:教育督导评估(长沙 410005)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保障城乡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所谓一体化是指多个原来相互独立的主权实体通过某种方式逐步结合成为一个单一实体的过程[1] .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是指在县域范围内,城乡教育形成一个各具特色各自独立又互成一体的发展格局,在整体上提高教育水平[1] .县域城乡教育一体化提出的背景在于乡村教育资源紧缺、教育质量低下,而城镇集中了良好的教育资源导致大班额问题严重、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大.而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提出,从政策上保障教育公平,对缩小县域范围内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有重要意义.

由于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如城乡之间教育经费投入和教师配置不均衡,会造成城乡、区域、校际教育质量差距变大,不同目标群体的教育水平的差异也随之增大.这些不均衡问题会导致普遍的择校现象,造成大班额等严重问题,也会带来学生在入学机会方面的不平等,包括城乡适龄儿童入托入园机会的不平等、弱势群体子女受教育权利保障不充分和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2] .

衡量县域教育一体化程度的指标主要有: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修正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锡尔系数[3] .变异系数又叫差异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用符号CV表示(Coefficient of Variation).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时,如果变异系数大于15%, 则要考虑该数据可能不正常,应该剔除[4] . 在本研究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中,如果计算得到某个区县的CV值大于15%,则视为该区县的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

基于上述分析,在本研究中的子研究一即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硬指标评估,主要依据督导评估的八项指标进行分析,对H省抽取的40个区县进行研究.子研究二为对子研究一的40个区县进行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从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视角研究县域城乡一体化软指标均衡的问题.

一、硬指标均衡研究

(一)研究目的

从硬件配置角度考察全省2016年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40个样本区县的硬指标均衡发展情况.

(二)研究方法

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作为硬指标,差异系数的计算方法:

最后的差异系数是小学(初中)的综合差异系数,是8项评估指标差异系数的平均值.分别计算小学、初中差异系数,进而评估县域内小学、初中校际间均衡状况.小学(初中)的差异系数值越大,反映均衡水平越低;差异系数值越小,反映均衡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主要考虑差异系数的划分,小学和初中的差异系数分别小于或等于0.65和0.55的县,即可认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校际差异评定达到均衡.

(三)研究结果

根据H省教育厅的统计数据,40个区县小学和初中学段硬指标是否均衡的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小学硬指标不均衡的区县有5个,占12.5%.初中硬指标不均衡的区县也为5个,占12.5%.小学和初中都不均衡的区县有2个,占5%,小学和初中都均衡的区县32个,占80%,小学不均衡而初中均衡的区县3个,占7.5%,小学均衡初中不均衡的区县3个,占7.5%.

二、软指标均衡研究

(一)研究目的

从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角度考察H省40个区县的小学和初中软指标均衡发展情况.

(二)研究方法

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采用表示县域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软指标分为三种来源,学生方面、教师方面和校长方面.学生方面主要是学生的学业水平,包括语文学业表现、数学学业表现;教师方面的指标为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校长方面的指标是校长对学校的治理,包括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环境、校长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等六个方面.共10项监测指标作为计算软指标的来源,对于这10个监测指标的选择,咨询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差异系数的计算方法:

最后的差异系数是小学(初中)的综合差异系数,是10项评估指标差异系数的平均值.如果计算得到某个区县的CV值大于15%,则视为该区县的城乡义务教育软指标发展不均衡.

(三)研究结果

40个区县小学和初中学段的硬指标和软指标(监测指标)是否均衡的统计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小学软指标不均衡的区县有15个,占37.5%.初中软指标不均衡的有16个,占40%.小学和初中软指标都均衡的区县为16个,占40%;小学和初中软指标都不均衡的区县为7个,占17.5%;小学软指标不均衡,初中软指标均衡的区县为8个,占20%;小学软指标均衡,初中软指标不均衡的区县为9个,占22.5%.

40个区县小学和初中学段的硬指标和软指标是否均衡的统计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40个区县中,软指标不均衡的比例大于硬指标不均衡的比例,这提示即使硬指标均衡发展,软指标也不一定能达到均衡水平.

综合考虑硬指标是否均衡和软指标是否均衡,40个区县的小学和初中硬指标和软指标的均衡情况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40个区县的小学有3个区县硬指标和软指标均判定为不均衡,占7.5%;有23个区县的硬指标和软指标判定皆为均衡,占57.5%;有12个区县的硬指标均衡而软指标判定为不均衡,占30%;有2个区县的硬指标不均衡而软指标判定为均衡,占5%.40个区县的初中有1个区县硬指标和软指标均判定为不均衡,占2.5%;有20个区县的硬指标和软指标判定皆为均衡,占50%;有15个区县的硬指标均衡而软指标判定为不均衡,占37.5%;有4个区县的硬指标不均衡而软指标判定为均衡,占10%.

三、讨 论

(一)硬指标和软指标

以往的研究,如卢晓旭(2011)对常熟市教育均衡进行研究[3] ,通过对常熟市小学的教育资源配置水平进行了测量,得出各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情况,最后计算常熟市的变异系数作为指标来衡量常熟市的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这与本研究的硬指标衡量均衡发展的方法相吻合.丁光富(2011)提出通过教学研一体化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在其研究教学研一体化中的“教”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学”指教师的培训学习提高;“研”指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5] .从软指标方面为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本研究的软指标研究思路有一致性,并且本研究在针对软指标的计算时更为全面,从学生、教师和校长三维进行衡量.

(二)教育均衡发展的衡量

以往的研究在衡量教育均衡发展的时候,往往偏重采用硬指标进行衡量区县的教育均衡发展,然而,硬指标的均衡只要投入金钱即可,但是软指标的均衡问题比硬指标难度更大,多数时候是硬指标已经达到均衡发展,软指标却未能达标.因此,今后在衡量区县的教育均衡发展时需要同时兼顾硬指标和软指标教育均衡的问题.

四、建 议

针对硬指标和软指标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该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任务十分艰巨.《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该省的实施意见,对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都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保障措施,当前的关键是要像推进扶贫工作一样,结合实际抓好“十大计划、五大保障”的落实.为此,省、市、县应重点解决经费(解决硬指标)、师资(解决软指标)这两个一体化的核心要素,并建立四项工作制度推动一体化的落实,提出以下建议:

(一)抓住师资问题关键点

教师的高度决定了教育和学生发展所能达到的高度,该省当前义务教育质量在全国较低,与师资队伍有着密切的关系.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要“统筹城乡师资配置.”统筹城乡师资配置,首先是要有可以统筹配置的师资.在很多县市区,补充教师就像拨付经费或者出售商品,讨价还价,打折补充,有编不补的问题相当突出.一方面反映了财政较弱,多一个教师则多一个财政供养人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县级政府对教育工作的不重视,对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有学上”的初步阶段.如果不能按核定编制满编落实教师结构性要求和总量要求,教育部门就无法统筹.其次是教师能够自愿自觉被统筹.目前教师职业社会地位低下,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缺失,教师经济收入不高,不愿从教倾向严重,一些地方教师交流政策缺乏激励,造成教师交流或流于形式,或惰性怠工.因此,统筹城乡师资配置,

应着重抓住几个关键点:

1.师资队伍满编运行

应充分借鉴山东经验,省级政府部门创新编制政策,县级人社、编制部门主动放权,共同解决好教师总量与结构性缺编问题[6] .一是建立周转专户,实现省域内调剂.在全省各市县编制总量内,利用精简压缩和事业单位改革回收的编制,建立了中小学教师临时周转编制专户,专门调剂给已经满编、超编,但依然需要补充专任教师的区县.二是省对编制政策进行调整,统筹调剂县域、市域事业编制用于补充教师.对于小规模校、寄宿制学校及育龄女教师多的学校,合理确定班师比标准,额外核增一定比例的编制.三是按照“总量控制、统筹城乡”的原则,建立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岗位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的机制.人社、编制部门主动放权,县域内中小学教师交流,不再申报用编进人计划,而是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中小学教师结构状况、教学实际需要,每年统一研究提出教师交流方案,征得同级机构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同意后,即可组织实施.教育部门推动“县管校聘”,将教师从“学校人”变为“系统人”,师资可以在不同学校之间实现流动.在“定岗定编”的基础上,富余教师参与跨校聘任,教师不足学校可通过教育局公开招聘教师.

2.重塑教师尊严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引导社会对教师职业有一种内在的敬重.尤其要旗帜鲜明地防止“贱师”“耻师”“辱师”等有违传统美德的现象出现.要为各种非教师、非学校原因引发的事件树立公道,以法制维护教师、教育的尊严,而不是为求稳定“和稀泥”,要鼓励学校、教师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其次,政府和社会要为教师多做实事、好事,想教师之所想,解教师之所难.通过不断增加收入,改善待遇,创造良好工作环境,使教师过上有体面的生活,继而愿教、乐教、能教,逐步把教师职业变成全社会崇尚的职业,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从事教育工作.三是办好家长学校.教在学校,育在家庭.家校互通,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引导社会尤其是家长尊师重教的主要渠道.应借助移动互联网,开发家长学校APP,传播尊师素养,以及家长行为示范、情感关怀等教育子女的方法艺术,让家长共同承担育人的责任.

3.加强教师培训

根据H省质量监测的数据, 当前农村学校教师培训以国家、县级培训为主,大部分农村教师都接受过培训,未接受培训的比例不到5%, 但教师对培训的感受却不理想,21.2%的农村学校教师和23.3%的县城教师认为对教师的个人发展的激励政策力度不大,14.1%的农村学校教师12.2%的县城教师认为多数培训不符合要求,认为教学任务重,无暇顾及个人发展的农村教师比例占49.1%,而县城教师比例达到57%.农村教师培训的形式比较单一,有些学校因地理位置偏远的原因,专家指导很难开展,而高层次人才、信息技术人才不足,又使得校本研修缺乏领头羊、网络研修缺乏技术支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统筹本地的高校、研究机构、智库人才,研究切实可行的方案,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中提出的要求,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着力解决资金难题

这是推进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最核心问题.多年来的数据显示,该省教育投入一直与该省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教育经费增长比例未能与经济增长比例同步.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是转变政绩观念,尤其在县级政府,不能因为教育无法在短期内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效益而有意无意地压缩财政投入.应该看到,推进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本身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要,是推进城镇化、脱贫共富,实现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二是应明确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资金投入责任主体,财政部门主导,教育部门协助.三是把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所需资金投入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7] . 应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争取地方人大支持,调整省、市、县事权与支出责任之间的配置,并在财政预算编制过程中单列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财政保障.四是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省一级应基于义务教育一体化的目标,以公式化方式对省域内财力不足地区给予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在一体化中承担财政责任.县财政部门在义务教育预算编制时,应基于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原则统筹安排义务教育支出,对城乡小学和初中学校经费安排基于相同的标准,并补齐乡村义务教育各项相关费用的缺口.五是建立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经费投入与使用绩效考核评估体系,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三)以制度推动一体化

1.政府主导的部门协同推进制度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同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编制完善义务教育规划,积极推动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并对教育、发展改革、财政、、民政、机构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等部门进行了责任划分.应该说,这种协调沟通安排是确保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最为有效的保障.但在过去类似的实践中,教育部门往往唱“独角戏”,不仅是具体实施者,更是同级政府部门的具体协调者,一些关键性的事权因为协调难度大而导致工作难以落实.因此,各级政府应建立政府主导的、各相关部门组成的义务教育一体化协调推进制度.该制度框架是:(1)各级政府是主导者,都应建立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领导机构,尤其在市、县级政府,至少应是政府常务副职担任领导机构主要负责人,以协调各政府部门履行职责;(2)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过程中,各相关部门都应有自己明确的工作目标、具体任务和保障措施,尤其是保障措施要能够为下一级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利好;(3) 各相关部门都是具体职责的实施者,每个部门都有主动协调其他部门的任务.

2.督查考核与问责制度

各级人大牵头,组织部门与教育督导部门配合,吸收主要媒体参加,建立对同级政府各相关部门统筹推进义务教育一体化履职的年度督查考核与问责制度.同时省教育督导办以“两项督导评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为基础,细化“十大计划、五大保障”并纳入考核范围,对县级政府开展年度督查考核与问责.

3.监测与台账管理制度

以省级教育部门为主体,以细化的“十大计划、五大保障”督查考核指标为基础,开发专门信息化平台,建立各部门责任落实、各县市区一体化工作推进的监测与台账管理制度.一方面全面掌握全省及各县市区先进典型与主要问题,另一方面及时向人大、政府部门反馈情况,作为督查考核与问责依据.

4. 一体化社会公示制度

对同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履职、各县级政府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督查考核与工作进度向社会公示,表扬先进,懒政,发挥全社会的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 任家熠. 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D]. 保定:河北大学,2015.

[2] 柯玲,张继远. 城乡教育一体化研究述评[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12):32-34.

[3] 卢晓旭. 基于空间视角的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性测评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4] 百度百科. 变异系数[Z].2018-9-20.

[5] 丁光富. 教学研一体化: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J]. 当代教育科学,2011(16):39-40.

[6] 张婷,魏海政. 跳出编制的“框”[N]. 中国教育报,2017-2-20(1).

[7] 林江,翟继光, 李建军等.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财政如何发力?[J]. 财政监督,2016(16):40-48.

上文汇总:上文是关于经典义务教育专业范文可作为县域和义务教育和视角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义务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湖北省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以湖北黄石市为例
摘 要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实施,人口的流动带来子女随迁加大城市学位供给,导致城乡义务教育二元结构矛盾突出 笔者对湖北省黄石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发现了某些不足,并针对问题为更好.

学区集团化优质又均衡南京市溧水区东庐中学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办学的实践
【摘要】南京市溧水区东庐中学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办学”改革是集“学区化办学”“集团化办学”“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r.

2019年财政提高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
近日,财政下拨2016年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1345亿元,比2015年增长3 财政部指出,2016年财政在继续落实好“两免一补” “特岗计划”……政策的.

甘肃省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现状调查与
陈晓婷 赵银喜(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兰州城市学院 文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摘要 近年来,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生的入学率普遍得到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