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凉夜梦深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与段蓉萍:凉夜梦深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凉夜梦深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7

段蓉萍:凉夜梦深,本文是凉夜梦深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和段蓉萍和夜梦深类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凉夜梦深论文参考文献:

凉夜梦深论文参考文献 强军梦论文

段蓉萍

1

我在木垒菜籽沟醒来的时候,天边没有朝霞,只有一堆堆的云.这样的天气让我为喜欢摄影的友人捏着一把汗.那朵朵云赶集似的,密密匝匝,一点也没有想散去的意思.摄影讲究的光线会在理想的时段出现吗?我真的说不好.

世界上说不好的事情多了.比如这次来菜籽沟,我想睡土炕的心愿能否实现,也说不好.我知道沟里农户家里是有炕的.想起炕,不仅想起温暖,而且想起一串串深藏记忆深处的故事.这故事不光我有,许多人都有.

想看看起伏的山丘.走入麦地不过十几米,被露水打湿的脚提醒着我不能再往前了.麦子已发黄,麦秆很脆,若踩倒就再直不起腰了.我忽然想起跟爷爷下麦地时的情景,爷爷看到好端端的麦子被人踩了,便气恼着说,这些挨刀的,粮食咋就狠心踩呢!

一种愧疚感,让我退出麦地,对同行的友人说,算了,去村里走走.

一切都是有定数的.比如:你遇到谁,谁遇到你.

安静是村庄所具有的一种品质.鸡鸣狗吠都不是刺耳的,声音是柔和与安静的另一种呈现.

路边半截干打垒的土墙后,一棵硕大的杏树吸引了我.早先在乡下时,我家果园里也有几棵杏树.久违的相见,眼睛发光,欢喜不已.要放在从前,我一定会站在树下,在树干上跺几脚.挂在枝头的杏子,便下雨似的,落到地上.捡起几个,在衣襟上蹭蹭,塞进嘴里.酸涩是土杏子的味道.

我探过头,发现更大的惊喜,一簇簇灰条草旁,坐着两位年迈的老夫妻.再看第二眼时,觉得他们像极了我的爷爷奶奶.我的心似乎听到了召唤……我穿过那扇低矮的柴门,向他们走去.我知道我不是去见陌生人,而是去拜访亲人.

2

凉夜梦深.从酷热的米东到凉爽的菜籽沟.与几位文友餐后在漆黑的山路里步行,不知不觉就是两个多小时.我们聊起发生在乡村奇异的事情.比如鬼.比如磷火.比如突然到来的死亡.我没有像当年那样,吓出一身冷汗,也没有大呼小叫.听者与讲述者一如黑夜那么平静.回到宿舍,洗漱完毕,不多时我便进入梦乡.

梦是被夏风牵引走的.沿着这条纵横绵延的天山,从木垒菜籽沟出发,穿越无数条沟壑,到了那个叫柏杨河的村子.爷爷在那里也种过旱田,放过羊.这些散落于天山褶皱中的村子,都是兄弟姊妹.它们经历相似,年龄相仿.

一辆马车拉着十五岁的奶奶、十七岁的舅爷,从巴里坤到木垒,过咬牙沟,奔向老奇台.在这段路程中,曾在某条沟的老乡家歇脚.

人涉足过的地方会留下气息.这种气息独特且持久.它不会随风吹走,更不会随时光流转而消失.它是可以被识别和唤醒的.一切只需要一个恰如其分的时刻.

一切真如梦境一般.我遇到两位老人时,一切都被唤醒.

为什么在那个早晨,我会遇到八十一岁的刘存德老人与八十岁的苏艳芳老人.我想就是夜梦中奶奶曾经的气息给我的指引.

祖上在这里五六辈子人了.刘存德老人告诉我.如此推算,与爷爷家来新疆的时间大体相同.刘存德老人兄弟七个,爷爷是独子.同样生活在苦难流离的年月,个人的命运却不尽相同.

刘存德老人因家中贫寒,从小被过继给舅舅张生其,但并没有离开父母.两家人在一个大院里,张家在里院,刘家在外院.大小三十几口人.一口锅里吃饭,一个屋檐下生活.

人一辈子就跟刮了一场风一样.回首往事,刘存德老人发出如此感叹!当长到能拿鞭子的时候,他就成了一名羊倌.几十只、几百只羊是他的伙伴,也是他的主宰.他这个羊倌,当得自在,当得活泼,当得惊心.

山野,在一个岁男孩眼里,一切都是祥和的,在大大小小的羊眼里也是和顺的.羊低头吃草,男孩抬头看天.天与地,男孩与羊,自然和谐.

危机往往就在不经意间突然发生.

在起伏山峦间行走了一个上午,困顿疲乏中,刘存德把自己的身子交给了几棵蓬勃的覆盆子.他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全然忘记了羊的安危.

一只灰狼悄无声息地靠近羊群,把其中一只羊的肠子扯了出来.半个身子被染成红色的羊不肯就这么死去,拼命挣扎.其他羊受了惊吓,四散逃回了家.这时家里人才知道羊群被狼袭击了.羊回来了,却不见羊倌的踪迹,这着实让家人为这小小的羊倌揪心.几十口人,在山上沟里寻了个遍.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当全家人都在无望中时,羊倌踏着暮色回到了家中.被问及发生的事时,他摸着自己光亮的脑门,眨着眼睛,说不出一句话.真是跟梦一样.他竟根本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梦里清晰的事,醒来或许什么都记不得了.

人在,一切在.

3

在同样出生在菜籽沟,比刘德存老人小一岁的苏艳芳老人的童年里,一件事萦绕不去,每次从梦里醒来,她总在想自己的父亲,更想吃一顿饱饭.

让孩子吃饱是父亲的责任.父亲去世,母亲改嫁,该向谁讨那顿饱饭?对一个七八岁的女娃来说,她是混沌的.这经历奶奶也曾给我讲过.从小我就明白了,吃饭是一个人、一个家,甚至全天下百姓最要紧的事情.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不仅是一句口号、标语,更是真理.

向亲戚求助是最直接有效的渡过粮荒的方式.

苏家两代人嫁入了有磨坊和碾坊的刘存德的舅舅家.当苏家几天都揭不开锅,小苏艳芳骑着毛驴到张家门上时,张家老人的脸上挂着的是和善的笑容.在抱下小苏艳芳后,张家老人会打发伙计从仓库里扛出一麻袋麦子,抓紧磨好再装回袋子里.吃饱睡醒后的苏艳芳,望着毛驴背上的面袋子,眼里是盈盈的泪花.老人抹干净她眼角的泪珠,把她抱上毛驴,把缰绳放在她稚嫩的手里,嘱咐一句,我的娃,路上慢点,小心别摔着了.

广阔的旱田足够养活勤劳的人,前提是有健壮的劳力.四个尚未成年的孩子让小苏艳芳家的日子更为窘迫.

同奶奶一样,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小苏艳芳醒来后,哥嫂告诉她,她被许配给了张家过继来的儿子刘存德.她并不清楚,未来的日子里,这个放羊的男娃会与她有怎样的生活.

这如出一辙的命运也降临在奶奶的身上.只不过奶奶出嫁时,刚过十五岁,苏艳芳出嫁时已经十七岁了.

苏艳芳身着婆家送来的大红丝布棉衣,被一辆顶着毡子的马车接走.如此她成了她家第三个嫁进张家的女人.根连根,亲套亲,在乡村如此自然地延续着.

多年后,刘存德想让苏艳芳的侄女嫁给自己的侄子.苏艳芳气急败坏地说,我把你家的锅给砸了!什么年代了,还打亲戚的主意,再没有姑娘了吗?

结婚那天,穿新衣的刘存德神采飞扬地坐在马车上.他已经十八岁了,隐隐知道这是他人生幸福日子的开始.他,眼窝窝、眉梢梢、嘴角角都洋溢着喜气.

我没有经历那场简朴的婚礼,也没有品尝“四大碗”的乡宴.但人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是相同的.我想,在刘存德老人的人生最为甜蜜、重要的那个时刻,他不仅揭开了新媳妇的盖头,也开启了人生的另一篇章.

4

苦了一堆肉疙瘩,我这一辈子.摘下蓝头巾的苏艳芳拍打着衣襟对我说.

她一口气生了六个儿子.与丈夫一起供孩子们,一个个上学,又一个个娶媳妇成家,还帮着带一个个的孙子孙女.

什么工程最累!毫无疑问是养育后代.不是一个简单的生下来的问题,而是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里,所有的财富、精力、情感,和着血水、奶水、泪水、汗水,浇筑在自己孕育的果实里.甘苦自知呀.

除了种旱田,夫妻俩在房前屋后种了杏子、苹果、葡萄.又种了农家常吃的各色菜.喂猪养羊.整个家如那一棵棵树植,渐渐结实起来.

得知村里开始唱夜戏时,刘存德带着孩子们去了.虽然没读一天的书,可他从听书看戏里知道了许多事理.《杨家将》《樊梨花征西》《隋唐演义》……他说,戏文里有书本中没有的事,娃们应该知道.

看夜戏,我再熟悉不过.我曾被爷爷架上脖子,挤在人群中看那吼破天的秦腔.我一句也听不懂,但并不想离开.爷爷看得极为入神,我从他的表情里大致看懂了戏的来龙去脉.

糖是甜蜜的诱惑.望着六双眼睛,苏艳芳从篮子里摸出几个鸡蛋,揣在怀里,到门市部换来水果糖.舍不得一人给一个,把糖咬碎,每人分一小块.因大小不一,孩子有噘嘴的,有流泪的.千般不忍,万般无奈.让她这个母亲不敢懈怠一分,放下镰刀提起锄头.

你别帮我捋草了,摘几个杏子吃吧.刘存德老人招呼我.

以前还把杏子果子摘下来卖几个钱,如今孩子们都成家了,我们也干不动了.杏子熟了,地上就是个黄摊子.苹果熟了,地上就是个白摊子.没人吃.也卖不了几个钱.

我深有体会,想不明白,为什么农村的东西都那么贱!麦子几毛钱一公斤.各种水果也大致这个价.付出半年的辛劳,换来的钱,往往不够一家人过一个富足的冬日.来年春日,又是脚不沾地地忙.因为穷,我逃离了农村.可如同自己的父母一样,出生的地方是无法选择的.你必须认命,自己是土地是乡村的一部分.逃到哪里都有一股子乡土气.吃什么山珍海味,都不是麦子香、果子甜.一切如写入基因一样,决定着你的相貌,固化着你的味觉,控制着你的梦.

面对黄灿灿的杏子,我只是看看,因胃不好,生冷硬的食物绝少食用,即便看着好吃,也无食欲.不洗直接吃,从不会闹肚子.老人们说农村的一切都干净,包括尘土.这话今天我是相信的.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出色的艺术大师,有心的人,即便目不识丁,也会是一名优秀的匠人.

我笑着问苏艳芳老人,大妈,大伯不会就当了一辈子的羊倌吧?

你别说,他还是个好木匠呢!她说.

我惊讶地把目光投向对面的刘存德老人,问道,您怎么就会了,没人教您?

脸已经笑成花的刘存德说,三个长两个短该知道的.自己琢磨,先给自己家和邻居亲戚们做.技艺日渐成熟,名声跟百灵鸟的歌声一样,传出了村子,他便走出去,以一名木匠的身份,行走农家.七十岁才不干了.其实他想继续干.干着不仅能挣钱,人精神也好.只因给老五盖房,落下半身不遂,腿站不住,才歇息.说这话时,他有点不舍与无奈.

在不盖房的时候,刘存德就赶着马车、驴车、牛车到北山煤矿,甚至更远的大黄山去拉煤.一趟少则五六天,多则十几天.

每次回来,看到炉膛里欢快的火苗和散发着热气的热炕,他都有种满足感.老婆、孩子、热炕头,是最为平常踏实的幸福.而这是他创造的.

5

热炕是故事的摇篮.

儿时在热炕上听母亲、奶奶、二姨给我讲鬼故事、传奇,听到惊悚处更将头蒙在被子里,可还要问一句,咋样了?

如今,热炕、土墙、红瓦消失在轰轰烈烈的建设中.有人欢喜,也有人悲伤.我告别热炕三十年了.似乎是与一位至亲离别了.岁月没有让我忘却,反而加深了我对她的怀念.是,我常在夜里,在夜里的深梦中与她相遇.

深藏于菜籽沟的庆幸之处是,那个看似光鲜亮丽的现代化触角尚没有伸到这里,干打垒土墙、土块墙、砖基土坯墙、砖包土坯墙,拔廊坊历经风雨屹然而立.热炕在苏艳芳这样的老人家里安然静卧.醒目的红柜坦然立在屋内.

一切稳妥安详.

出嫁那天,我把炕收拾整齐.自己洗漱干净,穿戴停当.我哥嫂做了一锅热乎乎的揪片子,把我嫁了.苏艳芳说.

那时候,娃们多,睡了一炕.干活累了,顾不上看谁在谁不在,我只摸一下有几个头,数字对了,我也就安心睡了.

别人让我把炕拆了,换成新式样的床,我没听他们的话.冬天娃们都回来了,热炕睡着多舒坦.你想想三十多号人,一个热炕,大半人都睡下了.她接着说.

别看苏艳芳上了年纪,心里却亮堂着,是个难得的明白人.

我坐在炕沿上,端着一碗头天她给我做好而我没来得及吃的扁豆子汤,一只胳膊撑在红柜面上,边吃边想:这哪里是热炕,简直就是一盘颜料,带有温度的颜料.

在一个个深梦中,苏艳芳老人与刘存德老人勾勒出一幅乡间家庭乃至整个乡间的图景.他们对生活对未来是有梦有憧憬有向往的.

在一次次醒来后,他们用双手双脚做画笔,在旱地种下五谷,在河边种下甜蜜,在屋舍前后种下希望.

刘存德和苏艳芳以及跟他们一样的农户依然过着寻常日子.这些令人惊叹的艺术依存于他们辛勤的劳作.从先前的二牛抬杠,到今天机械化的播种收获,令世人震撼的旱田美景出自他们之手.真正的大地艺术大师是刘存德、苏艳芳们.

6

二十三年前的某个清晨,我从深梦中醒来时,我生活的那个村庄消失了,被一座大型市场取而代之.失去土地的农民就如同失去双亲的孩子.那些祖祖辈辈种田为生的人,从此成了流落在城市的孤儿.

离开菜籽沟的前夜,我梦到苏艳芳老人带我去了娘娘庙,又去赶药王节,路过铁匠铺时,拿了之前就订制好的两把镰刀和一把菜刀.路上遇到了说书人郭先生,说晚上要讲穆桂英挂帅,叫我来听.而擅长扭秧歌的刘婶子则说,闹社火秧歌队差两三个人,如果没有要紧的事情,来凑个场子,无非是图个热闹.

醒来后,才知道,今天一早要提前出发去县城.我急慌慌地奔出宿舍,直奔那棵挂满杏子的敞院.我要去向老夫妇道别.

苏艳芳老人拉着我的手说,我没有闺女,你就是我闺女,八月里果子就熟了,把娃领上来.

刘存德老人说,明年五六月里来,沟里的油菜花开了,你就看到真正菜籽沟的漂亮了.照到照片上,好看得很!

在这四天的日子里,我睡去醒来,有三个清晨都与他们在一起.不,还有我的奶奶爷爷,我的村子,眼前的菜籽沟以及那些过往慢生活中留下无尽趣味的人和事.

深梦与醒来都有趣,何况是在菜籽沟.

栏目责编:李奕

总结,上述文章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段蓉萍和夜梦深方面的凉夜梦深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凉夜梦深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徐州工程学院:城南旧梦,醒来觉痴
文 夜空君时间如白驹过隙,回首过去的三年大学生活,我才意识到,于徐工(徐州工程学院的简称),我只是沧海一粟,渺小而平凡;而徐工于我,却像一座港湾,为我遮蔽风雨,也包容了我所有的琐碎 一、梦始之地是城南.

对话施大畏:艺术家的梦要做大,不止于艺术创作
在“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系列”中,伯鲧献身是施大畏绘制的,其中每幅画都有一只白色的鸱鸟出现 这是否代表着施大畏自己呢“对,它代.

金庸:武侠造梦着和他的文学江湖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仙逝,享年94岁 金庸留下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武侠世界,其思想影响数代国人,影响力已远不止于文学 而他创办明报,执笔社评,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建设,亦正是行如其言侠之大者,.

陈学俊:工程强国梦一世西部情
岁月如歌,从清晨走到黄昏,从黑发走到白发,无论是在风云变幻的年代,还是在成功辉煌的岁月,陈学俊院士都坚持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在工程强国的逐梦路上留下坚实足迹 1919 年3 月5 日,陈学俊先生出生于.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