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师范教育硕士论文范文 跟培育好老师:新时代师范教育的主要使命相关硕士论文范文

主题:师范教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8

培育好老师:新时代师范教育的主要使命,该文是关于师范教育相关学术论文怎么写与师范教育和使命和新时代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师范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师范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新时代教育杂志新教育时代杂志新时代新青年论文新教育时代是正规期刊吗

刘 婉 杨俊铨

[摘 要]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好老师是时代的需求.新时代的好老师要有理想、有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的学识和仁爱之心.培育好老师是国家和人民的愿景,是民族进步与国家富强的需要,是师范教育内在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通过外在要求和内在职责的分析,明确了师范教育的主要使命是培育好老师.为了改善培养好老师的方式,师范教育应坚持立德树人,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办出师范特色,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重视通识教育,推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学以及增加有效的教育实习.

[关键词]好老师;新时代;师范教育;使命

[作者简介]刘婉,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上海200062);杨俊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中国教育传统与近现代教育变革、教育哲学(上海20006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1]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人才的培养靠教师.因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教育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2]高素质教师,在我们的日常话语中,可以称之为“好老师”.好老师关系着人才培养、教育事业的现代化进程与可持续发展.师范教育是当代中小学教师学历教育的主要阵地,因而担负着培育好老师的主要使命.①这一命题又涉及到三个问题,即新时代的“好老师”有何特质,培育“好老师”为何是新时代师范教育的主要使命,如何改善“好老师”的培育方式.

一、新时代“好老师”的特征

什么样的老师才称得上“好老师”,新时代的“好老师”有何特质是我们首先需要界定的问题.“好老师”是一个常见的社会性话语,背后却蕴藏着丰富的内涵.我们以“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子的(请用3-5个词描述,越重要的越往前列)”为主要问题,通过街头随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上海、杭州、合肥等地近400人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人们对好老师的首要标准虽不一致,但几乎都围绕品德、知识和行为依次展开.其中,将品德性质的描绘词列在最前面的几乎占97%,这些词语包括善良、正直、关爱学生、知识渊博、以身作则、爱岗敬业等.这种评价,似乎受到中国传统社会中教师文化形象的深重影响.

中国传统社会主流思想中所描述的老师形象首要特征是德性修养.孔子主张“仁”为做人的最高道德标准,十分重视教师的道德修养.他认为教师要遵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和“温故知新”的教育态度,以“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无诲乎?”[3]的仁爱之心教书育人;又要以身作则,以人格影响学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4]杨雄认为“师者,人之模范也”[5],老师是集知识和道德于一身的模范人物,是世人学习的榜样.其次特征是树立威严.荀子主张教师要提高综合素质并树立威信,“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6]教师首先要令人敬畏,要有丰富的育人经验,教学中兼具逻辑思维能力和见微知著的才能,从德行、能力、知识和威望等方面统一对教师进行要求.自荀子将“师”与“天地君亲”并列,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主流思想发展中,尊师重教逐渐成为普遍观念而存在.

基于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吸收与现时代国情民意的洞察,2014年教师节,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提出了新时代“好老师”的“四有”标准.认为,每个人心中的好老师标准或许有所差异,但应当离不开以下四个内涵:一要有理想信念.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知道肩负的民族使命.好老师应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二要有道德情操.好老师,以德服人,以德施教.要有教书育人的,能“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要有扎实学识.扎实的基本知识是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的基础.在信息时代,还要成为智慧型教师.四要有仁爱之心.有爱才会有责任,才会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从古至今,从普通民众到国家领导,他们对好老师的界定都有共同的特点.其中,君子人格,理想信念,知识与道德,威严和爱心,是人们心中好老师的主要标准.

虽然“四有”的好老师标准受到传统的影响,但在新时代的背景中有着异于传统的时代内涵,因而成为新时代“好老师”的重要特征,也成为师范教育培养目标的指南针.

二、培育“好老师”何以成为

新时代师范教育的主要使命

师范教育是我国当前或未来一段时间培养教师的主要阵地,理应担起培养好老师的使命.使命意指重大责任,是外在要求与内在自觉的有机统一,是“外施内受”.外在要求譬如上级命令、形势压力、法律义务,后者主要指道德使命.培养好老师作为师范教育的使命,意味着培养好老师不仅是外在力量给师范教育施加的要求,也是师范教育自身价值发挥或责任感的体现.

(一)培育好老师是对师范教育的外在要求

培养好老师是国家和人民的愿景.教育关系着民众福祉.民众福祉,即实现个人价值、过上美好生活与自身素质的提升.在现代社会,民众素质的提升离不开学校教育.因而,受教育的多寡及质量好坏与民众福祉息息相关.当前,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高中教育基本得到普及,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我国“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上好学”逐渐成为国家和人民关注的关键.“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7]为了满足人民对好老师的需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完善教育体系,保障亿万百姓享受好教育的权利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国家和人民寄希望于各级各类师范学校为社会培育更多的好老师,好老师可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够率先带领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育.

培养好老师是民族进步与国家富强的需要.强国必先强教.“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故家五亩宅,百亩田,务其业而勿夺其时,所以富之也.立大学,设庠序,修六礼,明十教,所以道之也.”[8]经济发展使民富,教育发展使民强.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好老师是人才,更是培养人才的中流砥柱.苏霍姆林斯基在《公民的诞生》中认为,教育应培养合格公民.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公民,离不开好老师.“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9]日益成长、壮大的好老师队伍,有望解决人力资源贫乏的问题,使教育成为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创新人才.

培育好老师是社会公平的需要.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公平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们国家的1400万人民教师肩负着2.6亿学生的教育使命,城乡师资水平的差异、东西部地区之间师资水平的差异,导致教育质量差别较大.而教育质和量的不平衡不利于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教育公平不仅具有教育本身的意义,而且具有广阔的社会意义.“教育不仅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而且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具有在整个现代化发展中国的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地位,决定了教育在整个社会公平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10]培养更多的好老师,才能有效保障人们享有好教育的机会,保障公共教育资源的享受,有意识地惠及社会弱势群体,加快教育化进程,旗帜鲜明和有效地反对教育特权.

(二)培育好老师是师范教育的内在使命

设有师范专业的院校应担当培养优良师资的重任,要主动有所作为,在国家政策、社会制度和资源的支持与保障下,根据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师范生实践教学要求等改革培养模式,恪守师范教育的精神,培养高质量的好老师.培养老师是师范教育的常规工作,而培养好老师是师范教育的使命.

培育好老师是师范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努力培养一大批一流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师范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教育方面最重要的,当然是师范教育,没有良好的师资,各级教育,都不会上轨道.”[11]近代以来,从正式师范学校建立,招收初中毕业生进行三年师范培育,到改为两年制以至三年制的师范专科,到现在的四年制师范大学.师范学校的体制在进步,但是培养的师范生质量有待商榷.我国日益增长的学生人数,客观上刺激了教师数量的增长,师范学院为社会救急而大量招生.但救急不一定务实,很多师范生无法经受实践的考验.师范教育师资薄弱,课程单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不协调,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使得师范教育质量很难快速提高.为了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需要培育很多的好老师,已经成为师范教育突破现状的瓶颈.

2017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方法(暂行)》,明确了师范类专业实行监测认证的制度,标志着师范专业认证已经成为师范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启动师范专业认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教师培养质量检测评估,促进各地不断提升教师培养质量.在进入专业认证之前,由于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的考生都可以通过考试获得一份教师资格证,但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能通过考试得以展现,导致师范专业的特色消失,其在整个学科专业中日益边缘化.而专业认证之后,师范专业的发展有了制度保障,在这一背景下,师范教育要抓住机遇,明确目标,找准方向,克服缺点,努力培育优秀师资.

三、直面问题,改善当下教师培养方式

2017年初教育部提出,“十三五”期间,中国现有的181所高等师范院校一律不更名、不脱帽.李瑾瑜认为师范院校“不更名、不脱帽”,专注于“师范主业”,是关系到我国庞大的基础教育优良师资保障的重大问题.[12]然而,当前我国的师范教育在培养师资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师范院校追求大学之“大”,没有师范专业特色;二是在通识教育方面,“专而不专”;三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习脱节,缺乏有效的教育实习.针对这些问题,师范教育作为培养老师的田园,在新时代的条件下,应该抓住机遇,制定严谨的培养计划,提高教育实习的有效性,方能培养出更多的好老师.

1.坚持立德树人,注重职业*道德的教育.“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13],师范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的培养原则.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方法,还要注重品德的陶冶,要“有责任心,忍耐性,仁爱心,真诚,坦白,乐观,公正诸美德”.[14]在引导师范生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信念之前,要引导其养成遵守师德的习惯.因为“道德习惯的养成,是教育者洞悉学生精神世界的一种途径,舍此就不可能对一个人有所了解,也不可能用细腻的手段——语言和美感,去影响他.”[15]师范生树立道德信念,才能以高贵的品质影响人,感染人,让学生如沐春风,耳濡目染.

同时,加强师范生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道德,一般指的是对人们所从事的职业方面的基本道德要求.教师的首要责任是教书育人、爱岗敬业,这是所有师范生应该铭记于心的基本职业道德.但是,师范教育要结合当今教师职业幸福指数低、新教师跳槽率高的现状,加强师范生职业*道德的教育.从中国十九大报告中,我们看到:过去五年里,我国在“健全大中小学师德体系”、“制定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专门政策,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中小学设置正高级职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积极性高涨.因此,面对功利主义的诱惑,我们试图寻求教师个人德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合点,既能倡导尊师重教,又不盲目追名逐利,从而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幸福度.也就是说,教师的奉献可以有不同层次之分,有先进性与广泛性之别.职业*道德的教育,有助于师范生认识教师职业的神圣,从而树立成为好老师的信念.

2.办出师范特色,制定科学合理的师资培养计划.长期以来,师范院校在大学角逐中,由于综合性不强而竞争力不强,导致部分师范院校为了提升综合排名而注重非师范专业的发展,忽视了本来就有基础有条件办出特色的师范专业.进入专业认证时代后,师范教育应坚持师范特色,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结合教育见习、教育研习、教育实习、教师基本技能、教师资格、教师教育课程等六大方面的内容和任务,为师资培养做好规划.

具体建议为:一是修订培养目标.由于师范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的教师,基础教育的领导和教师也最清楚师范毕业生在实践中的情况,所以师范院校可以结合基础教育的学校提出的意见、建议,修改师范生培养目标,使师范毕业生的素质在最大程度上符合基础教育学校的现实需要.二是整合课程体系.师范专业课程既要围绕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价值观而展开,也要紧密联系基础教育而设置,克服课程内容的重复性和随意性,加强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一定学期内修满学分,设置优秀名额和奖学金,激励学生放弃及格万岁的想法,才能有效地培养合格教师.三是安排好教育实习的时间、地点和任务.2011年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规定,中小学包括幼儿园职前教师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时间为18周.师范院校在实际培养方案中,可以创新教育实习方式,如某些院校采取实习支教、顶岗实习等.

3.重视通识教育,推进专业技能的教学.教师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它需要教师对多种知识进行多层、多次创造性的开发、转换与复合才能完成.”[16]因此,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全面的教育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构成了好老师的知识结构.通过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拓展科学文化知识;针对未来所教学科,把握学科专业知识;注重教育学、心理学、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掌握全面的教育专业知识;理论结合实践,丰富实践性知识.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老师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推进师范生专业技能的教学.师范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教育,师范课程应该具有专业化特性,[17]从而培养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因为教师劳动的多重性,要求好老师具备丰富的专业技能,具体到师范生培养,则注重教师口语技能、教师书写技能、教学工作技能、教育工作技能和教育教学研究技能五大方面.[18]师范院校首先应该帮助师范生树立成为专业技能型老师的志向;然后改变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老三门”的学科体系,对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以及教师技能课程、教育实习等进行整合,建立健全为培养师范生专业技能的课程体系;最后要因材施教,对于具有特殊技能的师范生要进行特殊指导,以便在教师岗位游刃有余地发挥.

4.增加有效的教育实习.一个光有教育理论的老师,不是真正的老师.教育本身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接受活动,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也是通过教育实践才能挖掘并增强.对于师范生的培养,离不开教学管理实践与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锻炼.因而,师范院校提供学生或帮助学生找到有质量的锻炼与实习机会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实中许多师范学校,尤其是地方性的师范院校在这方面做的不够理想,教育实习走过场的现象比较严重.之所以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出现走过场的现象,源于师范生的实习机会单一,实习纪律模糊,多停留在作业批改、监考和写教案的辅助性工作实习上,缺少真正的磨课、授课活动,同时,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

对此,一要加强和当地教育行政机关的联系,争取更多的教育实习机会.二是严格实习纪律,在实习过程中,师范生严格按照实习学校的作息制度,不随意请假,不迟到早退等.三是认真对待教学观摩、模拟教学、听课评课等,争取更多的授课机会.四是健全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的实习评价制度是教育实习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也是充分发挥评价功能的关键.[19]当然,表彰优秀实习生,也是提高教育实习有效性的方式之一.

结语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为之奋斗.人才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在国家深入推进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调整教师教育院校布局结构、创新教师培养模式、研究制定和完善教师资格标准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的同时,师范教育自身应该抓住机遇,在立德树人的前提下,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教育实习的有效性,办出师范院校的特色,争取为教育事业输出优良师资.当然,在改善培养方式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师范院校急于变成综合性大学、教育实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师范生另谋他业等问题,我们会继续关注这些问题,期待新思路和新方法的发现.

注释:

①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曾经在基础教育教师职前培养中扮演重要作用的中等师范学校逐渐发生分化,一部分消亡,一部分升格为大专.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才质量需求的提高,中小学校教师招考要求不断提高.查阅近三年各地教师招聘公告,学历几乎被限制为本科及以上.因而,本文所说的师范教育主要针对的是高等学校中的师范专业.

参考文献:

[1][9].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9-10.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8.

[3][4]杨伯峻注.论语[M].长沙:岳麓书社,2000.129、120.

[5]杨雄.法言[M].北京:中华书局,1985.2.

[6][7][8]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263、511、498.

[10]窦卫霖.教育公平的话语分析[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1.

[11][14]廖世承.师范教育与抗战救国[G].汤才伯,廖世承教育论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438、492.

[12]李瑾瑜.师范院校要“名至”更要“实归”[J].教育发展研究,2017,(2):3.

[13].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5-5.

[15]B.A.苏霍姆林斯基著.黄之瑞等译.公民的诞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24.

[16]叶澜.改善发展“生境”提升教师自觉[N].中国教育报,2007-9-15.

[17]彭时代.唇舌剑——中国近代对师范大学存废的两次大论争[J].当代教育论坛,2004,(11):77-79.

[18]周丹.高师教师技能的培养[J].教育评论,2006,(6):39-42.

[19]杨登伟,段俊霞.高师院校教育实习评价的困境与出路[J].当代教育论坛,2015,(1):62-69.

本文点评,这篇文章为关于师范教育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师范教育和使命和新时代相关师范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周岁雄安:新时代奋斗交响曲的精彩篇章
2017年4月1日宣布设立至今,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开局已周年 这一年,雄安不舍昼夜,又保持耐心 这一年,雄安昂扬,又稳扎稳打 这一年,雄安敢为人先,又不忘传承 千年雄安,是新时代中国的诗和远方 周岁雄安.

困境和突破: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以上海市社区治理为例
康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上海201620)摘要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口进入城市生活,社区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单元 目前来看社区治理存在观念滞后于现实需要、治理主体培育.

《万物生》:新时代的乡村蜕变
作为昭通作家群的中坚力量,沈洋长期以来都在中篇小说方向上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出版了红裙子的流向、穿透瓦房的阳光两个集子,其中篇作品包裹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被改编为同名电影 2012 年.

京华传真往:新时代的领路人
2017 年10 月18 日上午,站在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的讲台前作十九大报告,历时近3 个半小时 这是多年来党代会最重大的政治报告,达3 2 万字 用洪亮的声音一气呵成,赢得全场70 余次掌声 他宣.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