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地理教学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和哲学原理和高中地理教学的融合类本科论文怎么写

主题:地理教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21

哲学原理和高中地理教学的融合,本文是地理教学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跟哲学原理和高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教学类论文范文文献.

地理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地理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地理教学期刊高中数学教学论文地理教学杂志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摘 要:地理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地理学提供智慧,将哲学原理融合到地理教学中,有助于学生转变思维方式,培养地理能力,提升思维品质,进而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关键词:哲学;地理教学;融合

作者简介:程天才,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城关高级中学教师,地理高级教师,湖北省教育学会会员.(湖北 武汉 431400)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6-0096-02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笔者注意到哲学与地理学的紧密联系,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习题评讲课,笔者总是不经意地用到哲学中的原理诠释地理规律、地理事项.地理教学中融合哲学原理可以解决难点,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触类旁通的知识规律化、易混知识点明晰化.地理学的研究范围涵盖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几大圈层复杂的物质和能量流动为哲学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材料.唯物主义辩证法与方法论正是对宇宙万物的规律总结与提炼,地理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地理学提供方法论、指引方向.因此,将哲学原理引入学科教学,地理具有先天的优势.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什么是天体?学生对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概念能正确理解,对宇宙飞船、人造卫星、国际空间站等人造天体也能理解,但对行星际空间的气体分子和尘埃是天体不能理解.如果从哲学角度看就简单明了,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气体分子和尘埃虽然微小,但也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故同样也是天体.

哲学本就抽象难懂,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浅出,筛选挖掘哲学原理,做到与地理知识的自然对接.怎样融合?从哪些方面融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融合.在事物发展中,内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内因占主导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例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既有粉沙质颗粒构成,易被冲刷这一内因,又有多暴雨,植被稀少失去保护以及人类不合理活动等诸多外因,但占主导地位的还是由粉沙质物质构成这一内因.青藏高原、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不同时间尺度看,有时以内力作用为主,有时以外力作用为主;但就事物形成和发展整体而言,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塑造了地表的基本形态,外力作用则把高地削低,把低地填平,缩小地表高差,相对于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就是对地球表面的精雕细刻.

2. 质量互变原理的融合.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结果.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例如,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或人类向环境排放废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量变)就会出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各种环境问题(质变).再如,地震与火山爆发,这一地质现象也是质量互变原理的体现.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弯曲(量变),当地应力超过岩层承受极限时,便断裂甚至位移,能量强烈释放产生地震或岩浆沿裂隙喷出形成火山爆发(质变).

3. 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原理的融合.矛盾分析的方法要求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对于地理学中的评价类问题,这一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台风、寒潮在地理学科是安排在灾害性天气中讲的,这使学生片面地认为它们就只会带来灾害.实际上台风的“害”只是中心附近的沿途地区,对于广大的地区台风不仅无害,反而有功,台风会带来丰沛的降水,利于农作物尤其是水稻的生长,缓解高温酷暑天气.寒潮因低温寒冷冻死害虫,有利来年的农业生产,伴随寒潮的降水缓解土壤墒情.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整体上对全球生态环境是负面影响,但也会对局部地区如西伯利亚等高纬度地区带来积极影响.火山爆发等地质灾害虽然会毁灭人类家园,威胁航空安全,引发次生灾害等,但同时也会改变地貌形态,为人类提供新的栖息地,带来富含矿物质的肥沃土壤等.

4.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原理的融合.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发展的,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例如,地壳岩层有的错综复杂,不同地质年代的岩层渗透、交织在一起,要还原推断它们形成的先后顺序,我们的思维就要像穿越时光隧道一样倒回史前时期,用运动和发展的观点,一一情景化再现诸多不同时期地质过程,那么,褶皱、断层、岩浆侵入、冷凝等地质过程的先后顺序就会一目了然.再如,影响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活动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市场、技术、交通、政策等区位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而使得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不断进行新的区位选择;影响城市布局的区位因素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便利的交通从古至今影响力都很强,旅游和科技的影响力也在增强,但宗教、军事等因素对城市的影响力在下降.

5. 尊重客观规律原理的融合.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培育正确的人地观、资源观和环境观.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消极被动的,人们能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创造条件,改造自然.例如,人类在充分掌握了黄淮海平原的水盐运动的规律后,采取了井排井灌、植树造林,种植耐盐碱作物等措施治理盐碱;因地制宜,用“鱼塘——台田”模式改造东部平原的低湿地;在掌握了四季交替的规律后,选择了合适的栽培作物和耕作制度;在掌握了日月运行规律后制定了历法,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还在此基础上创作了二十四节气歌;郑和下西洋也是充分考虑了冬夏季风的活动规律,冬季顺风出航,夏季顺风返航.

6.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的融合.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与哲学联系看问题的原理有高度相似性.如大气、水文、地质、生物、土壤五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地表环境;陆地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系统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某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掌握这一方法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西南地区多地质灾害的原因,就可以用联系的观点抓住其他要素的变化分析作答.地质上这里地处板块边界,地壳活跃,岩石破碎;从地形看,山地地形,坡度大,高差大;从气候看,降水总量大,多暴雨;从生物因素看,植被覆盖率差,以上都是地质灾害多发的诱因.河流含沙量大的原因可以从流域地质、地形、植被覆盖状况、降水特点多要素综合分析.人类生存的地球表面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也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普遍联系的观点本就与大自然有着高度的统一性.外力作用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因相互联系而存在发展,共同作用塑造着地表形态.

实践证明,引入哲学原理的地理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将哲学原理与地理教学融合,让学生用哲学原理解决地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学科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4[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黄 晶

此文点评,本文论述了关于地理教学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哲学原理和高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教学相关地理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许立军随着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不断深入,越来越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对学生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

利用情境教学法,助力高中地理教学
蒋淑珍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意识,使得地理课堂变得沉闷乏味 久而久之,学生丧失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无法调动他们参与地理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着教学进程 .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许立军进入高中阶段后,地理课程学习的难度在不断增大,不仅知识内容更加丰富与复杂,吸收与掌握这些知识也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此,进入这个阶段的地理学习后,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这不仅会.

运用比较法活化高中地理教学
蒋淑珍进入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的学习后,学生不仅接触了解到的知识内容越来越丰富,这些知识点在理解难度上也在逐渐提升 这样的背景下,需要教师找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指导方法,同时,需要学生逐渐形成高效的课程.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