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研究方面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与政治人格养成机制以青年学生党员为证类论文范文资料

主题:研究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7

政治人格养成机制以青年学生党员为证,该文是研究方面有关硕士论文范文和人格和青年和党员相关硕士论文范文.

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青年作家杂志社青年博览杂志世界经济和政治期刊政治杂志

[摘 要]青年学生党员政治人格的塑造对其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个体视角、群体视角以及现实视角三方面分析青年学生党员的政治人格内涵,多向度解读青年学生党员的和谐政治人格,分析其和谐政治人格的生成机制,在实践层面阐述青年学生党员和谐政治人格的养成路径,引导青年学生党员主体自觉的政治信念与个性体验的政治参与相统一,进而在多元社会思潮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求,有利于促进我国政治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青年学生党员;政治人格;和谐;养成机制

[作者简介]张炜,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助理研究员;朱倬然,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副研究员,博士,江苏南京21110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知识较丰富、思想较敏锐、创新较浓厚的群体,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青年学生党员又是党员中最年轻、最活跃、高素质的群体,所以,青年学生党员的素质与能力一定意义上与我们党和国家的未来唇齿相依, 其政治信仰取向、政治情感态度和政治参与能力影响着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新时期我们党战略目标的实现.从政治社会化角度上来说,政治人格塑造是青年学生党员政治社会化最直接明显的个体反映,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组成内容.

一、政治人格的内涵辨析

政治与人的社会生活紧密相关,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政治背景之中.政治人格说到底就是一种政治心理品质,表现为政治人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政治个性,统一于个体上的内在政治价值与外在政治技能、政治行为,是在长期政治格局、政治环境和政治文化等政治因素交杂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政治心理特征、气质和能力.马克思说:“主观性是主体的规定,人格是人的规定.”[1]作为人格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本质上讲,政治人格是政治人之所以成为政治人的资格和标准,也就是“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政治人格伴随政治实践相始终,其研究也源远流长,但是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产生之后,才开始对政治人格开展真正学术意义上的系统研究.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行为主义政治学创始人哈罗德·D·拉斯韦尔运用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把心理与政治行为的关系纳入到政治研究范畴之中,把人的潜意识动机与政治人格联系起来,去分析和研究复杂的政治现象,丰富和拓宽了政治学研究的视野.“真正的政治人格是一种复杂的成品.”[2]一般说来,政治人格内含着主体特有的政治道德、价值观念、准则等诸多要素.“政治人格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体,是一个完整的内在组织”,主要包括三方面的要素,即个体独立意识、参政意识与政治技能[3],主要指“政治主体在一定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环境双重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一种政治生活中的持久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主体内在动力系统(隐性)与政治形象(显性)个体的统一体,包括政治修养、政治*、政治德行等一切品格”[4].

当代青年大学生大多是在新世纪里成长起来的,见证着人民生活水平跨越提升和国家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现实进程.在这种政治经济与社会形成良好发展态势的环境中,青年大学生的政治观保持基本稳定,富有较高的爱国热情,具备一定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主动关心并积极聚焦到涉及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由于人格与政治的关联无处不在,可以肯定的是,政治人格在青年大学生尤其是青年学生党员政治生活中的意义逐渐凸现.第一,从个体视角看,政治人格表现为青年学生党员政治行为的个体心理基础.青年学生党员参与政治生活,不是一种本能行为,作为独立的政治主体,源于对利益、权力、荣誉或安全的追求,有着内在的目的性,并且外化成为行动,在这一知、情、意、行的过程中,政治人格起着决定或者影响主体政治选择与行为趋向的内在驱动力作用.第二,从群体视角看,政治人格状况反映出社会政治发展的水平.个体政治人格的发展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政治发展整体水平,一个时代的政治发展整体水平又衬托出个体政治人格的发展状态.青年学生党员作为党员队伍的生力军、政治发展中重要的参与力量,其政治人格状况不仅成为判别政治发展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且构成了当代政治存续、政治生态成熟的社会心理基础.第三,从现实视角看,政治人格往往成为政党组织宣传与动员的力量.高尚、健全、和谐的政治人格容易自发形成一种柔性的影响力,转化为一种潜移默化式的人格魅力,渗透出巨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折服力,去强化政治主体的非权力性领导力,这对维护政党组织的合法性与形象性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二、青年学生党员和谐政治人格的多向度解读

站在向度的视角去判断、评价和确定政治人格,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解读青年学生党员的政治人格,认清其真正所是,致其政治自觉与自我负责,才能真正去塑造出青年学生党员的和谐政治人格.

(一)信念的向度

无论是个人的理想还是社会、国家的理想,都是建立在主体对世界的认知、对人生的领悟基础上的.理想体现了国家与个人的价值导向,同时引领着国家和个人朝着其既定的目标与方向去努力[5].

青年学生党员作为党的基本理论和政治认同的忠诚信仰者和坚定接受者,其价值主线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理想信念的支撑框架和价值根基,在此基础上,设定明晰的信念向度,突出正确的政治方向.第一,坚定党员身份政治认同,把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青年学生党员政治追求的核心灵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青年学生党员的时代追求,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亮出信仰追求,打造出合格的政治基因.第二,坚定文化传承历史认同,打造关照过去、立足现在和展望未来的思维通道,既能学会用优秀传统中华文化来立身修养,又能用中国梦凝聚青年学生党员共同理想,激发出青年学生党员书写出彩青春、释放勇于创新奉献的潜能和热望.第三,坚定社会*心理认同,培育与社会道德规范相适应的个体价值观念,让青年学生党员生活情趣趋向健康,道德力量趋于深厚,用实际行动涵养青年学生党员的思想朝气、学习锐气、生活正气,彰显其人格魅力.第四,坚定个人成才发展认同,要考虑到青年学生党员的政治社会化本性,兼顾基于个体全面发展的欲求驱动,在信念与发展之间创建适当的实现通道,更多地发挥青年学生党员的自律行为特征,稳固信念的保值与保鲜.

(二)责任的向度

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党员责任是青年学生党员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价值指引.青年学生党员要结合生活化的场域和情景体验活动,将党员责任细化为自身可接触、可感知、可实践的行动规范,并转化为个体的责任意识,内化为行动自觉,发挥青年学生党员的社会价值.第一,为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用实际行动实现“中国梦”? 青年学生党员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作为大学生的先进主体,青年学生党员更有责任更有义务更有使命去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第二,发挥青年模范作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在社会转型期,越是价值多元化,就越需要主流价值观的坚持和引领,代表主流价值导向的典范效应就要愈加彰显.”[6]在当前价值多元、文化杂陈的社会意识格局中,需要青年学生党员提高明辨是非、澄清善恶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发挥模范表率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第三,提升党性修养和提高发展质量的客观要求.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员的党性及进行党性修养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要求.良好的党性修养、强烈的责任意识是指引青年学生党员前行的航标,内化于心的发展质量有助于青年学生党员端正入党动机,稳定和提高发展质量,促进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

(三)情感的向度

政治情感是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养成的,是青年学生党员对政治关系中人或事物形成的政治反应,也是他们实现其政治行为的内驱力.“政治主体在完成政治认知过程中对认知对象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和感受,即人们在政治认知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政治对象的爱憎好恶亲疏之感.”[7]塑造青年学生党员和谐政治人格,也是有序实现其政治社会化从而达成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和谐的政治人格,就是培养青年学生党员将主观上的政治认同内化为理性的政治认知和坚定的政治情感.青年学生党员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化认同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具有共同的时代背景、文化体系和教育阶段,初步形成了同侪群体相近的政治情感倾向.按照高等学校的教育规律,利用教育实践平台,加以规范化系统化操练和培训,既能增加青年学生党员和谐政治人格的内驱动力量,也能充分激励和释放青年学生党员的政治情感群体效应.

(四)利益的向度

利益引导是构建青年学生党员和谐政治人格的重要内容,正如马克思所言,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8].面对新时期社会利益的复杂情况,青年学生党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作为指导,正确看待复杂的社会利益问题.高校党组织要正视青年学生党员个人利益的存在,给予他们人性化的尊重,正确引导他们进行利益抉择,那么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他们必然会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从而将整体利益置于首位.利益引导上一方面承认物质利益基础地位,另一方面更要强调精神利益、政治利益等更高层次的利益.每位青年学生党员都要把对党的政治利益作为自己努力奋斗的方向,在追求党的政治利益过程中塑造和谐政治人格,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三、青年学生党员和谐政治人格的生成机制

政治人格在青年学生党员中的生成过程就是青年学生党员在政治实践中通过自身内化与外界环境要求的双向互动,最终实现和谐政治人格内在自生的价值选择过程.青年学生党员政治人格生成机制就是通过双向互动的各个环节,有效地将有坚定政治信仰、有高度责任担当、有强烈政治情感和正确利益导向的大学生转化成高素质青年学生党员所必须考虑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经历过程和遵循规律的总和.

(一)主体需要确认的动力机制

人的本质属性之一是政治存在.马克思主义观点表明,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而青年学生党员自我意识和理性自觉比一般大学生明显要强,对政治的需求不再是被动的强制,而是主体萌发的自我实现的价值追求.一方面,青年学生党员身上所展示出的政治人格,是个人发展的重要维度,也是个体更高层次上的精神需要;另一方面,他们对政治的追求,还具有超越现实的理想性质,符合自身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是人的自由本质的重要体现.因此,主体需要的确认是培养青年学生党员和谐政治人格的动力基础.

(二)政治文化内化的心理机制

对于政治现象和政治生活,主体会进行一定的选择,并形成特定的情感表达和价值判断,期间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总和便构成一定的政治文化.“人的文化选择能力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文化接受,即文化学习,这是自在层次的选择;二是文化反思,这是走向自为的开始,一种真正的文化选择;三是文化批判,这一层次的选择能力最终发展成文化创造.”[9]政治文化内化机制其实是政治心理的整合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以及再创造过程,这些过程因人而异,从而形成了每个个体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和品质.青年学生党员自觉接受系统输出的政治知识和信息,并进行思维加工,经整合生成新的政治知识和信息,在心理意识层面重新架构,形成自主性的情感心理体验,在此基础上,从而形成了对政治现象与政治生活的总体看法和观念体系.而这个具有复杂机制而且相互作用的过程便是政治人格的心理机理.

(三)政治认同习得的教育机制

美国政治学家威尔特·罗森堡姆在《政治文化》一书中认为:“政治认同,是指一个人感觉他属于什么政治单位(国家、民族、城镇、区域)、地理区域和团体,在某些重要的主观意识上,此是他自己的社会认同的一部分,特别地,这些认同包括那些他感觉要强烈效忠、尽义务或责任的单位和团体.”[10]政治认同是一个渐进的,由内化而转化为外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习得必须加强政治认同教育.对青年学生党员而言,政治认同习得既包括政治知识、政治理论的习得,也包括认知和信仰的习得,这些习得过程可以运用教育的手段去实现.第一,要依托知识教育体系,采用灌输的方式让青年学生党员知晓并通透更多的政治理论和政治知识.第二,要运用科学的学理性说服方法,对多元化、多样性政治体系加以实事求是的分析,引导青年学生党员得出自觉的而不是被动的、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理性的而不是盲从的中肯的政治认知.第三,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创新青年学生党员政治社会化路径,探索符合其特点和实际的多样化政治实践活动.

(四)主动参与体验的实践机制

倘若政治体系内主体政治参与的权利得到保障,那么主体的政治人格是独立的.理论上,“主动式参与是公民基于自身的利益和需要而自觉地以某种形式对政治过程施加影响的参与行为”[11].主动参与体验的实践机制,是政治人格发展现代化的表现,会汇聚成推动政治前进的社会力量.合法、有序的政治参与可以增强青年学生党员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认同感,能够使他们切实地认识到信息、知识及教育水平对于自身的价值,促使其更多地收集社会信息,提高知识水平、判别能力,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有了这样的实践体认,青年学生党员就会突破自身的封闭状态,将视野投向广阔而丰富的政治领域,把个人利益放置于与国家与社会整体利益关系中,趋向于对公共政治利益的维护和追求,对变化中的政治关系及其诸现象进一步加深理解,最终形成一个稳定的政治心理特质.

四、青年学生党员和谐政治人格的养成路径

党员政治人格的现代化是政党现代化的根本,党员和谐政治人格有利于党内政治生态的改善.“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12]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党内政治生态状况本质上取决于多数党员政治人格的健康和谐状态,所以,提升青年学生党员和谐政治人格,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

(一)保持学生党员主体性地位

“如果说党员是党组织存在的物质前提,那么党员主体地位作为党员发挥作用的保障,直接决定着政党性质的体现程度.”[13]青年学生党员参与高校党组织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和权利,本质上就是青年学生党员主体地位,即青年学生党员参与高校党组织各类活动中享有的自主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对青年学生党员而言,一旦党组织内在的强制要求,成为主体的自觉行动和神圣责任,即使党组织外在的管理、激励作用变弱,青年学生党员们也能以正向性的态度、创造性的活动发挥出主体作用,自觉认同、自觉参与、自觉奋斗于党组织的事业,实现自我价值.所以说,探索如何有序地推进党内,如何合理赋予党员权利的实质内涵,尊重具有主体意识的青年学生党员,必然会把发挥个体的主体作用视为神圣的权利,这是提升青年学生党员和谐政治人格的必然要求.当然,学生党员主体性还必须兼顾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青年学生党员作为一般存在的社会成员,其和谐政治人格的提升也不能漠视其作为个体的成就观及个人价值实现感.

(二)彰显核心价值观内容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孕育和生发的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巩固是相辅相成的.当前,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民族复兴精神力量、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方位进步,对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但“价值观是标准,是文化的内核,是人文精神的内核.它并不是中性的,而是带有指向性和裁决性的”[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也为青年学生党员和谐政治人格塑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富强、、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观,为青年学生党员和谐政治人格的国家意识、整体意识和大局意识提供价值标准和基本内核;“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观,为青年学生党员和谐政治人格精神形成创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也能体现出青年学生党员政治人格在社会领域的现实呈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的价值观,这也是青年学生党员和谐政治人格形成最起码具备的个人品格,也是作为个体政治人的人格底线.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交汇融合,构成了青年学生党员和谐政治人格的核心内容.

(三)发挥高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

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高校更能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要切实发挥好青年学生党员政治人格培养的主阵地作用.第一,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回应学生政治涵养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把政治、经济与社会现实问题搬进课堂,强化问题导向,在分析现实问题中,积极培养青年学生党员的和谐政治观.通过专家学者在网络上对大学生关心的政治热点问题进行点评和解惑,引导好学生的政治思想动态,激发学生理性思考力,培育其健全的政治人格.第二,适当增加政治类公选课,向学生系统传授国家基本理论、政治权利和义务、政治参与、政治发展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学会辩证思考和深入分析政治问题,培养其正确的政治意识.第三,打造好高校第二课堂,鼓励青年学生党员成立并参与“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会”等,用类似明显政治色彩的学术研究团体,锻炼和培养学生党员的政治能力,引导青年学生党员通过各类学生社团组织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培养他们的政治主体精神,塑造积极政治态度,引导青年学生党员到校外开展社会实践,了解关注国事,提高政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升党性修养的政治境界

境界指为人做事的心态.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同时反映出什么样的境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学习、奋力工作,应当成为每一名青年学生党员的崇高境界.高校党组织要划定政治底线,引导青年学生党员绝对忠诚于党,自觉维护党权威,切实不断提升党性至上的政治境界,做到政治上坚定自信、思想上同心同向、行动上高度自觉.要教育学生党员恪守道德底线,讲操守、重品行,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来规范和约束学生党员,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要明确纪律底线,要用党的十九大以来治党管党的最新实践成果,为青年学生党员明确政治责任,树立理想宗旨的高标准,确立不可逾越的纪律红线.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高校大学生将全过程参与.青年学生党员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其和谐政治人格的形成体现为“发展政治认知,培养政治情感,磨练政治意志,确立政治态度和行为倾向,形成稳定的政治人格,达到政治心理的成熟”[15].高校各级党组织要通过基于青年学生党员政治认同过程的教育话语内容设计,建构适合青年学生党员政治人格培育的教育语境,立足培养可靠接班人、合格建设者的高度,引导青年学生党员主体自觉的政治信念与个性体验的政治参与相统一,进而在多元社会思潮中养成和谐的政治人格品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求.

此文结论:该文是关于对写作人格和青年和党员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研究本科毕业论文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新思想引领下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如何发挥辩明好道理
摘要党的十九大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学习贯彻新思想是当前高校首要的政治任务 高校青年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骨干,也是党员队伍中最有生机活力的群体 本文主要探索.

激励机制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研究测定一个人平常表现的工作能力水平与经过激励可能达到的工作能力水平存在着50左右的差异 可见人的内在潜能之大 各行各业管理者在抓好各种规范化、制度化的“刚性管理”的同时,也要.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加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探析
中国的性质和地位、历史经验、执政使命、自身状况,决定了管党治党必须从严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在党的建设当中,思想建设又居于前列,思想建设又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首要任务,解决.

试析培育高校青年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
摘要青年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 他们文化价值观、文化行为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文化自信的整体水平 高校作为青年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主阵地,必须肩负起这一重要的历史使.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