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新经济类有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与探路新经济的杭州实践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题:新经济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6

探路新经济的杭州实践,本文是新经济类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与新经济和杭州实践和探路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新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新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新经济期刊新经济杂志农村新技术杂志金融经济杂志社

改革开放40年,杭州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14.20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2556亿元;人均GDP从1978年的565元,增长到2017年的134607元,折合19936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尤其是近年来,杭州以“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应用”的“一号工程”为引擎,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成为了“新经济”的代名词,为全省乃至全国探路新经济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杭州实践”.

杭州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由“工业兴市”到“一号工程”

与全国改革开放同步,杭州的改革开放从农村起步、从农村走向城市并不断向纵深推进.20世纪80年代初期,杭州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杭州”口号,部署了落实企业自主权、处理好发展工业与旅游业关系、加快旧城改造和交通建设等一系列重大任务;90年代杭州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住在杭州、游在杭州、学在杭州、创业在杭州”的口号和“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的战略目标.在这一战略引领下,杭州经济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尤其是90年代第一个五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20%左右.到了1996年,杭州经济开始回落,1998和1999年增速仅为11.2%和10.2%,在当时全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大背景下,险些跌破两位数增长的状况,似乎预示着杭州将陷入了发展的泥沼.进入21世纪后,杭州提出了“城市化”“工业兴市”“旅游西进”“开放带动”“环境立市”的“五大战略”.其中,最要紧、关乎杭州经济命脉、对后来杭州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就是“工业兴市”战略.

2000年,杭州市委、市政府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及比较优势,提出了“工业兴市”战略.2002年2月,市第九次党代会正式确立了这一战略;7月,第一次全市工业兴市大会提出“工业经济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总量领先全省各市”目标,拉开了实施“工业兴市”战略的序幕.高举“工业兴市”大旗,杭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在2002年双双突破2000亿元后,2003-2006年相继突破3000、4000、5000、6000亿元大关,2007年更是直接跃上8000亿元,几乎是以一年一个台阶的速度增长!

然而,改革开放走过黄金30年后,2008年突遇全球金融危机,杭州与许多城市一样遭遇“成长的烦恼”:2009年至2013年,杭州市GDP增幅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排名一度退至最后一名.与其他城市相比,杭州工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尤为突出:港口、土地资源缺乏;节能降耗减排等制约压力不断加大,产业发展的环境容量和空间受限;生产要素大大高于武汉、成都、南京等城市.在此情形下,延续原有发展模式,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几乎成为了“天方夜谭”.

站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冲击现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原有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当口,杭州市何去何从,未来发展模式、发展道路该怎么选择,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性问题.记得在杭州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征求意见时,我曾向杭州市建议,适时中止“工业兴市”的口号,把经济发展的重心放到发展服务经济上来.杭州顺势应时,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信息化带动的新型工业化,才是实体经济的出路所在”,果断地把经济发展重点转移到信息经济上来,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决策”.

2014年7月,杭州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若干意见》(市委〔2014〕6号),作出发展信息经济的战略部署,正式推出“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应用”的“一号工程”.其后,杭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始终以“一号工程”的战略地位,举全市之力,为“信息经济,智慧应用” 鸣锣开道、保驾护航,全力推进信息经济优先发展.

回顾这一历程,“工业兴市”战略是工业化阶段,工业经济仍是杭州经济主导力量的大背景下,杭州寻求经济新跨越的战略选择,是杭州工业发展史,乃至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而由“工业兴市”战略到信息经济“一号工程”,则是又一次重要且成功的战略升级,实现了杭州经济由工业化引领向信息化引领,由工业经济主导向信息经济主导的战略跨越,加速了杭州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成为杭州新经济领先发展的重大原因.

杭州新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意义非凡

就杭州经济而言,交出了一份发展质量效益有效提升的成绩单.新旧动能加快转换,2017年,杭州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三新”经济实现增加值4251亿元,增长20.4%,占GDP的33.9%.经济结构趋向优化,近三年来,杭州信息经济增速始终保持在20%以上,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逾50%.仅就2017年而言,全年信息经济实现增加值3216亿元,增长21.8%,占GDP的25.6%,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商务产业增加值1316亿元,增长36.6%,连续七年增速保持在30%以上;六大产业群中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3041亿元,增长19.0%,占GDP的24.2%.企业效益显著增强,2017年,杭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709亿元,增长8.5%,其中利润969亿元,增长7.7%,分别比上年提高1.7和1.0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0.1万元/人,提高2.7万元/人;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实现利税1381亿元,增长34.3%,其中利润1244亿元,增长35.4%,增速喜人.

就杭州发展而言,走出了一条换道超车、跨越发展之路.进入改革开放的第四个10年,随着互联网的嵌入和生长,杭州这座以西湖美景著称的历史文化名城,逐渐找到了与要素资源禀赋比较契合的发展路径,以较小的体量和强大的创新能力,撬动连接城市内外的巨量资源,最终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由创新强力支撑的经济发展“微笑曲线”,讲述了一则换道超车、跨越发展的“杭州故事”.“十二五”时期,杭州经济从2014年起逆势上扬,2015年GDP增速重回10%以上,成为国内第10个万亿级城市,“十三五”时期更是始终保持在8%以上,还曾演绎了一出GDP增幅由全国副省级城市倒数第一到正数第一的反转大戏.杭州的转型之路,被诸多媒体和财经学者赞誉为“中国区域经济未来发展的诸多经验集中所在,未来中国新经济的一面镜子”,为全国提供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实践样本”,为后发地区实现换道超车、跨越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

就杭州城市而言,打响了一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金名片.“全球看中国,中国看浙江,浙江看杭州”,杭州已成为信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人才吸引力显著提升.G20峰会的召开成为了进一步推进杭州国际化最好的“催化剂”,杭州城市能级再上一个台阶,吸引龙头企业和高层次人才“纷至沓来”.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华三通信等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大型龙头企业和行业标杆企业汇聚杭州,以网易、华为、百度、中国电科等为代表的非本土性巨头纷纷入驻.除了龙头企业,更重要的是杭州对人才吸引力的优势正在形成且不断增强.“要回国,去杭州”已经是硅谷华人圈的流行语.自2010年开始,杭州连续7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2017年人才净流入率、海外人才净流入率均居全国第1.截至2017年10月底,仅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已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570余名,其中“国千”118名,“省千”145名,成为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最为密集、增长最快的人才特区.在信息社会,哪个区域能充分调动全球高端人才资源,就有机会脱颖而出.对于杭州而言,这是一个再积极不过的信号.

杭州发展新经济的四个经验

认清并顺应趋势是前提.首先是认清趋势,统一思想认识.面对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来势汹汹”,杭州“大梦先觉”,全力统一思想认识,加快形成发展信息经济的共识,为顺利推进“一号工程”扫清了思想障碍.在2014年9月25日杭州市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时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龚正讲了这样一段话,“围绕解决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的思想认识问题,从市委全会到两次领导小组会议,从各级专题会议到市领导平时调研活动,我们是逢会必讲、一有机会就讲,可以说是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其心其力,可见一斑.其次是顺应趋势,增强战略地位.“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应用”的“一号工程”推出伊始,就是把发展信息经济作为杭州抢占未来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从成效看,通过提高发展信息经济的战略地位,对趋势务实的顺应,在当前仍有不少地方还在陷入关于信息经济概念争辩的时候,杭州已经成功将发展趋势转化成了现实的领先优势,不得不说,这的确是项了不起的成绩.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根本.首先是尊重市场,打造有效市场.尊重市场,把属于市场的还给市场,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干预企业发展,不为企业设限,是杭州政府一贯的理念.曾任杭州市长的仇保兴说过这样一句颇能代表杭州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话——“我当杭州市长时,没为创业期的阿里巴巴开过什么会.”最大程度简政放权,最大限度激活市场,坚持市场化取向改革,使杭州成为了全国民营经济和民营资本最活跃的地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民营经济强市.“一有雨露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韧性十足,生命力顽强,成为杭州经济的显著特性,也成为杭州有效市场的最佳诠释.其次是包容开放,打造有为政府.骨子里对市场的尊重,让杭州政府对市场变化有着敏锐的感知,对新生事物包容开放,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那些代表未来方向、刚刚崭露头角的企业,从而因势利导,帮助、推动企业发展.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意识及“店小二”精神,已经成为杭州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时任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曾这样诠释“店小二”精神:政府服务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政策说到做到,及时兑现.这或许也正是马云多次表示没有杭州就没有阿里巴巴、徐冠巨评价杭州是孕育企业家沃土的原因所在.

结合实际,发挥优势是关键.首先是充分考虑资源禀赋.一方面,杭州“三面云山一面城”,自古就被誉为“人间天堂”,绿水青山是杭州最显著的标志、最宝贵的资源.另一方面,杭州“七山二水一分田”,人多地少、自然资源匮乏.在有限的资源要素和环境容量空间不足的严峻形势下,必须走出一条空间有限、发展无限的可持续发展新路.而信息经济恰恰具有更少依赖土地和劳动力等传统要素投入、更多依靠知识和智慧等创新要素投入的特征,是规避自然资源劣势,既保护生态又能发展经济的最佳结合点.其次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杭州当时具有信息化应用领先、信息产业基础扎实等先发优势,在应用服务、网络建设、产业发展等领域有一大批全国领先甚至国际一流的龙头企业,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等产业已成为杭州新增就业的主渠道、财政收入的主来源、转型升级的主引擎.在“一号工程”推进中,杭州充分发挥应用领先和产业集聚优势,将“产业的智慧化”与“智慧的产业化”深层渗透、有机结合,推动形成以新应用催生新产业,以新产业扩大新应用的良性循环.

营造良好的生态系统是保障.首先是建立了全国一流的服务保障生态.以“一号工程”为统领,杭州形成了完整的信息经济工作推进机制,建成了统计、考核、法律、人才、政策等5大制度保障体系.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分类统计体系,率先制定实施地方性法规《杭州市智慧经济促进条例》,制定出台了人才新政,市级层面设立了信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其次是建立了要素齐全的创新创业生态.秉持开放理念,集聚全球创新创业资源要素为我所用,谋划建设了一批高能级的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健全产业链,打通创新链,营造生态圈,保障杭州信息经济发展动力十足、后劲十足.如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被寄予浙江“硅谷”的厚望,谋划建设了以“三谷九镇”为代表的新型产业发展平台,着力推进了与中国电科、华为等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

顺应大势继续发展新经济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时点上,回顾过去,改革开放成就了杭州辉煌巨变.面向未来,对改革开放至今还未解决的问题和面对的挑战,也要有清醒的估计:制造和贸易领域的市场化相当充分了,但要素和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还远未到位;市场的竞争相当充分了,但政府的职能转变还远未到位;经济的对外开放相当充分了,但思想和文化的对外开放还远未到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对改革开放最好的纪念,就是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就是推出力度更大的改革开放举措,就是对标未来的发展目标,把眼前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和务实行动搞好.今后杭州要成为国家的中心城市,要成为全球活力创新之都,要成为世界休闲宜居之城,要成为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传承改革精神,切实推进市场化改革的落地生根.40年的改革开放,如果用一个最简要的词汇加以表达,那就是市场化.改革开放40年的基本经验,就是市场化取向的改革,调动了亿万市场主体内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一切深层次病症,都源于过往市场化改革的不彻底和不到位,有时甚至是沉滓泛起、死灰复燃.之前我在参加一次关于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宣传工作的会议上曾这样发言:“对于这样一个盛大日子的最好纪念,就是坚定不移地遵循40年前在经过深刻反思达成社会共识基础上的改革大方向,把行至半途、远未成功的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事业进行到底!”让改革精神薪火相传,让改革实践推陈出新.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是杭州发展实现继续领跑的“不二法门”.杭州的行政效能在全国已经算是高的,但还有政府部门“越位”和“缺位”同时并存的问题,市场化改革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建议杭州要抓住这次全国党政机构改革的难得契机,细心倾听市场的呼声、百姓的诉求,搞好这一次贯彻精神、但更要接杭州地气的机构改革,以减权、减人、减支的“干货”,收到增动力、增活力、增实力的“实货”.

打造开放高地,切实推进杭州城市的国际化.总书记在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和在4月13日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彰显了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成为“世界名城”“国际之都”,一直是杭州的远大志向和不懈追求.杭州市委、市政府已经确立了明确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决策部署.但我想强调的是,对国际化的内涵,一定要完整把握、深刻理解.我在杭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上的发言中,曾表达过这么一个意思,“在国际国内新形势下、在杭州市发展的新阶段下,(杭州市)再把国际化作为一个总的发展导向提出来,其兴奋点和突破口就得和过往有所不同.譬如过去主要是开放型经济、‘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国际化大都市、CBD,等等.这些不是不要,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点应放在‘化制、化人、化文’上,化出一个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市场化制度(法务、政务、商务、社务,等等)环境来(国际化一定意义上就是国际范围内的市场化);化出一个‘见城更见人、兴业更兴文’的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来;化出一个更有‘国际范儿’的城乡面貌和市民素质来”.总之,杭州的开放,应该不止某一业、某一地的开放,而应该是系统化、深层次的开放;杭州的国际化,也不应该仅仅是贸易往来、金融投资的国际化,而应该是全方位、高质量的国际化.

顺应发展趋势,切实推进杭州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当前,数字化洪流席卷而至,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17年12月25日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2018年3月27日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都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把“数字经济(一般认为,数字经济是强调数字化技术支撑的信息经济,智慧经济是强调智慧化应用的信息经济,在内涵上与信息经济并无实质性差别)”作为“一号工程”来抓.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大力发展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今后五年发展的重大任务.数字经济发展正处于黄金期、窗口期、机遇期,作为以“一号工程”全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始作俑者”,杭州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要心无旁骛地发展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要旗帜鲜明地发展包括智能制造、智能服务在内的新实体经济.要保持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害的一条,是深化有利于经济转型创新的制度环境,对新经济发展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取向.要全面对标一流,找出差距,解放思想,砥砺奋进,力争经过五到十年的努力,将杭州建成为一座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以新经济为主体的创新型大都市.

作者系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

本文评论:上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新经济和杭州实践和探路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新经济本科毕业论文新经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杭州如何在新经济业态下发挥好人才杠杆效应
文 张蕾在新经济业态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杭州及环杭州湾地区拥有“互联网”新经济创新创业的巨大潜力,将可能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新经济总部策源地 但相较于北上广深……国内一线城市,.

新经济浪潮下一站:传统产业掘金数字时代
当大的平台走向大而不倒、到处买买买时,其实失却了原有的锐气和专注,只有增长乏力或内部创新不足才会寻求外部资源整合 而传统产业也需回看自身具备的优势,深厚的产业基础、熟练忠诚的员工和供应商、产业链的资源.

淬炼经典:越剧黄金时代和新中国戏改实践
旧戏之改造,就是要用新意识形态来引入改造大众的审美趣味,规范对历史和现实的想象方式,从而塑造出新时代所需要的民众主体 但这种改造也必须考虑到大众接受程度与实际教育效果,从中也多少能看出戏改限度之所在 .

新经济的过去式
我的童年落在80年代,身边的吃穿住用都谈不上丰富,一个大院子里,张家有李家没有的,都是要拿出来共享的,虽然我们不管这个叫新经济模式 我第一次喝可乐,就是别人共享给我的 当时院子里一个小朋友拿出了一瓶黑.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