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诗经方面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和论《诗经国风》中渡河意象之寓意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诗经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6

论《诗经国风》中渡河意象之寓意,该文是诗经有关本科论文范文和《诗经国风》和渡河意象和寓意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诗经论文参考文献:

诗经论文参考文献 有关诗经的论文诗经赏析论文河洛文化论文关于河洛文化的论文

  摘 要:在《诗经·国风》里,“渡河”最初在有关河神祭歌中作为人们祭祀河神仪礼中的一个具体仪式行为,旨在祈求农业丰收.随着神性下降,“渡河”行为逐步运用于男女恋爱和婚姻的情歌中,并发展为惯用语,最终固定用来表示婚恋的涵义.

  关键词:《诗经·国风》;渡河;寓意

  作者简介:罗永杰(1994-),男,壮族,广西河池人,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02

  前言:

  先秦时期,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非常有限.人们通过祭祀河神以祈求风调雨顺,农业生产顺利.渡河,便作为祭祀河神仪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伴随着原始意味的淡化和社会的发展,“渡河”意象,又逐渐运用于有关男女婚恋的诗歌句子当中.《诗经·国风》里以“渡河”为主题的诗歌有八篇,即《周南﹒汉广》、《秦风﹒蒹葭》、《邶风﹒匏有苦叶》、《郑风﹒褰裳》、《郑风﹒溱洧》、《卫风﹒氓》、《卫风﹒河广》、《邶风﹒谷风》.在这八首诗歌中,就体现了“渡河”意象的寓意变化.

  一、《诗经·国风》河神祭歌中“渡河”意象之寓意

  在古代中国,农耕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祈祷农业丰收也就自然成为重要的祭祀活动.在《诗经》中,记载有一些关于祭祀神灵,以求得谷物丰登的诗歌.如《周颂·臣工》中的“于皇来牟,将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便是写周王祈求上帝赐予丰收的愿望.《周颂·丰年》则是周人庆年岁丰收、祭田神的乐歌.除此以外,《国风》当中也有一些祭歌,其中有的是祭祀河神求丰收时所唱,如《周南﹒汉广》等.人们在河边祭祀神灵时,举行很多隆重的仪式,渡河乃其一.

  (一)河神祭的思想缘由

  先民举行河神祭仪礼,水神自是祭祀的对象.《周易﹒说卦传》第六章:“润万物者莫润于水”[1],《管子﹒水地》云:“是以水者,万物之准也”[2],据此可见,“水滋养万物”的思想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正是在这些观念影响之下,古代人们才会祭祀能够为农业生产带来水的江河神灵,由此使得祭祀河神的行为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也就具有了求雨祭仪式的性质.

  随着水神这个祭祀对象的神圣化,特定的神灵思想意识逐步确立于古代劳动人民当中.

  (二)河神祭歌中“渡河”意象之寓意

  江河是水的象征,祭祀河神是为求雨,这也是农耕仪礼之一.祭祀中的活动内容丰富,如人们在会在河边进行表演或歌唱来迎送青年所装扮成的河神.“渡河”作为其中一个仪式,固然也有其寓意.这在《诗经·国风》的一些河神祭歌中也有所反映.

  《周南﹒汉广》首章:“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对于诗歌中“游女”的身份,《韩诗》说:“游女,汉神也.言汉神时见,不可求而得之.”[3]闻一多《诗经新义》指出:“《说文﹒水部》:‘汓,浮行水上也,重文作泅.’经传皆作游,……并《诗﹒汉广篇》 ‘汉有游女’,《邶风﹒谷风篇》‘泳之游之’,是也.《谷风》以泳游并举,其义至显.《汉广》篇‘汉有游女’,当亦用此义.三家皆以游女为汉水之神,即郑交甫所遇汉皋二女.……然足证汉上实有此传说.游女既为水神,则游之义当为浮行水上.”[4]由此可推出,“游女”即汉水女神.但因为汉水宽广,男子无法渡河,而他仍不断表达出女神能够嫁给自己的愿望.从这里看,似乎这首诗歌抒发的是关于男女婚恋之情.

  今文学派的韩诗说郑交甫遇到的江上二妃身着巫服.如此看来,游女很有可能就是女巫.祭河神有巫觋为祭祀,因此巫觋能歌善舞.江汉地区自古巫风盛行,直至宋代风气依旧.欧阳修《岁暮书事》诗记襄阳风俗有云:“游女髻鬓风俗古,野巫歌舞岁年丰”,把“游女”和“野巫”相关联,表现她们以歌舞的形式来求年岁丰收.李泽厚在其著提出,如果把《诗经》与“乐”联系起来看,那么“诗”大概最初就是巫师口中念念有词的咒语,与祭神活动密切相关.[5]这样综合看来,《汉广》所描述的正是荆楚之巫风之下的祭祀河神歌谣.以汉水为祭祀舞台,男女互唱以及渡河的场景使诗歌带有歌剧的效果.由此得知,这首歌谣实际上是通过男女唱和的恋歌形式来歌咏汉水女神,描写男子渡河求见河神之情形的诗作,借此祈求农物丰收.

  《秦风﹒蒹葭》共三章.对于每一章中的“伊人”,不管男子如何追求,都难以渡过河相会,诗句意也甚似《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此处的“伊人”和“游女”一样,都是男子所心仪期盼的对象.“游女”既为汉水女神,那“伊人”也当是河神.因此,《秦风﹒蒹葭》同为歌颂河神的歌谣.

  《邶风﹒匏有苦叶》所歌咏的,正是一位年轻女子对情人期待而又焦躁的等待.女子一大早就来到济水渡口,而渡口水深难涉,她便心中叮咛心上人“深则厉,浅则揭”.在诗之末章,她终于等来渡船.船夫体察到女子的焦虑,就招呼她上船.但他不知道,女子急的不是渡河,而是心上人不在驶来的船上.这首诗歌的诗体形式及结构与《汉广》、《蒹葭》相一致,男女其中一方最终都没渡过河与另一方相会.“我友”也与“汉有游女,不可求思”中的“游女”和“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中的“伊人”一样,都是“河神”的寓意.而此处的“河神”则是指济河的男性水神.诗歌以渡河口为舞台,由男女组成的带有歌剧性质表演场面,这是与《汉广》、《蒹葭》相同的.由此可见,篇中以想象的“渡河”意象的诗歌,其实起源于祈祷雨水获得农业丰收的祭祀活动中.

  综上所述,《周南﹒汉广》、《秦风﹒蒹葭》和《邶风﹒匏有苦叶》都是在举行祭祀河神仪礼时所唱的祭祀歌,位于河边的祭祀场景使得诗歌带有歌剧特点.这些歌谣采用情歌形式,通过“渡河”行为描写男子或女子思念河神,从而表达出祈祷雨水、农业丰收的寓意与愿望.

  二、《诗经·国风》婚恋情歌中“渡河”意象之寓意

  随着社会发展与神性下降,人们逐步重视自我意识价值和内心真情实感.祭祀仪式和原始意味也逐步淡化,原本是祭祀河神的神圣河岸及渡口,也慢慢变为有关男女爱情与婚姻涵义的场所.而当初作为祭祀河神仪礼之一的“渡河”行为,其寓意也由人们祈求丰收演变为男女婚恋表达,这些在《诗经·国风》的婚恋情歌中有所体现.

  (一)“渡河”意象表示婚恋寓意的倾向化

  伴随思想进步与社会变革,“渡河”不仅作为表达河神祭仪式的意象而应用于河神祭歌中.在《诗经·国风》一些关于“渡河”的歌谣,出现了男女情戏的色彩,例如《郑风﹒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溱水和洧水在以前是人们祭祀河神的场所.但相比《汉广》和《蒹葭》,溱水和洧水却失去了作为河神祭的歌垣场地的意义,“渡河”的寓意也就随着有新变化.对于诗歌每章最后的“狂童之狂也且”,朱熹云:“狂童,犹狂且狡童也”[6],“狂童”指的是言行举止有些癫狂失常的坏小孩.在此,“狂童”作为女子戏谑男子之词,表达她对男子的爱意.由此看出,在有关“渡河”诗歌中,开始出现煽情戏谑的句子,而“渡河”也随之逐渐表示为男女谈情说爱的情趣性行动.

  与“渡河”相关且同样带有煽彩的诗歌,还如《郑风﹒溱洧》.这首诗歌以男女合唱开篇,勾勒出众多少男少女在溱水和洧水采兰花的画面.男子想要引诱女子一同前往看看,但是女子反而诱惑男子去洧水边.最后他们共同渡河来到洧水边,相互嬉戏,赠送芍药.方玉润言:“每值风日融合,良辰美景,竞相出游;以至兰勺互赠,播为美谈,男女戏谑,恬不知羞.”[7]所谓的“恬不知羞”,是指青年们天然纯朴的感情流露.显然在这些年轻男女眼里,他们渡河并不是像前人那样为遇河神、求丰收,而只是感兴趣于男女之间的感情交流.

  通过这两首诗歌可见,随着社会与人的发展,原本用于河神祭仪礼中以祈求大地丰收的渡河行为,转而倾向于表达男女恋爱的涵义.

  (二)“渡河”意象表示婚恋寓意的固定化

  随着文字的发展,“渡河”原有的寓意由祈求农业多产而逐渐表现为反映男女婚恋,并慢慢在诗歌中确立下来.《诗经·国风》中以“渡河”意象来表达关于男女恋爱和婚姻,且固定于婚恋诗歌中,有《卫风﹒氓》和《卫风﹒河广》等.

  在《卫风﹒氓》中,有“送子涉淇,至于丘顿”、“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和“淇水有岸,湿则有泮”是与渡河有关的.女子渡过淇水,为的是与男子成亲.虽然“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与《邶风﹒匏有苦叶》“济盈不濡轨”一样,都表示女子跟随男子渡河而去,但它在诗歌中并不带有特别的含义,只是纯粹的惯用语.

  《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通过远渡黄河嫁到卫国的宋国妇女表达出思乡之情.诗歌的“渡河”,也只是表示婚姻的常用词.

  从这两首诗歌来看,“渡河”行为已经从祭祀仪礼活动中完全脱离出来,固定用来表达男女情爱的具体行动,应用于以婚恋为主题的诗歌中.

  (三)“渡河”意象表示婚恋寓意的形式化

  随着“渡河”意象固定应用于表示婚姻的句子后,它又发展为对诗歌主题的构成已不再重要,而只是形式上的残留.

  在《邶风﹒谷风》中,只有“泾以涓浊,湜湜其沚”、“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是与“渡河”相关的句子.虽然这首歌哀伤缠绵地歌咏弃妇怨恨愁闷的心绪,但其中的“渡河”已经背离了歌咏弃妇哀伤情绪这个主题.就如诗歌中所咏的“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一样,已经出现了“梁”和“笱”等关于表示女性意象的情况.可看出,在这首诗歌中涉及“渡河”的句子只是形式上表示婚姻,于诗歌并没有什么特别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随着社会进步与文字发展,“渡河”开始从河神祭仪礼中分离出来,逐步倾向应用于有关男女婚恋的诗歌句子,如《郑风﹒褰裳》和《郑风﹒溱洧》中出现“煽情”性的言语表达.接着,“渡河”发展为惯用词,用于固定表达婚姻的句子,如《卫风﹒氓》和《卫风﹒河广》中相关歌句所唱.后来,涉及“渡河”的句子仅为形式上的余留,不再对诗歌主题产生重要意义,如《邶风﹒谷风》.

  结语:

  古代中国人民为了能够风调雨顺,就在河边举行祭祀仪礼.其中,一些少男少女们会装扮成河神的样子进行歌咏或表演活动.在《诗经·国风》记载的河神祭歌里,“渡河”行为意象,最先是指河神祭仪礼当中的一个仪式.即在祭祀时,人们期盼通过渡河与河神相会,祈求能得到神的庇佑,保障农业丰收.随着社会发展和思想进步,“渡河”的寓意不再局限于河神祭仪礼中,它逐渐固定下来应用于表示关于婚恋的情歌句子,最终成为一种形式,用以表达有关男女恋爱与婚姻的情感和生活.

  参考文献:

  [1]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6:710.

  [2]黎翔凤.管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814.

  [3](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7:51.

  [4]闻一多.闻一多全集[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261.

  [5]李泽厚.华夏美学﹒美学四讲[M].北京:三联书店,2017:37.

  [6](宋)朱熹.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7:83.

  [7](清)方玉润.诗经原始[M].北京:中华书局,1986:226.

上文汇总,本文论述了关于对写作《诗经国风》和渡河意象和寓意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诗经本科毕业论文诗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诗经氓》中蚩蚩注释之我见
摘要课本中的注释意义重大,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诗经·氓中“蚩蚩”的注释,历来有两种理解一是“忠厚的样子&rdquo.

管窥《诗经?国风》中婚恋诗中的水意象
摘 要诗经 国风中的婚恋诗常借用各种各样的“水”作为意象,“水”这一意象在其中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担负着表意上的重大责任,在本文中,笔者将以诗经国风中.

从意象中看张式苍凉:以《花凋》为例
“我不喜欢壮烈 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 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 悲剧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对照 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 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

如何从《诗经》里取一个好名字
给小孩取名,或者给自己换一个名字,是人生大事之一 不见其人,先闻其名,这人的家世如何,修养如何,志向如何,很可能从名字就能看出端倪 所以说,名字马虎不得 静好两千年前最浪漫的事最近,流行一个词,叫&l.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