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保护有关论文范文集 跟涂抹防晒,是保护还是伤害?有关论文范文集

主题:保护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0

涂抹防晒,是保护还是伤害?,该文是关于保护相关论文范文例文和防晒和涂抹和保护有关论文范文例文.

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环境保护类期刊环境保护杂志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000

◎本刊主笔 季天也

眼下虽然已经入秋,但阳光依然毒辣,涂抹防晒产品仍不可松懈.不过,此前有研究显示,有些防晒剂成分会渗透到人体组织液中,并在吸收紫外线后产生自由基,损伤细胞.这不禁令消费者担忧:防晒,是保护还是伤害?

7月22日,国家食药监总局通报称,近期抽检全国防晒类化妆品,发现2批次韩后清透倍护防晒乳液SPF30PA++检出水杨酸乙基己酯超标,1批次谜尚优护水嫩防晒霜检出4-苄亚基樟脑超标.水杨酸乙基己酯与4-苄亚基樟脑,均为化妆品中的限用防晒剂.我国现行《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规定,这两种成分在化妆品中的浓度上限,分别为5%和4%,而问题产品检出的实际浓度分别为9.8%和4.57%,食药监总局要求立即下架封存.这两个品牌知名度较大,消费群体较广,引起了消费者的关注.那么,防晒剂对人有哪些健康影响呢?不妨先了解一下常见的防晒剂成分,好为我们的皮肤正确地撑起“遮阳伞”.

物理防晒剂用后需卸妆

根据防护机制不同,防晒用品中的防晒剂成分可以分为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两种.

物理防晒的原理是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靠反射紫外线达到防晒效果.目前常见的有效成分是氧化锌(ZnO)和二氧化钛(TiO2)两种.其中,氧化锌效果强悍,几乎可以阻挡所有波段的紫外线攻击,是一种历史悠久、使用广泛的成分,安全性高,至今没有研究报告显示有害健康.

二氧化钛略逊一筹,防护中波紫外线(晒红晒伤波段,止步于表皮层,简称UVB)的效果不错,但对付长波紫外线(晒黑和老化皮肤的波段,简称UVA),则需要5%以上的浓度才够用.如果是单纯以二氧化钛为防晒剂的产品,要把皮肤涂成“惨白”的状态才能防晒黑.

物理防晒的优点,是不易因光照分解失效,即用即见效,而且“性情温和”,基本不刺激皮肤.缺点是由于这两种防晒剂常温下是固体粉末,涂抹后皮肤发白、粘腻厚重,想达到高防晒标准需要很大的剂量,不容易均匀涂抹,也不够清爽.而且物理防晒剂本身吸油吸水性强,会使皮肤干燥.需要注意的是,物理防晒需要认真卸妆,否则容易有油脂残留,堵塞毛孔.

化学防晒剂安全争议多

和物理防晒将紫外线“拒之门外”的原理不同,化学防晒是先吸收紫外线的能量,再将其转化成热能或无害的可见光释放出去.其优缺点和物理防晒刚好相反:涂抹后皮肤感觉相对轻薄舒适,但要等15 ~ 30分钟才能起效;光稳定性差,连续暴晒需要补涂来维持防晒效果;某些成分对皮肤有刺激性;并非所有成分都能抵御全波段紫外线.

此外,化学防晒剂的成分多种多样,《化妆品卫生规范》中批准的达26种,均为有机物,名称普遍难记难懂.同时,化学防晒剂也是安全性争议集中的领域,同一种化学防晒剂,有的国家让用,有的国家又不让用,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下面是我国批准的几种常见防晒剂:

①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对紫外线的防护波段为290 ~ 320纳米,是目前全球最广泛使用的UVB防晒剂,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小,如果在物理防晒产品中添加这种成分,还可以改善氧化锌的黏腻厚重感.但动物试验观察发现,其对雌激素有所影响.我国规定其浓度限量为10%.

②帕索1789,中文名为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

烷,是一种针对长波紫外线(UVA)的防晒剂,可以吸收320 ~ 400纳米的紫外线.缺点是光稳定性不高,经紫外线照射后会渐渐分解而失去防晒效果.

③奥克立林(Octocrylene),也译作欧托奎雷,是比较新的油性化学防晒剂,可吸收波长在250 ~ 360纳米的紫外线,兼顾UVA和UVB,中国和美国在防晒霜中经常将它与其他防晒剂一起搭配使用,效果出色.但有研究显示,奥克立林暴露在阳光下会释放出氧自由基.

④聚硅氧烷-15(Parsol SLX),无色或浅液体,专攻UVB,稳定性好、不易挥发,在护发、染发产品中也有使用,在中国、澳大利亚、日本批准使用,但没有获得美国食药监局(FDA)批准.

⑤4-亚苄亚基樟脑(4-MBC),专攻UVB,澳大利亚、日本允许在防晒霜中添加,欧洲研究认为4-MBC对甲状腺有毒性,会干扰人体激素,要求用量不得超过4%.美国FDA不批准使用.

⑥ 乙基己基三嗪酮(Ethylhexyl Triazone),专攻UVA,在欧盟、澳大利亚、日本允许在防晒霜中使用,用量不得超过5%,但美国FDA评估发现,长期使用乙基己基三嗪酮可能对水环境造成影响,因而没有批准使用.

⑦二苯酮-3(BP3),是常用防晒剂中亲脂性最强的,可防UVB及部分UVA波段.该物质致敏性和刺激性较强,且会被皮肤大量吸收,从健康角度来看不宜添加太多,但是浓度低于5%时防晒效果又不够给力.我国对二苯酮-3用量的浓度上限为10%,并且当添加浓度达到0.5%以上时,就要强制在产品标签上标注“含二苯酮-3”字样.这也是我国批准的26种化学防晒剂中,唯一要求在成分表以外专门标注的防晒剂.美国食药监局对该物质的浓度限量为6%.

防晒剂可能是柄“双刃剑”

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网站上,一篇名为《防晒剂加强了因紫外线产生的活性氧》的论文指出,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奥克立林和二苯酮-3会加剧皮肤中活性氧的产生.活性氧是人体有氧代谢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包括氧离子、过氧化物和含氧自由基等,氧化性极强,含量过高时会严重损伤皮肤细胞和DNA.该文章介绍,刚开始经紫外线照射时,抹了这3种防晒剂的皮肤(实验组)确实比“裸奔”的皮肤(对照组)产生的自由基少得多,说明防晒剂起到了防护效果.但照射20分钟后,实验组的活性氧产量开始奋起直追,到60分钟时则实现了“反超”.

美国疾控中心(CDC)一项对2517名6岁以上人群的研究发现,96.8%的受试者尿液样本中有二苯酮-3,说明这种物质能够轻松地从皮肤角质层渗入身体血液循环,经肾脏代谢排出.还有研究发现,人体会从防晒产品里吸收0.4% ~ 8.7%的二苯酮-3,它会在机体内产生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因此关于它“涉嫌”干扰内分泌的学术争议一直不断.

为改善肤感较差的缺陷,物理防晒剂领域近年来将颗粒纳米化作为研究课题.纳米级的物理防晒剂涂到皮肤上是透明的,不会像常规的微米级颗粒那样涂成白白的一层,厚重感也有所缓解.但要注意的是,纳米级的小颗粒表面积增大,某些理化特性也会改变,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还不能确定,比如是否能渗入皮肤等.倘若改成喷雾形式,人们会担心可能从呼吸道吸入体内.

配方是关键 添加要依法

日用化学品成分复杂,配方是关键环节.上述防晒剂的理化性质互有优劣,独挑大梁往往稳定性很差,或是紫外线吸收波段窄,或者低浓度下防晒效力不济……因此,生活中的防晒产品,往往是多种防晒剂和辅助成分按厂家调配的比例协同作战的结果.

国际知名的防晒用品厂商会在配方上下很大功夫.比如把易分解的成分与大分子的成膜剂和阻渗剂配伍,就可以大大减少涂抹后向组织深处渗透.也有些防晒产品添加了可以消除自由基的成分,使皮肤免受防晒剂分解产物的危害.

紫外线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Ⅰ类致癌物(明确对人致癌的物质).比起紫外线加剧皮肤老化变黑和DNA损伤,使用合法添加成分的防晒剂,比直接日晒还是利大于弊.

本栏目责编/ 叶晓婷 yexiaoting@vip.163.com

【延伸阅读】 怎样选择合适的防晒指数?

两种紫外线波段两套指标

衡量防晒霜防护能力的指标,最常用的是美国制定的防晒指数“SPF”(Sun Protect Factor),它表示使用防晒产品前后皮肤本身吸收紫外线剂量的比值,也可以理解为使用防晒产品前后皮肤晒伤所需要的时间倍数关系.

以亚洲人的皮肤为例,被太阳晒红并出现初步伤害的平均时间约15分钟,如果抹了SPF30的防晒产品,理论上(不考虑防晒剂分解和损失)被晒伤的时间会延长到原来的30倍,即450分钟.根据公式,SPF30相当于挡住了96.7%紫外线.把皮肤晒红晒伤的主要是UVB(中波紫外线),因此SPF衡量的基本是产品对UVB的防护能力.不过,SPF不存在叠加效果,比如SPF15的防晒霜,抹得再厚也还是15倍的防晒效果.

针对UVA(长波紫外线)则没有全球统一的防护标准.日本的标准是用“PA”(Protection UVA)后面带上1至4个“+”来评定对UVA的防晒等级.从最低的“PA+”到最高的“PA++++”,每多一个“+”,表明防晒效果提升2 ~ 4倍.

用量不够不如不用

值得注意的是,测定SPF值时,防晒霜的标准用量是2毫克/平方厘米,实际生活中我们也要用到这个量才会有商品宣称的防护效果.这意味着要防护整个脸部,需要挤出*币那么大的表面积(重约1克)均匀地抹在脸上才达标.而且,SPF的水平与防晒产品的用量在数学上是指数关系,而非通常思维中的倍数关系.比如一款SPF50(几乎是UVB的最高防晒规格)的产品,如果实际涂抹量平均每平方厘米只有1毫克,那么它实际的防晒指数(效果)并非减半为SPF25,而是降为原来数值SPF50的平方根,大约等于SPF7.1.如果用量只有0.5毫克/平方厘米,则防晒效果相当于降至SPF2.7左右.

美国食药监局2011年7月规定,SPF值低于15的产品,不可标注为“降低皮肤癌风险,减少早期老化”.所以说,如果舍不得多涂点防晒产品,等于花了SPF50的钱,只得到了相当于SPF2.7的实际效果,无疑是浪费.日常上班不必使用高指数

选购防晒霜也不必执着于高规格.根据公式,SPF50的防护效率为98%,仅比SPF30的产品高1.3%,如果不是长时间持续暴晒,这点差距可忽略不计.此外,高规格的防晒霜往往需要高含量的防晒剂,这样就增加了对皮肤的刺激和致敏风险,严重的话可能堵塞毛孔,甚至滋生暗疮和粉刺.即便没有生理上的不良反应,高含量防晒剂带给皮肤的黏腻厚重感,本身也让人感到有点不舒服.

因此,对于上班族的日常防护,SPF15、PA+规格的防晒霜已经足够;外出逛街、野外游玩等持续时间较长的户外活动,可选择SPF30、PA+++的防晒霜;只有露天游泳这样的日晒程度,才需要SPF50、PA++++规格并且兼具一定防水性的防晒霜.

(季天也)

归纳总结,此文是关于防晒和涂抹和保护方面的保护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保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糖友,入秋后要继续防晒
重庆博仁堂中医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汤大铁长时间的日光暴晒可造成皮肤的光毒性反应,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可能会造成皮肤的坏死 与此同时,一些平时不易暴露在阳光下的部位如后背……,对光线的照射更为敏感 另外,过.

姥姥是个少女,时光你别伤害她等
姥姥教大的“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交大的 ”“上海交大还是西安交大”“我是外婆教大的…….

定期输液防中风,绝对是个坑
一到春天或者秋天,神经内科的门诊就会热闹起来,原因是很多患者会在这段时间找到医生主动要求输液 “每年定期输液可以预防脑中风发作”在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中广泛流传,这种来历不明的.

防流感,试试中医小妙招
春季是每年流感的高发期,很多老年人抵抗力差经常感冒,那应该如何预防流感呢北宋杨士瀛所著的仁斋直指方写道“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粘稠 ”清代林佩琴在类证治裁中提出&.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