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社区类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我国社区儿童服务的问题和方面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社区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8

我国社区儿童服务的问题和,该文是社区类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与儿童和社区和对策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社区论文参考文献:

社区论文参考文献 社区服务论文汽车营销和服务论文药学服务论文金融服务论文

严仲连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吉林长春130024)

摘 要:社区儿童服务是社区服务的内容之一,指向儿童的成长需要,对儿童个人成长、家庭幸福、社区和谐以及社区服务研究具有积极意义.社区儿童服务存在着服务体系不完善、社区区民参与程度不高、儿童被动参与、商业化趋向、社区儿童公共资源不足、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社区儿童服务需要政府、社区、地方教育机构、高校志愿者以及社会企业的共同参与.

关键词:社区建设;儿童服务;儿童福利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16)01-0125-05

收稿日期:2015-12-10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社区儿童服务现状与质量保障机制研究”(15BSH12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严仲连(1969-),湖北汉川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目前从事学前教育、课程理论方面的研究.

家庭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居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家庭及家庭成员就组成社会生活共同体,即社区.按经济结构、人口密度和人口规模等综合标准,我国的社区主要有农村社区、城镇社区和城市社区等类型.[1]由于社区这一概念引入国内的时间不长,我国城乡社区建设中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社区儿童服务还处于发展状态,其中的问题尤其明显.但社区儿童服务对社区和谐、家庭幸福和儿童个体发展都各有积极意义.

一、社区儿童服务的内涵、种类与意义

(一)社区儿童服务的含义

社区儿童服务是社区儿童福利概念的衍生,服务隶属于社区服务范畴,是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服务也可称之为社区工作,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过程.[2]1989年,“社区服务”被明确地写入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社区福利与社区建设的目的是一致的,只是阐述的角度上有所不同.社区福利是基于社区居民的权利视角,而社区建设则是基于社区的构建.从社区建设的定义来看,目前关于社区建设的讨论多基于强调社区功能的完善,社区问题的解决.

社区福利也是要发挥社区居民生活聚居区的特点,发动社区内的一切资源,解决社区内居民生活问题,提高社会居民生活质量.社区福利是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以社区为依托,以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为基本内容,以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生活质量为旨归的各项福利措施的总和.[1]

社区儿童服务有二层含义,一是把儿童作为服务对象,以满足社区内家长和儿童发展的需要;二是儿童作为服务者,参与社区的相关活动.前者通常是福利学领域的研究问题,后者则是公民道德教育领域关注的话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二者是可以统一起来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具有不同层次的需要,参与社会活动、为他人服务、实现自我价值也是一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需要.目前一些农村家长更多关注子女的物质层面的需要,即生存需要,较少关注子女的学业方面的需要.在改革开放以前,农村家长和城市家长都比较重视子女服务社会,即参与社会实践.目前城市家长普遍不重视子女的社会服务,而比较关注子女的学业.

社区儿童服务的对象应该是社会内18岁以下的全体儿童,国外对儿童服务的关注存在着不同的切入点:一是儿童贫困;二是公民道德教育;三是儿童福利(特别是与福利相关的政策),三者往往是相互融合.

(二)社区儿童服务的种类

社区中的儿童服务,根据不同标准有不同的分类.首先,根据服务内容,社区中的儿童服务,有照看性的服务,如临时性的托幼看管,也有保教合一的婴幼儿教育,前者多由非正规机构(主要是个人)提供,提供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多数具有一定的血缘关系,还有一部分由于是熟人或者熟人介绍;后者通常由正规的教育机构提供,以前多数隶属于街道(社区)、妇联管理,现在多由教育部门管理,目前一些社区的托管服务则是二种服务内容的融合,从早期单纯的照看、接送上学转向了接送、照看、学业指导的融合.

其次,从是否收费来看,存在着有公益性服务与有偿服务,部分社区经常把二者结合起来,鼓励有偿服务的社区居民在适当情况下从事公益性服务,如在小学附近的托管机构多是收费的,而儿童在学校组织下为社区提供的力所能及的服务是不收费的.

第三,从活动发生的频率来看,有临时性的儿童服务,也有长期的儿童服务,一些服务机构在正常营业之前,或者某些有慈善意愿的个体临时采取的针对社区儿童的服务多属于临时性;一些志愿者或团体,长期地在某地提供的针对特定儿童的服务,活动频次相对固定,有的是一、二次(每周),有的则是正常工作日,我国内蒙古锡林浩特的流动幼儿园一般在每年的5月到8月开放,而广西上林县的游戏点则每周活动2-3次.[3]

第四,从活动主体的数量及组织程度来看,社区儿童服务有个体的自发性和志愿性的儿童服务活动和有组织的儿童服务,前者来自于不同参与个(主)体的道德激励和自觉行为,而有组织的儿童服务,主要由教会、学校、公司等机构开展的各种有目的、有资源支持、有活动目标的服务行为.因此,社区中的儿童服务,主要依赖公共活动场所,如社区图书馆,博物馆,社区服务场所,或者某宗教团体或培训机构.

此外,社区儿童服务的分类还可以从社区儿童服务的对象来划分,如社区学前教育服务、社区中小学生服务、社区特殊儿童服务等,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在当代分属于不同的学科研究范围,如学前教育领域、中小学教育领域、特殊教育领域等.

(三)社区儿童服务的意义

社区儿童服务以儿童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是社区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能满足儿童交往、学习及自我实现的需要,有利于家庭幸福,进而促进社区和谐,有利于丰富我国社区服务的研究并能为社区建设研究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

1.有利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并有利提高人口综合素质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关注儿童社区服务,解决儿童成长过程的问题,引导儿童参与社区的建设,促进儿童对社区的归属感,从而增进儿童的公民意识,这对于儿童的发展来说是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当代城乡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呈现不同的问题,城市儿童普遍缺少包容心,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都存在着不吃亏的心态.农村中小学生中留守儿童偏多,家长普遍只重视吃饱问题而不关注儿童的学业与心理发展问题,在中部某省的二所乡镇初中调查过程中,据班上教师估计,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不好或喜欢说谎的学生几乎达到了所在班级的20%.由于成绩跟不上,感觉考上重点高中的希望渺茫,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也会有20%的学生流失.

2.有利于家庭的幸福

儿童是家庭的重要组成成员,儿童的教养问题是每一家庭重点关注的问题.受现代媒体的影响以及家庭教育传统,我国城市家庭普遍比较重视儿童的教育.对于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大多数农村和城市家长对儿童发展过程的问题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城市家长把儿童发展的注意力放到了学业上而忽视了社会性发展,而农村家长对儿童的升学并未抱太大希望,即农村家长并未把“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当真.许多农村家长只是觉得让孩子长大,结婚生子就算是家长的使命.而利用社区中的儿童服务,一方面可以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城乡家庭的需要.让家长安心从事生产活动,为城乡家庭创造更丰富的物质生活提供保障,从而增进家庭的幸福指数.

3.有利于社区和谐

由于家庭在社区中的作用,特别是重视儿童成长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要素.尊重儿童的需要,把儿童放在社会中进行教育,促进儿童成为时代公民,是教育与社区建设共同探讨的话题.服务于儿童的社区,同样也有利于增进家庭其他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儿童同样也是社区的一分子.利用儿童参与社区服务,从事儿童力所能及的活动,也有利于增进社区成员之间的了解,从而促进社区的和谐.

4.为进一步深化社区研究提供参照资料

虽然我国的社区研究目前已经引起了关注,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社区建设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特别是社区机制没有厘清,严重阻碍了社区建设.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多数社区建设规划并没有置入儿童服务内容.部分社区功能单一,社区居民之间缺少沟通.社区儿童服务问题实际上也是我国社区服务问题的集中体现,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出社区建设中的不足,为社区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

二、目前我国社区儿童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社区服务在我国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话题,很多由“街道”转变过来的“社区”在活动场地、经费不足、社区工作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的背景下,社区儿童服务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社区儿童服务体系不完备

服务体系不完善,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缺少健全的儿童服务制度.由于很多社区服务只是把原属于街道办事处的职能简单转化社区服务,这种服务只是形式上的.并没有从服务理念,特别是服务制度上进行转变.现行的社区服务制度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原有的居民服务(如申报低保、计划生育指标申报以及儿童免费疫苗等方面),没有根据形式的变化,拓展新的工作范畴.二是服务内容不全面.理论上,我国的社区服务包括针对特殊对象的服务和面向一般居民的服务,[1]但现实中的社区服务只完成了其中的少数内容.多数社区只关注了老年人问题,忽视了社区内其他居民的需求,如社区内没有相关的残疾人服务,很少社区有针对社区内年幼儿童的临时看护服务.没有考虑社区居民的需求,更没有一种培养社区未来公民的意识,很少组织针对18岁以下儿童的活动.三是社区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未接受专门的培训,特别是社会服务方面的培训.街道办事处转变为社区服务中心以后,在服务功能与服务意识上还是停留在街道办事处水平.多数社区服务人员只是从事低病的常规性的服务,如,社区内的儿童的免疫,缺少开拓性意识,缺少联系社区内居民的方法与途径.社区低保户家庭的子女有学业辅导方面的需求,社区附近的高校也有相关的志愿者服务,但社区居民不知道此类信息,社区服务人员也缺少相应的沟通渠道.

(二)社区居民对社区儿童活动的参与性不够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新建了很多大型的小区.由于现代生活的节奏变快,居住在同一小区内的居民很可能从属于不同的行业或单位,相互之间的交集少,社区内居民之间的交往也很少.社区内的物业人员素质不高的原因,很多物业人员更多地偏向于安保与收费,社区服务相对地存在着二个系统,一是物业服务公司,二是社区服务人员.这二个独立的系统之间缺少沟通与合作,社区居民之间的交往更多地还只是停留在个人层面,很少有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活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社区儿童活动不多只是形式上的表现,社区内的活动也基本不多.虽然媒体上介绍了一些社区开展各种各样的社区居民活动,如“千人宴”“流水席”类的活动,这些活动并未形成常规性的制度,而且还只是少数地方开展.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儿童活动不多,首先表现为社区内的儿童活动不多,缺少社区活动组织,缺少社区活动的“领头羊”,没有人出面组织社区的儿童活动.其次是社区活动没有相应的场地.许多社区主要由高层建筑组成,而这些高层建筑的设计主要出于经济收益方面的考虑,很少考虑到社区居民与儿童的日常活动需要.近年来,部分地方开始把街道转变为社区,开始有了固定的办公场所,这也仅仅是办公的地方而不是社区居民和社区儿童活动的地方.三是缺少相关活动的基本经费支持,现行的经费仅仅只能维持社区工作人员的办公,远远不能满足社区活动组织所需要的经费要求;四是社区居民缺少闲暇时间,年轻的父母们把更多的时间用于个人职业发展,用于儿童发展的时间偏少.其实,由于社区内居民的职业众多,从教育理论的角度来讲,应该是丰富的儿童教育资源,但家长们都忙于个人的事业发展,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大.[4]在某小区问到一位年轻的家长是否愿意作为志愿者组织儿童的活动时,一位家长说太忙了,一位家长说周末要上课,还有一位家长说周末要辅导其他人弹琴.

(三)儿童被当作被保护者

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子女实施过度保护政策,形成了当代儿童“饭来开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在社区活动中,儿童也只是被动参与相关活动,如兴趣班,很多并不是儿童自己的兴趣,而是家长主导的兴趣,这也是一种缺少主人翁精神的表现.儿童只是被动地参与到家长为儿童选择的种种活动,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社区儿童服务形式单一的表现.社区中的儿童服务,只是把儿童当作一种“容器”来灌输某种知识或技能,儿童并没有作为未来公民而参与社区的服务,如让儿童参与社区的敬老爱幼以及社区公益劳动.儿童偶尔的交往,也只是停留在固定的几个伙伴之间,很少有小组类的有组织的活动,更不用说常规性的儿童活动.在城市社区儿童除了外出上兴趣班以外,多数时间只是待在家看电视或者独自游戏.在农村地区,儿童也多限制在与固定的几个伙伴进行交往或在家看电视.

(四)社区儿童服务的商业化色彩太浓

由于儿童和家长有相关的服务需要,如家长由于工作太忙或者家长能力发展限制,现代城市家长都有让孩子习得某项技能的要求.社区内有很多的服务项目,特别是培训班与课后托管服务等方面,这些服务多是收费性的服务.由于是收费性的服务,只有家庭经济条件达到一定水准的家庭,才有可能接受相关的服务.在实际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地方打造“早教进社区”的活动,实际上也是鼓励有资质的个体参与社区早教活动,这些活动的前期宣传阶段有一些是免费的,但后期活动收费比较昂贵(一个小时收费150元,一周一次,一个月600元),显然超过了社区居民的承受能力.

(五)社区儿童活动物质资料比较欠缺

儿童活动物质资料包括活动场地和活动材料.虽然在不少社区逐渐开始关注社区服务,特别是老年人的交往与锻炼等问题,设置了老年人娱乐室,但社区服务未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中老人缺少锻炼场所,社区儿童缺少交往平台.在冬天,社区儿童没有公共的户内游戏场所,夏天也没有适合儿童的户外活动器械.虽然不少社区开始配备户外的运动器械,但只适合于成年人操作.由于部分社区建立时只考虑到收费,没有考虑到社区服务,为了迎合当代社区管理的要求,临时配置了活动室,这些活动室多数只服务于成年人,不适合年幼儿童的活动.活动室功能单一,有的社区虽设立了活动室,但活动面积过小,有的却置于社区内居民楼的顶层,平常只是摆设,利用率低.有的服务半径过大,导致社区内很多居民很少听说相关的组织机构存在.

(六)社区儿童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针对家长的托管需要,很多小学附近兴办了不少的托管服务机构,虽然有少数地方开始关注托管服务质量,如服务场所的消防、卫生,服务人员的资质与身心健康水平,但儿童服务质量的管理与收费标准还是空白,除了颁发营业执照时实行收费管理外,很少有政府机构关注儿童服务质量这一块.很多儿童托管机构存在消防安全隐患,[5]多数从业者没有任何资质证书,导致儿童社区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三、发展社区儿童服务的对策

儿童的发展离不开社区的环境,理想的社区环境肯定是有地方政府、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并能被儿童认同的环境.发展社区儿童服务事业需要政府、社区、教育机构以及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其中政府的宏观政策与前期的社区规划对社区儿童服务事业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地方政府应承担社区儿童服务中应尽责任

虽然社区儿童服务有两个方面的主要含义,从儿童作为对象的角度来看,儿童享受的社区服务实际上是社区儿童福利的表现.而儿童福利是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福利政策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衡量社会福利现代化程度和社会文明状况的最佳指标体系.[6]儿童是国家社会保护对象.

结合国内外儿童服务的发展趋势,国家在儿童服务中负有领导、管理、监控以及相关的财政投入等责任.特别是要完善相关的制度与管理措施,而不是使相关的儿童服务游离于政府的职责之外.如,近年来深受关注的儿童托管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与政府责任缺失有明显的关系.各社区儿童普遍缺少社区活动场所或社区建设在规划用地时没有考虑社会居民、社区儿童福利等事项,这与现行的社区建设政策不到位有关.我国目前社区儿童福利方面的财政投入基本还是空白,严重影响到儿童的社*往行为.此外,各级政策还缺少相关的财政激励政策,用于激励个人或企业对社区儿童公益事业的投入.

(二)完善社区儿童服务运行机制

社区儿童服务运行机制的完善主要包括服务体系中的人、物、制度等方面的内容.目前的情况来看,社区服务的首要任务是社区儿童活动场所.在社区规划方面,要统筹安排社区居民,特别是社区特殊群体的需要,要设置方便社区居民共同活动的场所,这些场所既能满足儿童共同活动的需要,也能满足居民聚会的需要.其次,要选拔素质高的社区服务人员,而不是简单的工作安排,社区工作人员要有服务意识,要有工作组织能力,还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能关注社区儿童的需要,组织儿童活动,特别是能组织或引导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儿童活动,引导家长自发参与社区儿童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第三,要完善包括社区儿童服务在内的社区服务制度,具体包括政府、社区分工合作机制、公共服务运行机制、社区财政投入机制、社区志愿参与机制等,[7]要从制度上落实儿童服务的经费投入与经费管理,确保社区儿童服务的正常开展.

(三)引入高校志愿者

社区服务中的志愿者主要有社区居民、社会爱心人士以及高校志愿者.对于社区儿童来说,由于年龄和学识方面的优势,高校志愿者更受社区儿童欢迎.高校志愿者参与社区儿童服务(或社区服务)是国内外社区工作和国外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大学生也是社区中的一员(或未来社区居民),大学生参与社区公益活动是大学生公民道德素养的体现.目前,国内有部分高校参与到了城乡社区的儿童公益服务,为社会的和谐以及城乡儿童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如华中农业大学的“本禹志愿服务队”和东北师范大学的“红烛志愿者协会”都把服务社区中的弱势群体作为服务对象,如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城市低保家庭子女的学业辅导,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助人”精神.

在我国城乡社区中,儿童有着多方面的发展需要,目前的社区服务、儿童福利还处于相对空白状态.特别是社区建设在很多地方还是一种新生事物,社区工作人员的素质以及人员配备远不能满足当代社区发展需要.

相对来说,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在活动组织与学生学业辅导方面具有较强的群体优势,大学生也需要相应的社会实践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如何调动大学生群体参与到社区儿童服务中来,需要政府部门与地方高校之间的有效协作.

(四)鼓励地方教育机构参与社区儿童服务

地方教育机构主要指社区内的中小学、幼儿园以及培训机构.正规的教育机构师资水平较高,而且还有相对宽敞的活动室以及丰富的活动材料.地方教育机构参与社区儿童服务有多种形式,可以发挥师资优势,利用教育机构的教师组织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特点,鼓励教师直接组织或引导儿童进行活动(这种活动主要是公益性的),也可以鼓励教师参与当地社区的志愿者团体,与其他志愿者一起进行与儿童服务相关的公益活动;还可以结合中小学的教育目标,组织儿童服务社区,让儿童参与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有条件的教育机构(主要指离社区居民比较近),还可以利用机构内的场地,引导居民自发地参与儿童活动.

(五)鼓励社会企业或慈善团体参与社区儿童服务

社会企业或慈善团体参与社区服务(包括儿童服务)是国外社区服务的重要形式,主要通过志愿者服务以及儿童社区公共物质捐助两个方面实现.我国也有不少企业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奉献了爱心,特别是面临社会的大灾大难以及社会上的特殊弱势群体时,总会发现社会企业和慈善团体的“影子”,如在国内外影响比较大的“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无不体现了我国企业、慈善团体对社会的责任感.但这些企业、慈善团体参与社区儿童公益活动却比较少见.我国社区儿童服务的基本问题多集中在物质材料不足、社区工作人员配备不齐两个方面.这二个问题的解决,除了发挥政府的作用外,鼓励企业与慈善团体参与也将是我国社区儿童服务发展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江立华,沈洁.中国城市社区福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9;29;214.

[2]周文建,宁丰.城市社区建设概论[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8-9.

[3]梁志燊.学前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69-379.

[4]刘秋丽.当前社区志愿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社科纵横,2014,(2):87—89.

[5]马英娟.家庭式托管班火爆多少在脱管[N] .燕赵晚报,2015-07-02.

[6]刘继同.国家责任与儿童福利[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74.

[7]曹绪飞.导入社区制:基础性问题再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312-318.

[责任编校:周玉林]

[实习编校:粟红蕾]

综上而言:该文是关于对写作儿童和社区和对策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社区本科毕业论文社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我国社区心理关怀服务体系的五化
郑春雨(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5)摘要目前我国社区心理卫生工作现状不容乐观,建立社区心理关怀服务体系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社区心理关怀服务体系的构建最终要实现“五化&rdq.

武汉13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签约家庭医生服务
长江日报10月29日讯武汉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全市13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9家乡镇卫生院、3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703个村卫生室均可以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市共组建了1681个.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新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可以说,加强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建设,这有助于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主体、供给方式和资金.

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概述
李 茜 尹彩云(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贵州 · 贵阳 550025)中图分类号 B8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12 065摘 要.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