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传统道德方面论文例文 跟传统道德视域下当代教师儒雅气质养成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传统道德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9

传统道德视域下当代教师儒雅气质养成,该文是有关传统道德论文范文素材和传统道德视域和气质养成研究和教师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传统道德论文参考文献:

传统道德论文参考文献 道德的力量论文教师论文发表刊物幼儿教师评职称论文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韩晓娟 吴 珍

【摘 要】我国传统道德经过两千多年的锤炼,形成了一套非常丰富的教育理论和道德体系.中国传统文化素来有崇尚高尚道德的传统,本文从传统优秀师德中的内涵入手,考查了“传统道德”与“儒雅气质”的本源意义,进而分析了传统教师儒雅气质养成的原因.创新点在于将是否具有“儒雅气质”作为衡量一个教师师德优劣的标准,以优化课堂生态,改善教育效果,并为此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传统道德 教师 儒雅气质

一、中国传统道德的含义

什么是传统?中国古代汉语中的“传统”是传授、延续、继承的意思.“传统”并非仅仅是人们平常所认为的“过去的”、“历史的”、“陈旧的”事物,而更主要是代表从过去传承至今,且在今天还有其存在意义,甚至在将来有继续发展价值的东西.①人们在传承过程中,有意识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因而所谓“传统”的东西发展到今天,有一个积极正面的大体传承方向.传统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以及风俗习惯等,是传统体系的主要内容.而关于“道德”,罗国杰先生认为,它是由一时期特定的客观环境和社会条件所形成的,经过历史的长期发展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比较确定和持久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②传统道德即是在过去的历史特定条件下形成的,它是符合中国过去历史条件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优秀传统师德的重要内容

中国古代十分强调以德为本,德育为先,对学生进行道德思想上的教化.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尤其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全面而深刻,师德观念字字珠玑.它是中国传统优秀师德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优秀师德得以传承的载体.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人师表,言行一致

“为人师表,言行一致”的优良传统师德观念,一直被当做是师德的应有之义.而如今,在一些教师那里却丧失殆尽.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又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在孔子看来,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师的良好道德修养很容易为学生所模仿学习.因而教师的思想、言行和作风等必须要尽善尽美,这样学生从教师那里模仿学来的东西才是美和善的.董仲舒也很强调教师的言行问题,主张教师必须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要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西汉扬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张载也指出“言有教,动有法”,认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具备教育意义.宋代教育家胡瑗严立规章,以身先之,“教人有法,科条纤悉备具,以身先之.”(《宋史·胡瑗传》).欲正人先正己,要为人师表,必须严于律己.曾子言“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即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规范.总之,教师必须为人师表,言行一致,应该时时做学生楷模,处处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二)教学相长,学而不厌

教学相长可以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教师本人一边教书育人,一边还要汲取新知识,不断学习以丰富自己的学识和能力.二是指教师和学生相互可以是对方的学习对象,暗含师生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师生共同进步.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们不仅从书本上学习知识,更意识到要从他人身上、从与他人交往中学习,即向一切可以获得知识的对象学习.伟大的教育家文学家韩愈的看法与孔子可谓一脉相承,他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因此,教不分贵贱,学不分长幼.

(三)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是我国早期启发式教育思想,即使在今天也还时常是教育家们的会谈要点.它是说要等学生先自主有意识地去思考,等学生实在无法想明白的时候再去开导他;只有在学生心里认识明白了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出来时才去引导他如何表达,强调学生主体的努力和自主思考.③教师只是一个启发者和引导者的形象,但要“循循善诱”,有势有节有法.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一直是历代教师道德典范.朱熹“虽疾病支离……一日不讲学,则惕然以为忧”(《朱子年谱)》同样是值得后人传颂的.再看看今天,一些高校里的教师让研究生为自己批改作业或者代课,以图完成工作量,甚至科研弄虚作假,全然背弃了师德.此种现象,令人堪忧.④

(四)尊重学生,爱生如子

优秀传统师德注重体现关爱学生.爱,不是溺爱.在古代的师德里的“爱”,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方面,“爱”是指教师应该要关爱学生,另一方面,“爱”并非溺爱,不是让学生任意妄为而不加约束,不是放纵迁就学生,而是要在言行和思想品德上都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是“严师出高徒”,是“严父”之爱.孔子说“仁者爱人”,他关心尊重学生,对学生关怀备至.颜渊之死,令孔子十分痛惜.但同时,孔子也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他会毫不留情面的直接指出和批评.⑤孔子教育学生,可以说是批评和鼓励结合教育的,很像是一种严肃而不失温情的家庭严慈教育.

以上这些都是传统师德观的精华,在今天仍很受用,应该大力发扬.针对近年来出现的教师表现出的敬业精神不强、师表意识淡薄、教育重才轻德,以及与传统观念相悖的言行举止的现象,⑥

三、教学实践中师德“雅俗”表现分析

(一)粗野世俗型教师的教育表现

所谓教育伤害是指教育者自身违反师德给受教育者造成的语言和行为伤害,使受教育者身心遭受不同程度的伤害.⑦教育者师德不存,何以育人?

1.言语上的教育伤害

少数师德修养较差的教师,言语不文明,有意无意刺激和伤害着学生,有的甚至对学生一生都造成不好的影响.如“笨猪”、“有爹娘养没爹娘教”、“没出息”等,这些对学生辱骂、贬损的不堪入耳的秽语,谁能想得到出自今天的教师之口,出现在本该神圣的课堂上.

“穷嗖、死德性,要你们这帮废物……”“你们咋那么没人性呢?”,这些话,是哈尔滨市依兰县的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据报道,因教师节当天未收到礼物,该教师训了班上整一堂课.⑧这个例子只是在教师节期间,不经意被学生们引爆的某个缺乏职业道德和素养的老师的某一次行为,犹如教师队伍师德败坏者之冰山一角.教师节没有买礼物,教师恰恰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对学生启发和诱导,让学生们懂事、懂礼,懂得尊师重教.此外,教师节不准收礼,也是教育部门三令五申过的.因为没收到礼物就破口大骂不止,既是师德修养的问题,也是违背法纪的行为.这样的老师最好清理出教师群体,以免误人子弟.

2.行为上的教育伤害

教育者行为过激、过失甚至违法犯罪,比如打耳光、踢学生、性侵犯等,更对学生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山东就出现过教师“两脚踢出一条命”的事例.女数学教师安某批评了期末考试考了17 分的学生赵某,赵某当面顶撞,安某一气之下便在课堂上踢了赵某两脚,后来赵某随即回家喝下农药,经抢救无效死亡.⑨这一事件的发生,说明教师队伍中还有很多人教育思想不够端正,尤其是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缺乏良好的师德.教师这样的行为,不仅给行为对象学生造成严重后果,也给教师本人的工作和人生造成不良影响,还使了解和目睹这些行为伤害发生的班上其他学生产生心理阴影导致教师课堂教育实施不顺畅,教育效果也不尽人意.

(二)内儒外雅型教师的教育表现

“须知,天地间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再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捉摸一切最细微的事物”.⑩一个儒雅教师,其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相应的情感效应.

1.言语上体现的儒雅气质

“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业本很干净,书写也很端正,我很欣慰,感谢大家”.11任谁听到教师这些充满温情、礼貌和鼓励的言语,内心都会感受到鼓舞,而且更加尊敬和喜爱这样的教师.此外,儒雅教师在课堂内外传达出的无声语言也能体现他的良好素养和气质.这些无声语言包括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日常装束等.12都说眉目传情,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信任和赞赏的眼睛,会令学生更加自信,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教育效果更佳.

2.行为上体现的儒雅气质

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令教师难堪或者愤怒的时候,这时,一个儒雅教师能保持机智的头脑,冷静的心态,控制住自己的愤怒,想办法以柔克刚,使课堂能继续平静进行,才是一种值得我们“点赞”的教育艺术.笔者认为,通过对比粗野世俗型和内儒外雅型教师的教育表现可以得知,值得我们推崇的教师应该是内儒外雅型教师.具有儒雅气质的教师应该是这样的:在个人修养上,自觉涵养提升自己的儒雅气质;在思想上崇尚、遵守优秀师德;在行为上践行、体现儒雅气质;在教育课堂实践中,对学生严慈相济,依靠自己的儒雅气质去潜移默化每一位学生.

四、提升当代教师儒雅气质的机制分析

(一)以传统儒雅文化氛围涵养提升社会整体师德水平

中国传统师德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尽管在不同朝代对师德的具体要求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些稳定的特质.个体道德服从社会整体道德、个体师德服从社会整体师德,就是其中一个明显的特质,这是由我国政治*一体化的特征决定的.13“教育道德关系其实是一种政治关系,教师是道的直接体现者,是政治关系的代表.”14因此,教师行业本身的教育功能就也就决定着教育必然要为社会整体服务,而师德也要服从于社会整体师德方向和社会整体道德秩序.中华民族长期的教育实践,累积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育观点.继承和传扬传统师德中的优良部分,使之与当代师德建设进行整合,是当下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在师德养成上,社会要倡导注重传统文化在当下的整合吸收再利用,而不是一味丢弃传统,视传统为过时迂腐之物.整体引导传统道德观所体现的的慎独、修身、自律等气质和修为,就可以引导教师群体倾向于重拾传统师德观的合理内核,有意识地将自己的言行思想与传统师德标准相比照,以此激励提升自身素养.开展教师礼仪讲座,塑造“儒师”形象.在此基础之上,学校倾心打造富有书香气息的教师团队,使得整个校园里的儒雅成为一种习惯.有如此令人陶醉的儒雅精美的校园氛围,教与学活动,怎不美好?

(二)以传统儒雅文化的柔和温润特质陶冶自身师德气质

教师本人自觉的接受儒雅文化的陶冶才是最可贵的,即“内心自觉”.我国历来强调大一统,注重整体观念,道德在具体到单个个体身上也应该要有整体性综合性.2014 年教师节,同志在讲话中提到,师德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老师自我修养.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应该是每一个老师的不懈追求和行为常态.这就要求教师个人师德也应该要从整体上修养提升而不单是某方面,即言、行、形、德、功、容等相互统一,不可偏废.教师在职业道路上,应坚持以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明理行仁,成就道德人格.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以“诗”、“书”、“礼”、“乐”为自己言行的助推器.以经典诗书陶冶情操,乐于诵读传统经典,耳濡目染,涵养学识,让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大师.以传统国艺“书画”来浸润自己的气质.以“礼”行事做人,慎言力行,博而礼正,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以“雅乐”来怡养性情,多学唱或者试听传统戏曲、民谣或古筝竹笛等轻音乐.国学文化的这些柔和温润的内容,对陶冶师德气质有重要作用.

(三)以改革教师行业准入制度引导教师队伍加强师德修养

良好教师职业道德风尚的形成,要靠教育引导,更要靠制度保障.这个制度要前后严格统一把关.以“儒雅气质”的标准来评估能否成为教师的重要条件.具体而言,就是要进一步严格提升和规范申请教师资格证的硬性要求,尤其是近年来非师范毕业生通过社会自考取得教师资格证成为教师的人越来越多,教育部门应严守这道关口.这并不是说非师范生不能成为教育工作者,而是他们不仅需要达到与师范生的同等学力和学识要求,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也必须要符合“内儒外雅”标准.而对于一般师范类毕业生,即便大学期间都接受过比较正规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师范实践活动,也并非全是可以纳入教育行业的合格人才.这些所谓的“准教师”在进入教师教育这个大家庭之前,也必须接受严格考量,厉行择优而取.足够优秀的满足准入条件的人,才能成为教师,从事教书育人这份事业.

五、结论

当下,培育教师儒雅气质成为时代要求,而从我国传统道德中析取“儒雅”这个合理内核来滋养我国当代教师师德也是当务之急..以“儒雅”之人为师,努力形成外表优雅、内涵博雅、谈吐文雅、举止典雅、气质高雅的课堂氛围和教育环境.提高教师行业职业形象并进而影响社会其他行业从业规范,使整个社会充盈着一种文化儒雅气息的和谐风尚.

基金项目:本文系绵阳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视角”;2014 年度四川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中心课题“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以绵阳为例”(SCQSN2014B02);2014 年高校思政教育研究课题(青年专项)大学生幸福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SZQ2014089)绵阳师范学院“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新时期90 后大学生政治认同研究—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视角(项目编号:Mmu-JY1541).

作者简介:韩晓娟(1981-),女,汉族,山西灵石人,硕士,绵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吴珍(1993-),女,四川内江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等.

总结,此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传统道德视域和气质养成研究和教师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传统道德本科毕业论文传统道德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传统文化视域中的大国良师
南朝梁的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说“于是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庸,蔚成大国 ”这里的国虽然喻指具有独立性的事物,却给人一个启示,那.

论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李冠楠(保定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类社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现实问题,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环境污染问题、气候变暖问题、资源浪费问题甚至还有战争….

基于传统电视视域下的网络电视优势分析
摘 要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 当互联网出现后,“互联网 电视”就成为有线电视事业发展新常态 于是,“网络在线电视”应运而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

设计生活文化视域下南京传统手工业现状
【摘 要】南京自明代起就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手工产业聚集区,如今我们仅从保留至今的街巷名称便可窥见一斑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现代文明和城市化的推进,传统手工生活文化消失殆尽 本研究基于对历史文献的查读和实.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