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课程教学方面有关毕业论文范文 跟综合大学《中药学》课程教学内容拓展方面论文如何写

主题:课程教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2

综合大学《中药学》课程教学内容拓展,该文是关于课程教学方面论文例文与《中药学》和教学内容和拓展有关毕业论文范文.

课程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课程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课程教学杂志教学论文范文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摘 要:综合大学《中药学》课程在保证核心内容教学的基础上,应重视补充和拓展一些课外内容,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医药元素、中药品名变迁和中医药典籍记述和歌诀等,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综合大学;《中药学》课程;教学内容;补充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210-02

近年来,国家重视中医药事业和中医药人才培养,在加强中医药院校学科建设的同时,也在部分综合性大学、农林类大学和师范大学设置中药学专业,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中药现代化[1].笔者所在西北大学为陕西省省属综合大学,于1999年在原药用植物专业基础上成立中药学专业,隶属生命科学学院,是学校唯一的医学类学科.作为综合大学的中药学专业,强调现代生物和化学方法在中药学教学和科研中的应用,无论是师资背景、科研方向,还是学术环境、课程设置,均表现为化学、生物学较为突出而中医药理论相对薄弱的态势.笔者承担《中药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根据本校中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特色,在核心内容的教学方面提出深入讲解总论、注重药味功用对比以及紧密结合现代研究实践等教学指导思想[2].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笔者深感综合大学《中药学》课程还应重视补充和拓展一些课本之外的内容,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医药元素、中药品名变迁和中医药典籍记述和歌诀等,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中药性能主治的记忆和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学质量目的.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医药元素

主席说过,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3].中医药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上产生和发展的,吸取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和精华,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是树木与土壤的关系.深入理解中医药知识,离不开文化的引导[4].因此,适当介绍传统文化中的中医药元素,树立重视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对中医药理论的学习和掌握.

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五日是个不吉祥的日子,这一时期毒蛇、蚊虫等有害动物开始繁衍,容易流行瘟疫,于是形成“躲午”习俗,后来以讹传讹,遂成“端午”[5].为应对自然变化,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屋内用苍术、白芷等燃烧烟熏,屋外门边悬挂菖蒲叶片、艾叶等,身体用菖蒲叶片、艾叶、桃叶等混合煎水洗浴,佩戴苍术、白芷等组成的香囊等,用以杀虫灭毒、避邪驱瘟.通过端午节来历的讲解,不仅使学生了解中医药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而且对苍术、白芷、艾叶和菖蒲等中药的药性和应用有了初步而直观的印象.成语“韦编三绝”,古人用来形容读书刻苦,都把串联竹简的牛皮绳磨断了,“韦”就是熟的皮革,而中药“石韦”的名称正是根据“韦”的含义,结合其“曼生石上,其叶如革”的生长环境和植物特征命名[6].如此,学生就能记住为什么不能把“石韦”写成“石苇”.“杏林”常作为中医界的代称,民间有“虎守杏林”图流传,在讲解中药“杏仁”性能功效的同时,介绍东汉末年东吴医家董奉在庐山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懂得这个典故所体现的天道、人道和医道的结合和统一,感悟古代医家“医者仁心”的高尚情怀和品德[7].

二、中药品名的变迁

中药的有效性来源于古人的临床实践,查阅医药学古籍和专业著作是中医药研究的重要环节.某些中药品名在历代医药文献中发生了变化,《中药学》课堂教学中需要讲清楚这些药物品名的变迁.例如,唐代以前认为“木香”颜色越深、含树脂越多,质量就越好,文献所载“青木香”实际为优质的“木香”,唐代又出现马兜铃的根作为“木香”的代用品,称为“土青木香”,至明代《本草蒙筌》把“土”字去掉,马兜铃的根即为现代药用的“青木香”,与来源于菊科的“木香”不同.宋代以前所称“通草”为木通科的“木通”,宋代以后所称之“通草”为现代所用的“通草”,即通脱木的茎髓.为了与《中国药典》收载中药品名一致,《中药学》教材及其学术著作多按照药典收载的中药品名编写[8],这对于学生未来从事中药专业相关工作、自觉遵守药典标准有实际意义.但是药典是指导当前中药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活动的法规,根据需要对多来源药材进行了分开罗列、命名,或改变了某些中药的传统名称.例如,为了确保中药制剂质量一致、均一,遵循一物一名原则[9],《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萆薢分列为绵萆薢和粉萆薢[10].因此,《中药学》教学中补充、厘清一些中药品名的来龙去脉很有必要.

《中国药典》所列“豆蔻”,古代本草记述为“白豆蔻”,而古代本草中的“豆蔻”为药典所载“草豆蔻”;中医治疗肠痈经典方剂“红藤煎”,方中药味“红藤”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干燥藤茎,《中国药典》称为“大血藤”;《中国药典》收载“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的根,而中医传统所用“葛根”的来源为豆科甘葛藤或野葛的根,包含了药典中另外一个品种“粉葛”.再如,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犀角”这味中药已禁止使用,《中药学》教材中用“水牛角”代替[8],但笔者认为仍然应该全面介绍该药,既有利于“犀角地黄汤”等经典方剂的学习,也为挖掘“犀角”的科学价值提供可能.

三、中医药典籍记述和歌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尤其是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让中华大地无愧“文明古国”的美誉.这种文学素养同样在中医药典籍中有所体现,一些医药记述和歌诀文笔优美、言简意赅,对于学习和掌握中药性味功效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现代中药学“相须”的定义为“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结合《本草纲目》的表述“同类不相离”,可以加深对“相须”定义的理解.更有《本草正义》论述“麻黄若不与桂枝并行,其不专主散寒发汗也”,举例说明了麻黄、桂枝配伍在发汗解表方面“同类不可离”的“相须”关系.《本草纲目》记述香附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形象展现香附擅长于疏肝理气、调经,治疗肝郁气滞、月经不调等病证的特征;“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麻黄”,揭示了香薷善发汗解表散寒,兼有利尿之功,颇似“麻黄”,且能化湿和中,宜于夏季外感风寒、内伤湿邪病证.《本草经读》谓附子“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强调了附子治疗亡阳证的重要地位.“一味丹参,功同四物”语出《妇人明理论》,以养血调经方剂四物汤为比喻,突出了丹参善调经水、为妇科调经常用药的特征.《药性赋》言“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概括了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的功效和特长;“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扼要说明泽泻是利水渗湿药物,又提示利水药可能会伤阴.这些本草记载和歌诀生动活泼、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常能在使用时脱口而出,应该纳入到教学体系中加以介绍.

新世纪,中药的内涵更加丰富,中药应当是药物、中医理论、传统文化、历史积累和现代研究等的集合[11].

综合大学中药学专业与中医药大学不同,缺少中医学学科支撑,中医药学传统文化熏陶和基本理论积淀较少,学生容易将中药学专业混同于“天然药物”专业.因此,在《中药学》课程讲授中,围绕核心教学内容,适当拓展与之相关的传统论述和背景,溯本清源,加深学生对中药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并引导、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更好地服务于中医药学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景堂,祝丽英,李存东,等.高等农业院校增设中药学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药学教育,2006,22(1):9-11.

[2]张亚军.综合性大学《中药学》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1):1378-1379.

[3]吴*.把中医药打造为国家品牌———二论提出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N]. 中国中医药报,2013-8-28.

[4]薄彤,张丽,张岩.中医文化与中医药留学生预科教育[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1):130-131.

[5]阎艳.端午节俗源流及其变迁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5):117-124.

[6]陈立军.临床中药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4):22-24.

[7]李杨,杨建宇“. 杏林”的由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7):152.

[8]陈蔚文.中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9]张丽丽,孙宝惠,秦陇,等.《中国药典》2010年版成方制剂处方饮片名称规范的商榷[J].中成药,2015,37(1):225-231.

[10]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11]张永文.关于中药、天然药物概念与范畴的思考[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3(5):925-928.

Several Supplements of Teaching Content for "Chinese Pharmacy" in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ZHANG Ya-ju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Northwest University,Xi´an,Shaanxi 710069,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hinese Pharmacy" in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we summarizethe three following supplements of teaching content:the elements of tradit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nChinese culture,the changing processes of Chinese drug´s name,the records and pathy formulas in accien books of TCM.

Key words:comprehensive university;the course of "Chinese Pharmacy";teaching content;supplements

收稿日期:2016-11-29

该文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中药学》和教学内容和拓展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课程教学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课程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成人高等教育基于护理岗位工作过程的《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药理学作为护理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其不仅要求学生对药理知识熟练掌握,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将其贯彻应用到临床护理岗位之中 但是就目前来讲,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从临床医学的角度去开展课程,容易造成护理过.

基于区块价值发掘的品牌改造计划《品牌视觉识别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和实践
一、社会背景随着我国互联网和全民创新创业的发展热潮,生活中各类新兴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它们需要建立一个全新、具有识别性的品牌视觉设计;有一些品牌经过了创业初期,开始做大做强,它们需要打造一个更具.

高职院校《影视动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影视动画基础课程是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选修课程,是以影视节目片头动画、新闻突发事件演示动画为主要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对拓展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是综合性的锻炼 【关键词】影视动画.

大教无痕对《品德和社会》课程教学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 教学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对话,意味着合作探究,建构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追求&ldq.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