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有关素质教育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与语文能力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并重类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题:素质教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5

语文能力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并重,该文是有关素质教育专科开题报告范文与素质教育和语文能力教育和并重相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人文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杂志社语文教育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内容摘 要:大学语文作为母语的高等教育充满了发展的契机,又面临诸多窘境.大学语文应转变以教育方为主的教学改革思路,而应以受教育方的需求出发,淡化大学语文工具性特点,强化语文能力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进一步明晰大学语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

关键词:大学语文 教学改革 能力教育 素质教育

1978年,在时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的徐中玉先生和时任南京大学校长的匡亚明先生共同倡议下,中断了30年的“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得以重新开设.但大学语文既没有政治思想课的权威性,又没有四、六级英语考试的尚方宝剑,作为高校基础公共课的大学语文课程遭遇尴尬.本文在对大学语文课程现状与教学对象需求的详细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大学语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办法,试为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探索一条新路.

一.大学语文的契机与窘境

从中学到大学,没有了高考的指挥棒,大学语文拥有许多发展的契机:一是大学语文作为母语教育和民族文化传统教育,受到国家层面及专家越来越高的重视.2006年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此外,许多知名专家、学者也在不同场合强调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二是大学语文相比较于中学语文,无论教与学,都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中小学语文应试教育的弊端、痼疾是显然的.受限于书本和考试,语文的教学和学习都变得枯燥无聊.过于重视成绩,忽略传统道德修养的应试教育,在人格的养成上也是有缺陷的.大学语文在丰富课堂,活跃思维,健全大学生的道德、人文修养上,无疑具有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与发展机遇相随的,大学语文也面临尴尬处境.窘境之一是从重视到忽视,从主要到次要.语文作为母语教育,从小学到中学,一直都是基础学科和主要学科,无论中考还是高考,语文都是重要的一科.进入大学后,作为中学语文的延续,大学语文一般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课时比较少,一般就是一个学期(不到英语课的五分之一),主要是针对非中文专业的理工科学生而设,课程性质有的设为全校性公共基础必修课,有的设为全校性公共选修课,一般是几个小班的合班,在多则上百人的阶梯教室里上课.大学语文虽然还会安排考试,高分虽不易,及格应该是没问题的.从课时安排、课程性质、上课人数多上都能体现大学语文课的边缘化.

窘境之二,大学语文教什么?课程名称是对课程本质属性的揭示,作为概念的课程名称应有其相对确定的内涵和外延.“语文”的直接语源是“语言文字”(“言 语文字”).“语文”之“语”指口头语,“言”和“语”所指有异,所谓“自言为言,与人谈论为语”,虽都属口语,但涉及交流则多用“语”;“语文”之“文”则指文字,一般指书面语,但深究之,此“文”,包括作为书写符号的文字以及“连缀成文”的文字,而“连缀成文”的文字通常指文字的一般运用(即“文章”),所谓“集诸句以记事物之状况,表现其意思而使之成为篇段者,谓之文.[1]亦即:语文=口头语言+(文字+文章).但语文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一直没有一个科学的学科定义.叶开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语文(实际上指母语)教育思想的最大问题是把丰富的语言、文学内涵抽空,干瘪成一种粗糙语言文字工具.”[2]从“语文”成为我国母语课程名称之日起,对这一课程争议不断的原因,就是由于其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这也是造成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不明确的主要缘由.于是,大学语文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五花八门:有的侧重中国古典诗词;有的侧重西方文学;有的侧重语言学;有的侧重应用文写作……什么都可以教,仿佛大学语文就是一个大杂烩,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窘境之三,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雷声大雨点小.为了推进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不少大学纷纷行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武汉大学组建了国学班,东南大学中文系开设了网络课程,湖南城市学院开发了中国大学语文教学网,设有“语文常谈”、“实用写作”、“教研基地”、“名作欣赏”、“在线作业”等栏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对边缘化的大学语文,教改研究亦积极踊跃.迄今有关大学语文教改的论文就有上百篇,硕士论文也有15部之多.如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2004年发表在《中华读书报》的文章《“大学语文”教学困扰和改革尝试》,提出大学语文应“兼顾工具课,突出理论知识性”,打破惯有的文选讲解的模式(这种模式与中学语文大同小异),而采用分专题讲授语文知识(包括文化史、文学史等方面知识),并引导阅读、思考和写作的“拼盘”模式.[3]史灿方2007年《光明日报》发表的文章《大学语文改革的理念反思》,要求从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目的、大学语文如何开、大学语文如何考上,理清大学语文改革思路.他认为大学语文开设目的重在解决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和学生的语言知识(主要是运用语言的背景知识)修养.大学语文如何开上,教材方面,选文要在“精”字上做文章,须注意一要避免与中学篇目的重复;二要考虑经典性、思想性和时代性;三要考虑可读性和效果性.教学方面,首先是基本功的训练要加强;其次是思维能力要培养;再次是强化说和写的训练.大学语文如何考上,应该建立大学语文水平测试标准化的考核办法.考核内容包括字词句运用、常用文体写作能力、阅读鉴赏能力、选文内容知识、思维能力(创新思维和思辨能力)、一般演说能力等.可以综合测试,也可以分模块测试,如汉语基础能力测试、阅读与写作能力测试、口语表达能力测试、语文知识修养测试,或者分书面测试和口语测试两部分.[4]两位专家的教改思路可谓周详细致,虽有差异却都十分注重大学语文的工具性和修养性.但对于理工科专业学生来说,这样的教改思路,显然承载太多,要在短短的一学期完成,可操作性不强.虽然国内对于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不乏热烈,但至今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仍争议不断,教改效果收效甚微.

二.大学语文教学需求分析及改革尝试

面对大学语文课及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契机与窘境,如何抓住契机,摆脱窘境,笔者以为,教学改革不能从教育方单方面出发来制订计划,而要更多兼顾受教育方的需求与接受.针对非中文专业的理工科学生而言,结合笔者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他们对大学语文课程的需求主要集中为以下几点:大学语文应该能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大学语文课堂应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思维开放,百家争鸣的课堂;大学语文不应脱离实际,而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爱与美的教育以及哲学教育都是他们感兴趣并迫切需要的,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也是他们对大学语文课的内在需求;教学方法上,延续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强调字、词、句、篇的常规教学方式是不受欢迎的,应从以教师为主型转到学生为主型,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这几点都鲜明反映了新一代大学生对刚刚过去的中学应试教育模式的厌恶,对未来大学学习的期待,充分体现了处于青春期大学生对独立性、自主性、创新性的要求以及对中学教育空缺的情感教育人生教育的需求.

从大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的需求看出,对语文人文性的需求远大于对工具性的需求,与专家对工具性的强调形成强烈反差,可见学生对长期语文教育强调工具性的逆反心理,但我们并不能完全脱离语文的工具性这一基本特点.大学语文应是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的课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中对大学语文开设的目的和意义作了这样的描述:“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能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依此思路,笔者以为,大学语文应进一步明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针对非中文专业理工科学生主体,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应列为全校性公共必修基础课,教学目标是培养非中文专业人才的语文综合能力素质与人文素养.在短短一个学期时间,目标不能订得太高也不能太低.语文综合能力素质简单可概括为书面表达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包括抒情能力、描写能力、叙事能力、论理能力和说明能力五种能力,对人文素养的培养不可能在短期奏效,课堂教学主要是文学美学启蒙,引发学生对文学、美学、哲学的兴趣,学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学会爱,学会思考人生.

在教学内容上,改变以往单纯的语文教育,取而代之是能力教育、人生教育.教材内容设计上,侧重文学美学启蒙及相应的五种语文表达能力的训练.在文学写作中存在五种表达方法,分别为抒情、描写、叙事、议论和说明,相对应的能力即表达感情、表达形象、表达事件、表达理论和表达知识的能力,相对应的人生教育就是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文学教育、哲学教育以及应用实践.在理论讲解上,通过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文学教育、哲学教育来思考人生与哲学,进行文学美学启蒙,从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在实践训练上,通过相应的抒情能力、状物能力、叙事能力、论理能力及说明能力的训练培养语文表达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实现正确和流畅的表达和沟通,在文学写作及应用写作上掌握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结构成篇的能力.在道与技、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实现知行合一,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爱情观的同时,训练大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

依此思路,教材内容可分为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文学教育、哲学教育和应用写作实践五大部分,每部分体例,大体上,除导入与结语外,主体部分可分为理论导引和范文解读两部分,并辅以延伸阅读和写作实践.内容涉及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哲学、美学、文艺学.当然所有内容的讲解都建立在文学篇目讲解的基础上,不会脱离语文的范围,而混同于思想品德修养课或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以情感教育为例,理论讲解部分,需解决情为何物、情分几种和如何抒情几个理论问题,对第一个理论问题,“爱是什么”引发的课堂讨论,可以从金代诗人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中的千古之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讲解基础上阐发.不同于政治或哲学课,理论部分的讨论对每一个同学的回答都采取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原则,只作引导,不设定标准答案.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以往教师填鸭式教学,以讨论式教学为主,将课堂交给学生,一次课设定一个主题,围绕这一主题讨论,不断深化,变教师唱主角模式为学生为主、师生互动模式.以审美教育为例,从歌德《浮士德》中的一句“美呀,请为我停留”引申出“什么是美的”这一主题讨论,并进而讨论男性美与女性美的标准,在讨论结束后再由教师对哲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作一简单介绍,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自然会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手段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适当播放音乐、视频对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有着显著作用.

考核办法上,考核方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向形成性评价转变.加大平时分权重,尤其是出勤、课堂发言、课堂作业情况.可以总成绩为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各占20%、30%、50%来计算.期末为开卷考试,主要为应用文写作和文学写作.相应于教学方法的转变,尤其需要鼓励学生平时多发言多参与,可要求学生至少发言5次,一次2分,5次就可以拿满10分平时分.出勤分满勤为10分.另外,以课内考核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考核转变,鼓励学生,尤其是课上不愿意发言的学生,参加各种人文类竞赛或活动,如校园十佳歌手、主持人大赛、新闻摄影竞赛、读书周、话剧周活动等,无论参加还是拿奖都可以加平时分,但总分不超过5分,仍鼓励课堂多发言.期中的考核以小组合作分工表演为主,演绎经典影视剧或话剧桥段,通过表演,加深同学之间互助合作,交流感情,也锻炼口头表达与肢体语言表达能力.

注 释

[1]吴瀛中国国文方法.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0.1

[2]叶开.百年母语教育一直走在歧途上[N].东方教育时报,2013.10.29.

[3]温儒敏.大学语文的教学困扰和改革尝试[N].中华读书报,2003.6.18.

[4]史灿方.大学语文改革的理念反思[N].光明日报,2007.8.8.

(作者单位:宁波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

本文总结,该文是一篇关于素质教育和语文能力教育和并重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素质教育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素质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陈紫霄当今世界科技日益进步,生产力不断提高,经济高速发展, 社会财富迅速增加,人类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许多危机和问题 像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中曾经提出的,现在的许多教育.

无人机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文素质教育中的践行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大高校的社团文化建设正在火热进行中,学生们参与社团建设活动,既发扬了校园文化又发展了自身的兴趣和能力,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 其中,无人机社团在各个学校中都是新兴热门社团,.

高校体育教学应注重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分析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的主流趋势 将高校体育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当今社会,高校体育教学已经成为教学的主要部分,体育素质的提高直接与人文素.

汉语言文学教育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时期在一个人的人生中是一段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该时期大学生的世界观和文学素养都开始发展和提高,不夸张地说直接影响了一个人的人生发展方向 众所周知,我国是有着几千年文化的历史悠久的国家,尤其是汉语言文.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