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少数民族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和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学习中的文化障碍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题:少数民族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3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学习中的文化障碍,本文是少数民族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跟少数民族和文化障碍和汉语方面论文例文.

少数民族论文参考文献:

少数民族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小论文范文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企业文化的论文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

米列依·巴合提别克

摘 要:语言是文化一个颇为特殊的组成部分.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对汉语的文化内涵存在理解障碍.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而理解文化又必须了解语言.因此,要想学好一种语言,就必须注意该语言所反映的文化,了解妨碍语言学习的一些文化障碍,以便提高学习效果.语言的跨文化推广与传播,不仅需要克服语言自身的障碍,还需克服因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障碍.文章以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汉语中的文化障碍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学习中的文化障碍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 汉语学习 文化障碍

一、文化障碍的概念

民族文化差异形成民族文化障碍,“文化障碍”是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领域常用的术语,但对其定义众说纷纭,熊礼伟先生从翻译角度指出,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人是社会的人,人使用的语言必然反映人所处社会的特定文化.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必然存在文化差异,而这种文化差异就成为翻译工作中的障碍,即文化障碍.

二、文化障碍的表现

(一)文化陌生感

文化障碍对汉语学习的影响首先表现为文化陌生感.这里所谓的“文化陌生感”主要是指受民汉文化差异的影响,汉语学习者学习汉民族文化时,遇到不熟悉、不相识或生疏的事物所产生的陌生感.

民汉哲学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汉民族先秦的“诸子之学”、魏晋的“玄学”、宋明的“理学”对于少数民族都是一种全新文化体验,特别是儒家的忠孝*.例如:汉民族非常注重“香火”延续,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将家中添丁看作是一件大喜事.汉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以及反映其民族性的“女蜗补天”“嫦娥奔月”“大禹治水”“夸父追日”“后翼射日”等神话故事,会使少数民族学生产生文化陌生感.此外,汉民族传统文化习俗中也存在引起汉语学习的文化陌生感因素,例如:松耐寒耐旱,阴处枯石缝中可生,冬夏常青,凌霜不凋,可傲霜雪,长生不老,民俗祝寿词常有“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松与鹤联在一起,有“松鹤延年”之意.在我国汉文化中梅有“天下尤物”之美誉,琼肌玉骨,物外佳人,群芳领袖.梅喻女人,竹喻夫,梅喻妻,婚联有“竹梅双喜”之词.牡丹有“国色天香”之称,常用以与寿石组合为“长命富贵”,与长春花组合为“富贵长春”的景观.

(二)文化误解

文化障碍对汉语学习另一个突出影响是文化误读.这里所谓的“文化误读”主要是指一种与原本意义有出入的文化解析.民汉文化由于存在着诸如地理、气候、人种,尤其是语言等物理乃至生理方面的根本区别,因此,“某一方要以自己的模式全方位地建构对方时,总是会遭到失败的.”例如:红色在我国象征喜庆美满幸福,因此无论是我国的传统宫殿建筑还是旗袍婚纱,多以红色作为主色调.“红事”就是喜事.孙中山《建国方略·实业计划》:“红事者,即家族中任何人嫁娶,及其它喜庆之事.”旧时婚俗,男女订婚时必须互相交换“红庚”,即写有生辰八字的红帖子.男女订婚时送给对方的聘礼,也称为“红定”.洞房花烛夜更是离不开红——新娘要穿红裙,盖红盖头,新郎要披红绸带,戴大红花,大门上要贴红喜联,屋内要贴红双喜,洞房内要点红蜡烛.除了婚礼,喜庆节日、婴儿诞生、乔迁、升官等喜事也都与红密切相关.

(三)文化冲突

文化误读的进一步延伸就会导致文化冲突,这里所谓的“文化冲突”主要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文化要素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价值观文化冲突和行为模式文化冲突两个方面.

汉民族买卖婚姻的现象明显减少,但是少数民族依然保留着较重的聘礼.少数民族和汉族都曾经盛行过以金钱关系为基础的买卖婚姻.据史料记载,以前少数民族买卖婚姻依然盛行,从订婚到结婚,男方要陆续给女方很多牲畜,富者聘礼更多.如今,大多数少数民族依然保留着很重的聘礼,这是表现婚姻关系的有效例证.对于生活并不富裕的少数民族青年来说,聘礼依然是一个比较大的经济负担,造成一些青年娶亲难的局面.而汉族人相对于大多数少数民族来讲,对聘礼不太讲究.而且汉族人喜爱存款,生活节俭,勤俭节约,而少数民族不太会节俭.所以说汉族人和大多数少数名族的价值观是不同的.

在交际文化方面,汉族人跟熟人见面打招呼,通常会说“干什么来?”“吃了没有?”或者“上哪儿去?”而少数民族见面打招呼时先问本人好,家庭好,到老人、父母、妻子、兄妹、儿女、家畜等相互问候一番.然后问最近的情况,不然,则被认为不礼貌.日常生活中,汉族人“今年多大了?”“家有几口人?”“结婚了吗?”这些问法,通常表示说话者对对方的关心,特别是在长辈和晚辈,上级和下级的对话中.对于少数民族人来说,这是他们的绝对隐私,是不能够随便问及的.

在饮食文化方面,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汉族人常常互相敬烟敬酒.席间,主人不仅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还会通过各种办法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来表示自己的热情.在中国少数民族中,除部分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外,一般都有“无酒不成礼”的传统待客心理.且少数民族在饮酒时很讲究敬老的礼节,在欢聚待客饮酒时,特别重视和谐热烈的气氛[5].少数民族在待客中对客人体贴入微,礼貌周到.少数民族热情好客,进餐时,让客人围坐在桌子旁品尝饭菜,先把家里好吃的东西都摆在客人面前,让客人随便吃,然后宰羊,吃肉前搞“巴塔”仪式.主人要对客人的到来表示欢迎,客人对主人进行祝福.仪式过后,才能宰畜和吃肉.在招持客人吃肉时,还有一些讲究,对不同年龄,不同辈份的客人要给不同部位的肉,表示尊敬和礼貌.肉首先给大人,然后给小孩,这些都是礼节.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扫除文化障碍,应该大力开展语言文化教学,将学习语言和传播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文化的学习为语言的学习扫清障碍.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材中相关知识的丰富和扩充

教材是语言教学的最直接的途径和承载手段.目前,在少数民族所使用的学习汉语的教材中存在着重语言轻文化、重语法轻应用的现象,涉及汉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的内容相对较少,造成了学生接触和了解汉族文化背景知识的机会相对缺乏.我们应将汉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和风俗习惯等背景知识和语言教科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教材和教学活动来扩大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以真正体现语言文化教学的崭新语言教学观念.

(二)教学过程中注意语言教学与文化介绍的合理结合

语言教学毕竟不是文化教学,它的侧重点在于语言本身.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了在语言教学中有机地结合文化知识的介绍和补充,以增添语言教学的趣味性、针对性、知识性,提升语言教学的文化品位.这不仅能为语言教学扫清文化障碍,最终还能使语言植根于相应的文化当中,成为鲜活的语言,而不是脱离了母体文化的干瘪的词语和语法.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语言学习要想真正成功,必然要对该语言背后的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因此要使学生学好汉语,就必须下大力气培养学生对于汉民族文化的浓厚兴趣.要注重平时教学过程中的点滴培养,熏陶感染;要耐心细致地向学生讲解和传授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培养出对于汉民族文化的浓厚兴趣,将语言学习自觉扩展为文化学习,这将为语言教学提供良好的文化支撑.

四、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文化教学的改进措施

下面几项措施追根究底都与汉文化密不可分,所有具体措施的实施也离不开对汉文化的熟悉掌握.

(一)适时进行汉语文化补充

文化补充又叫文化旁白.在学生语言交际过程中发现有误解和表达偏差时,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与指导,针对学生的文化空缺,不失时机地给予补充.例如,有不少民族学生在询问人的年龄时,会问孩子“多少岁数”“多大年纪”,问中老年人“几岁”“多少岁”,教师此时就要引导学生在实际交际中得体地表情达意.

(二)创造良好的汉语文化环境

新疆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密切,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有着良好的大环境,但学生更习惯在自己的母语环境中活动,这就影响了语言与文化的接触.所以要使学生充分认识语言学习的交际性原则,自觉接触汉语文化,就要努力创造良好的汉语文化环境.创造文化环境需要教师的正确组织与引导,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例如在班里举行汉语会话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勇于开口,多结交汉族朋友;建议学生与汉族学生合住宿舍,等等.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汉语文化活动

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可以使学生巩固已有的汉语知识技能,可以扩展学生的汉语文化知识面.汉语课外文化活动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如通过举办汉语阅读、朗读、会话、书法、板报评比、歌咏比赛、联欢晚会、参观访问、影视欣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大量接触汉语文化,从而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有选择性地开设汉语文化课

目前的汉语教学中没有较多的课时为学生深入系统地讲解汉语文化,只是在词语讲解时随机介绍课文中出现的文化知识点.在汉语教学中用一定的时间开设与汉文化相关的课程,通过对我国饮食文化、农耕文化、多元价值等方面文化的概括介绍,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大文化背景下的汉语知识体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间的往来,存在着一个相互学习语言的问题.随着各民族交往的日益加深,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汉语学习越来越重视,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教学也越来越深入.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教学在相当程度上囿于就语言而教语言的境地,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尚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对在语言学习中增强文化意识的问题尚未取得共识.为了交流,以达到语言学习和文化认同的一致性,从而有利于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克服因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学习和交际上的困难,以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汉语词语为例,通过对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干扰的分析,说明语言是受文化系统制约的,因而在语言学习中,要重视语言中的文化现象.

五、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且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反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而理解文化又必须了解语言.因此,要想学好一种语言,就必须注意该语言所反映的文化,了解妨碍语言学习的一些文化障碍,以便提高学习效果.

语言障碍、心理障碍、文化障碍,均源自于交际者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影响.脱离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要想真正掌握汉语,我们必须探索产生与使用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文化背景.

在文化交际中,各民族文化背景不同,由此而产生的文化障碍给汉语文化学习带来一系列干扰和影响.母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在思维模式、言语行为、宗教信仰和非语言表达方式方面存在文化冲突,汉语学习者需要增强文化意识,提高文化交际能力.

为了学好一种语言,我们不仅需要掌握该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还要了解讲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了解他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进而熟悉他们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并注意及时消除文化上的障碍.只有这样,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少走弯路,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靳炎.谈汉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点的导入[J].教学与研究,2002,(1).

[2]魏立群.浅议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6,(4).

[3]葛爱华.浅谈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昌吉学院,2009,(1).

[4]赵晓栋.法国人汉语学习中的文化障碍研究[J].山东大学,2009,(1).

[5]徐文苑.中国饮食文化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米列依·巴合提别克 新疆伊宁 伊犁师范学院中国语言学院 835000)

上文汇总:这是一篇关于少数民族和文化障碍和汉语方面的少数民族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少数民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新疆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和
摘要近年来职业类院校连续扩招,既为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也给汉语教学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这要求汉语教学工作者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地推进教学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高……教育;大学预科.

基于学习动机理论的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写作教学策略
摘要基于学习动机理论的少数民族汉语写作教学过程的实施是当前我国在全力推进普及普通话,以及提高少数民族汉语熟悉度的重要工作 在实际进行的过程中,由于少数民族汉语写作教学会受到少数民族本身语言的阻碍,所以.

电子社交平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影响调查以伊犁师范学院为例
基金项目新疆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电子社交平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影响调查研究——以伊犁师范学院为例”研究成果(2016YSY004) 摘 要电.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探析
【摘 要】近几年来,文化软实力逐渐带入佳境,也是国家软实力地位的象征,很多外国留学生特地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语言魅力所在之处 在课程的进一步学习中就会看到他们的热情不减,但存在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前期问题,.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