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东西方文化方面论文范例 和文学作品中的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东西方文化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0

文学作品中的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该文是东西方文化类论文范例和文学作品和文化差异和东西方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东西方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东西方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论文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中美文化差异论文

郑博瑞

内容摘 要:不同的行为方式、思维特点,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约束等等都会造就不同的文化体系.在现如今全世界共融,全球交往热烈的时代,跨文化显得十分的重要,而文化差异的比较在跨文化交际上所带给人们的思考也是不容小觑.文学作品在文化差异的呈现上起着它惯有的重要作用,研读不同作家的文化比较专著所得到的文化交际的启迪对实践跨文化交际起着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文学作品 文化差异 文化比较

世界的互通交融使得跨文化日益被重视,而要想进行良好高效地跨文化交际,就要勤于与异质文化进行对比并能够看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学作品在文化传达上的作用很大,继而在本文中笔者将以《筷子、手指和刀》、《孔子VS基督》、《中国佬信札--西方文明之东方观》及《1500-1800中西方的伟大相遇》为例,浅谈东西文化差异.

蔡德贵先生的《筷子、手指和刀》及《孔子VS基督》是从不同文化体系及不同宗教信仰的角度对跨文化进行分析述说.这两本书虽然着笔于不同的角度,但所反映的跨文化交际内涵却是统一的.蔡德贵先生很敬重季羡林先生,同时很赞同季羡林先生的颇多见解,在他的这两本书中也有很多的体现.大体上来说,作者很推崇中西文化的大融合,在对比得到的差异中,作者建议寻求一种方式使中西文化各自取精去糟,从而在未来更好地服务人类.

以中国为代表的筷子儒家文化体现了这个文化体系的和谐中庸、崇尚和平、集体主义、兼容并包.筷子虽简单,但寓意深远.中国的著上方下圆,体现了古人对天圆地方的领会.中国的著大都以木质为材料,反映着亲近自然的追求.中国的著单个不能使用,反映着集体意识.中国的著长而直,反映了追求平整和谐.在中国文化里,筷子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我们说,“多双筷子,多分热闹.”这里的筷子当然不是筷子本身,而是多了一个人,可见筷子指代的的已早已不是餐具本身的含义.中国人见朋友、家庭聚会、公司团建、学生毕业等等社交似乎都是建立在餐桌文化上的,人们热衷于在餐桌上增进感情,交流心得.所以,在这个时候,作为主要餐具的筷子则显现除了巨大的作用.餐桌上的中国人从同一盛具取得美食,如出一胞,好不亲密,有同享甘甜美喻.同时互相夹菜又似乎传递着浓厚的感情,一双简简单单的著和一筷子简简单单的菜便把不熟悉心拉得很近,传递着关心、友好和亲近.中国人讲求天人合一,中国人信仰多神,所以凡是可以在生命中起到积极作用的都可以崇拜都可以相信.

以西方人为代表的刀叉基督文化则不一样,它体现了这个文化体系中的科学性、个人独立主义、果断严明、直接性突出.刀叉给人一种独立威严的感觉,它切分清晰,个性分明.和筷子相比,刀叉所面对的食物都是整体性强的东西,它们是独立的需要你用利器分割的东西.这也反应着西方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西方人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这也在其餐具上得以体现.西方文化中的信仰文化是一神的,直接单纯的,所以西方人可以信上帝耶稣,把人神分得很清.

以印度及穆斯林国家为代表的手指伊斯兰文化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它是一种融合的,辩证的,亲验的,宗教崇尚的文化.印度和穆斯林国家信仰浓厚且信仰坚定.他们认为只有亲自用身体的一部分来亲验神灵所赐的东西,才能体现信仰的纯粹和浓郁,才是信仰正统的标示.甚至更有严格者指定只可以用右手取食餐品.在我看来,处于这个文化体系的人更愿意把自己融合进自然泥土,敬拜的时候也是亲伏大地,赤手赤脚,像孩童一般等待神的光耀.这也是从一个方面体现着他们将神强大化,与人区分开来的信仰现象.

G.L.狄更生的《中国佬信札--西方文明之东方观》写于100多年前,然而文章中对印度、中国及日本的描述生动准确,到现如今仍是文化比较和跨文化的精彩的参考.有人说,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导引了一个人的文字意境.在狄更生还未到东方、到中国之前,他的这本书的八封信札就已经完成.因着对中国的兴趣,根据英国汉学家翟里斯的《中国文学瑰宝》以及法国驻华领事西蒙的《中国城市》等著作,从虚拟中国人的角度,编写此书.有人说他笔下的中国是美化了的乌托邦中国,如果在那个年代踏上中国的土地看到满目苍夷的中国,这本书定不是现在的这个样子了.抛过别的不说,一个西方人可以以公正甚至赞美欣赏的角度评价东方的文化,这个作家的情怀和品行也是值得称赞的.然而历史上,狄更生后期在1913年踏上中国这片土地上的时候,他说中国就是他想象的样子.如同一个充满信心的“中国佬”,洞悉这个民族的宝贵精神,明察这个国家的前途.这样的精神让人钦佩不已.书中的另一部分《论印度、中国与日本文明》更是从自己到中国后的所见所闻而进行的文化比较.这部分也因真是考察时间后显得更有说服力.最后的一部分《面貌:东西方游记》,更是带着赞美分述了这三种文化的美好之处.狄更生精辟地总结了他眼中的中国、印度和日本.

他认为中国是人文的代表.中国有很多美好的东西,不仅仅是自然风光,物产资源.更是这个民族的美好精神,优秀文化.狄更生站在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角度,客观的赞扬了核心的优秀精神文化,同时也指出了不足和腐朽的东西,并且还尝试着提出自己的见解用以建议修正.

他眼中的日本是武士道精神的化身,它觉得日本人率真、感性、有,让他想起古希腊模样.他看到日本当时东西文化的强烈碰撞,看到这个民族的爱国拥护天皇的坚定精神等等.同时,和中国一样,看到这个文化中遇到的挑战和危害.

另一个是印度,这个国家是让狄更生感到巨大文化冲击的国家.主要标志是宗教.看了之前的《筷子、手指和刀》及《孔子VS基督》,以及在中外文化比较的课程学习后,不难看出,印度宗教文化的繁盛,这也难怪狄更生会说印度文化的宗教主导性.在印度,几乎全民信教,而且宗教多达几百种.宗教成了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作者讲在其他地方,信仰对于普通民众或者说农民来说祈福求安的活动.然而在印度,即使是农民,宗教信仰也变成了一种精神生活.狄更生是英国人,从小接受的应该是基督文化,在基督文化中,是不可以拜偶像的,唯有上帝才是真的神.在印度的众宗教众神中大部分都是人化的或者就干脆是人的神的形象.即基督中所说的拜偶像.然而狄更生报以的态度是在对比基督教和印度各种宗教后找到不同宗教的不同特点和优势.这让我想到蔡德贵先生在书中提到的“儒家基督徒”,由此推演的“道家基督徒”等等,狄更生也许也是这样的教徒,他崇尚包容,积极雨汲取不同宗教的优秀内核.当然在印度也是有一部分的基督徒,也有历史悠久的多马基督教,融合了印度当地的民风民俗符合印度人的精神信仰.这也说明历史上的各种宗教在传播的时候都会经历大大小小的融合改良,做更符合当时所处文化土壤的改变.同时,狄更生对印度宗教文化的影响也做了自己的预测和推想.

总的来说,狄更生对东方的文化的感触,很细腻,十分积极.由于产生于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也对整个文化研究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对于现代,同样有着深刻的参考研究影响.同时,从狄更生做学术研究的态度感情上看到,积极促进融合,本着一颗以赞誉欣赏的心去评判异质文化,客观的友好地提建议的精神是值得称赞的.

时间再往后推到十四世纪到十七世纪,美国作家孟德卫的《1500-1800中西方的伟大相遇》,从客观上讲,在1500到1800这三百年历史的中西方文化比较的作品中,这部书算是不错的一本.阅读的时候,发现有些未译的词语及译误的词语.在搜寻资料的过程中,看到有读者发过邮件给笔者询问,笔者回馈和中文译本出入不小,译者显然有主观增减之嫌,所以整本书的细节不在这里细举.这本书从信仰和艺术的角度对中西文化进行了对比,比较特殊的一点是,笔者以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对西方宗教的抗拒和吸收以及西方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作者一直在规避汉学研究容易陷入的“西方中心主义”或者“中国中心主义”偏见.从中国对西方文化和基督教的接纳到中国对西方文化和基督教的排拒,再从欧洲对中国文化和儒学的接纳到欧洲对中国文化和儒学的排拒.文中时时反映着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抑或个人目的,形成与己不同的文化观,人们因着各种缘由进行着接纳和排拒.在1500到1800年间,东西方之间的相互影响并未连续着进行,影响也并不均衡,但这种交流一直是互相的.信仰基督教的中国士大夫极力推介基督教与儒家的融合,与此同时欧洲启蒙运动的先哲们也在用儒家思想来求证基督教的褒贬.在这三个世纪,中国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后来的两个世纪(1800到2000年)则反过来,他源文化对中国文化不小的影响.从结构上看,整部书中孟德卫用了语言学、性别研究和种族理论等等多种工具,从广度上最大化呈现比对,在我今后的比较分析时有着技术性的指引.

文学作品中文化的交汇,沟通的技巧,情绪的差异等等都在生动的讲述跨文化体验的各种案例.从小的语言表达的差异到思想观念的冲突,从啼笑皆非的化解到痛彻心扉的失去.每个细节都在反映着跨文化交际的微妙.这些经典而生动的例子从另各个不同的视角给跨文化,尤其是东西文化的对比提供了一条条鲜活的例子,同时也给理论研究提供了很多实践证明.

参考文献

[1]蔡德贵.筷子,手指和刀叉[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

[2]蔡德贵.孔子VS基督[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

[3]G.L.狄更生.中国佬信札[M].南京出版社,2008.

[4]Hofstede G.Culture and organization:software of the mind[M].London Norfolk:McGraw-Hill Book Company(U.K)Limited,1991.51.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文学院)

此文结束语:本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文学作品和文化差异和东西方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东西方文化本科毕业论文东西方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论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因素翻译
摘要我国与俄罗斯保持着多年的友好关系与合作关系,不断有文化作品的输入与输出 而文学作品作为典型的文化传播方式,关系到两国之间的互相理解与情感交流 由于文学作品具有艺术性,所以其追求的并不只是语言的…….

跨国改编电影和原文本的文化差异性以中韩《许三观记》为例
一、时代背景从“文化大革命”到“战后重建”余华将小说的时空界域定位于“”前后 主要聚焦于“大饥荒”时期下.

渗透中外文化,提升高中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认知
摘要从实际情况来看,高中学生对于跨文化的了解和认知状况并不理想 很多学生即使已经掌握了相对的单词、词汇及语法点,能够进行很多文章的阅读 但是对于一些更为原汁原味的文本阅读过程来说,还是容易碰到障碍 而.

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有效策略
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有效策略□ 叶海娟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教育目标也因此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当今社会需要了解多种文化、吸收全面知识的精英,初中语.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