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生态*学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与生态*学视角下的鲍尔吉原野的创作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主题:生态伦理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1

生态*学视角下的鲍尔吉原野的创作,本文是生态*学方面专升本论文范文与原野和*学和鲍尔吉原野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生态伦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生态伦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音乐创作杂志生态学杂志景观生态学论文堂吉诃德论文

摘 要: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创作了大量生态文学作品.他细致而敏感地德物尚行,代物倾诉,洋洋洒洒地书写他超越人类中心论的思想,着力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纯净世界.他的创作体现了一个理性生态人的生态*意识.他以温情的人道主义关怀和道德感化唤起读者的生态保护意识.

关键词:生态;*学;蒙古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7.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1-0053-03

生态*学是现代西方*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属于应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是一门探讨人类对待生态环境的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科.与传统*学不同,生态*学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中,直接关照的对象是“生态”,也因此被称为是生态*.鲍尔吉·原野在他的创作中直接对象也是“生态”,既有人与物、人与自然.原野在创作中,反复书写与吟唱蒙古族文化与生活,这既是一种发自血缘情绪的吐露,同时也是他超越时代关注生态哲学背后的*学沉思.*学与文学是具有亲缘关系的,因为文学负责记录并传达对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对人的认识与思考.*指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规则.文学表达自然也渗透了*层面的问题,既作者对*的认知与思考.从学术角度来看,人们往往把*看作是对道德标准的寻求.鲍尔吉·原野在他的创作中表达出的正是这样的生态*思想.

一、超越人类中心论

鲍尔吉·原野在内蒙古当代文坛创作丰厚,他擅长书写蒙古族文化生活,尤其对人与大自然中美与诗意的探寻,慧笔敏锐的捕捉和发掘,细腻而奔放、幽默亦真诚、朴素而华美、单纯也厚重、轻柔还刚健的多元并置、对立统一,其散文美学风格的营造足以引评论界瞩目.《辽沈晚报》记者张松说:“鲍尔吉·原野的作品是如今浮躁文坛的‘稀缺品’,又是读者心中的‘硬通货’.”“读鲍尔吉·原野的千字散文,仿佛时间之沙在指缝间静静流淌.一花、一草、一座蒙古包、一张亲人的脸,在作者似小实大的精妙点染间,浓醇的草原风情如清风拂面,馨香隽永.”[1]在原野的笔下,万物平等,人类绝不是物种的霸主.他涉猎生活面广而深,除了人与人,更多的是人与自然.

原野爱大自然,尤其是对弱小不起眼的小草,更是怜爱有加.他把草木当朋友,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原野曾不止一次提起“我的朋友包括草木.”“草木其实是更好的友人.”[2]“土好像自已身上带着草籽,在无人察觉间悄悄冒出芽”“草原上的草不躺着,它们站在宽厚的泥土上”“曦光从山顶射过来,草尖的露水闪烁光芒,好象手执刀剑”“明明没有风,却看见草叶的袖子在摆动”[3]原野在《草》中,更是尽情礼赞草的生命:“草是绿色的火,在风和雨水里蔓延.一丛、一丛的,不觉中连成一片.在草的生命辞典里,没有孤独、自杀、清高、颓唐这些词语,它们尽最大的努力活着,夜夜,长长的绿袖子密密麻麻写的全是:生长.”他对草的认知与感受是几乎是深入骨髓的爱.他似乎能看懂草们在表达对土地、对阳光、对人的好意,所以他没有无动于衷,而是会其意并与之友好地交流.

在原野眼里笔下,草几乎是集人的优点于一体的生命力极强的一种更高级的生命体.一边是柔弱的小草坚守着自己的生命生存权利,一边还彰显着生命的执着和坚强.请看“草们交头接耳,传播关于雨水的各种猜测,它们甚至竖起尖尖的耳朵,听远方有没有雷声.”[4]无论大自然如何风云变幻,草们已做好了迎接拿到挑战的各种准备.草儿们活得积极而坚强,“草像埋伏的士兵,等待初夏冲出云和草原的大部队汇合”[5]草儿们是人类的榜样.“草的突然出现,好像让人相信一个道理.大约在我们看来毫无生气的大地上,始终流动着数不清的生命.在我看来,冰雪没有把草冻死是一件奇怪的事,也是让人感动的事.”[6]读原野的文字,也会也会悄悄地爱上了他笔下的草与树甚至自然.哪里还敢抬起脚任意践踏那些在我们眼中卷卷曲曲艰难地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因为我们已对原野笔下的小草着魔,惭愧地收住手脚,俯下身来,听原野散文里的草言草语.

二、生态视角

生态*学关注人对自然生态的义务和职责等问题.鲍尔吉·原野自觉地实践着他的生态*观,他对自然生态所尽的义务与职责早已超过自己,升华为兄长朋友.他赋予自然物(尤其是动物、植物)以很高的主体人格,因此他常常换位思考,以物视人,他的叙述视角有时从自然物的角度观察事物,赋予了自然物以主体的地位,自然物具有了灵性和神性.他认为草木有一种高尚的精神,草木缄默地生长,不在意大红大紫,不拘泥环境条件,节制、合作,甘于卑下,《草木精神》一书成为与草木为友的结交史的回忆录.鲍尔吉·原野在《虫鸟侣》中写到:“鸟看得起咱们,知道咱们不是荼毒苍生的坏种,是朴素的人.”[7]他的这种叙述显然是从鸟的角度看人,鸟处于主体地位观察人.在鲍尔吉·原野的《起飞》中,“我”发现一只麻雀误进了楼道里,就把二楼过道的窗子打开,把小米顺楼梯撒了一路,意在引诱小鸟飞出楼道.最后,麻雀居然会探讨是否真有圣诞老人在为麻雀做善事.

他在《吃猴就是吃人》中,从猴子的角度思考人类:“我看到照片上即将被吃的幼猴恐惧无助的眼睛,心生惊.猴无法说、无法写,但一定想:既生猴,何生人?”[8]猴子成了会思考问题的主体,这中叙述方式在其他作品中是少见的.

他笔下的荞麦花有时也会以人的主体性格自由绽放:“荞麦花在倾斜的月光下,微仰着脸,翕张口唇,感泣而无力言说.”[9]甚至他还在《星空》中,让满天的星星肃然排列,迎面注视着人类.无论远近,无论大小,原野笔下的生物都是我们人生旅途上的一个朋友,一个亲人.“干草通过回忆把泥土、河流与夏夜的故事讲述了一遍,既干净,又质朴,而它自己惯常发出这么一种甜味.”[10]

鲍尔吉·原野有时从动物的角度观察事物,建构了一种奇特的有趣的生态视角.鲍尔吉·原野写了动物眼中的人,也就是从动物的角度看人:“动物眼中的人类,最令它们惊骇的就是有的地方长毛,有的地方不长毛.在动物看来,人类没有毛发光不溜秋露出肉来是极难堪的一件事……最不可思议的东西是人类的眉毛,一条孤零零的条状毛发悬于眼上额下,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呢?”[11]他从狼的角度观察狗,狼显然具有了主体地位:“狼一定奇怪人如此喜欢狗而憎狼.狼会觉得狗是狼的不成功的复制品,没有凛冽的气质,面貌近猫.”在《鸟像神一样生活》中还从鸟的视角观察事物:“鸟眼里,纵横枝条即为沙发长椅,即为单双杠,即为体育场的看台及台阶.鸟以为,人类的财富是他们由于自身笨拙无能而准备的垃圾,无价值.”他的这篇散文整个都是从鸟的视角观察事物,很新奇独特,这种创作思维在传统的文学创作中是少有的.

原野散文中物的尊严、权利、意志、个性、生趣等都得到了承认、尊重和表现,物作为物从人的附庸之下解放出来,就像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尊严、权利、意志、个性、趣味等在人道主义作家那里得到承认、尊重和表现,人作为人从神的附庸之下解放出来一样.所以我们说,原野的人道主义是广施于物的人道主义,原野的写物,是为人道主义再赋新义,是人道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展现出的新表情.对于自己这种施于物的人道主义,原野是有自觉的,他说:“事实上,人对人的态度不见得能完整透露人的天性,而对自然的态度,却在展示人心深处的悲悯.”[12]

三、嘉物尚德

原野喜欢物的美轮美奂,落笔自然可亲可爱,同时原野也喜欢物的嘉德懿行,落笔亦可尊可敬.他说:“自然,不光指人类的环境.此说是人类的傲慢与无知.自然——包括草木和动物,是人的教师和朋友,可能比我们更纯洁,更有智慧,更坚强.”“结交草木,受益的是人的心灵.”[13]在原野笔下,草一出生就向人类昭示着它的不贪不占、自我约束能力强等好品质:“草在生出的时候,抱紧身体,宛如一根针,像对土地恳求:我不会占太多的地方.”草对自己生命的负责态度也让脆弱得动辄轻生的人自惭形秽:“草是绿色的火,在风和雨水里蔓延.一丛一丛的,不觉中连成一片.在草的生命辞典里,没有孤独、自杀、清高、颓唐这些词语,它们尽最大的努力活着,夜夜,长长的绿袖子密密麻麻写的全是:生长.”草耳提面命,但它让我们悟到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面对着草,能体会谦卑的力量、贫贱的力量、的力量.这些观念像草一样,在静默中,分分秒秒生长.”[14]

原野的文字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善于观察、善于体会,即便再细小不过的小草,也能让我们学到很多人应该具备却尚不具备,或偶尔拥有却又时时丢弃的可贵品质.土地也是原野极敬佩之物,他说:“庄稼人对土地叩首,说您真是大德,这点水分自己舍不得用,让五谷生长.地垂下眼帘微笑,心想人怎么老不开窍呢?我让庄稼生长,也让你们认为没用的青草生长.”“土地的法则是生命的法则,只要有生命就让它活,这里无功利.”[15]土地有大智慧,土地有宽广的胸怀,土地有不以自身利益为取舍标准的非功利的价值观,土地秉持众生平等的生命法则,这之中的哪一点不值得人终身学习,时时警醒自己、敦促自己呢?

原野写物时表现出的真心诚意敬物、虚怀若谷学物的态度,与他对人的反思有关,他清醒地知道:“上帝并没有把所有的能力赋予人,也留了个心眼.然而人的基本观念却是:人是无所不能的.从文艺复兴以来,对‘人’的喧嚣以及本世纪以来科技的进步,使人无比膨胀.”[16]是的,当人以无所顾及、无所不能的姿态君临万物之上,对物构成威胁和伤害时,当人的贪婪和掠夺使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灾害频发等生态危机极其严重时,像原野这样把物的可爱可敬之处展示出来,让人产生一些惭愧,懂得一些谦虚,是一个作家对人类的困境和出路进行探询的表现,是一个作家试图以文学的方式挽狂澜于将倒的一种努力.

原野的努力促使我们思考:人道主义不能止步于对人的关怀,更不能成为人称霸于世、傲睨万物的借口,在我们的时代,真正的人道主义应该是人对物做出敬爱的表情.

四、代物倾诉

原野写物最豁人耳目、最感人肺腑的表情还不是前三种,而是这一种,即对物的体恤、怜惜,并做物的代言人替之发出倾诉之声.物往往是默默无语的,人面对物往往从是否有利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面对季节,我们会想到什么?抵御冷热、利于身体、便于行动的衣物?适合养生的食物?通常大抵就是这些.原野则不然,他说:“我知道夏天是怎么回事,它累了,如此而已.在四季中,夏天最操心,让草长高,树叶迎着太阳,蜜蜂到里忙活.刚到秋日,夏天就说:我不行了.”[17]用“累了”形容一个季节,真是既奇特又准确的感觉,既贴心又深刻的理解.在这样人性十足的关怀前,在如此朴素的描写前,所有关于夏天的华丽词句都会黯然失色,因为我们从中听到的是一颗体恤、怜惜之心的扑扑跳动的颤音.原野还用“累了”的感觉和体会写一双鞋:“忽然看到,我的鞋已经累了.”“我把鞋上的灰土拂掉,它仍然透露一种风尘仆仆的样子,鞋帮鼓鼓囊囊,鞋尖翘起,底有些偏.总之,我说不好它的表情,大约像一个采购员、车老板子或精明倦怠的菜贩子.”“寻几个盒子把鞋放进去.你们睡觉吧,我对鞋说.这几天,我哪儿也不去了.”[18]

原野用各种语言方式、各种表情,站在众生平等的立场上,执著地反思着人类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批判着人类的狂妄和贪婪.原野的散文中所表现出的为万物张目、希众生共荣的博大、慈善襟怀日月可鉴,所流露出的谦卑、有所敬畏、心存感激的生活态度着实令读者感动.原野的创作不仅给我们带来文字与语言的感观享受,同时,那字与文的背后是他那小心而严肃、热情而诚恳地督促,不由得不让我们打开心房,与他的声音相呼应.这种督促,这样的启发,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意义更加非同寻常.他有这个自觉意识,他有这个雄心韬略,为了人,为了草原,为了后代,为了人类.这一切是那么自然而然,他从简单地一个对于生态的关照开笔,千回百转,化爱育人育物育环境育生态.看似好像人类对自身*关照的一个“圆圈式”运动,通过对生态的*关照,反过来实现了人类对自身可持续生存的关照.这份艺术修养,体现了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博大的宇宙情怀.

参考文献:

〔1〕张松.鲍尔吉·原野:好散文永远跟心在一起[N].辽沈晚报,2009.7-25.

〔2〕〔13〕鲍尔吉·原野.序:与友人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1.1-2.

〔3〕〔5〕〔6〕鲍尔吉·原野.从天空到大地[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6.170,167,173.

〔4〕〔9〕〔11〕〔12〕〔14〕鲍尔吉·原野.掌心化雪[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260,237,259,364,226.

〔7〕〔8〕鲍尔吉·原野.浪漫是情场的官僚主义[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50,217.

〔10〕鲍尔吉·原野.银说话[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38.

〔15〕〔17〕鲍尔吉·原野.墒[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33,239.

〔16〕鲍尔吉·原野.札记[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248.

〔18〕鲍尔吉·原野.我的鞋已经累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168.

(责任编辑徐阳)

归纳上文,该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原野和*学和鲍尔吉原野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生态*学本科毕业论文生态*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新课程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情感教育
在目前的教学阶段中,很多数学教师往往过分注重认知目标的落实,从而忽略了情感目标的教育 实际上,情感教育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研究表明合理的情感教育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生,培养学生成为.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要在有效的教育理念指导和合理的实施方式下展开,这样让心理健康教育以科学合理的模式展开,才能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积极引导作用 教师可以充分将积极心理学视角作为心理健.

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初中美术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入,对初中美术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注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逐步重视起对学生们核心素养的培养,迎合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中注入核心素养元素,不仅有利于实现.

政府没必要挑战吉尼斯纪录
前段时间,某城市搞了一个无人机盛典,活动现场共有1374架无人机参加,原计划在空中拼成“1374”和复兴……文字,不料“集体舞”出现意外,多架无人机在空.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