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云南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与云南民族地区分类规划乡村振兴战略相关论文范文集

主题:云南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6

云南民族地区分类规划乡村振兴战略,本文是云南有关本科论文范文跟地区分类和云南民族和规划方面论文范文集.

云南论文参考文献:

云南论文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杂志社大学生涯规划论文期刊级别分类论文分类号查询

潘文良1,张国平2*

(1.大理大学 民族文化研究院,云南 大理 671003;2.云南省德宏州委党校,云南 芒市 678400)

摘 要:云南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基于美丽乡村建设分类推进的工作经验,根据不同乡村的具体情况,划分为以扶持支柱产业为主的稳健成长型、以公共财政支持为主的快速打造型(视觉工程类、经济贡献类、政治保障类)、以基本民生为限的公共财政兜底型等3层5类,采取分类规划推进的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边疆民族地区;分类推进

中图分类号:F 3278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4-390X(2018)02-0015-05

The Strategy of Classified Planning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Yunnan Minority Areas

PAN Wenliang1, ZHANG Guoping2

(1. Institute of National Culture Research, Dali University, Dali 671003, China;

2. Dehong College of Administration,yunnan Province, Mangshi 678400, China)

Abstract: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minority areas of Yunnan Province could divided into 3 types and 5 layers,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different village,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promoting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with classification. The first type is to support pillar industry to keep steady growth, the second type is to pattern model rapidly based on adequate public finance support which could divided into three layers; the first layer is for visual engineering, the second layer is for economic contribution, the third layer is for political security, and the last one is to keep the pot boiling for villagers with limited public financial fallback.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constructing beautiful countryside; frontier minority area; classified propulsion

2017年10月18日,总书记在十九大上的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做出“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1].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热潮.2017年11月6日,云南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院在云南农业大学正式揭牌,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云南行动计划”铺垫基础[2].笔者在相关研究中注意到,较具针对性并能够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应用需求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是分层、分类.为此,笔者尝试着把云南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划分为3层5类,期待可以为后续深入研究各类型乡村振兴工作的现状和典型问题,进而针对不同类型乡村振兴工作的条件和基础进行特色和功能定位等方面的工作有所启发.

一、以扶持支柱产业为主的稳健成长型

云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最核心的内容是扶持支柱产业成长,就是要竭力在当地发掘并培植起能够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其他目标和内容通常都要建基于此.这样的乡村振兴,称之为“以扶持支柱产业为主的稳健成长型”,并且认为这个类型是云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最主要类型,要长期作为云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工作和工作重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以及“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等重要论述,的确是有的放矢,指明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重心与内在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因此,可以说,乡村振兴是小康社会在农村的具象化表达,振兴的乡村首先必须是富庶乡村.建设温饱型、小康型物质文明,即:改善基本的生活环境、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建立基本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这是云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这需要社会组织的关爱帮扶,需要政府的合理分配资源,更需要农民尤其是青壮年农民的辛勤努力.只有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解决,才能建设行为的、物态的、制度化、组织化的农村新文明,真正实现云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云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必须要有产业支撑.产业是村庄建设的基础,如果没有产业的支撑,美丽便会华而不实,难以永续.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其中第一条总要求就是“产业兴旺”.从云南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需要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等思路大力实施产供销共建等方法,通过跨区域联合开发、以股份制形式合作、整合土地资源等多种方式,对村庄的生活环境和产业条件进行特色化提升和个性化塑造.以“宜居”为导向振兴乡村,还须唱响“产业支撑”曲,增添振兴新动力.应做到乡村振兴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文化农业及创意农业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农业投入产出率和农产品含金量.还应积极探索养殖、采摘和旅游等特色经济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支撑.通过广大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群众的共同富裕,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云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要把农村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建设的着力点和出发点,因为,这个工作的难点和关键点都是农村产业的发展问题.要根据云南民族地区具有资源多性、民族多元、地域多样的特点,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旅则旅的原则,来规划农村的产业发展.要坚持“产业优先、特色优先、品牌优先”的发展思路,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动,全面提升产业层次,打造精品产业,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一批具有高原特色的优质品牌也必将在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下,涌现在云南民族地区.

从《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云发〔2014〕13号)(以下简称《意见》)来看,作为云南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重点任务之一的“建设富裕之村”并非仅仅是某些乡村的目标,而是全部乡村的共同目标.其中,“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要求:“打响高原特色农业‘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四张名片,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立足保障供给、生态涵养、休闲旅游等功能定位,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发展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支持规模化养殖场进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推进技术成果进村入户,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占比大于90%……”[3].单从量化的指标看,可以说是尽量要求实现全覆盖,包括全部云南民族地区.至于“大力发展庄园经济”“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要求,则需要强调因地制宜,并非每村每寨都可以搞.

总的说来,涉农产业的周期通常都比较长,对云南民族地区还要同时解决基础设施条件的乡村来说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大力发展庄园经济”“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等四项产业发展目标也基本覆盖了云南各地乡村的产业形态,这些产业的资源发掘、业态确定、培育拓植和成长壮大的整个过程,不单是产业本身的发展,实际上也必然同时就是乡村振兴的实质性进程.只有大胆探索振兴特色,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才能持久改变农村经济面貌[4].对绝大多数云南民族地区的乡村来说,只要支柱产业振兴起来,乡村振兴的其他各项目标就能够比较顺利地随之达成.所以,“以扶持支柱产业为主的稳健成长型”是云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最主要类型,要长期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工作和工作重心,从近期规划到远期规划及其在各时间节点上的实践推进等各方面都要抓实、抓好,全面平衡地把握好“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生态优先、彰显特色”“坚持城乡统筹、协调推进”“坚持以人为本、农体”“坚持以县为主、合力推进”等基本原则,以支柱产业的稳健成长为基础,保证云南民族地区广大乡村都能够在振兴进程中稳健成长.

二、以公共财政支持为主的快速打造型

2013年云南省财政厅投入7亿元资金建设美丽乡村,这在全国所有省份之中是最高的.当年全省计划500个美丽乡村建设重点项目,每个项目按一般不低于100万元的标准给予财政奖补资金补助,财政还将给予适当补助,要求把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作为最主要的项目重点,按照“县级申报、州(市)审批、省级备案”的程序,采取“竞争立项”的方式确定项目择优立项,通常是选择经济基础较强、区位条件较好、人口相对聚居、带动作用明显的行政村或自然村设计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优先支持重点景区周边村、历史文化名村、特色产业村、中心村.这样,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典型带路,形成资金和政策的集聚效应,逐步建成一批产业特色明显、基础设施便利、社会安定和谐、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意见》确定的云南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从2015年起,每年推进500个以上以中心村、特色村和传统村落为重点的自然村建设,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周期不超过2年.通过典型示范,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带动全省面上新农村建设.到2018年,力争在全省的中心村、特色村和传统村落建成一批富有云南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3]从时间规划可以看出,“建设周期不超过2年”的项目要求和“从2015年起……到2018年”的时间要求都有着明确的“快速打造”需要.这类项目通常都有足够的公共财政投入支持,并以此为保障而能够实现短期内达到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要求.这一类称之为“以公共财政支持为主的快速打造型”.同样,在云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中也需要有相应的战略规划考虑.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分类处理.

(一)视觉工程类

与长期坚守的“稳健成长型”相比,云南民族地区需要有一批乡村尽快达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尤其需要在视觉效果上有一定的量和质的呈现.这样的成果,可以归为“视觉工程类”.这里借用“视觉工程”一词的衍生意义来归类,主要是出于乡村振兴的视觉识别要求,而从乡村振兴工作本身出发的一类工作成果,是任何一个有系统识别要求的工作所必需的有可视性的标志性成果,在连续性的工作进程中甚至会成为一种视觉效果的可视工作标准.

“视觉工程”貌似大家所熟悉的形象工程,但有着本质的不同.视觉工程是以视觉文化、视觉工业、计算机图形技术(CG)为主要手段,在加以硬件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以数字化影像作为主要的载体,用大型的新媒体作为主要的传播途径,意在向人们表明“一切信息皆可可视化”的概念.目前,很多地方已经把大力发展视觉工程作为升级文化产业的重要支点,因为视觉工程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5].而另被称为“政绩工程”“献礼工程”“首长工程”等的“形象工程”,则主要是指一些地方个别的党政领导干部在其所辖范围内,因为出于想为自己标榜政绩等个人私心或其他目的,而脱离实际、滥用职权,大搞工程、大兴土木,为害甚烈[6].在云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中要注意防止形象工程的危害.2013年7月22日,总书记在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视察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时特别强调:“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层白灰,一白遮百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7]

绝不能把云南民族地区农村当作城市人审美观念的试验场.没有重视支撑美丽乡村持续建设的美丽业态的发展,而只是简单地突出村容村貌的“涂脂抹粉”和道路硬化等.村容村貌整洁之美等以硬件为主的方面,还包括产业自我滚动发展之美和农民积极参与之美等偏重软件的方面.云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过程中,在引进农村产权交易流转机制、新型社区共治机制、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等工作中,都要重视本地村民的参与.

从“视觉工程”的释义对照来看,《意见》确定的云南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目标恰当地契合了美丽乡村的视觉识别要求.具体来说,“建设周期不超过2年”的项目要求和“从2015年起……到2018年”的时间要求中,需要有符合美丽乡村视觉识别要求的项目.这样的项目就集中体现在《意见》确定的云南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即“建设秀美之村”,就是要在时限要求内保证云南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视觉效果,使工作成果显而易见、鼓舞人心.从这点来说,视觉效果不但是“视觉工程类”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目标,也当然是云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一项基本评价原则.乡村振兴的“视觉工程”也就必然地超越了“形象工程”,它不仅是短期内建成的可见成果,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本身就是其他地区乡村振兴的直观学习范本,尤其在传递乡村振兴的隐性知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这个方面,需要警惕面子工程建设成为新的一轮热潮.云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不可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一律刷白”的表面工程,无法掩盖生产生活落后、教育医疗滞后、生态环境恶劣的旧农村状况[8],既要注重保护好村落的原有风貌,又要把握住乡村“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关系.云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不仅仅只是让农民盖起新房,把路修通而已,更要尽快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教育、文化、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各种公共服务延伸和覆盖到各地农村.在实际操作中,乡村振兴项目的谋划、设计、评审等环节的工作,应邀请多学科的专家参与来一起把它做好;乡村振兴的过程要给予村民充分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尽量让村落里的全部村民都能够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全部工作过程中;同时,要注意避免失去各个村落的原有风貌和特色,不能搞成某种完全统一的模式.

(二)经济贡献类

经济发展新常态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期,总体经济下行的压力也难以在短期内释缓,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性前提下,有条件的就要尽可能地担当起为国民经济增长做贡献的责任.从这个意义来看,云南民族地区很多乡村的经济发展是可以为国民经济增长做贡献的.在这些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中,在切实保证乡村振兴的其他各项目标要求的同时,可以科学合理地发掘和提升农业、加工业、旅游业等优势产业,并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

总体来看,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个国家行为,同样可以涵括社会整体的发展红利,尤其在乡村振兴工作本身就包括经济发展目标的计划部署情况下,全国总体的乡村振兴可以是一项经济收益良好且社会效益丰厚的国家经济行为;也就是说,经济获利良好地区的乡村振兴所得的经济收益总体上可以补足经济获利不良地区乡村振兴所需的投入.当然,这在国民经济统计和核算中是很难评估的,但发掘每个地区、每个乡村振兴项目的经济价值增值却是可以操作的,也是必须要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具体工作的时候,要科学合理、系统平衡地把握好云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全方面目标,并要在此基础上足够考虑乡村振兴的经济收益,特别是那些有良好经济条件的地方,要为国民经济增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政治保障类

广义来说,全部的乡村振兴项目都要有政治责任担当,但从具体的项目目标来看,包括云南民族地区的各个乡村振兴项目,就如这里的分类工作所突出的,每个项目的主要目标会偏重于不同的方面.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有些地区、有些项目主要担负着政治保障的责任,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展现国家形象和发展实力,主要布局在全国各地的窗口地带,如海陆空交通沿线、城市周围、边境一线,这类项目通常还同时具有“视觉工程类”的特点和功能;另一类是为了平衡地区发展水平和体现国家关怀,主要分布在老、少、边地区.这些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在把握住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不但要把工作本身做好,还要把宣传等工作做到位,以便更多、更好地发挥这些项目的政治保障功能.

三、以基本民生为限的公共财政兜底型

这类乡村振兴项目也主要是体现着政治责任担当,和政治保障类的区别在于,这些地区不具备上述4类相关地区的基本条件,既不能以扶持支柱产业为主而实现稳健成长,也不能且没必要以公共财政支持为主而进行快速打造,当前只能以有限度的公共财政兜底投入来保证这些地区的基本民生需要,待以后公共财政有更多力量的时候再加大投入来实现大规模的搬迁或整体提升人居环境.也就是说,这些地区因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而基本丧失了自身发展的必要基础,只能搬迁异地或依靠外部的巨量投入.这样的地区,如果单个项目涉及的体量较小,现阶段就有可能同步安排公共财政投入来完成建设,但体量较大的地区就只能等待以后再行安排.一个可以量化把握的参照标准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下,这些地区的基本民生需要水平也要得到相应较高水平的公共财政兜底,但会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低于乡村民生需要的总体水平.这种类型在云南民族地区颇为突出.

从这类情况来看,云南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只有在基本民生公共财政兜底的层面上有全覆盖的要求,但在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的标准层面上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主要由当地各个乡村本身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等具体因素决定.《意见》很好地把握了这些情况,并做出了实事求是的工作部署.云南民族地区下一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工作,包括“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1]等各方面的具体工作,也都要按照党的十九大做出的战略部署,根据各个乡村的实际情况,有差别地分类推进工作.但这些工作内容的分类推进,侧重于在具体工作方法上的适应性选择,和本文所讨论的3层5类的分类推进有根本区别.或者可以说,这3层5类的分类推进只是工作步骤上的策略处理,云南民族地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执行肯定是不折不扣的.甚至可以认为,这3层5类的分类推进,恰好是云南民族地区根据各乡村的实际情况,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策略.

2017年11月6日,“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云南行动计划”正式启动,将以中国乡村名品工程、乡村达人工程、美丽乡村创新工程、乡村基层党建大数据工程为主要工作,帮助农民快速踏上小康致富路[2].这些工程的实施,必定会根据各个乡村的具体情况,在云南民族地区多年乡村工作的良好基础上,有差别地分类推进各项工作.“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云南行动计划”也必将在实事求是原则的具体化指导下,成为云南民族地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实践.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委员会,2017-10-18.

[2]陈怡希.云南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院在昆揭牌[N].云南日报,2017-11-07(2).

[3]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云发〔2014〕13号)[R].昆明:云南省委,2014-07-14.

[4]马少春.环洱海地区乡村非农化的状态与理性推进[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5(1):13.DOI:10.3969/jissn.1004- 390X (s).2011.01.004.

[5]视觉工程[D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等于YFqIiVR5m 3O2C9 G5 GU4imqbdzub1u V2pxd4G4Q_5Y91awN4Qu4qxD7E6d1K 5Gs2gkvlKoe 5q1lm5-2vJ5Fia,2016-10-3.

[6]形象工程[D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等于6wROSEf2FzpwNqhIm1RjmJ2Ltc3EH6Gvniv ZXpBnvJ7vGwXpyfYb3nICcf3aIb8y7N1gmry6VBGuU9HvAO_K,2016-10-03.

[7].建设美丽乡村不是“涂脂抹粉”[D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7/22/c_116642787.htm,2013-07-22/2016-12-09.

[8]杨福泉.一律刷白的表面工程不是建设“美丽乡村”[N].云南信息报,2013-08-08.

本文结束语,这篇文章为一篇适合地区分类和云南民族和规划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云南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云南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解读山东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解读山东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乡村,是千百年来人们“渔猎种养、繁衍生息”的美好家园,在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生息发展中始终具有特殊的含义,.

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涉农新政陆续出台
2 月4 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改革开放以来第20 个、新世纪以来第15 个指导“三农”工作的“2018 年一号文件”—— 国务院.

国务院:派出31个督查组分赴各地督查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情况
按照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总体安排,在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全面自查的基础上,8月22日,国务院派出31个督查组,分赴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贯彻落实党、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情况开展实地督查 这次.

乡村振兴战略需发挥乡贤作用从甘祖昌将军当农民、郑传楼副巡视员当名誉村长个案的思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 由此,我建议发挥乡贤作用,加大精准脱贫力度,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观初心所感一部初心电视.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