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电大论文>材料浏览

作品论文范本 与师恩重如山杨夏林老师百年诞辰作品展感怀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主题:作品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3

师恩重如山杨夏林老师百年诞辰作品展感怀,本文是关于作品方面论文范文素材与杨夏林和百年诞辰和感怀方面论文怎么撰写.

作品论文参考文献:

作品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指导老师意林杂志订阅健康管理师论文意林投稿

福建工艺美术学校是我接受“中等美术教育”开始的地方,所以我视厦门为学业的第二故乡.从1979 年9 月开始,我在鼓浪屿校园得到了杨夏林等老师们的学业指导,这是一种荣幸.其实,在来厦门求学之前,我从福州的启蒙老师们章友芝、郑乃珖、郭德森、杨启屿的言语中,已经知道厦门有一位画风独特的山水画家杨夏林及其夫人孔继昭老师.回首38 年前,在鼓浪屿校园求学时所经历的那一幕幕往事,杨老师上课时的情景历历在目,课堂上的细心指导和动笔修正同学们的习作,以及笔架山下鼓山路三号杨府客厅里杨老师的殷切教诲,至今都难以忘怀.记得在杨夏林去世的前一年(2003 年)暑假,我曾从北京来厦门鼓浪屿看望过杨老师,那时杨老师已从笔架山下的杨府迁至学校宿舍三楼,那是没有电梯的旧式楼房,对于一位80 余高龄的老人来说,上下楼时难免一种难言的痛苦.记得,杨老师当时对我说过,当老师要把学生当成树苗精心呵护,使其茁壮成长,切不可当成泥土填在自己脚下,这种教育观寄托了老师对学生更多的关爱,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殷殷期待.同时还嘱咐我在绘画创新的同时,不要忘却对基本功的磨练,当杨老师看到我创作的《静静的山谷》《苏醒》等作品画片时,除了表扬外,仍然带着许多期许,希望我不要受时尚或商品浪潮所影响,要我确定更高的艺术目标.正是由于像杨老师这样诸多前辈对我的不断鞭策,我自美术学院本科毕业留校任教后,又继续攻读了硕士及博士学位.在这一路踏浪而来的过程中,也使我更加怀念曾经关心我、教导我的前辈老师们,他们的音容笑貌与言传身教的情景,无不时时呈现于我的脑海之中.今年正值杨老师百年诞辰,作为昔日门下学子,对于杨老师一生的艺术成就谈如下三点浅见:

一是独特的画风.杨老师作品题材的选择与艺术语言的表现手法,都独具闽南文化的地域特色.在杨老师作品中,不难发现他笔下的榕树、山涧岩石、海浪礁石等图式都极具八闽地域特征,那些地标式的景物,通过他灵巧的笔墨,转化为独特艺术图式呈现给了我们.细读作品,可以发现杨老师在处理“近景物象”时,常常运用“特写取象”的手法,放大了某些物象的细节,并结合传统的“点绘法”使其更具笔墨表现力,比如杨老师所画“榕树”题材的树根及树根包裹岩石所产生的植被肌理的特征,就是通过结合“特写取象”手法而得到的充分笔墨表现.对于“中景物象”的空间处理,也由于“特写取象”的运用,使近景与中景拉开了一层空间距离,从而更加具有笔墨描绘上的流动感.这种艺术手法是当时同辈画家中所没有的.我在研究杨老师的榕树及山涧岩石、海边礁石类的作品时,常常被他独特艺术语言处理手法所吸引,它启发我从写实转向了对写真的思考,在寻真中品味到画家内心的变化,这种变化引发了我更多的审美想象.这类系列性的艺术语言,已形成了“杨氏笔墨程式”,这种程式,无疑是中国山水画南方体系中十分有学术价值的存在,它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创造,足以让后辈敬仰并且追随.

二是严谨的教学.作为美术教育家杨夏林老师是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前身鹭潮美术学校的创建者.作为杨老师同乡晚辈,想当年在鼓浪屿求学时,与杨老师之间常常有许多可以用“莆田话”进行交流的话题.记得杨老师给我们讲授山水课时,不是用司空见惯的山水课徒稿,而是用自己独创的具有完整体系的“树石法”课徒稿展开教学,这些课徒稿有别于传统模式,所绘内容多出自闽南地域景物特征,从行笔用墨到设色用水,自成体系.许多树石造型已构成闽南风物的艺术符号,这些清晰的图像一直伴随着我学习与工作至今.的确,我在其后的学业及教学工作中,都没有发现有类似的课徒稿,只可惜在杨老师生前未能系统整理出版.但是,依我当年的课堂笔记来看,杨老师的授课内容,可谓言简意赅,几句话就指出了学业上的问题所在,同时又能授之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达到这样水平的老师,才能让学生永远铭记在心.所以,当年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属全国中等美术教育行业中的前列,这不是虚名,能取得这样的荣誉,正是当时学校里有像杨夏林老师这样的一代园丁在辛勤地耕耘着.对此,让我想起了王仲谋老师、许霏老师、张晓寒老师、吴景希老师、王振裕老师、秦长安老师等学术前贤.

三是地域性画境.杨老师长期生活于闽南地区,所见所闻都与闽南及东南亚华侨文化相对接.当年杨老师给我们作示范时总是围绕闽南地域特色的景物展开.记得毕业时,我向杨老师道别,寒喧之后,杨老师动笔画了一张四尺六开的册页送我留念,内容是闽南山涧中的石拱桥,画境呈现出了乡村特有景致.杨老师说:“你即将步入社会,将来的工作与学习要靠自己去努力,人生都会有起伏,有时上桥有时下桥,关键是自己要把握着自己方向与目标,切不可掉下桥去.”说实在的,这件象征性极强的作品,我当年并不能全面理解.随着年龄和学业的增长,尤其在我自己开始当老师之后,许多的事理才逐渐明白.的确,人生中有起有伏,关键是在“上桥”时要有雄心,“下桥”时也不要气馁.要有远征下一座桥的决心.由此足见杨老师对后生学子的关爱之心,已融于笔墨画境之中了.纵观杨老师作品中的榕树、山涧岩石、海浪礁石等题材的笔墨如何变化,但画境中所透出的意趣,无不充满着闽南侨乡的风物与文化情思,作品画趣常在不经意的某个空间中流露出来,那种形而上的审美表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想必许多读过杨老师作品的人,肯定与我有相似的体悟与共鸣.

作为一名爱国归侨,杨夏林老师继承了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百折不挠”的传统精神.1950 年与夫人孔继昭,好友李其铮共同出资创办了鹭潮美术学校,对福建美术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是名副其实的美术教育家与著名画家.杨老师从教几十年,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服务于社会,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而杨老师本人,即使在“”受到迫害时,也未曾改变对美术教育的担当与奉献,这种教育家的人格精神与品质,给学子们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同时也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这就是为什么隆重纪念杨老师艺术人生的原因所在.

该文点评:上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杨夏林和百年诞辰和感怀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作品本科毕业论文作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纪念向守志上将百年诞辰活动在南京举行
2017年11月28日,是老红军、原第兵司令员、原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上将诞辰100周年纪念日 11月27日下午,“纪念向守志上将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江苏南京举行 向守志上.

传承先辈精神续写新的辉煌纪念赵讽同志百年诞辰
宋学军为纪念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音乐理论家、社会活动家、新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赵沨同志百年诞辰,音乐学院于2016年12月16日隆重举行系列学术活动,包括纪念大会(含赵沨全集签发式、赵沨专业艺术教.

艰苦的程辉煌的艺术成就纪念杨夏林诞辰100周年《杨夏林画集》序言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本杨夏林画集是画集的主人翁杨夏林一生的办学经历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杨夏林 ( 又名嘉懋,1919—2004) 是我国著名山水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是厦门、福建乃至中国山水.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