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有关发展战略论文范文集 跟全面二孩政策驱动下教育优先战略配套政策的质疑和建议相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主题:发展战略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7

全面二孩政策驱动下教育优先战略配套政策的质疑和建议,本文是有关发展战略论文范文例文跟发展战略和优先和驱动方面论文范文集.

发展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发展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形势和政策教育论文教育杂志社医学教育管理杂志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摘 要] 人口政策事关中国人口和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政策优先于人口政策,将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当前全面二孩政策将给教育带来巨大冲击,二孩政策在改变了中国人口数量以及人口结构后,会进一步影响中国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以及质量,中国的教育发展随之会面临一系列挑战.通过针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当前面临“二孩政策的配套政策措施没有及时跟进”的短板难题,尤其是当前二孩政策可能产生的生源数量,教育数量、质量,教育投资以及布局所面临的纠结困惑的分析、研究,本文试图提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中国的教育体系面临巨大挑战,虽困惑多多,但仍机遇多多;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与全面二孩政策,虽能相互驱动,但仍短板并存;全面二孩政策驱动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谋划,应因势而谋,更应顺势而为的主张.据此,通过质疑和建议的方式,为未来教育发展施政改革提出“补齐短板,加快配套政策先行步伐”的决策咨询建议.

[关键词] 全面二孩;教育优先;配套政策;驱动策略;咨询建议

[作者简介] 汤松萍,江西省招生考试工作研究会会员,研究方向:中国教育改革(高考改革)走向(萍乡 337055)

2015年12月27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1]我国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政策是否会对中国的教育体系产生巨大的影响与冲击,给教育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已经成为学术与政策研究界关注的焦点.

一、现状: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与全面二孩政策相互驱动,虽显著发展,但仍短板并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强教兴,教兴国强.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谱写了中国教育史上最辉煌的篇章.[2]

第一,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部分地市如萍乡,普通高中实现了学费全免.第二,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第三,职业教育在改革创新中加快发展,教育宏观结构调整取得重要突破.[3]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分别占居了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第四,以促进教育公平引领教育发展,在实现教育公平方面迈出重大步伐.第五,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基本框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4]

但由于在教育发展过程中仍存结构不平衡等短板问题,使我国人口教育素质的全面提升受到了制约,主要表现在:

(一)教育发展的地区间不平衡

县一级单位的财政状况和支付能力成为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5]如何有效发挥县一级政府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将是未来解决教育发展地区不平衡矛盾的主要方面.[6]

(二)不同教育阶段之间不平衡

在有限的教育经费中,财政拨款过多用于高校,使得义务教育的投入相对不足.教育公共资源投入的阶段分配存在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在非义务教育中,高等学校所占比重较大,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占比较低.而我国现在偏偏短缺的就是高质量的熟练技工.第二,从总体上说,义务教育占预算内教育事业和基建支出的构成还比较低.

(三)教育城乡差距依然突出

城乡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也主要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上.尽管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很多农村地区本来的教育基础薄弱,义务教育的投入水平和投入质量都不高.城乡之间有差距扩大的趋势.在教育投入的质量上差别也比较明显.例如,城市教师质量明显高于农村教师质量.

(四)性别差异依然存在

由于近年来我国着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发展,初等教育的性别差异已逐渐缩小,但在高等教育阶段男性占有极大优势.因此,缩小教育的性别差异的关键是在更高的教育阶段上实现性别平衡.[7]

此外,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面临的另一大短板难题是:目前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将给教育带来巨大冲击,而二孩政策的配套政策措施没有及时跟进.

二孩政策在改变了中国的人口数量以及人口结构后,会进一步影响中国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以及质量,中国的教育发展随之会面临一系列挑战.[8]

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将会给中国教育体系带来哪些冲击、影响与挑战呢?目前,《知网》及其他媒体、网络有关的报道性、调研性的理论文章几乎为零,这方面的调查研究几乎还是一块净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蔡昉认为,当放开生育政策后出生的这一代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政策调整对潜在增长率的积极作用将会比较明显.[9]也就是说,已有学者认为,从长远来看,实施二孩政策能够增加未来劳动力人口,提高经济潜在增长率.

但从网络调查得知,当前二孩政策近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母婴消费产业链行业等,中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拉动了楼市刚性需求增加等,

但唯独没有对教育核心影响的评估.但毋庸置疑,二孩政策的开启将对中国教育中长期的建设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将大到无法估量的地步.这是因为,二孩政策能使中国成为人口大国,但没有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配套政策作为支撑,则中国真正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必将成为一句空话.

任何一项国策出台都将给一个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系列冲击与影响.二孩政策表面是一项国策,但它却是一项关于人的政策,事关民生,事关人的生存、生活、发展,就具体而言,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尤其重要的是教育等各个领域,如果基于全面二孩政策驱动下的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配套政策不能及时跟进或优先发展,二孩政策或许会将我国带来沉重的灾难,不仅会引起社会动荡,同时还会破坏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是因为二孩政策除了导致医疗卫生资源(尤其是妇幼保健资源)缺乏之外,最大的资源缺乏是教育资源.而解决医疗卫生资源缺乏之源又在于优先解决教育资源缺乏问题.

因此,二孩政策驱动下的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配套政策措施必须先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未雨绸缪,教育先行.在这当务之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你准备好了吗?——值得质疑和提醒!

二、问题及原因: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中国的教育体系面临巨大挑战,虽困惑多多,但仍机遇多多

二孩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国家人口生育率发生变化,继而影响整个国家的人口数量规模以及人口结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也就意味着入学人口的数量也会随之改变,其必然会导致国家教育资源的不足或者过剩,[10]继而会导致不同教育阶段人口规模发生变化,即教育结构会有所改变.加上各地区的人口政策实施情况存在差异,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中国的人口分布状况,会使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11]

(一)教育数量面临新的挑战

一定数量学龄人口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前提,学龄人口的数量直接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人口生育率将会有所上升,对教育数量的需求会相应增加.近些年来,有些地区由于受到周期性生育高峰的影响,已进入学龄人口迅速增长期,教育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已开始显现,二孩政策实施后,学额过满、大班上课、多部制教学等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会更加突出.此外,教育行业一直面临着女多男少的现状,特别是幼师行业,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可能会使得教师数量短缺,加之部分年轻女教师可能会在工作与生育二胎中选择后者,这样可能会使得教师资源的供需矛盾更为激烈.

(二)教育质量面临新的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对教育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有学上”,而是上升为“上好学”.但是,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学龄人口数量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学龄人口数量增加后,教育资源紧张,学校会更多的采用大班教学,国家发展教育的重点也会放在普及教育上而非提高教育质量上.另一方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使得许多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由之前的“四二一”式转变为“四二二”式,家长教育孩子的精力开始分散,家庭教育质量也会有所下降.

(三)教育投资面临新的挑战

经济学中,人口增长速度与教育投资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即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社会所提供的人均教育投资就越低.国家会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当前人口结构来确定教育投资比例.实施“全面二孩”后,人口生育率会有所上升,学龄人口比重增大,会加重国家的社会抚养费用,继而会使得平均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教育经费相对减少.同理,家庭教育投资也会由一个孩子平均到两个孩子身上,许多家庭会面临教育投资的困境,继而减少孩子教育经费.

(四)教育布局面临新的挑战

教育布局指的是学校的地区分布结构状况.我国目前的教育资源配置情况是:东部沿海地区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城镇地区远高于农村地区.实施“全面二孩”后,教育资源地区分配不公平现象可能更为严重.据调查显示,大多城市女性的生育意愿并不是很高,二孩政策的受惠群体可能集中于中西部地区及小城镇,而这些地区本身就存在着优质教育资源缺乏的现象,这样会使得其矛盾更为突出.同时,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会导致随迁子女的就学需求增加,对人口流入区而言,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不足问题也就更为突出.[12]

(五)教育资源配置面临新的挑战

教育资源配置是“全面二孩”政策的重要难题.二孩潮真正到来时,各类配套政策能否准备就绪?首先受到考验的将是教育体系.对于教育规划的决策者而言,要规划增加多少学校和学额,既要看每年的新生婴儿数,还要看其长期变化趋势.由于“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更可能只是在释放整个社会对二孩的“积压需求”,新生婴儿数可能在短期会很高,但长期趋势却几乎必定是会一路下行.于是,教育规划的决策者要面对这样一个困局:要不要为这短期骤增的出生量,增拨教育硬件的基建投入并增加教育系统的人事编制?等等,如此一系列问题,都将给政府教育体系带来影响与冲击.[13]

如从2019年1月1日始,学前教育首先可能迎来广阔的市场,生源不愁,但教师资源短缺,出现脱节,而且幼儿园配置跟不上,会给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带来困惑与资金紧张,同时给学前教育机构(尤其是私办幼儿园)、衍生产品、研发端带来极大的机遇.

如从2022年1月1日始,小学教育也会面临软硬件建设扩容配置、尤其是师资短缺问题,除给公办小学带来发展机遇之外,民办小学教育将拥有无限的商机.

如分别从2028年1月1日始和从2031年1月1日始,初中、高中将面临上述同样问题.

如从2034年1月1日始,面对二孩政策带来的双倍生源,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高校又有了新发展空间,但由于高校扩容的标准要求高、要求严、代价大,将给政府与高校带来不小的压力与困惑.

三、对策建议:全面二孩政策驱动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谋划,应因势而谋,更应顺势而为

全面二孩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需要有完整的配套政策和制度来保障.[14]总体思路上,一方面,要主动谋划与科学调整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目标规划,以适应国家发展新形势与新需求;另一方面,要未雨绸缪,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维,积极研究做好政策制度的新顶层设计.[15]

对此,主要的政策建议有:

(一)因势而谋,科学调整新形势下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目标规划

“全面二孩”人口战略新决策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未来发展与资源普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16] 因此,为积极支持国家“全面二孩”人口新战略的有效落实,我省需要因势而谋,组织多学科、跨领域力量,深度研究与预判2016年1月1日起“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我省三、六、十二、十五、十八年内人口增加趋势与规模及相应带来的教育新增量,科学调整与谋划未来[17]三至十八年的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目标与规划.如,首当其冲的是我省学前教育,尾当其冲的是我省高等教育.

(二)将人口变化与教育需求、城镇发展规划等密切结合,科学布局教育资源

教育新发展与资源新拓展,不能是简单的区域的平均增量,而应积极把握好这一机遇,进一步适应人口增长和教育公共服务资源建设发展规律,作为教育资源再次合理规划和科学布局的良好机遇.保障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下的新一轮教育事业发展,与人口新增的科学预测、城镇发展规划和社会对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相契合,合理布局,进一步完善教育资源配置与网络体系.[18]

(三)主动谋划、创新思维,加快建立我省教育发展新体制机制

首先,抓紧建立与完善适应快速发展形势需要的义务教育管理新体制——“省级统筹,以市(县)为主”;[19]其次,建立积极、符合国情省情的义务教育投入与运行保障机制,优化我省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结构与方式;[20]再次,建立灵活、多元、开放的办学体制,以多种形式扩大义务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资源;[21]最后,用非常规的思路和政策举措,多措并举有效增加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师资.

(四)未雨绸缪,补齐短板,加快资源配置配套政策先行步伐

资源配置无疑是全面二孩政策教育发展中短板中的短板.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学前、小学、初中学校的扩容配置急需跟进,这将成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学校施政的当务之急.二是高中阶段学校由于相对要求较高,要有更高的建设规划发展的标准与要求.三是高校的建设发展规划周期长、投资大,必须从长计议,提前规划布置和重点扶持.四是尽快开通理论研究,充分发挥学术研究智力优势服务决策的参谋和智囊作用.

(五)多管齐下,多措并举,顺势而为,着力增强我省合格师资快速扩充加强的能力[22]

在“十三五”期间,为保障“全面二孩”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必须采用非常规的思路和非常规的政策举措 . [23]如一,要加强支持师范院校的生源计划建设发展,做大做强,有效拓展各类高师、师专和幼师的教师培养与培训能力;如二,创新师资培养的模式,通过3+2、3+4、 本科高校和中职对口招生等,有效加快合格教师的培养与供给;如三,积极面向广大师范毕业生、在校生,综合性高校学生,招考、培训成为合格的师资,并加强面向学前、中小学富裕教师的有针对性的转岗培训;如四,广开招纳大门,面向社会上有志教育并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人群实施招考,根据其专业与相关基础,委托专业机构进行适宜性差异化的培训;如五,设置教育特岗教师, 定向加强特殊地区师资队伍建设.[24]

(六)突破陈旧观念,打破公办民办壁垒,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民办高校依法办学的力度,让其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分担更多的资源配置扩容压力新一轮高考改革已于2016年始正式取消三本(民办高校),将三本(民办高校)合并为了二本,国家层面已将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同等看待、同等施策,但社会层面与用人单位对民办高校仍旧另眼相待,这需要政府政策扶助和宣传引导,让民办高校承担更多的义务,发挥更多的功能,分担更多的责任.与此同时,对民办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学校也应有同样配套政策来扶持,使民办教育事业真正撑起教育事业半边天.[25]

四、结束语

目前,“全面二孩”政策刚刚开始实施,其对人口数量及结构的影响还未显现出来,学术界对其实施效果众说纷纭,但学龄人口的数量一定会有所增加,政府需要尽可能采用科学的方法预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中国受教育人口的变化趋势,提前布局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郭蜜.“全面二孩”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影响[J].劳动保障世界,2016(6):35-37.

[2]庞丽娟,王红蕾,吕武.对“全面二孩”政策下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的建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12-21.

[3]姚荣.我国教育改革的经验与行动策略:公共政策过程的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4(2):25-28,43.

[4]都阳.我国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N].经济日报,2005-06-13(12).

[5]刘阳.“二孩时代”,我们该如何教育资源配置难题[J].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16(1):8-9.

[6]吕途.全面“二孩”配套政策措施亟须完善[N].中国商报,2016-11-11(4).

[7]教育部党组.人民教育 奠基中国——新中国60年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伟大成就[J].求是,2009(19):37-39.

[8]艾青.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政策的价值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5.

[9]申纪云.推进高等教育强省建设的战略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4(3):1-9.

[10]曹浩文.超大城市人口与教育互动关系中的新挑战与新影响——以北京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7(5):25-31.

[11]朱茜.芬兰教师教育模式对我国师范生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13(2):84-88.

[12]余冠仕.人民教育,奠基中国[N].中国教育报,2009-8-27(1).

[13]施洪亮.普通高中学校特质的内生发展路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14]张海水.我国超大城市义务教育发展薄弱地区教师编制问题调查研究——以G市三区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7(6):1-10.

[15]段宝霞,李晓栋.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反思: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权衡[J].当代教育论坛,2017(2):1-7.

[16]郑晓坤.中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研究(1978-2016)[D].东北师范大学,2017.

[17]李文鹏.教师:中国社会由“应然”走向“实然”的强大推动力量[J].法制与社会,2010(31):237.

[18]金强.县级政府教育政策执行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6.

[19]张斌.三尺讲台绘青春“三心”教育创辉煌[J].中学教学参考,2014(3):91.

[20]吴康宁.社会对教育改革的制约[J].教育研究,2016,37(3):34-38.

[21]王举,范国睿.论教育改革的理性化品格[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34(3):63-69.

[22]王辉.跨越发展的教育事业[J].集邮博览,2014(10):36-37.

[23]吴雄妹.浅谈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现代妇女(下旬),2014(3):91-92.

[24]王怡玥.顺应社会发展新形势,建设美丽中国[J].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2016(12):73-74.

[25]蔡昉.生育政策调整的路径选择[J].现代人才,2013(6):34-36.

总结,本文是大学硕士与发展战略本科发展战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发展战略和优先和驱动方面论文范文.

全面二孩政策效应:万亿级亲子经济来袭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配合消费升级、育儿新观念……利好因素,新一代的80后、90后家长往往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尤其是当他们开始独自面对让人头疼的“熊孩子”时,一股&ldquo.

二孩政策首年:越有钱越不生规律难破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各省份统计局公布的常住人口出生率发现, 在2016年全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 常住人口出生率最高、 增幅最大的均是山东, 出生率达到了17 89‰, 比上一年提升.

二孩政策全面实施首年:山东人最敢生
2016年是二孩政策全面实施第一年,除了山东外,天津、上海、北京的常住人口出生率分别是7 37‰、9‰、9 32‰,为全国倒数第四、第五、第七 同样经济发达、.

二孩政策背后的忧虑
自从国家全面放开二孩制度以来,二孩成为当行的热门话题,随着二孩的到来,二孩的教育和家庭管理教育的问题随之而来 由二孩到来产生的一系列家庭和社会问题该如何解决是值得社会大众共同探讨的话题 二孩不仅仅意味.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