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有关语文教育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和语文教育价值实现的深度有关论文如何写

主题:语文教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8

语文教育价值实现的深度,该文是有关语文教育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跟语文教育和深度思考和价值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语文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语文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语文教育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教学是一种人为的和为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正是这种人为性决定了教学是一种价值负载的活动,因此教学是事实存在与价值存在的统一.[1] 语文课程教育价值的实现是通过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内容的教学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解决直指教学目标的深度问题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培养道德情操的有效途径,是探究学习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实现语文课工具性、人文性和谐统一的有效途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深度问题”促进语文教学内容教育价值的实现谈谈自己的思考与体会.

一、厘清概念,理清深度问题与语文教育价值实现的关系

(一)理解“深度问题”与“教育价值”的内涵,厘清两者关系

1.深度问题:特指不是学生通过简单的对文本知识的再现就能回答的问题,而是需要通过基于对已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再生成的思考性问题.[2]

引至语文教学中的深度问题是指贯穿文本品读全过程的,可以帮助学生顺利突破重难点,建立已有知识与情感体验之间的联系,挖掘文本知识内涵的丰富价值,有效落实语文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完整实现的问题.

2.教育价值:是教育主体对教育活动及其结果是否满足自己需要的评价和自己的教育需要、理想的对象化.[3]

“教育”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说文解字》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按一定要求培养人的工作,意即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简而言之,皆是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故教育内在价值就是使人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良好思想品质,形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3.深度问题与教育价值的关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是语文课程的性质,也是对语文教育价值的诠释.

从表述上看,语文课程的教育价值意味着迁移与运用、批判与吸收、联系与建构,而这些都需要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通过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的深度学习来实现,而深度学习必须从问题入手,基于对已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再生成的深度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催化剂.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思维需要人的体力和智力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故课堂中有没有设计引起学生紧张的思维活动应是教学设计的基点、课堂观察的标准、评价教学的重要依据.

(二)从问题设计之“乱象”,感受深度问题设计之“重要”

就课堂教学而言,深度问题的来源一是学生,另一个是教师.实际教学中,学生的问题常常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教学重难点和问题是否具有思索性及探究价值以及是否背离文本价值取向进行筛选和加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处理能力直接关乎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1.细而易的追问会冲淡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案例一:《秦兵马俑》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后,提出如下问题.

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秦兵马俑?

生:课文的第4—9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第4—9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具体介绍了兵马俑的什么方面?

生:这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师:作者具体介绍了哪几种秦兵马俑?

生:作者具体介绍了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等.

师:(PPT出示“将军俑”图片)猜猜看这是什么俑?

生:将军俑.

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我从它“身材魁梧,头戴金冠……”(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我们接着看第二幅图,作者还介绍了哪种俑呢?

接着师依次出示: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等俑的图片,按照以上问题逐段“学习”第5、6、7、8、9自然段……

以上的案例不难看出:教师细碎的“步步为营”的追问几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有的问题甚至不需要思考即可从文本中“搬”来答案,这样的的问题思维层次较浅,不太可能调动起学生思维的兴奋度和深度.不仅会挤占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使学生的思考总是停留在“是什么”,而没有时间去思考“为什么”,还会使学生抱残守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破坏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碎问碎答”成为牵引着学生向着教师设计好的板书靠拢的“阶梯”,就似一张桎梏学生思维的“网”,成为学生思维成长的“绊脚石”,远不及“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作者是采用什么手法再现了秦兵马俑鲜明的个性”这样的问题更能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品出“语文味”.

2.大而深的提问不能体现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案例二:《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教师在借助PPT向学生简介了作家萧红及本文的相关写作背景、带领学生初读了课文后,给出这样的问题设计:《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你怎么评价小说中“我”的形象?为什么?

从以上案例不难看出:这样的问题看似有深度,实际上是仅仅通过对《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的解读无法真正解决的问题,如果把这样的问题作为课堂的主问题,学生要么仅凭着自己的“想象”与直觉去回答,要么就是以茫然和沉默予以应对.这样的做法违背了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原则,当然也无法谈及问题设计要体现出梯度与层次,这会使课堂失去原本应有的灵动与活力,远不及“一个看似普通的园子,为什么让萧红念念不忘呢”这样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探求.

二、实践探究,谋深度问题促进语文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

教师的引领和示范是促进学生提高提问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内容本身和学情分析中找准教育教学的价值.

(一)据题质疑提炼深度问题,发挥课文题目的教育价值

课题是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高度概括,或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或暗示了行文的线索,或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据题质疑”是第一课时教学中迅速引导学生进入阅读角色惯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如果善于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地不断解读文本,不仅能帮助学生宏观地把握文本内容,还能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盲目阅读行为的出现,使得教学活动去粗存精、简约高效.

教师在引导学生“据题质疑”时,要注意不要让这一环节流于形式,要具备基于自我对文本深度解读基础上引导学生梳理出“深度问题”的课堂驾驭能力.

案例三:《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聚焦课题中的“我”和“园子”这两个关键词,提炼出以下两个深度问题:

1.“大园子里的‘小孩子’童年生活如何?”

2.“小孩子眼中的‘大园子’是个怎样的地方?”

这两个问题不仅给师生指明阅读的方向,也准确定位了课堂教学线索,理清了教学思路,发现并拓展了课题的语文教学价值.

 (二)由“学有疑”生发深度问题,挖掘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古人曰:“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学有所疑,便须思之.疑问能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从而激发学生地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巧妙利用学生的疑惑,引导学生因解疑而主动由课内走向课外、由阅读课文到赏析整本书,在语文学习、实践历练的过程中自然、渐进地发育和提升语文素养.

案例四:《三打白骨精》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据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二十七回改写.

全文紧紧围绕“三变”“三打”“三责”展开,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从情节入手,抓住主要矛盾;从语言入手,体会人物特点;从环境入手,突出人物形象”等方面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形象,体会文章主旨.

教学中,学生往往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要三“打”,一“打”不是更能表现出孙悟空本领高强吗?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发出的深度问题,学生通过探究可以逐步培养自己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探究,认识渐渐明晰:一是小说的主要特点是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情节作为小说的三要素之一,一波三折的“三打”正是作者行文绝妙之处,可以达到吸引读者的眼球,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的作用;二是写白骨精善“变”难打,恰恰为了刻画孙悟空本领高强,因为对手越强大越能显示胜利者的伟大,“三打”把故事情节逐步推向;三是白骨精的“三变”使得情节基本相同的部分叙述内容在不断变化,既体现了情节的一波三折,也不至于给人重复冗长之感,也更能体现出降魔除妖的不易.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情、学情、文情三者和谐统一的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

(三)抓“生成”提出深度问题,发掘课堂生成的教育价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语文教学应做到让学生“知”“情”同步发展,既关注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也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和发展.

案例五:《三打白骨精》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教学中,在结课时教师让学生自由谈一谈:“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竟有学生说:“我喜欢孙悟空和白骨精,因为他们都本领高强!”语出“惊”人,持不同意见的学生想要说服却一时不知如何来说,课堂出现了冷场.

案例六:《落花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教学中,在结课时教师让学生自由畅谈:“你最想做什么样的人?为什么?”结果有学生表示要做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有学生表示要做花生那样的人,双方各执己见,争执不休.

以上两个教学案例,均出现了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文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矛盾的教学现象.在学生出现争议时,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矛盾点”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

1.案例五,白骨精是善“幻化”有一定的本领,可小说中代表正义的孙悟空为何一定要“打”死她?

2.案例六,既然桃子、石榴、苹果不仅外表美还很实用,许地山的父亲为什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做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反而希望孩子们做花生那样的人呢?

通过对以上两个深度问题的探究,学生明白了:白骨精虽然有一定的本领,但其本领均用于害人,一个心肠歹毒的人即便再有本事也是我们这个真善美的社会所不能接纳和容忍的.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父亲之所以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来参加“收获节”,并拿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对比来揭示花生埋头实干的可贵品质,因其将拳拳爱国之心浓缩在殷殷期望之中.在时过境迁的今天,讲体面也好,讲实用也好,都要做一个对国家、对民族、对他人有用的人.

这种善于以深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超越文本的阅读,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和小说惩恶扬善的主旨来理解《三打白骨精》的文本价值取向,引导学生结合事件发生当时的国情来理解《落花生》的文本价值取向,这样的教学行为体现了语文教学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特点,促进了教学内容教育价值的实现,培养和丰富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俗话说:“再好的珍珠必须串成串才更具有价值和意义.”力求每一课都能引导学生提出并围绕一两个“高阶”的深度问题展开深度学习的思维课堂是智慧、和谐、有效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成长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王彦明,教学价值:一种本体论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1):43-46

[2]许冬红,“深度问题”促进教学内容教育价值的实现(道德与法治)[R].南京:南京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2018.

[3][德]卡西尔,人论[M].李华梅,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009(10)

张芳,安徽滁州市第一小学教师.

此文结论,上文是关于经典语文教育专业范文可作为语文教育和深度思考和价值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语文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施路径
摘要我国的教育事业进程中,语文教学作为实际的基础课程,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 在职业院校的教育改革进程中,部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作为相关技能和素质提升的条件,也使得学校在实际的教学.

高头竹马传统游戏的教育价值新探
逢年过节的庙会上,或是农家的婚庆喜事上,仁和当地总有一种特殊的庆祝方式 表演者们穿着用彩色金丝绒,红绿丝线制成的特殊衣服, 敲着铜锣与大鼓,跑起阵来 这种表演形式叫做“高头竹马&rdqu.

高中数学应用教育价值取向
内容摘要高中数学在高中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高中数学不仅仅是应试教育要求的一门学科,更是高中阶段的基础性学科 新课改不仅要求教育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理念改革、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同时也.

高等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
摘要作为一种特别又极其重要的文化形式,数学文化在高……教育领域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教育价值,其对于高……数学教育教学成果提高、大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具有重要引导教育作用 为深入探究高……数学文化在高……教育.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