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生态方面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跟以多元共融文化生态巩固各民族大团结方面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主题:生态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7

以多元共融文化生态巩固各民族大团结,本文是关于生态方面电大毕业论文范文和民族大团结和生态和文化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生态论文参考文献:

生态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文化论文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000企业文化杂志社企业文化的论文

[内容提要]在多民族地区,如何使多元文化在某一地区的共存共融是民族团结的核心和根本.多元文化共融在各民族成员中得到内化,不断内化的文化生态使维护民族团结最终成为各民族成员的内生行为,这是形成民族团结大好局面的深层次原因.在新疆这样的多元文化地区,必须通过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全力推进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实现文化的多元一体,才能有长久的民族团结.本文以博州为例介绍了以历史文化的传承为民族团结提供文化根基;以城市文化的彰显为民族团结提供表征;以产业的发展为民族团结提供重要的载体;以文化生活的引领为民族团结提供导向的文化整合和认同对民族团结的作用.通过以上“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文化生态建设,实现了多元共融的文化生态对博州民族团结的滋养和推进.

[关键词]多元一体文化生态民族团结

[D OI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7.04.009

[中图分类号]C9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87(2017)04-0035-03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新疆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也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推进民族团结最深层的力量来源于文化的认同.在多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在某一地区的共存共融是民族团结的核心和根本.

本文以多民族聚居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为例,对基于文化的整合和认同而建立起的地区性多元共融文化生态对民族团结的影响和作用进行探讨.

一、以外力推动多元文化共融来实现民族团结的内化

博州长期以来通过外力推动多元文化共融来实现民族团结的推进,正是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持续推动多元文化共融在博州各族群众中的内化,使维护民族团结最终成为博州各族群众的内生行为.

一是以历史文化的传承为民族团结提供文化根基.一个有文化的地方才是一个有根的地方,博尔塔拉的文化之根正是来自各民族兄弟“爱国爱疆爱家乡”的文化情怀.博州一直重视推进本土史的研究、学习和宣传,传承历史中蕴含的丰富的民族团结精神.西部文化广场、博尔塔拉壁画长廊、群众性表演舞台、博物馆、图书馆、纪念园等文化基础设施都是文化传承与互动的载体和平台.2014年博尔塔拉博物馆荣获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这种扎根于本地历史的文化的认同和整合使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在各族群众心中成为博州的骄傲和自觉.马大正先生曾在《屯垦戍边话察哈尔蒙古》一文中感慨:这种友好、互助的民族关系成为当地人民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至今.①历史滋养了博尔塔拉的民族团结,历史传承了博尔塔拉各族兄弟的情谊.

二是以产业的发展为民族团结提供重要的载体.从游牧到定居,从农耕到城镇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不仅使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文化出现重大变迁,也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和交融提供历史条件.民族地区产业的发展正是为加强交流交往和交融,促进各民族文化现代化提供了平台和载体.以就业密集型的精河工业园为例,原来女同志不被家人允许晚上在工厂宿舍过夜,现在越来越多的维吾尔族家庭接受并习惯.其它园区企业反映的少数民族工人请假经常,离岗随便的共性问题在精河园区的企业也存在,但这里的管理者以实例告诉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教育劝导,尤其是以经济效益来激励,这种的共性的习惯已得到有效的改变,少数民族工人正在逐步从相对封闭的农牧区生产生活状态向产业工人生产生活进行着质的改变,加快了少数民族现代化进程,更是为各民族相互的交往、交流和交融提供了机会,为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和创新提供了大平台.

三是以文化生活的引领为民族团结提供导向.博州文化是独具特色的多元化民族风情的集中体现,更是博州各民族和谐共处的缩影.在博州,“那达慕”草原节更突出地表现了各民族大团结,多元文化交融的特点.在每一届开幕式都可以看到蒙古族的萨吾尔登方队、维吾尔族麦喜来甫方队、哈萨克族的黑走马方队、回族的花儿方队和汉族的社火方队.利用“那达慕”草原节举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体育活动,举办“古尔邦节”文艺晚会,组织蒙古族“江格尔”演唱、维吾尔族“麦西来甫”和哈萨克族“阿肯”弹唱会等民间文化活动.民族特色美食展、服装展、旅游商品展销等活动更是无一不体现博州各族人民和谐共处,各民族文化一体多元的魅力.

二、博州建设多元共融文化生态,推进民族团结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历史文化的研究和诠释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不充分.“博尔塔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博州境内目前发现各类古遗址20余处,这些古文化遗存都在向我们讲述着诸多民族和部落在博尔塔拉境内创造的历史文明.博州曾繁华一时的古城普剌城,曾经是花园城市,窗明几净,市井繁荣,铁锤叮当,稻麦飘香.这些珍贵的文物既是博州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宝库中不可分割的珍贵文化遗产.但现有的历史文化的研究和诠释仅仅局限在学术层面,缺乏生活的参与,导致普通人对本地的历史文化并不了解,难以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更难以形成多元共融的地区历史认同,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

二是城镇化进程中文化语言的缺失.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要打造博州特色的区域文化,从而达到各民族的区域性文化认同,从而在城市规划、建设等方面应把历史传承,共同奋斗的文化外在地表现出来,让“各民族共有家园”的理念看得见、摸得着.然而,在城镇化进程中,我们的城市却严重缺乏文化内涵.城市是大家精神的家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在城市建设中融入以上那些本地文化元素,要使人文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人们的生活中,使我们的子孙后代牢记历史、传承历史.

三是从园区企业发展中的就业难题看民族发展转型期的阵痛.目前,根据我们在园区的调查,各个园区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之一就是“用工荒”.一方面,企业招工各园区的招工难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用工密集型企业招工最为困难.而另一方面,农牧区有大量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成为重要的民生需求,特别是少数民族劳动力是就业需求困难如何引导和推动少数民族劳动力实现园区就业,不仅是解企业燃眉之需,更是发挥平台作用,打破封闭,突破隔阂,实现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现代化的长远之功.

三、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建议与思考

一是以历史研究与诠释推进区域文化的认同.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在于传统与时尚的结合.应让历史走进人们的生活.要致力于用历史的展现和话语权参与生活,打造多元共融的区域文化.比如人们在西迁东归英雄的故里感受到历经沧桑的土尔扈特人民“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和察哈尔人民“西迁戍边,守土有责”的价值理念,还要欣赏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的美妙,维吾尔族乐舞的魅力.可以建立或结合文化场馆,以沙龙、论坛、会展的方式举办“历史记忆”“哈萨克之声”“麦西来甫专场”等文化,让人们在欣赏音乐舞踏同时让人对历史,文化有所了解.

二是以园区就业活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各园区招工效果不理想,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博州本地区居民“自由”外出打工人员较多,有意愿到企来当产业工人的较少;二是对企业的发展普遍没有信心,就业宁愿找“政府用工”类型的工作,如公益岗,市政保洁,安保公司等.那怕工资收入不如企业工资.因为这些工作是“公家的人”,而企业的工作取决于企业能不能长久的生存;三是本地区的居民眼高手低,对工资要求高,存在小钱看不上,钱赚不来的现象.四是许多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思想意识没有彻底转变,只看眼前利益,没有真正意义上看到五险带来的长远好处.因此,在继续贯彻落实各项吸纳就业的优惠政策的同时,必须重视解决少数民族企业就业的思想顾虑和观念.如,为调整内地企业与少数民族工人之间的适应问题,增加少数民族就业群体对企业的信任,由园区推荐,企业聘用乡镇退休的少数民族老党员,老干部进企业做协调工作,做工人的思想工作,来稳定工人队伍.为动员更多的农牧区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进入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驻村工作队的力量,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动员.当然也可以充分利用在农牧民家门口设立“微型工厂”“卫星车间”的方式,吸引更多农牧民“家门口”就业,这不仅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解决招工难的“双赢”模式,更是政府创造社会价值、为农村贫困户脱贫提供就业保障的“双赢”模式.通过促进园区的就业,搭建各民族“共事共学共居”的平台,从而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型和各民族大团结的共赢.

三是以城市语言激发民族团结的心理内化.城市是历史延续,但它的内涵是需要溯源的;建筑是城市的语言,但它是无声的.城市和建筑都需要诠释和展现.可以在现有的建筑、景观、城市标志中加入牌匾、碑文、石刻、导游词等广而告之.告诉大家金水桥的八旗来历,响根布呼的汉文意思和历史内涵,团结桥的象征等.让生活在这里的人通过城市语言来了解历史文化,通过对历史文化的了解来增加自豪感和归属感,让来到这里的客人通过地区性的文化表达产生了解的兴趣和欣赏的.多元文化的共融和交流在固态的城市中缓缓流淌,生生不息.

四是以“一家亲”结对认亲深化民族文化的交流共融.文化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是社会的秩序,是行动的指南,它是生活的全部.生活中的交流交往交融正是民族团结内化的主要方式.“一家亲”为此提供了最好的路径.习总书记2017年3月10日嘱咐我们:要持续开展好“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把民族团结落实到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环节各方面,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截至目前,全州21569名干部职工已完成结对认亲.这意味着有21569对家庭成为亲戚.通过一家亲活动,我们从家庭的内部,从家人的互动直接进入了民族文化的生动课堂,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民族文化的共融.在家庭的参与中,我们可以实现民族文化之间的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和美美与共.

民族团结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巩固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也必须是传承于历史,根植于生活的润物细无声式的浇灌.多元文化共容共融,已经融入到博州各族群众社会、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已经融入到人们的骨髄、血液中.维护民族团结,接受多元文化,已成为各族群众的自觉行为.多元共融文化生态对各民族的滋养是博州民族团结进步的核心和根本.有了这种文化底蕴,民族团结是发自内心的、自发的、牢固的和持久的.

[责任编辑:郭慧]

总结:上述文章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民族大团结和生态和文化方面的生态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生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分析
吴彩娥(湖北省仙桃市第二中学 湖北 仙桃 433000)【摘 要】民族音乐文化已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的舞台 因此,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因此,本文针对多.

西岸文化走廊:看民营美术馆如何激活区域文化生态
2016年11月,在秋高气爽时节赴第三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距离上一次来已经有较长一段时间了,此次再来西岸,已是另一番景象,与第一届举办时的状况判若两人 西岸艺术中心的周边道路已被车辆挤满,人群不断.

中华创世神话:情怀和共铸文化之魅
神话是一种自然生长的力量,追问人的存在因果 神话又与宗教不同,不以信仰牵引来世,不给生命幸福承诺,反将忧患意识与反抗精神作为遗世馈赠 它不仅是遥远的故事,还与现实人生有着深刻的联系 盘古创生,精卫救赎.

运用箱体彩绘打造城市文化生态微景观
摘要对义乌市文明城市建设中的箱体美化工程进行梳理分析,探索促进城市文化生态系统建设的彩绘工程实施理念 具体以文化建设为角度,研究箱体彩绘的创作原则和创意手法,总结工程实施对于城市文化品格和文化生态建设.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