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高职教育相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跟高职教育产教融合面临的困境和出路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主题:高职教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21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面临的困境和出路,该文是高职教育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和高职和出路和融合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高职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高职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融合教育论文教育杂志社医学教育管理杂志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摘 要:面对校企合作中一直存在的企业积极性不高、参与程度不深、 “一头热” “两张皮”等问题,指出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了目前高职教育产教融合面临的困境及制约因素,提出了产教融合趋势下校企合作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4-9146.2018.09.118

众所周知,产教融合是指人才培养过程中产业与教育的融合,这是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与核心内容之一,二者的关系正如国家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中心陈锋主任所言,校企合作是手段,产教融合是结果,而目的自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改革开放40年来,职业教育在发展中成长,为企业培养了大批一线技术人才,为中国制造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有所改变,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以及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解决“两张皮”问题刻不容缓.因此,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有效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的衔接,是当前高职教育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扩大就业创业,以及推进实体经济转 型升级都具有显著意义.当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高职教育发展模式还存在一些相对薄弱的环节,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发展格局和精细化社会分工对人才的多元需求显得有些力不从心[1].鉴于此,高职院校和企业携手合作势在必行,只有校企开展实质性深度合作,把学校的教育资源与企业的生产环境充分融合在一起,才能良好地完成人才培养任务.

1.1 构建校企合作新模式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前提

近年来,高职教育已经从规模扩张逐步转向内涵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众多高职院校的核心任务,但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尚处于边摸索边发展的起步阶段,课堂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需求的衔接还不紧密,特别是实践操作的设施及条件与企业生产车间的真实情况相比明显薄弱,而课程的开发设计在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方面针对性不足,致使实操训练缺乏明确的岗位定位,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难免会不具备企业岗位核心能力.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高职教育中的产教融合必须进一步增强,校企合作模式要由表及里,要由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师共同构建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体系,甚至联合第三方专业评估人员共同设计能体现不同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教学要素.高职院校因自身资源有限,必须借助企业的生产设施和生产环境构建人才培养实践平台,拆除学校与企业的界限,把车间变为课堂,使学生与技术工人的身份自由转换,从而建立高职院校与企业携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

1.2 构建校企合作新模式有助于企业转型升级

众所周知,目前很多企业招工与各类学生就业之间存在着错位,一方面很多毕业生抱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又有不少企业因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出现“高级技工荒”.由于高级技工的短缺使企业的正常运转及转型升级都受到明显制约.“高级技工荒”现象的出现意味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尚有很大提升空间,说明其毕业生职业胜任力不高,很难达到企业对高层次岗位能力的需求.其实,在企业里办学校、在学校中办企业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不但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益,而且对企业的员工培养与培训也有好处.如今,企业竞争环境日趋复杂,深层次的校企合作相当于使企业获得一个超级强大的技术研发部,可明显提升技术升级和成果转化的速度,有了实习学生的加盟自然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且其中一部分学生很可能在未来成为企业的员工,企业不但节省了新员工的培训费和培训时间,缩短了员工与企业的磨合期,而且随着学生的加盟,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意识和科技实力,为企业转型升级增添动力.

2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面临的困境

2.1 教育与产业良性互动格局尚未根本确立

教育与产业原本是两个独立运行的体系,近年来二者虽然开始合作互补,但人才培养惯性和产业需求仍然存在着“两张皮”问题.产教融合对于教育和企业的益处双方都比较清楚,之所以仍然停留在表层缺少深层次合作,主要原因是双方缺乏合作经验,关注己方利益多于对方,而且对预期利益信心不足,其根源则是现行体制无处不在的约束.

2.2 区域教育资源与产业布局缺乏统筹

改革开放40年来,高职教育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区域内的企业虽然总体上保持稳定,但是对于具体企业来说更新淘汰非常明显,致使高职教育与企业的联系呈现点状间断性模式,区域内教育资源的规划布局与企业有呼应但不紧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与产业发展需求有结合但契合度不足,致使质量一般的毕业生就业压力巨大,而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又供不应求.面对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高职院校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2.3 校企合作中的冷热不均现象

站在学校角度看待校企合作,普遍感到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很多合作都是学校主动甚至是授课教师通过与企业内部的熟人或者朋友构建合作平台,这些自发式松散型的合作模式难免处于浅层次和低水平状态.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是由多种原因形成的,刚刚参与生产实践的学生毕竟是新手,需要老师傅传帮带,短期内可能会影响生产效率,增加成本,对产品质量也会有不利影响.即便从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的角度看,学校构建的课程体系通常也不是为某家企业量身的,企业也不可能全程参与培养过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多少会有脱节,真正为企业急需特需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形成,所以企业的表现会比学校“冷”一些.

2.4 校企合作的政策保障尚未到位

时至今日,政、产、学、研、用各方面都已认识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国家和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是校企合作毕竟是一个新事物,很多工作还需要在摸索中前进,所以在探索中遇到一些新问题缺乏相关政策依据并不奇怪,只是作为一线教师希望有更加具体的政策来促进产教融合,使校企合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更加完备,有效激励企业和社会各界与学校携手推进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

3 产教融合趋势下的校企合作发展思路

结合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需求,众多企业对一线技术工人的业务素质要求不断提高,高职教育由此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以汽车领域为例,快速发展的国产汽车行业与国际一流企业的差距正在缩小,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庞大,高职教育汽车专业的校企合作,需要在体制、组织、文化、功能等多个维度开展深度合作,才能有效推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2].

3.1 树立大局意识,产教统筹兼顾

树立全国一盘棋的大局意识,统筹协调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产业布局,依据国家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引导高职教育科学布局,使教育资源逐步向人口集聚区和产业集聚区集中.对于特定区域来说,要根据现有支柱产业及未来发展方向,结合已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使教育资源最大限度为区域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服务.尤其要明确产教融合发展要求,将产教融合作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举措,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和社会共同推进的人才培养新格局.

3.2 构建合作平台,校企互利互惠

只有实现双赢才能真正推动校企合作发展,地方政府有义务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并构建相应规则,企业与高等学校要创新思维,本着合作共赢思路主动购买服务为对方打开获益空间,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必然可以找到产教融合的契合点,形成稳定的互利互惠合作机制.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供精准服务和运作规范的产教融合服务组织也会适时出现.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鼓励企业制定深化校企合作工作计划,依托各种平台汇聚区域和行业人才供求、项目研发及技术服务等信息.此外,鼓励社会第三方机构开展产教融合相关评价,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评价体系.

3.3 校企协同育人,生徒双重身份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离不开产教融合,因此无论从政府角度还是从学校角度分析,都有必要最大限度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积极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高职教育要将在校生的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合二为一,尤其是对于技术性或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有必要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使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无缝对接,在事实上形成育人方面的校企 “双重主体”和学生学徒“双重身份”, 从而实现产教协同育人的目的.鉴于此,实践类课时应不少于总课时的一半[3].

3.4 合作以企为主,化解融合瓶颈

根据校企合作已有经验,构建产教融合体系的关键是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因此要想方设法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前提是要明确企业在合作中的主体作用,要站在企业的角度构建合作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自觉性,才能逐步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强化企业的主体作用,就是要提高企业参与办学定位、教学改革、生产实习实训、科技成果转化和职工培训等各环节的话语权.将职业教育方面的政策扩展到本科高校,如鼓励企业依托或联合职业学校、高等学校设立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鼓励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4],这样就为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过程中开展校企合作提供了明确的政策依据,可有效消除转型院校在校企合作中无规可依、顾虑重重的问题.

4 结论

校企合作是一个值得长期探索的研究课题,应持续不断地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在校企合作中,应明确企业的主体地位以提高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应强化学生学徒的“双重身份”以挖掘校企协同育人的深度;地方政府应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以保障产教融合中校企双方互利互惠.当然,尽快健全和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高职教育中供需的结构性矛盾,需要高职院校拿出更大的诚意.

笔者因从事汽车专业教学,故而更加关注这一领域的产教融合.目前,国内汽车行业中,已有丰田汽车、北京现代汽车、上汽大众汽车、宝马汽车等众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通过不同的校企合作项目,不但改善了教学硬件设施,还提高了教师素质,甚至转变了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5].伴随着教学方式的转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得以提高,直接获益的是学生,在学生就业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人才储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校企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 洪贞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10):58-63.

[2] 李衔.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1):169-172.

[3] 倪勇.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路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3):72-74.

[4] 刘建湘.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2):69-71.

[5] 董海燕,葛竹兴.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联盟:意蕴、属性及培育[J].江苏高教,2013(1):102-104.

(责任编辑 尚晓春)

上文评论:本文论述了适合不知如何写高职和出路和融合方面的高职教育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高职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摘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从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存在问题、对策建议三个方面阐述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

不同利益相关者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的影响效应与
摘要当前,产教融合作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不同类型利益相关者在产教融合中扮演不同角色,他们的参与和支持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教融合的实际运作.

地方高职产教融合模式的现状分析
〔摘 要〕“产教融合” 是高职教育实现可持续、创新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新经济形态下,首先,从“供给侧改革”角度分析了地方高职“产教融合&r.

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问题与
摘 要应用型高校是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高层人才为目标的高校,国务院提出产教融合意见,打通了学校与企业行业的衔接渠道,高校在实践教学中要紧抓机遇,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本文以三亚学院教学改革.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