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质量改进类论文范文资料 和品管圈活动在儿科给药查对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方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质量改进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4

品管圈活动在儿科给药查对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该文是关于质量改进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与品管圈和品管圈活动和查对方面论文范例.

质量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质量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儿科护理论文临床儿科杂志中华儿科杂志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颜斐斐,潘继红,刘宴伟,等

摘 要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在儿科给药查对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7月~2013年3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给药操作(静脉输液+口服给药)为常规组,患儿1957例,操作57 524次;2013年4~12月开展品管圈后为品管圈组,患儿2219例,操作74 130次.通过品管圈活动,找出影响正确给药的缺陷,确定要因,制定分阶段实施对策与检讨,并评估效果.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例数、给药缺陷发生百分率、圈员的个人品质.结果:品管圈组给药操作的缺陷及不良事件的发生均低于常规组,P<0.05;圈员的个人品质均得到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持续改进儿科给药查对中,可以有效提高查对正确率,提升护士的个人品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保证患儿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品管圈;给药;查对;护理质量;儿科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06.005

品管圈是一种高效的品质管理形式,它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的工作场所人员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或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查对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身份进行检查、核对,它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是维护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2].JACSO、中国医院协会发布的《2014~2015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儿童医院评审细则(2011年版)》与《妇产医院评审细则(2011年版)》同指出确立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儿身份为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之一.儿科执行查对制度过程中,由于小儿易哭闹、操作不配合等特殊性,造成查对错误率高.为提高患儿给药查对制度的正确率,我科成立品管圈,减少了给药不良事件的发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7月~2013年12月住院患儿4194例,排除对象为患儿或家属有不配合治疗、意识不清、无法回答问题及精神异常者.2012年7月~2013年3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前住院患儿1975例为常规组,男1067例,女908例;年龄29 d~15岁,平均(45.26&plun;32.52)个月;给药操作共查对57 524次,静脉输液查对23 010次,口服给药查对34 514次;2013年4~12月住院患儿2219例为品管圈组,男1339例,女880例;年龄29 d~16岁,平均(42.84&plun;29.13)个月;给药操作共查对74 130次,静脉输液查对28 932次,口服给药查对44 478次.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操作类别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2013年3月,我科引入品管圈管理形式,成立由10人组成的品管圈,其中主管护师1名,护师7名,护士2名.学历:硕士1名,本科7名,专科2名.圈名为“贝贝圈”,并设有圈徽,寓意:每一位小宝贝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守护患儿健康是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我们秉着“宝贝康健,你我所愿”的宗旨团结一心,为宝贝们打造健康的保护圈.为便利圈内成员交流,建立微信群.每2个月开会1次,开会时间为最后1周周三.

1.2.2选题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从现有护理不良事件及需改进的问题中提出5个主题,通过护士对上级政策、可行性、急迫性、圈员能力4个维度进行主题评价,每项按照5,3,1进行评分,最终以最高分选定“正确执行给药查对问题”作为活动主题,该主题4个方面的得分分别是5,5,4.5,3.8分.

1.2.3活动步骤

1.2.3.1现状调查及目标设定品管圈活动前共发生不良事件18例次,执行给药查对错误7例次,其中静脉用药2例次,口服药物5例次.进行2000例次给药缺陷调查,总结缺陷类型及百分比(见表1),并绘制柏拉图,根据80/20原则,认为患儿身份识别执行不到位,操作中、操作后未核对,执行时间有偏差是本次品管圈活动中需要改善的重点问题,改善重点为82.19%,其中改善能力(圈能力)等于3.8/5.0×100%等于76%,改善值等于现况值×改善重点×改善能力等于7×82.19%×76%等于4.37.目标值等于现况值-改善值等于7-4.37等于2.63.

1.2.3.2确定要因组织圈员运用“脑力激荡法”、根本原因分析法针对3个主要缺陷进行根本原因分析,由表及里,找出近端原因,逐步深入剖析根本原因并用鱼骨图表示(图1),确定要因有:(1)未落实三查七对.(2)培训考核力度不足.(3)工作量大、人手不足.(4)环境嘈杂、家属打扰,基于以上提出相应对策.

1.2.3.3对策制定及实施对策:(1)加强培训及考核力度.①组织参与护理部及科室的培训、考核,包括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患者身份识别规范、查对制度、静脉/口服/雾化给药SOP、常用药物相关知识.②新毕业生岗前培训内容中重点介绍药物不良事件案例,起到惊醒作用,药物相关知识列为独立上班考核的内容.③药物相关知识列为护士长查房内容.④鼓励自主学习,设置药物说明书,方便大家取阅.(2)严格落实查对制度,确保正确的医嘱,正确的药物,通过正确的途径,在正确的时间,实施到正确的患儿.①增加督导力度.护士长每周不定期督导,护理组长每周定期督导,联合护理部专项督导及行政查房,发现未按规范、SOP执行者及时指出,重点督导,单独辅导;对于共性问题以早交班、科室质量会议、安全分析会的形式提出,作为讨论、重点强调的内容;对于督导优秀及不合格者予以奖惩.②跟踪查对执行过程,现场查看查对操作及与家长共同确认的环节是否规范,及时予以纠正和指导.③查看执行签名情况;调查询问患儿家长查对的落实情况及建议,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④取得家属配合,鼓励家属参与核对.⑤落实双腕带制度,班班交接,发现有脱落及时补戴.(3)申请增加人力,根据工作量调整人力及各班次职责.(4)改善环境.①相似药物分开位置摆放.②制作统一标识.③减少干扰,发药时药车摆放“发药中,请勿打扰”警示牌.

具体查对方法:常规组要求在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中、后查;具体核对流程为:第1步,护士核对执行单,包括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并检查以下内容:药物质量、数量、有效期、包装有无裂痕、药物有无变质、药物配伍禁忌.第2步,床边核对患儿的手腕带及床头卡上显示的姓名,第3步,给药时护士再次查对患儿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并检查药物质量、数量、有效期.第4步,给药后,签署姓名及执行时间,再次核对,交代注意事项,并询问是否还需要其他帮助.品管圈组修改、完善制度、流程;增加的核对内容为操作前、中、后核对姓名、住院号,被动询问方式,让家属说出或读出患儿的姓名、住院号,邀请家属参与核对的过程,将核对凭证,如执行单,与药物置于同一视线内与家属核对,为集中注意力,建议用手指逐字指引核对,强调不能依赖家属,护士仍是核对的主体,负有全部责任;其他流程同常规查对法.

1.3观察指标不良事件的认定标准:给药完毕后发现的任何一项查对错误或与查对有关的患儿及家属投诉,即认定为一次不良事件.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圈员的个人品质,给药缺陷发生次数及百分比.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检验水准α等于0.05.

2结果

2.1两组患儿给药缺陷柏拉图比较(图2)

2.3无形成果雷达图(图3)

3讨论

3.1实施品管圈在儿科查对给药中的意义品管圈是日本石川馨博士于1962年所创,在台湾地区、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广泛应用,2001年引进中国到现在已建立2千万个质控圈[3],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4-2015)》中指出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患者身份“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给药错误是我国医院静脉输液中存在的两大问题之一,也是引起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若不能及时发现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在护理的不同环节,实施品管圈,可以取得不同的效果,达到护理给药操作查对的持续改进.同时,应用PDCA循环,环环相扣实施对策[5],使护理质量螺旋上升.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儿科给药查对操作,得出给药错误的环节之一有患儿身份识别执行不到位.以往以床号、姓名为患儿的身份识别方式,换床、转科、同名同姓同时住院的事件在临床是常态,极易导致给药错误的发生.《国际患者安全目标》《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均指出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儿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住院号等,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将临床的问题及时与医院及护理部沟通,促进各项制度、规范及SOP的修改,将其标准化,全院统一,做到写我所做,做我所写.遵照各类规定进行院级及科级的培训、考核,人人过关,使临床工作更规范化;鼓励患儿家属参与核对过程,过程中体现了知情权,也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6],同时提高了护士在查对时的注意力,增加了护患沟通机会,在提高医疗安全的同时也为改善医患关系同时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次活动在管理、组织层面同步改进,除开展培训、考核、督导外,也进行了环境及物品的改进.QCC活动使护士的工作由被动转向主动,激发了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将临床问题.经过数据整理、分析有形和无形成果,认为此次品管圈活动在儿科给药操作查对方法持续改进中,可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可以降低查对缺陷的发生.

3.2实施中的经验与不足开展品管圈后发生的2例给药不良事件其中1例是由于配药护士将10%葡萄糖250 ml的标签错贴在5%葡萄糖250 ml上另一护士自认为熟悉患儿,对同事过度信任,接补液时查对不仔细,家长确认时亦未认真查看,护士操作时及操作后均未核对,引起输液错误.另外1例是由于工作忙碌,同时几名家属呼叫,护士未进行任何查对将药物发给患儿,家属服药过程中发现姓名错误.从以上事例中我们认为,不能过分依赖家属确认患儿姓名、住院号和药物核对,护士操作前、中、后均要进行核对,操作中及操作后的核对可以发现错误及时改正,将不良事件控制在IV级.其次应警惕在特殊情况下查对疏漏的发生,如多名护士完成同一项操作的不同环节时均要严格按照查对制度执行.在临床给药操作中也存在护士为节省时间,核对不仔细,依赖惯性思维和家属,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持续进行风险意识培训,加大监督力度,也是日后持续质量改进重点内容.在开展品管圈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另外一些不足:圈员轮班,集中所有人员开展圈有难度;边完成临床工作边收集数据,精力不足;英文文献阅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患儿给药查对正确率,提高护士的个人品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保证患儿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2]杨卉,黄金.患者身份确认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50.

[3]Lin-run Wang,Yang Wang,Yan Lou,et al.The role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s in sustained improvement of medical quality[J].Springer plus,2013,2:141.

[4]张建中,陈晔,吴永佩.临床静脉给药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2):15.

[5]祝志梅,牟宝华,陈林.以品管圈为载体创建优质护理病房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2,11(6):558-559.

[6]韦连素.住院患者参与安全目标管理的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2,27(10):21.

(收稿日期:2015-07-10)

(本文编辑陈景景)

点评:此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质量改进本科质量改进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品管圈和品管圈活动和查对方面论文范文.

品管圈活动在纤支镜护理配合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练伟云 谷欣 李惠文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护理配合质量改进中的作用 方法以我院呼吸科为单位组圈,按品管圈管理步骤分析2014年1月2014年9月在我院呼吸科进行纤支镜检查的疑为弥漫.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多重耐药患者隔离措施落实率的护理体会
罗 兰 魏 洁新山子人民医院脑外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 833699【摘 要】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发展,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机体菌群失调而引起的内源性感染增加及耐药菌的产生1 多重耐药(M.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率的作用
摘要 目的 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率,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 成立品管圈,依据PDCA循环的程序来实施品管圈步骤,并进行质量追踪 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率.

品管圈活动降低发药差错率的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药房发药差错率的影响,提高药房发药准确率和药品服务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 方法建立品管圈活动,统计分析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药房发药差错率,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关制度,对比分析实施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