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马克思主义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与发挥思政课课堂教学主渠道功能助推大学生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着眼点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马克思主义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3

发挥思政课课堂教学主渠道功能助推大学生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着眼点,本文是马克思主义方面硕士学位论文范文和信马克思主义和着眼点和主渠道相关论文范本.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思修课论文思政论文课堂教学论文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摘 要:使青年大学生能够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增强其政治觉悟素质是高校思政课必须肩负的重大政治任务之一.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发挥好教材耦合功能,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要发掘好课程内容中蕴含的素材资源,讲好中国故事,激发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认同;创新课程实践内容方式,拓展实践路径,提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践行能力,力争在推进大学生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这项艰巨而复杂工程中取得更大实效.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

大学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夺取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培养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政治觉悟素养,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与道路、我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实现、青年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总书记数次强调,要发挥思政课课堂教学主渠道,强力抓好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传播工作和教育工作,为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奠定科学而坚实的思想基础.[1]结合自身多年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经验和体会,笔者强烈感受到在高校思政课中推进青年大学生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培养坚定思想政治素养素质,应当在增进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践行能力上下功夫.

一、发挥课程协同耦合功能,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

总书记曾经讲过:只有在真正弄懂、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发现并深刻揭示我党治国理政、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及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等规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尊重规律与客观现实中创造性地建设特色社会主义.[2]而懂的前提是认知,即要让大学生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首先是解决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准确而深刻的认知问题.高校在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渠道途径是多元的,可以通过专业课课堂教学、网络、党团课、主题班会、各种各样的校园社团活动等渠道获取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但在这些渠道中,具有相辅相成整体性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滴灌优势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其他渠道无可比拟和撼动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主渠道,是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要途径.

当前高校5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政策课为在校大学生全方面、系统性、科学性地认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撑.但在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时,教学内容上是各有其侧重点的,“原理”课堂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纲要”课堂说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历史、“概论”课堂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下成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础”课堂谈马克思主义在现实社会实践中的具体准则、“形势与政策”课堂聊马克思主义在当下的实践运用.总之,思政课5门课程教学让大学生从一般原理到具体方法、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实、从国家到个人等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马克思主义,从整体上解决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认知问题.

二、挖掘课程内容蕴含的熏陶力感召力,讲好中国故事,激发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独特的课程内容设置和整体性、系统性教学优势为大学生能够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可能.这一可能性只有向现实性转化,才能发挥其育人效用.而这种转化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充分发掘理论化、精简化的教材体系中蕴含的鲜活的、具有强烈熏陶力和感召力的中国故事并精准引入到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只有如此才能激起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情实感,进而产生深刻而真挚的情感认同.

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他们既不会天生接受意识形态教育,也不会天生对其产生抵触.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反对甚至反感任何与自身毫无相关性的空洞理论说教.[1]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推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懂真信,不能仅仅就理论讲理论,满足于在课堂上进行正确的理论灌输来实现认知认同,同时还必须发掘课程内容背后隐藏和蕴含着的一个个具有强大熏陶力和感召力的真实故事,将其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把枯燥的、精简化的理论故事化、形象化.每一个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诞生背后都浸满了两位革命导师和人民大众为此作出的艰辛探索和付出的故事,每一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都来自于无数生动活泼的特殊事例和具体事物;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点点滴滴都浸满了中国带领人民群众真抓实干的印迹.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昨天、今天还是明天,都承载着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和画面;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还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其无穷魅力都在今天的丰富社会实践中,在一件件具体真实的事件、画面中展现在世人面前,抒写出了不胜枚举的华丽篇章.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理论讲授中如果能够发掘这些蕴含在理论背后的资源,恰如其分地引入教学,那么教学内容就能接地气,让学生真心喜爱,凝聚学生人气,就能拨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净化学生思想,甚至触及学生灵魂,最终使学生能够受益终身.通过讲述人物及其故事、事件,分析和阐释理论原理,增强理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大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自然而然地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积极情感共鸣.

三、创新课程实践内容、形式,拓宽实践路径,提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践行能力

马克思曾强调过理论为群众掌握而产生的强大物质力量[3],即获得实践的成功;也有“再好的理论,如果不投入实践,而是束之高阁,则没有任何意义”[4]的警世恒言;总书记也曾有“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5]的论断.可见,观念的东西只有落实到群众行动上,转化为影响和改变世界的现实“物质力量”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在思政课中推进大学生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让生活在当前五彩缤纷实践中的大学生抛开实践空谈马克思主义是极端错误的.因此,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知、情感认同,除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的耦合功能,发挥隐含蕴藏在理论背后的故事事件外,更应该重视在学生自身的实践中强化知识认知、理解认同.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内化为自身的信仰,并自觉转化为实际行动,外化为自身的一种习惯,促进自身成长成才.

从高校思政课课程内容的设置看,其所呈现出的内容不仅解决了“是什么”“为什么”等基本原理性理论性问题,更充满着启迪大学生“怎么办”,即如何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认同转化为自身的信仰能力及外化于行的实践内容.如在“原理”课程提供给人类的“伟大认识工具”等具体原理;“概论”课程中呈现给中华民族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的伟大举措等等;“纲要”课程中的“四个选择”;“基础”课程中的道德规范、价值准则等理论中,无不充满着实践的成分和要求.因此,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本身包含的大量实践因素来看,要让大学生能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搞好实践教学环节是必须的.

思政课教学中要把上述教学内容落到实处,在具体方式方法上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组织学生参加建校劳动、奉献爱心、志愿服务、“三下乡”等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活动,也可以是参观访问、讲座、竞赛、观看影视作品、讨论、辩论、演讲、歌唱书画书写等触动心灵、激发情感的活动.在场域的利用上,既可以是校内也可以是校外,既可以是课堂内也可以是课堂外,既可以在线下也可以在线上.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在当前“互联网+”的时代,大学生处于人手一机的状态,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充分利用微电影、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和网络平台是十分必要和可取的途径.在组织方式上,课堂内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是由单个思政课教师来组织推行,但其他大量实践教学体验活动必须形成一个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或教研组负责,学校党委、教务处、学工处、后勤处等多部门群策群力共同协同推进的方式进行.

归纳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经典马克思主义专业范文可作为信马克思主义和着眼点和主渠道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
吴 昊(信阳农林学院 河南 信阳 464000)摘 要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中,实践教育越来越凸显出培养人才的功能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学生的必修科目,其实践教学改革已经日益成为各个院校教育改革创新的.

以立德树人理念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模式
一、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目前,虽然大部分高校在思政课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学生存在认知误区当前,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

论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和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合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07 016摘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需要弘扬工匠精神 思政课实践教学.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原则的现实
摘要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两个基本环节 理论教学是先导,实践教学是途径,思想育人是目标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科学管理,要建立健全教学保障机制.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