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转型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误区和防范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主题:转型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2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误区和防范,本文是转型方面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跟本科院校和转型和误区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转型论文参考文献:

转型论文参考文献 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本科生发论文本科论文题目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郑山明

[摘 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一次“破茧成蝶”的重生,必须谋定而后动.文章针对部分高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提出高校转型必须防止四种失误:在教学设计上,不能只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忽视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在育人内涵上,不能只重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视学生的人格锤炼;在学科建设上,不能只偏重理工科的转型而忽视其他学科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在管理手段上,不能只运用行政权力来推动转型而忽略使用综合管理的手段来保障转型.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教学设计;育人内涵;学科建设;管理手段

[作者简介]郑山明,湖南科技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高教管理(永州425199)

2014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后,紧接着教育部提出要推动1999年以后新建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实行转型,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轨的序幕正式拉开.这两年,各地方本科院校积极响应国务院号召,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制定转型发展的方案和路线图,力争在这一轮转型调整中抢占先机,获得主动.很多专家学者也就如何做好转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系统工程,必须“谋定而后动”.从宏观层面上讲,在坚持“示范引领,试点先行”的前提下,严格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充分考虑地方本科院校自身优势和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做好特色鲜明、切实可行的顶层设计,努力整合学校、企业行业、地方政府和社会的力量,最终实现科学转型的目标.从近些年一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实际看,在操作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有的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有的矫枉过正、左右摇摆,有的路径模糊、来回折腾.结果既浪费人力物力,又丧失机会机遇;既影响转型进程,又弱化转型信心.笔者认为,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工作中,有四种带普遍性的失误,值得高度警觉和防范.

一、在教学设置上,

防止重实践教学轻理论教学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轨,到底转向何处?如何转?这是一个决定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问题.受根深蒂固的传统高校办学理念的影响,很多高校教师和管理者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仍然含混不清.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就是简单地认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就是由学术型转向职教型,主要职能就是培养能熟练操作机器设备的技术工人,实现转型发展的路径就是产教融合、校企联合,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就完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这种观点势必误导应用型高校发展的目标定位,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引入歧途,必须加以廓清.

从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布局来看,高等学校可分为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和高职院校.研究型大学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主要进行基础理论和前沿科学研究;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有熟练操作先进生产设备的技能,能够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而应用型大学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介于研究型和技能型之间.“应用型人才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能够充分适应日新月异变化、具备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现存的知识进行改造、不断地适应新情境的人才.”[1]应用型人才不是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重叠,应用型人才除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外,还能掌握本行业、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具备转化先进科技成果和突破现有技术水平的创新能力.地方本科院校只有把转型目标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上,才能获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进而找到自身存在的合理性.

基于这一定位,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中必须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从过去的重理论轻实践滑向重实践轻理论.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理论与实践并重.与研究型大学培养的学术型人才比,应用型人才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相对较弱,但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则略胜一筹;与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比,应用型人才在实际操作能力上可能有所不足,但在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上更有造诣.应用型、学术型和技能型三类人才相辅相成,错位发展,构成中国特色人才队伍新常态.普通高校包括新升格的地方本科院校,一直沿用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从学科建设到课程设置,都强调学生的“理论知识”,忽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技能,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地方本科院校之所以“转型”,旨在打破这种育人模式,真正发挥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能.但“转型”不是大幅度削减理论课程,如果轻视学生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授受,不仅培养不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还会形成地方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争资源、争市场的乱局,产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空档,影响不同层次人才的有序衔接.

地方本科院校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地方对人才需求的特点,科学设定教学方案.在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保证学生理论修习的课时.在倡导学生积极参加企业和社会实践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加强理论学习,打牢理论基础.在重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专业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二、在育人内涵上,

防止重专业技能轻人格锤炼

地方本科院校要从培养学术型人才转到培养应用型人才上来,育人目标有了本质改变.“应用型人才”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是其中应有之义.重视和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锻炼,弥补多年来高等教育存在的“短板”,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但这并不意味“能力”可以代替一切,“重点”可以代替“全部”.改革开放后,为了消除“知识无用论”的影响,把知识的重要性抬升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完全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出现一大批高分低能的“人才”.现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又出现了重视能力培养忽视人格培养的态势,“以偏概全”的惯性思维又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影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近些年进入高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接受基础教育的过程中人格教育基本上是缺失的,高校是他们走进社会之前获得人格教育的最后一次机会,地方本科院校有责任和义务强化学生的人格教育和锤炼,真正使他们成为既有专业能力又有健全人格的人才.

从人才成长规律看,健全人格是应用型人才的“魂”.健全的人格至少包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进取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去年有学者在调查300多名大学生后得出结论:“大学生同时也表现出主体意识强、集体意识弱的特点,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社会责任感缺失.”[2]一个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人,即使专业技能再强,都难以奉献社会、成就自己.强烈的进取心是健全人格的另一基本素质,比掌握一技之长更为重要.进取心是人的内在动力之源,具有进取心的人,不会满足于掌握基本技能而是追求卓越和创新,不仅能享受成功也能承受挫折和失败.缺乏进取精神的人即使眼前很出色也不会走多远,当下是人才最终也会变成庸才.至于团队协作意识更是新时期“人才”的基本内涵.社会分工和学科专业的精细化,使跨行业跨专业的合作成为创业的必需和常态,没有合作就没有创新和成功.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的网络世界把众多学生封闭在个人的狭小天地之中,他们的自我意识极度膨胀,团队意识极度淡薄,与他人沟通交往的和能力逐步丧失.我们在一些用人单位调研时,这是反映最集中最普遍的问题.

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不能寄希望于他们走向社会后再进行.大学时光是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大学校园是人格教育的最佳场所.地方本科院校应把学生人格培养列入总体培养计划,认真加以实施.通过学生喜闻乐见、入脑入心的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和班级活动之中,培养高尚情操,提升人文素养.加大学生身边砺志典型的宣传,强化学生自强不息、勇于创新、永不言弃的进取精神.坚持开门办学的方针,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身心的社会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加强学风教风综合整治,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虚拟世界引导到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才能、发表意见的平台和机会,增强学生自我表现的和能力.

三、在学科建设上,

防止重理工科轻其他学科

升格后的地方本科院校学科门类比较齐全,转型转什么,是一个重要而敏感的问题.从一些学校出台的转型方案和一些专家发表的观点看,基本上都把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定位在理工科,有所不同的是,有的认为应举全校之力重点建设理工科,其他学科与转型无关;有的则把理工科以外的学科作为转型的配角,方便的时候推动一下.笔者认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是一次人才培养战略的大调整,既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单兵突进”,每一个学科、每一门专业都需要走转型发展之路.如果把转型发展局限于少数几个学科和专业,最终会把高校转型弄成“夹生饭”.

从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理工科的相关专业自然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首当其冲,这些专业的转型更直接,更容易出成效,从某些方面讲,转型的条件也更充分一些.那些理工科的学生,在夯实理论基本功的前提下,再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本领,就可以直接投身到生产一线中去建功立业.但是,其他学科专业也存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甚至错位的现象,也需要借转型之机改革办学思路,为地方培养适销对路的优秀人才.以师范教育为例,很多地方本科院校的前身都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是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重要基地,培养出来的教师深受地方学校欢迎.升本以后,学科专业五花八门,师范专业退居次要,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老死不相往来”,培养出来的本科师范生其专业水平、职业素养都不如当年的专科生.他们不了解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不了解中小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和情感需求,大多数老师的备课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及敬业精神都难以适应教学需要.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优秀师资,应该是地方本科院校最重要、最紧迫的责任和义务.基础教育出了问题,必然动摇高等教育的根基.从这个角度来说,师范教育专业的转型比理工科的转型更值得我们努力和期待.

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应当秉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个宗旨,推动各学科有序转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轨道上来.在全面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特点的基础上,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路径和要求,明确优先转型的重点学科.优先转型学科的确定不宜以是否理工科为依据,而应当以是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为依据,防止以“转型”之名行“重工轻文”之实.当前,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建设已引起高度重视,习总书记强调指出:“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3]地方本科院校有责任也有条件承担培养社科专业人才、提高全体学生人文素养的历史重任,通过不断完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健全学生跨学科跨专业修习机制,打通课程壁垒,完善选修课程设置,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课程的机会和权利,鼓励和引导理工科学生修习文科课程,如哲学、历史、语言文学、艺术、美学等,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形象气质和人格魅力,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灵感.

四、在管理方式上,防止

重行政命令轻综合管理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任务艰巨,矛盾复杂,要保证转型发展的正确方向,突破转型过程中的重重困难,没有强有力的令行禁止、步调一致的行政推动是不行的.充分发挥学校党委和行政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职能,运用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推动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才能实现转型发展的目标.但是,转型发展事关全局、集体和个人的利益,涉及思想观念、教学理念、体制机制、培养模式和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仅有强有力的行政推动远远不够,而且过分依赖行政权力还会造成部分教职员工的心理逆反和阻力反弹.全国解放前夕,面对错综复杂、百废待兴的局面,同志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会“弹钢琴”[4].弹钢琴的特点就是突出重点,兼顾全面,运用到实际工作上来就是实施综合管理.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工作中,必须运用综合管理手段,在用足用好行政推动力的同时,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防止以领导个人意志代替民意,以行政命令代替综合管理.笔者认为,实行综合管理,重点是做到“四个一”:

一是营造一个好氛围.面向学校全体师生,利用各种媒介,加大对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政策的解读,全面宣传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广大师生了解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使转型发展成为师生的共同意愿和自觉行动,由“要我转”变为“我要转”.大力表彰学校转型发展的先进典型,做大正能量,提高认同感.组织各种形式的座谈、讲座、报告会、讨论会,让更多的人听转型、想转型、谋转型,在讨论中加深理解,在争论中达成共识.

二是制定一套好方案.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制订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是转型发展的基础.制订出来的方案既要符合本校实际,又能契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既要考虑学校全局利益,也能兼顾师生个人利益;“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留足未来发展的空间”[5];既有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又有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各个阶段的有机衔接.

三是建设一支好队伍.再好的转型发展方案,都需要人去执行落实.在推进转型发展工作中,建设一支懂专业、有事业、能敬业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一大批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有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建设一支应用型与学术型相统一、结构合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需要有建设方式与建设途径的有力支撑”[6].通过校企合作选送老师去企业行业挂职锻炼等方式,丰富教师阅历,提升实践教学能力;通过引进专业实践教师、聘请教师等方式,改善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通过政策引导和利益驱动等方式,鼓励教师参与创业创新,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强化管理能力.

四是建立一套好机制.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一次深层次的改革,遇到的困难和阻力是不难想象的.一套好的机制,胜过一大摞文件.科学的决策机制,有效的工作落实机制,敏捷的问题反馈机制,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都是转型发展的有力保障.其中建立职责明确、处罚严格的问责机制尤为重要,强化工作问责,把推进转型发展的责任与压力层层传导到各级领导和部门,传导到基层单位和每一个教职员工,是最有效的管理手段.

参考文献:

[1]王洋,王欣.应用型高校培养人才的路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5,(2).

[2]周翠娇.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与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5,(3).

[3].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5.17.

[4].论党委会的工作方法.选集,第四卷.

[5]陈永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之困境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

[6]楼军江.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应用型高校发展路径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Z1).

[责任编辑:李静]

该文总结:本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本科院校和转型和误区方面的转型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转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中创业教育体系建设
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现状当前, 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创新创业观念淡薄、缺乏创新的组织制度平台、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力度不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有.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刍议
一、相关概念界定(1)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广义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指“文化大革命以后新建立的或者从专科升格的本科院校”,而从狭义上看,主要指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制度的不断发展,高……教.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中创业教育的现状与改革
一、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意义转型发展中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发生与发展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

协同视阈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路向
于 竞(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江苏 · 泰州 225300)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12 056摘 要 经济.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