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教学效率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和灵活运用迁移规律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方面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教学效率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1

灵活运用迁移规律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本文是教学效率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和灵活运用和数学教学和迁移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教学效率论文参考文献:

教学效率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题目数学教学杂志小学数学教学杂志数学教学期刊

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能否顺利与正确地迁移,受制于许多条件,其基本条件是不同的知识、技能所具有的共同因素.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分析、研究教材中新旧知识、技能中的共同因素,精心考虑教法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充分发挥旧知识对掌握新知识的积极(正迁移)作用,尽可能避免旧知识对掌握新知识的干扰(负迁移)作用.

1导入新课时运用迁移规律

1.1数学新授课一般都有一个引入过程,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理解、接受新知识.如讲正比例的意义,先让学生计算,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根据行驶时间算出行驶的路程,填入统计表中,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横着看,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竖着看,它们变化的规律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定的.从而引出正比例的意义,并巩固及应用.

1.2在讲授新课前,系统地复习与之相应的知识,使正迁移增大,能起到事半功倍之妙.如:教学分数应用题,先复习相应的倍数应用题,复习倍数应用题的特征、结构及归纳出解题规律,解答有关习题.这样,有利于同分数应用解的解题思路统一起来,促进分数应用题的教学.

2例题教学时遵循迁移原则

数学各部分知识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发展规律.在例题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这一点,使学生已经获得的有关技能、方法,对学习新知识产生积极影响,促使学生由已知向未知转化,从而达到学习迁移的目的.

2.1展示1日知,提供“背景”.

选择与例题所体现知识最近的旧知识进行训练,“衔接”新知与旧知,让新知识有“生长点”,铺垫好“跳一跳摘果子”的基础.如:第十一册课本中“圆的面积”例1教学时,应对以下知识点进行训练:

a、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b、圆周长的计算;

c、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这样才能为学生学习“圆面积计算”奠定牢固的基石.

2.2疏通思路,发挥积极定势.

在例题数学时,不仅要注意旧知识的选择,而且要考虑其组合的优化,尽力体现自然流畅.如:第十册课本中“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例1提供“背景”时,可以这样安排教学:

a、比较1/7和2/7的大小.同分母的分数是怎样比较大小的?为什么?

b、能直接比较3/4和4/5的大小吗?要怎样比较?

c、分别画出线段图,直观比较3/4和4/5的大小.

这样安排,从分数大小比较入手,表面看似离题很远,实则教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很好.其主要原因是在训练之中,学生已形成了“分母不同的分数比较大小→分数单位不同→化为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的思路,这正好与例题内容的运算思维相通,新知已在旧知的训练中构成雏形,例题涉及的旧知识点组合达到优化,新旧知识互补,相得益彰.

3练习时应用迁移规律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新授课是学生初步理解掌握新知识,练习则是巩固、应用新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网络中.合理安排练习内容与练习方式,通过对比练习、变式练习等,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的识别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如:求12、18和36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让学生透彻理解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弄清本质区别,注意容易混淆的地方,增加练习强度,牢固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例:有快慢两车,从相距375公里的AB两地相向而行,慢车行驶3小时,快车行驶2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快车每小时行驶79千米,求慢车的速度.

让学生理解到找出等量关系即可列出不同的方程.练习课上引导学生再列出几种方程解答这题,并说出思考过程,着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解:设慢车平均每小时行x千米.

①375 - 3x等于 79×2

②3x等于375 - 79×3

③375÷(79+x) 等于3

④79+x等于 375÷3

⑤ (375 - 79×3)÷x等于3

⑥(375 - 3x)÷79等于3

⑦(375 - 3x)÷3等于79

4应用题教学运用迁移规律

应用题教学向来被认为是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效果却不甚理想.从我多年的教学经验看,认为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呢?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看,可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扎实的铺垫是学生形成迁移能力的基础

将应用题教学纳入整个小学应用题教学系统之中,让学生在接受新知之前有充分回忆旧知的机会,为学习新知做好扎实的铺垫,这是迁移能力形成的基础,也是基本的教学原则.如在教学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58页例5时,可先设计下列一组应用题供学生讨论解答,为教学例5作好铺垫.

(1)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32 千米,4小时到达,求甲乙两地距离.

(2)已知甲乙两地相距128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了4小时,这辆汽车每小时行了多少千米?

(3)甲乙两地相距128千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行32千米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几小时到达?

通过这一组题的复习,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对“速度、路程、时间”这三者关系的回忆,为学生由简单的行程问题到复杂的行程问题的迁移奠定了基础.

第二,促其自我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是形成迁移能力的关键

新授课例题的教学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是“引”,主体是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发现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这是迁移能力形成的关键.如在教学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60页例6时,可设计如下一组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试练.

(1)小东每分钟走50米,小英每分钟走40米,两人1分钟一共走多少米?

(2)两人从相距27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小东每分钟行50米,小英每分钟行40米,几分钟两人相遇?相遇时各行了几分钟?

(3)想一想,求相遇时间为什么用“270除以速度和”?

通过讨论、试练,学生不仅可以尝到成功的喜悦,而且可以深刻理解由简单的“行程问题”到复杂的“行程问题”,只是条件变了,关系并没有变,解答方法还是一样的.这样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迁移.

第三,加强变式训练,促进迁移能力的形成和巩固

对于应用题的教学,不能照本宣科,就例题练例题,被例题模式锁住,而应紧紧围绕例题着力加强变式练习.如在教学上述例题之后,可接着进行如下变式练习.

(1)甲乙两人同时从某地向相反方向行走,甲每分钟走65米,乙每分钟走77米,4分钟后两人相距多远?

(2)甲、乙两地相距270米,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甲每分钟走50米、乙每分钟走40米,几分钟后两人相距180米?

通过如此变式练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避免形成思维定势,同时又使知识的迁移得到巩固.这也符合儿童思维呈螺旋式上升的规律.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使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具备了迁移能力,应用题的解题能力才能提高.

5复习时运用迁移规律

教师可利用单元复习、期中复习或期末复习,引导学生把相应的数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使其掌握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如:一个修路队要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180米,20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20米,实际用多少天完成?

已知条件“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20米”不直接给出,启发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表述.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认识水平,从两位数的比差,分数乘除法的意义、百分数的意义,两数的倍数关系及比的意义等,或3个或5个叙述…….到学完义务教育第12册后,能有十几种叙述形式.

上文评论,上述文章是适合不知如何写灵活运用和数学教学和迁移方面的教学效率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教学效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加强数学实验操作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数学家 Euler 曾经说过,“数学这门科学, 需要观察, 还需要实验” 数学实验教学是再现数学发现过程的有效途径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引入数学实验,将有助于提.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摘要现阶段,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因特网……一系列现代信息技术逐渐涌入到社会生活当中,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不但方便了我们的生产生活,还推动了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然而,从具体实际.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一、数学教学中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一)激发兴趣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良好的师生关系高度贴近了学生和教师心灵的距离,去除了学生对教师的生疏与畏难心理,为课堂互动、课外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础,使学生对数.

多媒体技术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探究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已经非常普遍,也是学科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方向 当前一部分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其不如传统的黑板模式教学基础扎实,因此将多媒体技术只是当成了辅助手段,没有真正.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