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文化遗产方面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有关建档保护内容类论文范文文献

主题:文化遗产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7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有关建档保护内容,本文是关于文化遗产方面论文范文例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建档和保护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文化遗产论文参考文献:

文化遗产论文参考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中国文化论文企业文化杂志社企业文化的论文

【摘 要】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有关建档保护的内容为背景,结合建档保护的内涵和意义,从加强业务建设、宣传建档成果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档保护工作.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非遗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比如我们熟知的京剧、昆曲、皮影戏、珠算、中医针灸、农历二十四节气、相声、古琴艺术、象棋、围棋等.非遗承载着我们炎黄子孙的精神与情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近年来,非遗保护问题是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的话题,我国对于非遗的保护力度也逐步加大.2004年,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发布施行.之后,重庆市、河南省、云南省、安徽省、山东省、上海市等诸多地区结合本省市实际情况,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根据,出台了非遗条例或保护条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及各省非遗保护条例的施行,意味着非遗保护工作进入了有法可依的深入保护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了非遗保护工作要注重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要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其第一章“总则”的第三条、第二章“非遗的调查”的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的内容都提到了非遗建档保护.

一、非遗建档保护的内涵及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一章“总则”第三条明确规定: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予以保存.非遗的建档保护,就是基于档案而产生的对非遗的保护;详细而言,就是通过对既有的非遗档案的整理研究、普及宣传,以及通过对现有的非遗进行档案固化、研究、宣传普及,从而产生的对非物质文化生存环境进行改善,提高其生命力的一种保护模式.非遗作为一种“活态文化”,因蕴含着流动性和无形性的特点,它极易随着社会环境、传承人、保护措施等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而消亡或灭绝,在进行非遗的调查、记录、宣传和保护等工作中,可通过对这些工作予以建档来实现非遗保护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对非遗进行建档保护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建立非遗档案是非遗保护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在第二章“非遗的调查”的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遗调查,应当对非遗予以认定、记录、建档,建立健全调查信息共享机制.我们在从事非遗的调查、维护、传承、保护等各项专业技术工作时,都会形成各种各样的文字记录,这些资料对于非遗的管理、保护以及传承是极其重要的依据.

(二)建立非遗档案是信息时代科学管理的基本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第二章“非遗的调查”第十三条明确规定要建立非遗档案及相关数据库,并提出除应当依法保密的信息外,非遗档案及相关数据信息应当公开,以便于公众查阅.在如今大数据时代,通过建立非遗档案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传承人、学者及社会公众可以准确便捷地查询与了解非遗相关信息,并且可以达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目的.

(三)建立非遗档案是依法进行非遗相关工作的需要.因非遗建档的基础工作薄弱,在某些非遗受到气候、工艺失传等因素的影响,遭到物质损坏或者流失的情况下,无法查找线索.面对这种情况,只有加强非遗建档工作,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非遗的受损和流失.在修复或恢复被毁坏和遗失的非遗时,记载着它们基本情况、传承人信息等情况的档案资料便有着重要的作用.若无这些档案信息,单凭人为记忆是很难完成非遗的修复或恢复的.档案是能够反映非遗全面情况的权威记录,它在非遗的修复和恢复过程中、在非遗调查研究和学术交流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依据.

二、如何强化非遗的建档保护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及各省非遗保护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对非遗建档保护的法律化和规范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进行建档保护的具体实践工作中,需要做到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在提高建档保护意识和把握地域化、多元化和规范化原则的同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

(一)加强非遗建档工作的业务建设.非遗建档保护就是要建立系统性、完整性的档案.建档工作的业务工作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这需要重视非遗文件资料的收集、鉴定、整理、保管、保密等业务工作,加强非遗档案数据库的建设,根据非遗所有者和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机构的馆藏资源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记录载体和归档模式,切实做好建档工作,确保其管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文件资料的收集是档案整理的基础,非遗种类多样且各具特色,部分非遗需根据其特点开展材料收集,比如春节、端午节等节日,可在祭祖、团圆守岁、拜年、龙舟竞渡等节日活动中通过录音、摄像、拍照等方式收集最真实的资料.非遗档案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重大工程,数字化的非遗档案信息的收集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直接产生的数据信息,交由档案机构进行收集归档的文件,即电子文件.二是数字化的传统档案,它是对各种以传统载体形式存在的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后所生成的数字化文件.

(二)编制发行非遗建档的成果,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非遗建档工作成果的开放和宣传为档案工作提供了最直接的展示平台.非遗建档工作的主体可以举办各具特色的文化性和教育性兼具的非遗档案展览,通过纪录片、图片、文字等形式发布非遗档案的资料信息.通过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影片播放的方式,开展教育工作.非遗档案成果的开放和宣传可使非遗信息从公共文化机构走向社会民众,拉近与社会民众的心理和空间距离,让社会民众真切地感知非遗的内涵与魅力,焕发并培养社会民众的非遗保护意识,从而构建关心和支持非遗建档工作的和谐的人文环境.

(三)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非遗的建档保护工作.非遗的保护具有人本性特色,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才能发挥效果,这种参与包含在立档、研究、教育、宣传诸环节,都需要社会的广泛和积极参与.开展非遗建档保护工作时,需要包括公共文化机构、专家学者和社会民众等在内的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积极参与.各地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及档案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由于其自身的馆藏资源和硬件、软件设备资源,对于非遗保护档案的征集、整理、研究和宣传等有明显优势.以档案馆为例,它从事研究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馆藏资源,系统地了解非遗项目.比如某些县市级档案馆,往往有一些对本地区民间文化比较熟悉的馆员,档案馆完全可以组织他们与其他有关机构进行合作研究,或者协助有关部门对本地区的非遗进行确认、立档、记录、整理等.各界专家学者的参与也很重要,专家学者具有丰厚的专业背景和严谨的学术精神,这将极大促进非遗的建档保护工作的开展.非遗的建档保护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社会大众的参与和支持.一方面,非遗从民众中来,无论是口头叙述还是文字和影音资料的征集,民众都是非遗建档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另一方面,民众是非遗档案化公开和宣传的对象.非遗的生命在于民间,其生命力的提高在于民间环境的改善.

三、结语

非遗的建档保护,是基于档案产生而不仅限于档案这种静态模式对非遗的保护.它通过对既有的非物质文化遗档案的整理、研究和宣传,通过对现有的非遗进行档案式的整理、固化、研究、宣传及普及,从而改善非遗的生存环境.非遗档案具有独特的形成过程和自身与生俱来的浓厚的文化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及各省非遗保护条例中关于建档保护的内容为非遗建档工作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法制环境,更有利于保持和提升非遗的生命力.

综上资料,本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文化遗产本科文化遗产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建档和保护方面论文范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杭州曲艺的保护和传承
中国曲艺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杭州,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交通、工商业的发达,造就了杭州曲艺曾经的辉煌 然而,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加速,杭州曲艺面临着逐渐萧条的窘境 现仍存活于民.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翼城花鼓的保护
【摘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向来是一道难题,这不仅关系到文化本身,同时也和时代紧密联系 诸如翼城花鼓,也面临失传的危险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翼城花鼓进行有效保护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翼.

人文生态视野下的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摘 要】非遗作为人类宝贵的资源财富,其艰难的处境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如今仍有许多民间珍贵的非遗亟待抢救性保护 中国非遗保护与研究工作已进展十几载,高校作为传承文化、思想创新的重要载体,在非遗保.

数字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摘 要】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能够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转化和应用,具体表现为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渠道;打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限制;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来面貌;充分挖.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