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提纲>材料浏览

传承方面有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与徽剧《白兔记》传承关系方面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传承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7

徽剧《白兔记》传承关系,该文是关于传承函授毕业论文范文跟徽剧和《白兔记》和传承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传承论文参考文献:

传承论文参考文献 国际关系论文中美关系论文3000字中美关系论文题目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

200余年前,徽班进京博采众家之长,孕育和催生了京剧.徽班对于京剧的影响力至少延续100余年,方才渐渐式微.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安徽省下大力气对徽班徽调遗产进行了发掘和整理,成立了安徽省徽剧团,挖掘和整理了一批仍然能反映历史上徽班艺术特点的剧目,搬演传承至今,习称徽剧.今日之徽剧自然不能与昔日之徽班混为一谈,但徽剧上演的剧目中,很有一些意味古朴、声腔别致的好戏,可供观者想象和领略当年徽班的风采.借着当年挖掘整理旧戏的机遇,徽班技艺的确得以今日徽剧的形式留存其神韵于氍毹舞台,令今世后人还有幸窥其一斑,可算是一桩幸事.

今日徽剧也常常演出《白兔记》,其声腔优美,意趣古朴,情节动人,仍然很受当下观众的欢迎.我们知道,《白兔记》是中国戏曲一个常演不衰的题材,上可追溯到宋金说唱和宋元南戏.自南戏而降,《白兔记》经明清两朝昆腔、弋阳腔、青阳腔等的改编,还有不少改编本留存传世.今天可见的明《白兔记》全本有:成化年间的《成化新编刘知远还乡白兔记》、万历初期富春堂刻本《新刻出像音注刘智远白兔记》、万历晚期的汲古阁刻本《绣刻白兔记定本》.而其残本或零散折子戏可见的有:明嘉靖年间《风月锦囊》收录的《白兔记》10余折,明清两代刊刻的《徽池雅调》、《歌林拾翠》、《玉谷调簧》、《摘锦奇音》、《风月锦囊》、《时调青昆》、《乐府万象新》、《大明天下春》、《醉怡情》、《玄雪谱》、《缀白裘》等各种戏曲选集所收录的折子戏.这些古本大概可分为昆腔类和青、弋阳腔类,可视为昆曲和各地高腔戏《白兔记》剧目的渊源.

徽剧《白兔记》源自何处呢?关于这一问题的答案现在有两种说法.按《中国徽班》中陆小秋、王锦琦所撰“徽剧音乐的继承和发展”一章中的说法,现在演出的徽剧《白兔记》是从岳西高腔残存的六个折子戏《抢棍》、《打猎》、《汲水》、《追兔》、《回书》、《磨房会》中的后五折改编而来.这六个折子戏的抄本经班友书、王兆乾等整理后编入《青阳腔剧目汇编》一书,1991年由安庆日报社出版.另外,1959年安徽文艺出版社曾出版过安徽省徽剧团研究室整理的青阳腔《白兔记》《磨房相会》一折的单行本,其内容简介中称该折子戏是在徽州民间发掘的,是安徽青阳腔第一次挖掘整理后的剧目之一,经整理演出后发现和《徽池雅调》一致.另据参加过安徽省徽剧团组建工作,也是第一任上的副团长刁均宁先生说,安徽省徽剧团1957年曾在安徽皖南地区搜集到青阳腔《白兔记》全本抄本.该抄本经刁均宁先生整理后编入《青阳腔戏文三种》,并收入王桂秋主编的《民俗曲艺丛书》.前述《磨房相会》单行本是从上述青阳腔全本抄本中摘编整理而成的.若按单行本的说法,则徽剧《白兔记》应是从徽州青阳腔抄本改编而来的.到底徽剧《白兔记》是改编自那一抄本呢?

对于这个问题,从情节和文本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答案.徽剧现在上演的《白兔记》分为《出猎回书》、《磨房会》两折.从如今的徽剧《出猎回书》来看,虽然大多数唱词、宾白可以从岳西高腔抄本中找到渊源,但是也有一些是找不到的.如李三娘修书部分,徽剧《出猎回书》是这样的:李三娘:(念)松筠待雪艳.

(唱)寒侵指尖,霜毫未研.呵冻管,花笺慢叠,写着寒暄.当日轻离别有何难?终朝常望泪空弹.

(念)别时容易见时难,望断关山烟水寒.十六年来人面改,八千里外客心安.别人问我空怜死,妻女含冤枉拜官.鸿雁不传君不至,井栏流泪待君看.早来三日重相会,迟来三日鬼门关.

这里“松筠待雪艳”或是口传戏文记录有误,原文应当是明清选集本中的“松筠带雪妍”.“寒侵指尖”等唱词基本上和《徽池雅调》卷二以及《歌林拾翠》中对应唱词一致.这一段唱是不见于岳西高腔本的.所念的十句,头两句和最后两句见于岳西高腔抄本和其他明清本(但位置不同).中间六句不见于岳西高腔本,但见于青阳腔抄本、富春堂本《白兔记》以及《徽池雅调》和《歌林拾翠》所收散出.再如:徽剧本中刘承佑与李三娘别后唱了一支“驻云飞.漫自评论”.而在《歌林拾翠》所收《义井传书》中,刘承佑告别李三娘后唱了两支“驻云飞”,第一支“堪叹人生”在岳西高腔本中有对应,但青阳腔本中却没有.第二支就是“漫自评论”,在青阳腔抄本中能找到对应的曲子,在岳西高腔中却了无踪影.此外,在徽剧中,刘承佑回府传书上场时念的“柳荫树下一妇人,……”与青阳腔本、昆腔本、《摘锦奇音》等一致.但风雪天一般不会提“柳荫”,这一可能是保留自古老版本的情节却构成一个讹谬.而岳西高腔本无“柳荫”一词,便没有这一讹谬.徽剧本在回书的最后,刘承佑下场时所唱的一段“红衲袄.安排戈甲莫羁迟”是岳西高腔本所没有的,只见于青阳腔抄本.但其中有“花谢有芳菲时节,月缺有团圆之时”两句源于《摘锦奇音》.

如果用《磨房会》一折来比较岳西高腔抄本和徽剧《白兔记》,就会更进一步看到,尽管它们相似度颇高,但还是有一些关键的差别.第一、徽剧《磨房会》中,刘智远有一段唱“我本当顶冠束带回家来”用于解释他探望李三娘时乔装的原因.这一段唱词在《徽池雅调》所收《夫妻磨房重会》中原是滚白,而岳西高腔本则全无踪影.第二、徽剧中刘智远见磨房门上锁之后,误以为李洪信将三娘接回家了,打算转回开元寺,并唱了一曲“步步娇”;其中的“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两句不仅是岳西高腔本所无,也是其他本所未见的.这两句据信是唐代德诚禅师的诗句,载于宋代古籍《五灯会元》,但放在这里却有点不知所以然.由于富春堂本中刘智远有“天高月淡,相涵霁雪寒,正更阑籁静,万顷茫然,乘舟人与返”的曲子,故这两句之所以出现在这里,应是后来者受该曲意境的启发化用了德诚禅师的诗.第三、徽剧本中,刘智远打破磨房的门和李三娘相会后,刘对李感叹“少年子弟江湖老”,李则对道“红粉佳人白了头”.这两句是岳西高腔抄本所无,也不见于其他改编本,是青阳腔抄本的创造.第四、徽剧中,刘智远在展示发迹的证据——黄金玉带之后,对李三娘的贺喜故意答到“恭喜迟,我不喜”;而李三娘立即反讥道:“你道我喜也不喜?”这一情节也是青阳腔抄本的独创,不仅为岳西高腔抄本所无,也不见于其他各种改编本.从以上差异可推断,现在的徽剧《白兔记》当是改编自青阳腔抄本,而不是岳西高腔抄本.

既然明确了徽剧《白兔记》和青阳腔《白兔记》抄本的关系更加密切这一点,对于更久远的传承关系,我们也就可以继续做一点讨论.近年来,青阳腔《白兔记》抄本颇受海内外学者的重视.日本明治大学的福满正博撰有“安徽省青阳腔《白兔记》与富春堂本、《风月锦囊》本《白兔记》”一文,认为青阳腔《白兔记》是属于比富春堂刻本更古老的改编系统.台湾的汪天成教授在《白兔记演变》一文中也提出,青阳腔《白兔记》当是目前最接近《白兔记》原貎的一本.青阳腔《白兔记》很多地方和富春堂本相似,但仅凭相似是不能断定谁先谁后的.但前文提到,青阳腔《磨房会》中刘智远所唱的“步步娇”,应该是化用富春堂本的内容,由此却可以推断青阳腔《白兔记》抄本的成型应是在富春堂本刊刻之后.其次,青阳腔抄本中,避讳的观念明显加强了.在成化本、富春堂本、汲古阁本、《风月锦囊》、《摘锦奇音》等本子中几乎看不到避讳的观念,在《徽池雅调》中也只是强调了妻从夫的礼法观念,后出的《歌林拾翠》中才有明显的避讳观念.从这一点看,青阳腔抄本也应该是相当后出的版本.此外,我们可以注意一下《风月锦囊》、《摘锦奇音》和青阳腔《白兔记》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文本,我们可以看出是《摘锦奇音》像是一个介于《风月锦囊》和青阳腔《白兔记》之间、较早的中间版本,这正好构成了时间顺序和版本演化的相关性.青阳腔《白兔记》抄本有各种明清改编本的特征,应当理解为它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其他改编本的特色,这符合徽班徽调艺术广泛涉猎、融汇发展的特点;而不能反过来认为它是原貌,其他本子是对它的删削.岳西高腔作为青阳腔余韵,其《白兔记》抄本也具多各种明清改编本的特征,但其中一些特征又是青阳腔抄本所没有的,这也可以旁证我们的判断.

综上,我们得出本文的两个主要结论.第一、今天的徽剧《白兔记》是改编自皖南发现的青阳腔《白兔记》抄本,最多是兼用了岳西高腔《白兔记》抄本.第二、青阳腔《白兔记》是一个晚出的综合修改本.虽然其中含有少量的原始痕迹,比如“成亲”一折的安排的“撒帐”便类似于成化本,但文字已经雅致了许多,但很难说青阳腔《白兔记》是属于最古老的改编系统,更遑论是最接近所谓《白兔记》原貌的改编本.

限于学问和见识,文中疏漏之处一定不少,还望方家不吝赐教指正.

该文总结:该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徽剧和《白兔记》和传承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传承本科毕业论文传承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李绅《莺莺歌》和王实甫《西厢记》对比分析
【摘 要】“西厢”故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永远的经典,尤其是王实甫改编的西厢记,使得“西厢”故事达到巅峰 西厢记的成功得益于深厚的文学传统,从元稹的莺莺传、.

《乐记》气论
关键词乐记;天地阴阳之气;血气  摘要乐记气论在继承和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又有所推进和发展,一方面以“天地阴阳之气”为逻辑起点构建了“天、地、人、文”一.

《史记》辨识的智慧
止,则观其所好“止,则观其所好”,是照见人心的一面镜子,是史记赐予人们的厚礼,好比远古的老井,那甘甜的水流向人们的心里;又仿佛淡淡的乡愁,萦绕在人们的梦里…&he.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