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经济周期有关论文怎么写 和货币政策和经济周期的关系相关论文怎么写

主题:经济周期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5

货币政策和经济周期的关系,本文是经济周期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与货币政策和经济周期和关系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经济周期论文参考文献:

经济周期论文参考文献 形势和政策论文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形势和政策论文形势和政策论文两岸关系金融经济杂志社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同时受到了来自国外的多种因素影响.但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速出现明显的下行趋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货币政策贡献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文章回顾了相关理论研究;其次,针对我国货币政策、经济周期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并对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我国经济下一步健康、持续发展提出了合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 经济周期 宏观调控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8)11-065-02

一、前言

  目前,学术界就货币与经济周期关系的研究主要经历了古典学派理论、凯恩斯学派理论、货币学派理论、新古典学派理论以及新凯恩斯学派理论的历程:

  古典学派理论指出,在资源充分利用的前提下,货币数量的增加只会相应地导致工资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增加,而对实际就业和实际产出没有影响.也就是说,长期来看,货币是中性的,反对以通货膨胀换取经济繁荣;凯恩斯学派理论则与古典学派完全不同,认为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因素会对总需求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总产出,最终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货币学派理论虽与凯恩斯学派理论有着相同的理论基础,却是完全不同的结论,其认为货币政策不存在固定的传导机制,而是随着商业周期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且对于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全部资产的相对和实际财富的研究十分重要;新古典学派理论则认为意料之中的政策是无效的,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往往会使公众产生更多不稳定的印象,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新凯恩斯学派学者并不反对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但其认为政策制定者制定一个合理的政策依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要达到其预期的效果就必须使得公众对政策预期相当了解.

  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梳理得知,国内外学者均就货币政策是否会对经济周期产生的影响持有不同的观点,即有些学者认为货币政策是有效的,有些学者认为货币政策表现出“中性”的特征,以及有些学者认为货币政策表现出“非对称”的特征.

  二、中国货币政策、经济周期及传导关系的分析

(一)我国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特征

  货币政策是指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目标,通过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以对市场利率产生影响,进而对民间资本投资产生影响,最终通过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政策方针.我国货币政策有三大法宝,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以及公开市场业务.

  我国的货币政策始于1984年.至今,银行多次运用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1984年至1992年间,货币政策调控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这段时间我国的货币政策是宽松的,但引发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1989年实施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在降低通胀的同时,也使得我国经济增速放缓.

  1992年,我国的房地产投资出现热潮.央行于1994年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以应对通货膨胀,并于1995年初见成效.为防止我国经济出现“硬着陆”,央行于1996年通过降低利率的方法适当增加货币供给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央行先后多次下调利率,刺激国内有效需求,缓解通货紧缩.1998年至2002年,我国经济实现缓慢增长,经济出现复苏的现象.

  2003年,央行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目标在于遏制通货膨胀.2007年,我国为应对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我国面对经济增速下滑的问题,为此,央行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以来,我国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处于调整和复苏阶段.

(二)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

  经济周期也可称为商业周期,一般分为萧条、复苏、繁荣和衰退四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经济出现过十分不稳定的情况.改革开放使得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过度,经济波动相对平稳.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在经济稳步上升后,1988年后,我国经济出现了大幅下滑.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经济开始复苏,进入了新的增长阶段.同志1992年南巡后,我国经济增长达到了一个峰值.1992年至1996年间,我国经济较为平稳.1997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牵连,进入到了波谷时期.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经济迎来了新一轮的增长.2002年至2007年,由于我国股市、房地产市场良好,我国经济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2007年后,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我国股市受到极大牵连,经济出现波谷.随着我国宏观政策的调控,经济逐渐恢复.而近两年,经济增速又出现了逐步下滑.

(三)我国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的影响机制

  我国自1984年开始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并且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我国实践来说,我国在货币政策制定上实施相机抉择的原则,即在经济过热时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反之则相反.无论选择何种货币政策工具,都以货币供应量为*指标,最终作用于国民经济.图1为我国央行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图2是以增长率表示货币供给量变化趋势、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表示经济周期变化趋势绘制的折线图.

由图2可知,增长率变动趋势呈周期性态势,且增长率变动趋势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动趋势大致相同.但是,由于货币政策存在时滞,以及不同经济个体对货币政策的预期存在偏差,使得增长率变动比较频繁,货币供应量变动比较频繁.同时,1992年之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波动以及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波动幅度均较大,货币政策执行效果较差,经济起伏较大.进入1992年之后,两指标的波动情况逐步趋于平稳.

  三、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非对称性分析

  前文中提到,一些学者认为币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呈现出非对称性,即货币政策的效果不仅受到货币政策本身的方向和力度影响,也受到经济周期所处阶段不同的影响.并且,一些研究指出,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于经济过热的抑制作用效果明显强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于经济过冷的扩张作用效果.

  我国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造成了这种非对称性的形成:

  第一,城乡、区域二元经济结构.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城乡之间存在十分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城市中存在多样化的融资渠道,银行、民间金融以及资本市场的运行大大提高了融资的便利程度,而农村主要通过民间金融资本进行融资.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农民实际收入上升空间有限,相应的,消费和投资扩张程度有限;当货币供应量下降时,城市企业由于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转而通过民间金融渠道进行融资,使得农村融资需求上升,这使得众多依赖于民间金融渠道融资的农村投资被挤出,而且民间利率快速上升,大部分人难以在扩张性货币政策时期进行有效的投资.这就表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效果大于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货币政策出现非对称性.

  与此同时,我国地区之间二元经济结构也十分明显.我国东、中、西部在金融机构分布、存款余额、货币化水平、资本市场发展程度、货币市场发达程度以及融资渠道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明显低于东部地区,货币政策的实施主要以东部地区经济情况作为参考.当货币供应量下降时,东部地区货币供应量的减少程度明显小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经济收缩程度较大,更加容易陷入经济衰退的状态;当货币供应量上升时,中、西部地区的融资渠道有限,企业投资扩张速度缓慢,经济启动速度明显低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经济达到目标后,中、西部地区经济仍然没有达标,货币政策出现非对称性.

  第二,产权差异.公私产权并存是我国的特有情况.经济基础不同使得公私产权企业对于政策的预期产生了很大差异.国有企业存在产权缺失、治理结构不完善的特点,并非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通常,商业银行会选择风险较低的国有企业进行投资.即国家无论实行何种货币政策,国有企业都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大量信贷资金.这种现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在经济收缩时期,国有企业无法充分利用从商业银行获得的信贷资金,削弱了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作用.

  除国有企业外,我国大部分企业是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但其在商业银行融资渠道上存在着很大的阻力,只能通过民间资本融资或运用自有资本.为刺激经济增长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这部分企业很难有效地得到资金,使得其难以扩大投资,其员工收入提高有限,进一步造成消费增长乏力,最终使得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大大缩水;为抑制经济增长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民间资本的利率会随着央行基准利率的上升而上升,使得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增大,使得其投资扩大的难度加大,其员工的收入也会出现大幅度降低的现象,进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果被放大.由此可见,企业的产权差异造成了货币政策在不同经济周期下的非对称性.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本文结论

第一,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梳理可知,相关研究理论经过了古典学派、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新古典学派以及新凯恩斯学派的发展历程,不同理论就此问题得出的结果不尽相同,即不同学派对货币是否表现为“中性”持有不同观点.

第二,我国自1984年开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周期均呈现出周期性的特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周期的调控能力逐渐增强,货币政策调控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第三,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货币政策在不同经济周期阶段均呈现出来的非对称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来说,由于不同经济主体的预期差异、粘性以及央行对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等原因使得这种“非对称”的存在.就我国情况来说,主要有城乡、区域二元经济结构以及产权差异两个原因造成了这种“非对称”现象.

(二)政策建议

  第一,货币政策需谨慎使用.我国央行使用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频率越来越高,且在不同经济周期的阶段下表现出非对称性.即货币政策的使用很有可能无法起到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作用,反而加剧了宏观经济的波动.因此,在经济预期不明朗的情况下,应当谨慎使用货币政策.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出现的明显的放缓趋势,如货币政策使用不当,很有可能使经济进一步紧缩.

  第二,利率市场化改革应稳步推进.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我国利率被严格管制,浮动缓慢,使得利率对经济产出的作用不明显.近两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取得了一些成效,银行在存贷款利率上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对于扩大融资规模及效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利率市场化改革还需要尽力很长一段时间.今后,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对利率开放对我国产生的影响、金融市场完善程度以及利率开放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的问题进行更全面的考虑,以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改革.

  第三,货币政策和其他政策应配合使用.由于货币政策固有的缺陷,运用时会造成经济产生更加剧烈的波动.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差别化的利率政策等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引导资金在各行业的合理分配,以达到平抑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毛志杰,李博,杨晋丽.货币政策指数及对经济周期的影响.西部金融,2013(7):24-30

[2] 廉婧涛.浅析我国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的关系.经济金融,2014(2):10-12

[3] 吴金友.中国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有效性分析.上海金融,2011(4):44-50

(作者单位: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1300)

[作者简介:李杰(1983—),女,内蒙古海拉尔人,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大学本科学历,专业,土木工程.]

(责编:若佳)

上文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货币政策和经济周期和关系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经济周期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经济周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规则选择面临的问题
摘 要本文总结了在目前中国经济开放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货币政策规则制定中面临的若干问题,同时对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 具体问题包括,中国货币政策规则中是否应纳入汇率……外部变量,货币政策中通胀.

经济工作会议前瞻:2019年货币政策偏紧
防资产泡沫去杠杆2017年流动性或进一步趋紧经济工作会议前瞻无论是银行间市场利率大幅攀升,还是债券市场大幅上涨……,都显示资金成本上升 加上央行、银监会……监管政策趋严,金融机构被迫调整资产配置,加快.

基于经济新常态下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体系的挑战
摘 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经济正遇到了许多的挑战,货币政策被给予了太多的压力,大家都希望央行能够运用某一项政策来帮助多项问题的解决 在经济步入“新常态”的情况之下,我们应当.

艺术和经济怎样发生关系
问随着80后、90后纳税人的增加,艺术品走进了家庭,那么艺术品该如何走进市场有更广阔的天地呢!答现在很多家庭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买得起艺术作品的大多是60、70、80后,他们的思想很前沿,但是他们很多.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