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建设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与追寻自由和建设社会读托克维尔《旧制度和大革命》方面论文范文例文

主题:建设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4

追寻自由和建设社会读托克维尔《旧制度和大革命》,本文是关于建设相关论文范文集与《旧制度与大革命》和托克维尔和追寻方面论文范文素材.

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图书馆建设杂志社会心理学论文和谐社会论文

苏苗苗1,方舒1,方文2*

(1.财经大学 社会与心理学学院,北京 100081;

2.云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摘 要:法国大革命以“自由”与“平等”的旗帜进行宣扬,但最后并没有真正达到设想中的目标,以拿破仑专制告一段落.人民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反而成了专制统治下的人群.但是法国大革命不仅摧毁了法国当时的封建制度,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前进路上的障碍,传播了新兴阶级关于自由的进步思想,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同时也大大激发了人类的灵感,形成了各种理论流派,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托克维尔结合自身贵族背景与现代自由观进行反思,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由理论.通过解读托克维尔关于自由的观点,了解法国大革命发生前后,自由的发展状况对法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产生了何种影响,也为现代人进行社会建设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自由;旧制度与大革命;社会建设

中图分类号:D 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4-390X(2018)02-0081-06

Social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berali:

Reading the Old Regime and the Revolution

SU Miaomiao1,FANG Shu1,FANG Wen2

(1.School of Sociology and Psychology,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81,China;

2. College of Marxi,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 650201,China)

Abstract:The French Revolution carried on the banner of “freedom” and “equality”, but in the end did not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the revolution came to an end with the dictatorship of Napoleon. The people did not get a real sense of freedom, but became a dictatorship under the crowd. But the French Revolution not only destroyed the French feudal system, eliminated the development of French capitali obstacles, spreaded progressive thoughts of bourgeois about freedom,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history, but also greatly stimulated people’s inspiration, form a variety of theories, he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later generations. Tocqueville combined his own aristocratic background with the modern concept of freedom, and formed a unique theory of freedom. By interpreting Tocqueville’s points about freedom, we know that, how the development of liberty influence the Franch people’s living condition and spiritual outlook before and after the French Revolution.

Keywords: liberty;the old regime and the great revolution;social construction

自1789年初,法国人的心被自由所占据,他们不仅想要推翻专制政权,并且要建立、自由、平等的制度.要摧毁各种封建特权,确认人民的权利,托克维尔将其描述为是一个洋溢着青春、热情、真诚、自豪的时代.但是法国大革命并没有使法国人民真正获得自由,原因是旧制度下并不具备产生自由并使其正常发展的政治空间,而且当时的法国人民对于自由的真正含义并没有充分了解,也就是说,自由并没有在社会中普遍化[1].在《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书中,可以看到法国大革命前后法国社会自由的消失,以及自由缺失对于整个法国的精神面貌以及法国人民的生活产生的影响.在当今世界,自由仍然会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种种社会问题的改良乃至解决可以从托克维尔关于自由观点的叙述中找到相关路径.

一、关于自由的知识谱系

关于自由的概念,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学者给予的诠释是不一样的.近代自由主义代表如孟德斯鸠、洛克等人主张一个人被容许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就是自由.不管政府采取的政体形式是什么,人们要想拥有足够多的权力,只要法律留给人们的空间足够多就可以.这种主张带有一定意义上的 “法律的缄默”[2]色彩,也就是说,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就意味着不受法律的局限,超过这个范围,人们的行为依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在其之后的学者则认为自由就相当于政治自治,他们主张建立共和国,让人民享有充分的政治自由权利,因为只有在共和国里才有自由,人民才可以享有充分的自治权.卢梭进一步发展了这种自由等同于政治自由的主张,他认为自由就是当一个人达到一定的年龄,可以自己判断维护自己生存发展的合适条件时,他就从这时对自己的身体和思想有了自主权,“自由意味着自我掌控”[3].因此,人们必须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与政治生活才意味着拥有了自由.

托克维尔则主张,一个社会如果没有自由,它可能是富裕的,但是永远不可能产生伟大人物,因为人们的品德素质需要借助自由表现出来,只有社会和自由结合在一起,和专制划清界限,在这样的情境下,人民的心灵与精神的普遍水准才有上升的基础[4].所以,托克维尔所说的自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自由?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他并没有给出详细具体的回答,但是他这样认为:“自由本身的魅力,与自由的物质利益无关;这就是在上帝和法律的唯一统治下,能无拘无束的言论、行动、呼吸的快乐.谁在自由中寻求自由本身以外的其他东西,谁就只配受奴役.”[4]这段文字清晰的表明了托克维尔的自由主义的内涵:人的本性中包含了自由,正是因为自由的存在,人才之所以为人.因此,任何阶级想要利用自由来谋取他们的阶级利益都无疑会遭遇失败,对于人来说,自由的获得才是首要的.自由是一种每个人都自然地获得了必不可少的自我统治的权利,并且与生俱来地拥有平等、等一系列的权利,在不干涉到其他人,只涉及他自身的一切事务上,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自己的命运,每个人对自己的生命拥有绝对的支配权利.

二、大革命之前法国人民自由的丧失

法国人民的自由在大革命之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丧失,即政治自由、人身自由、财产自由和自由意识.

(一)政治自由的丧失

托克维尔认为在旧行政制度中,各种权利交错在一起,行政官吏数量众多,遍布整个法国,但是他们之间是相互孤立的,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网络.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权利缺乏约束与控制,人民缺乏充分的政治自由.根据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对法国人民政治自由的丧失进行的详细说明,可以总结政治自由的丧失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第一,立法权的丧失:法庭对立法权有着间接的参与权,可以强制订立行政规章制度,反对行政机构,向行政官员发号施令;第二,行政权的丧失:由于直接在各省设置总督实行专制统治,导致总督的权利很大,不受约束;城市体制多种多样,城市官员官职的来历有的是直接由国王选定,有的是封地亲王选定,有的则是公民选举,还有的是花钱买到的统治权;第三,公民选举的有名无实:御前会议是特殊的存在,原因是所有的权利以新的方式聚集在其中,它拥有立法权,行政权等,但是在管辖权方面受到限制,管辖权是被国王一手包揽的,御前会议的组成人员大部分是一些出身平凡而本身有资历有实际经验的人.“十五世纪,全民大会常由全民组成,那时选举城市官员的是全体人民;官员有时要齐询人民的意见并向人民汇报.”[4]在这个时期,公民的政治自由在一定程度上是真实存在的,人民的意见不是无足轻重的存在.“十七世纪末,这种办法有时还实行.十八世纪,人民已不再作为一个整体构成全体会议.全民大会差不多一直实行代议制.实际上常常是总督替这小小的选举团指定候选人,而这位候选人从来都是以全票通过.”[4]随着时间的推移,权利从人民手中转向专制的总督,选举也成了形式化的产物.到了十八世纪,官员的产生已经不经过公民选举,公民选举被撤销,取而代之的是总督对官员的直接任命.真正掌握在民众手里的政治权利少之又少,人民被排斥在政治权利之外,政治自由权利被剥夺.

(二)财产自由的丧失

托克维尔认为这主要体现在苛捐杂税对人民的盘剥.在大革命之前,人民对于财产缺乏支配权.军役税,人头税以及各种苛捐杂税数目众多.并且,税的数值以各种理由逐年增长,这种税的增收并没有向人民征求意见.除了税收上的对人们财产进行的盘剥,统治者同时也进行了思想上的控制.在路易十四统治之后,政府为了剥夺人民的财产自由,对其进行思想上的迷惑,告诉他们不应该重视私有财产.同时,政府不仅随意规定公共工程中被破坏的财产的赔偿费,而且常常拖延赔款甚至一分不赔,债权人收不回国债,甚至连本金都收不回来.托克维尔在书中对于税收这块有着详细的论述,可以看到法国民众的财产自由得不到充分保障,对于自身的财产没有自主权,政府以各种名义侵犯人民的财产权,人民生活在政府的盘剥之中.

(三)人身自由的丧失

托克维尔以深邃的眼光洞察到在当时的社会不仅人们的财产没有自由,人身自由也同样得不到保障.在旧的封建社会,领主拥有极大的权力,同时领主也履行一定的接济穷人的义务.但是,随着领主旧的权利被剥夺,这项义务也随之消失.现有的法律不再规定这方面的义务,同时托克维尔也指出法国民众人身自由的丧失还体现在政府任意向民众征发徭役和军役,用残忍的方式处理流浪者,强制手工业者运用特定方法制作某些产品等.

(四)自由意识的丧失

如果说前面所说的三种自由的丧失在短时间内可以通过政治改革,暴力革命的方式使人民重新拥有它们,但是自由意识的丧失比前三者要严重得多.托克维尔认为自由意识一旦失去,要想使人民重新拥有它,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恢复的.原因有三个:第一,人们意识不到自己是“不自由的”,在他们的意识里就是王权的奴仆,心甘情愿的被压迫,也就更谈不上去打破桎梏,重新获得自由.第二,自由意识的丧失,它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不仅仅是因为受到当时政府的压迫,民众在主观上放弃了对于自由的追寻与认同,更为糟糕的是,这样的放弃会带来专制政府的进一步压迫,造成恶性循环.第三,自由意识的缺失也是政治自由的丧失的后果之一,人民被排挤出政治之外,他们对社会的进步便完全无能为力,社会的发展与人自身失去了联系,因此他们对社会的关注逐渐减少,对自由的认同与追求也逐渐减少.即使后来政府一次又一次尝试在群众中倡导城市爱国主义精神,但是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人民依然一点不关心政治事务.有些地方仍然保留了人民选举,但只是空有形式,并没有产生令人满意的结果.最终,在旧制度下法国人民完全丧失了自由意识,沦为专制的奴仆.

正是因为政治自由、财产自由、人身自由、自由意识四个方面的丧失,所以,托克维尔认为在旧制度下,即便存在所谓的自由,也是一种“非正规的,时断时续的,局限在阶级范畴之内,难以避免的与特权联系在一起”[4]的自由.“有学者提出旧制度虽然保护了国家权威,但是也损害了公民的自治权利,人民对自由的追求被束缚于旧制度的枷锁之中,国家权威与社会自由之间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5],因此这种自由是不正规的,阻碍了法国建立一个和平与自由的法治国家,但是为法国推翻专制制度,爆发大革命准备条件,也为人民的思想解放奠定了基础.

三、自由丧失导致的后果

法国人民政治自由、财产自由、人身自由、以及自由意识的丧失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民的个性变得相似

托克维尔指出旧制度下的法国,生活的所有人,特别是社会中上层的人们几乎完全相似.他所说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在全法国,各省特有的生存特性已经消失,这促使所有的法国人相互之间都极为相似;在整个帝国以同一种模式执行同一种章程制度;处于不同省、不同阶级、不同地位的人变得越来越相似;贵族变得与资产阶级极为相似,法国贵族随着权利的丧失,处于不断贫困化的境地.但是,资产阶级在不断地发财致富,两者在拥有土地、财产、教育方式、生活方式越来越相似.

但是托克维尔也指出这种全法国范围内的相似性,并没有带来令人欣喜的结果,人民之间并没有形成连接的纽带,反而使人与人之间相互孤立,他们在不知不觉间分成一个个彼此陌生的集体,互不关心.在他们中间存在着多重障碍,人们彼此独立,只顾自身利益,忽视整体.托克维尔写道:“一场伟大的革命就能在一瞬间彻底推翻这样的社会.我想象到了被这场大动荡本身所*的全部个障碍物,我马上看到一个比以往世界上可能见到的任何社会都更为密集、更为一致的冰冷的社会.”[4]可以看出,即使大革命推翻了专制暴政,但是并没有建立起真正,自由的国家,人民并没有掌握应有的权利.自由的丧失,使法国人民变得相似但是却相互陌生,他们缺乏整体利益,专注于个人私欲,无法聚集起来从事公共生活,社会缺乏整合.

(二)人民成为专制制度的奴仆

托克维尔认为自由缺失的法国社会成了专制的奴仆.法国贵族丧失自我与尊严,依附于王权.因为只有这样,贵族就会免于纳税,成为金钱的奴隶,强大的王权是法国贵族赖以生存的保障.在托克维尔看来,在平民中,依附王权,依靠政府的思想普遍存在,大家都存在一种习惯性思维,以为认为凡事都需要政府的介入,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其他力量难以很好地完成一些重要事项,政府是确保公共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唯一部门.同时,他也指出这种境况形成的原因当然不是人民自发形成的,而是政府有意为之.政府通过物质利益,精神享乐等手段使民众忽视自己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打消他们参与的热情,沉浸在自己的个人利益与享乐中,心甘情愿地将公共权利交给政府,政府从而不着痕迹的接管所有事物甚至达到专制的地步.在这个时代这个民族对权力的服从,已经浸透到人的精神中,与社会风气融为一体,逐渐渗透到日常的实践中.这也是导致大革命之后建立自由平等国家的理想难以实现,反而让拿破仑称帝的原因之一.

经过法国大革命之后,法国人民对于自由仍然没有一个清楚地概念,尽管革命时举着的是“自由”与“”的旗帜.因为自由的思想基础与群众基础的不足,人民对于自由的追求只是短暂的行为,关于自由的具体内涵,前进方向并没有系统的想法.所以,这样的自由是缺乏社会支持的.因此,法国大革命对自由的追求最终导致了多数人的专制.托克维尔面对法国的境况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何法国对与平等的追求,反而给自由留下了一道难以愈合的创口?”[4]然后,托克维尔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们平时所酷爱的自由,其实只出于对主人的痛恨,所以,自由往往会成为争取的标语,而又成了争取平等的方式.”在他看来,自由产生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专制暴政的反抗,自由和常常是分不开的,人们往往用自由来作为追求的口号.所以,托克维尔所说的自由更多的是指政治自由[4].自由不仅是为了增加财产和扩大权利,更是一种对人本身价值的寻求.

四、追寻自由及其与社会建设的关系

自由主义兴起于十七世纪,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含义.从产生到十九世纪这段期间被划分为自由主义的古典时期,强调个人的生命、安全、财产是天赋的,在法律的允许范围内,人们的行动不受干涉.托克维尔就处在这个阶段,但是与古典自由主义相比又有其独到之处.在托克维尔看来,自由是与专制制度相对立的一种政治制度,每个人都有追求自由的权利,每个人都要有追求自由的心态,并且在政治上要有对自由进行保障的制度性安排.“托克维尔对自由的思考结合了人性和制度两方面的建设,由此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实实在在的推进的基础”[6],强调用公民自治来实现自由联合,这种对政治自由的强调是托克维尔自由思想的重点.到二十世纪,自由主义有了新的发展,虽然仍旧是以维护个人自由为核心,但是新自由主义纠正了古典自由主义过分强调个人主义的倾向,主张将个人自由与集体利益,个体自由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7].这里的自由是积极的自由主义,主张个人主动地去发挥自己的能力,是可以与他人共享的自由;消极的自由主义主要是指防止个人自由受到他人和政府侵害的自由.其后,阿马蒂亚·森对西方新自由主义进行了新发展,主张发展以自由为目的,自由又是发展的主要手段,即自由对发展既具有建构性作用又具有工具性作用.他的理论对于我们今天从事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即用自由来促进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具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着诸多要素和这些要素之间复杂关系的相互作用.国内外学者对“社会建设”这个概念有着不同的见解.在国内,社会建设相当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主要包括医疗卫生、社会福利、解决社会矛盾、加强社会管理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在国外,社会建设的内涵就相当于“共同体”建设,其重点在于理清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涉及结构,功能调整等诸多领域以及这些领域之间关系的复杂过程.从自由主义的角度来说,社会建设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平衡、协调的社会,兼顾共同体和个人自由[8],应当注意的是个人自由权利本身是在一个“共同体”中的权利,自由本身也需要通过共同体来实现.要兼顾共同体和个人的自由.同时,在共同体内部,个体的合法权利应不受限制,社会建设的目的保护是个人的自由权利.从本质上说,人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是个体实现个体自由的必要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体和共同体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且个体自身也应具备自由意识,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负责.自由的发展只有在社会不断进步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保护个人自由也是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社会建设需要保护公民的政治自由,财产自由,人身自由,培养公民的自由意识,为自由营造合理的社会关系和公共空间.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自由得到保障,也可以进一步推进社会建设,培养公民的责任意识和公共美德,因为个体和社会是相互关联的两种力量.

五、托克维尔对现代社会建设的启示

通过厘清托克维尔在书中关于自由的观点阐释,明白自由的发展脉络以及社会建设与自由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建设中可以通过培养公民的自由意识,保障自由权利来促进社会建设.

(一)培养公民责任主动追寻自由

在现代社会,自由意识与责任意识是互通的,可以将这二者的关系类比为在当今社会经常出现的“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同时履行一定的法定义务,义务的履行同时也是权利行使的保证.同样的,在当今国民的公共生活中,公民平等的享受自由,但是,每一个公民都必须履行为了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公民责任.个体在明确自身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起社会赋予的义务.自由的背后,都隐含着责任的履行.真正的自由社会应是每个公民都具有自由意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他们的政治自由、财产自由、人身自由可以得到充分保证,也比较容易树立正确自由观,社会中就形成了自由的良性循环.

(二)培养公共美德促进共同自由

托克维尔认为只有运用自由才可以克服社会运行中的障碍,使处于孤立中的公民联合起来,共同参与公共事务,增强公民的爱国热情.托克维尔认为 “只有自由才能在这类社会中与社会固有的种种弊病进行斗争,事实上,唯有自由才能使公民摆脱孤立.”[4]这就是说,自由可以使公民联合起来,关心公共事务而不是只是专注自身,打破公民相互之间相互隔离的状态.并且,托克维尔认为:“只有自由才能使他们感到温暖,并一天天联合起来,因为在公共事务中,必须相互理解,说服对方,与人为善.只有自由才能使他们摆脱金钱崇拜,感觉到祖国高于一切;只有自由能够随时可以更强烈、更高尚的取代对幸福的沉溺”[4].公民拥有了自由,就等于公民可以自我负责,其合法权利受到保障,这样公民之间就可以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共同参与公共事务,并在这种联合状态中获得满足,燃起热爱国家的热情.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空间逐渐减少,公民普遍缺乏集体意识,关于公民缺乏公共美德的新闻屡见不鲜,如何培养公民的公共精神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妨从自由的角度考虑用自由去培养公民的公共美德.个人在自然状态下,往往一开始追求的是个人利益,但是,假如让公民处在自由的状况下,他们就可以从孤立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相互接近,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让公民在公共事务的共同参与中培养信任,建立联系,与人为善,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让公民明确自己的公民身份,产生归属认同,不仅可以维护公民的本体性安全,防止自我焦虑,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内群体向心力,为培育共同自由提供基础.”[9]但是,在培育共同自由的同时,要避免“主体文化”的消失,在当今全球“文化趋同化”的环境下,人们很容易选择大众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失去了个性[10].社会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人们的自由,而自由的实现不仅要依靠政治制度的保障,还需要人们拥有积极的自由意识,积极的追求自由.

(三)培养反思精神认清自由限度

通读《旧制度大革命》这本书和对托克维尔自由观点的解读可以发现,自由的丧失会给国家,人民带来种种危害,但是对于自由的谋求通常要付出许多的努力和代价;自由给人民带来的益处不是立刻就可以显现的,而是要通过很长时间才能够显现出来,而且自由的益处又是常常不容易识别出来的;自由同时又是难以把握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是有关自由的标尺;自由的度也是需要控制的,一旦超出自由的范围,造成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往往沉浸在自由的快乐之中,忘记了自由会带来的危害.所以,尽管在社会中几乎没有人不热爱自由,但是如何去追求它,追求的尺度在哪里,如何去感受它,以及自由会给我们带来什么,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有一点必须确定的是,公民自由权利的行使必须在国家权利的规范之内,这就涉及到国家权威与社会自由的平衡问题.如果二者处于失衡状态就会为社会稳定带来风险.国家为公民提供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和权利,但是必须始终以不损害公共利益为前提”[5],通过追寻自由,培养公民共同体意识,建设一个更加平等的社会.

[参考文献]

[1]高毅.旧制度与大革命探析(下)[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3(2):66.

[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147.

[3][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23.

[4][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M].冯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5]韩瑞波.权威与自由之衡:由法国旧制度与大革命引发的国家理性探赜[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5,29(2):11. DOI:10.13411/j.cnki.sxsx.2015.02.003.

[6]谌洪果.通过自治实现自由: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启示[J].与科学,2013(1):58. DOI:10.3969/j.issn.1003-0026.2013.01.020.

[7]孙君恒.贫困问题与分配正义:阿马蒂亚森的经济*思想研究[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142.

[8]潘西华.当代国外学者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10):68. DOI:10.3969/j.issn.1009-2528.2006.10.015.

[9]李友梅,肖瑛,黄晓春.社会认同:一种结构视野的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

[10]方舒,方文.论现代性语境下西部地区农民的生存境况[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8(5):78. DOI:10.3969 /j.issn.1004-390X(s).2014.05.015.

概括总结,此文是关于《旧制度与大革命》和托克维尔和追寻方面的建设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建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一本值得重视的书读莫理循的《1894,中国纪行》
摘 要1894,中国纪行是由苏格兰裔澳大利亚人乔治·厄尔斯特·莫理循(18621920)写的;中国人李磊翻译的 这本书是描绘当时中国西南地区社会现状和山川风物的一幅独特的画.

浩荡光风里,谁在安顿中读李北山新作《宣纸上的中国》
一个人到这世界上来总要留下足迹 穆旦的这句话,在无问西东热映后多次被刷屏 李北山的新作宣纸上的中国,用今人的解释系统和话语体系,呈现了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群峰 这些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巨人们,代表一个民族在.

论肖邦音乐中的诗意内涵读于润洋先生《悲情肖邦》有感
摘要于润洋先生编著的悲情肖邦—肖邦音乐中的悲情内涵一书,于2008年六月又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四章第一章——转折 1831年,第二章—&mda.

扎根在乡土深处的痴情读也夫乡土散文集《家在鱼乡》
红炉、冒着热气的茶,书籍,也许是冬夜安放自己最惬意的生活方式 室外滴水成冰,室内茶香袅袅,书页浅浅翻动,静谧、安然 间有精彩章节,笔尖于铅字间或划过一行行波纹,或注三言两语,嘴角亦随之上扬 光阴将长夜.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