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戏剧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和论许幸之对《阿Q正传》的戏剧性建构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主题:戏剧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8

论许幸之对《阿Q正传》的戏剧性建构,该文是戏剧参考文献格式范文与许幸之和《阿Q正传》和建构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戏剧论文参考文献:

戏剧论文参考文献

邓 文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453000)

摘 要:鲁迅的《阿Q正传》是一部不朽的旷世佳作,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审美性.在《阿Q正传》的戏剧改编史中,许幸之的改编突出了原著精神,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对个体的生存状态和社会的精神生活做了的戏剧化改编,曾多次跨越不同历史时期进行修改和上演,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关键词:许幸之;改编;戏剧思维;戏剧情节;人物形象

《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一部响彻中外的文学作品,具有一种难以比拟的深刻性,映射出鲁迅对个体命运思考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典型形象阿Q身上反应了一种“社会相”,这种“相”不仅仅个体的,甚至是集体的;不仅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不仅反映了表层的世俗和社会特性,更深层的揭露了社会上一类人的情感和灵魂,是某一阶段的民族劣根性的神髓.这样一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现实主义作品引得艺术家许幸之的青睐.1937年许幸之的《阿Q正传》在《光明》半月刊2卷10-12期(1937年)上发表,1939年又出版了单行本,截止到1953年,上海光明书局印刷第十版时,累计印刷数已经达到好几万册,这样的出版量在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动荡时期和解放初期可谓是炙手可热.许幸之(以下简称许)成功的将《阿Q正传》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扩大到市民阶层、工人和农民中去,让更多的群众感受到了鲁迅的爱国精神和革命情怀,激发了群众自我意识的觉醒.

习近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无魂的躯壳.”1许改编成功的原因离不开他扎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他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完成了对《阿Q正传》的戏剧性建构.

一、人文哲思的戏剧思维

许兼具民族化思维和世界化眼光,主张:“民族形式可以掺杂一些外国的东西,但语言写法应该是中国的”.2许融会贯通了这种“中西美美与共”的戏剧思维,将外国的东西“中国化”:序幕幕前戏中将欧美古典戏和中国京剧相结合,为幕后做充分准备;序幕中的木头人的戏的应用,采取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剧坛最流行的“戏中戏”的做法;第五幕对簿公堂中,县官对庄大和屠夫的冤情充耳不闻还勾结土豪劣绅,冤判错判.赵太爷和假洋鬼子“借刀杀人”把引诱良家妇女、偷窃静修庵的香炉的罪名扣到阿Q身上,把阿Q当做替罪羊.揭露了*污吏任意蹂躏人权,草菅人命,视国家法律为儿戏.利用法律去满足一己私欲,丝毫不顾人民群众和利益,这正是莫里哀和果戈里其喜剧里常运用的手法.

许通过戏剧语言将人物的“生活流”和“意识流”结合起来,入骨三分的刻画出阿Q代表的国民劣根性文化精神性格.正如本·琼生所言:“语言最能表现一个人:一说话我就能认出你.它展现我们内心深处最隐秘的部分,是我们灵魂的表象.世上没有哪面镜子能象语言那样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情绪和内心.”3许采用阿Q与老头子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详尽描绘了阿Q要“革命”的内容,揭示了阿Q革命梦背后的“潜台词”:一旦压抑性的意识形态被狂欢所冲破,混淆了虚构与真实的界限,这种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的狂欢将会危及到整个民族文化精神的塑造.戏剧语言还蕴含着另一个因素:“观众.这就是说,对话的每一方都会多出一个参与者,他虽然不说话,却很重要,因为戏剧对话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对他说的,目的就是要影响他的意识.”4许对这段对话的精心编排就是为了让不同层面的观众在理解“阿Q精神图解”的基础上加深对“阿Q式革命”的感悟.正如所言“其实阿Q当时的所谓革命,不过是想跟别人一样拿点东西而已”.这个东西即女人、钱财和权势,这三种追求淋漓尽的表现了我国农民革命局限性.但许本弱化对阿Q姓氏问题的阐述,仅以幕外音的形式一带而过.原著对阿Q姓氏问题的描述深刻反映了家族文化带给人的意识和烙印,阿Q本来是姓赵的,但因他贫困不堪、受人歧视处在社会地位底层赵太爷认为他不配姓赵,批判了封建意识的阶级性与局限性.

许本加强了阿Q身上的悲剧性,突出了个体命运悲剧和集体意识悲剧的关联性.渲染了阿Q身上劳动人民的普遍优点和他想要通过革命来改变现状的,肯定了阿Q有价值的地方.但这种有价值的地方被阿Q的精神胜利法,欺软怕硬,讳光讳亮等无价值行为吞噬时,悲剧便产生了.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5”精神胜利法是阿Q悲剧的根源.卡尔·雅思贝尔斯曾指出:“悲剧在人类上命中是基本的,不可避免的,每当意识超越了能力,悲剧便会产生,特别是当主要欲念的意识超过了满足它能力的时候,难以遏制的,对无法减轻的人类痛苦的慰藉-这些都不能从人类的生存中剔除掉,随着人类力量的增长,旧的被满足了,而意识也随之相应地甚至更迅速的扩展,于是又有新的和悲剧出现.”6阿Q式的悲剧发生在意识超出了能力的虚空地带,阿Q不断体验到了自己毫无付出实际行动和能力而取得的“精神上的成功”,这种“精神上的成功”变成破坏性力量毁灭了阿Q,这不单是阿Q个人精神灵魂的症结,亦是当时社会国民性病态的整体写照.许通过阿Q个人的遭遇,映射出在农村中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一批军阀官僚、土劣绅、贫官污吏所篡夺,满清政府刚退别历史舞台,大大小小的残渣余孽、*污吏们即刻粉墨登场了,于是革命遭到惨痛的失败.许深入揭露了辛亥革命有如罢花一现似从胜利到失败的事实,表述了许对社会历史现状的*与反思.

二、丰富多元的戏剧情节

首先,许本丰富了戏剧情节.增添了鲁迅其他小说的情节,创造典型环境,突出原著的主题思想.除了保留了《阿Q正传》的主要情节外,又增设了《明天》、《孔乙己》、《药》、《示众》等小说的情节.如《明天》中的人物活动出现在戏的开头部分;孔乙己喝酒穿插于第三幕;《药》中关于“人血馒头”、第六幕之中《示众》中胖孩子看行刑等情节.许本将鲁迅其他作品的情节融合进来,集中反映了社会的心理结构和心理定势,向世人展现出“集体无意识”的可怕后果.许本由六幕组成:一.恋爱的悲剧;二.生计问题;三.从中兴到末路;四.革命;五.不准革命;六.大团圆.许本每一幕前对时间地点和布景都进行了详尽的描绘,时间设置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前四幕的时间设定在宣统三年,而不准革命和大团圆设置在了民国元年某年某日,这样的设定暗示现实生活中辛亥革命的失败.在景地的选择上看似分散实则互为关联,足以概括阿Q精彩的生活事实.在布景的设置上,许把“平面的”变成“立体的”,把“静止的”变成的“运动的”,强化了舞台感、增加了戏剧审美情趣.这些布景不仅有形式上的美感,更有内容上的深刻蕴意,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其次,许加入了一些原著并没有的纠葛和冲突,把严肃的社会问题嵌入到社会生活的戏剧化描绘中.譬如:第一幕赵太爷与吴妈通奸后怀孕,赵太爷诬陷栽赃给阿Q;第二幕阿Q撞见推销洋货,收购古董的假洋鬼子勾引小尼姑,并与其发生冲突;在第三幕、第五幕中吴妈分别两次与赵太爷发生冲突.这是正义者和非正义者、真正革命者与冒充革命者的矛盾冲突,实则是不同阶级的社会冲突.其形式以群众激烈斗争为开始以强权者残酷的镇压为,最终以偃旗息鼓为结束,揭露了苦难民众的悲惨命运.体现出辛亥革命失败后社会矛盾的进一步尖锐化、激烈化.这种生活化、情感化、世俗化的描绘反映出统治阶级带给劳动人民的枷锁,不仅仅是精神的,更是肉体的,严重阻碍了人民的觉悟.阿Q正因其愚昧无知对莫须有的构陷“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成为种种矛盾的受害者和承担者,正如所言“阿Q是一个不觉悟的农民典型”.阿Q这种不觉悟,不仅是自身思想的局限性,其产生的根源更是封建统治者的策、教育.所以,以阿Q为代表的社会的中下层人,没有救国救民的革命理论做指导,就更不会产生革命行动,革命的方式,而这种“斗争”方式的结果只能是失败.

三、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

乔治·贝克说过:“一部戏的永久价值在于性格的描写”.7性格描绘不仅是戏剧价值,更是直接打动观众,感染观众的关键点.许不但强化丰满了整体人物的性格特征,亦针对个体人物做了立体多面的描绘.

首先,许刻画了阿Q精神性格的二重性,揭露了阿Q与强权者在文化心理上的内在统一性.一方面,揭示阿Q这一典型形象身上的国民性劣根,突出了阿Q愚昧、麻木的性格本质特征和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另一方面展示了阿Q性格的主要优点,如勤奋、忠厚、憨直,仇视地主.这正符合在阿Q为例分析中国农民普遍性格特征的论述“农民的性格有两方面.一是黑暗的”,“一是光明的”,“他们一身就具备了这两种矛盾的性格”.把黑暗面称为“封建主义的一面”,把光明面称为“主义的一面”,以此揭示了农民的性格的复杂.许本继承原著批判了阿Q讳光讳亮,惧怕别人的批评和嘲笑,毫无自我批评精神,在任何情况下都自诩是“胜利者”的阿Q主义.亦突出了阿Q想要革命的满腔热情,通过诸多情节表现了阿Q想要革命的,指出阿Q革命的定义是不对的,但肯定了他要求革命的意识.阿Q虽然和强权者属于两个阶级,但阿Q春风得意之时,也具备了“主子性”,他也想要统治、凌辱他人,欺负小尼姑与小D.赵太爷失意时也会怯怯低唤阿Q为老Q,以示亲近和熟络.刘再复曾指出这种心理正是“中华民族的劣根性,不仅是奴性,而且是主人和奴隶之间恶性循环的“主奴根性”,即失势时逆来顺受,自己甘于屈辱时而无抗争精神;得势时则以强凌弱、欺负自己的同胞,在兽面前显示出“羊”性,在“羊”面前显示出兽性,而独缺少人的个性、主体性.”

其次,许本中人物性格的美丑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肯定了具有革命精神和反抗精神的群众.许本改变了吴妈的性格,把其塑造成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加入鲁迅《药》中大义凛然的革命家夏瑜.表现了吴妈反抗意识的可贵,赞扬了夏瑜的革命意识和正义精神,激发了观众理性的思考.另一方面,丑化并批判了剥削阶级.事先定性了赵太爷、假洋鬼子、县官的形象,体现了其贪婪、虚伪、奸佞、暴戾、颠倒黑白、不明是非,肆意妄为欺压贫苦的大众本质,折射出旧社会剥削性和复杂性的痼疾.许通过美丑对比的手法辛辣的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妥协性,批判了封建社会传统礼教和道德的崩塌,揭露了社会转型时期的混沌氛围.

《阿Q正传》原作就有着强烈的批判精神和革命意识,是折射民族历史文化精神的一面镜子.许幸之在此基础上的改编诚如琳达·哈琴所言:“改编,就像进化,是一种跨越世代的现象.一些故事明显地拥有更多的‘在文化环境里的稳定和穿透力’,就如道金斯所指出的.故事确实以不同的方式,用新的材料在文化环境里被重述;就像基因,它们通过变异以适应新环境—传给它们的‘后代’或者改编作品.而最强壮的更能生存;它们繁荣.”9

注释:

1.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

2.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1956年8月24日.

3.[德]曼弗雷德·普菲斯特著.戏剧理论与戏剧分析[M].周靖波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141.

4.[德]曼弗雷德·普菲斯特著.戏剧理论与戏剧分析[M].周靖波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132.

5.黄如文著.鲁迅论戏剧[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3:22.

6.[德]卡尔·雅斯贝尔斯著.悲剧的超越[M].亦春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15.

7.[美]乔治·贝克著.戏剧技巧[M].余上沅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243.

8.刘再复著.刘再复集—寻找与呼唤[M].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308.

9.[加拿大]琳达·哈琴著.一种改编理论[M]. 纽约:劳特利奇出版社,2006:32.

上文评论: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许幸之和《阿Q正传》和建构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戏剧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戏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云岩区老干部学习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3月12日,云岩区部分离退休干部在区老干部活动中心会议室,学习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会上,区委离退局局长唐建华从五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开创.

《最好的告别》最好的人性呼唤
最好的告别,是一部好书 作者是一位好的外科医生,大名鼎鼎的阿图·葛文德 10 年前,此书名世伊始,就风行全球,好评如潮,赞誉爆棚 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马尔科姆评论说最好的告别,警示我们,.

一念红尘越生死,甘为知己抛头颅《聊斋连城》中的知己之爱
摘 要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了许多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进步的爱情观,其中“知己之爱”写得最为出众,连城就是代表作 小说描写的连城和乔生的知己之爱,可追溯到中国传统的交友之道&m.

生态优先,绿色《2019贵阳共识》发布!
7月8日下午,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圆满闭幕,年会发布了2018贵阳共识 本届年会经过充分讨论,深入交流,初步形成以下共识 1 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 坚持平……互助合作共赢原则,加强绿色.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