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微生物学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与《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参和度的实践和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微生物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3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参和度的实践和,本文是微生物学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与食品微生物学和实验教学和实践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微生物学论文参考文献:

微生物学论文参考文献 实验教学和仪器杂志食品安全论文2000字教学论文范文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1 前言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与食品加工、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食品微生物学的目标是,使食品相关专业的学生具备微生物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同时掌握较强的实验技能,并最终达到可以独立完成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实际工作.所以,其实验教学体系是否科学与完善,对于能否将学生培养成符合食品行业要求的优秀从业人员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的食品安全专业的实验教学为研究对象,从课程的选择、优化专业实验、转变教学观念和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改进实验成绩评估方式等方面具体构建实验课程新体系.探讨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目的为充分提高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

微生物个体小数量大,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理论课程介绍较为抽象,需要结合实验.所以,实验部分教学是食品微生物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操作动手能力[2].本课程共11 次课,每次课共三个课时,设计十个实验,分别为:(1)显微镜的使用:细菌的简单染色;(2)细菌的革兰氏染色;(3)芽孢、荚膜染色法;(4)酵母菌的大小与数量测定;(5)放线菌形态观察;(6)霉菌形态观察;(7)培养基的配置及灭菌;(8)微生物的接种与分离技术;(9)菌落总数的测定;(10)大肠菌群的测定.最后一次课为实验操作考试.

2 确立实验教学价值,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食品微生物检测分为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检测结果是衡量食品卫生的重要指标之一,应用于生产、贮藏、运输和销售的各个环节,所以掌握食品微生物检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3].我国食品微生物检测的主要方针室“预防为主”,因为一旦食品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轻则带来经济损失、影响出口贸易,重则损害消费中健康,甚至会导致死亡.

微生物学是一门最有自己独特实验方法的学科[4].一个多世纪以来,它的迅猛发展是紧紧依靠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和技术持续革新而取得的.如果说现代微生物学的进步是因为学者们不断地“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结果,那么,现代微生物学实验方法的进步就需要学者们不断自觉地“站在巨人手掌上”才能达到.

3 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程体系

我们应该认识到,实验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动手参与的机会就越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就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应贯彻“培养兴趣,严格要求;操作为主,验证为辅;重点技术,反复实践;善于活用,巧于动手”等原则.

(1)半开放式教学.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对实验具体步骤讲解要简洁,注重实验原理.一加四(一个老师和四个助教)的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及时对个别学生实验操作的错误和遇到的困难进行纠正和指导.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提高参与度.

(2)团队合作式教学.对于部分综合实验,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内容,或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实验题目,形成个性化学习[5].老师指导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然后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思考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例如“培养基的配置”实验中,只告诉他们具体要配制多少平板、斜面和半固体培养基,不给出具体的配方,而是引导学生分工合作,查找资料、计算出需要的量,实验前的准备,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束后的工作等的分配和协调.

(3)科研探究式教学.我们以开展第二课堂拓展实验的形式鼓励学生参加研究创新性实验,如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生学术基金、实验室开放基金、挑战杯等创新性实验项目.从选题、写出开题报告、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包括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熟悉实验室使用管理,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这一过程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科研素养.

4 了解学习目标,学生参与课程内容设计

食品微生物学是基础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6],属于应用微生物学的范畴,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为食品监测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培养食品工作者,使其掌握有关微生物检测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必修课.

实验课程注重对基础实验操作规范和技巧的训练,例如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无菌操作概念和菌落、菌体形态观察与鉴别.在完成基础实验环节后,参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开设“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食品中大肠菌群计数”“食品中金葡萄球菌的检测”等综合实验.

在“大肠菌群的测定”中,以往都是教师装备好待测样品,例如湖水等,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检测,学生没有参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如取样、稀释.甚至由于大家的实验内容相似,实验结果存在抄袭等现象.现在我们分组,让学生自主参与实验设计,选择自己需要检测的待测样品,并进行预处理.学生的深度参与,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把课堂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巩固和深化.

5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留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空间

在以往的实验讲解中,教师往往关注于具体的知识及操作细节的陈述,越教越专,越教越细,这样一种微观的、过于战术性的教学模式是不利于学生主体能力培养的[8].

在“革兰氏染色”,我们提供三种样品分别为大肠杆菌、金葡萄球菌和蜡状芽孢杆菌,传统实验过程中,老师讲解理论原理,标记好样品.而此次试验,我们只对样品标记序号,学生通过对染色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判断样品.

实验报告不再只强调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要对你的实验结果具体分析,并留一些思考与讨论题目,在“霉菌形态观察”,每个同学需要对观察到的结果进行说明,标注出黑根霉的菌丝情况和子囊孢子情况,黑曲霉菌丝分隔情况和分生孢子着生情况,青霉菌丝和分生孢子着生情况,结果记录如表1,思考题:你认为在显微镜下,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主要区别有哪些?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度,在听课和实验过程注意会更加集中.

6 以实验操作为重点,完善实验成绩评度

过去学生的实验成绩的评定主要是根据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书写情况和出勤率,对于实际实验操作过程的考查较少,所以存在总评成绩避重就轻,而且容易导致学生懈怠实验操作过程.我们根据微生物实验课程的特点,对实验成绩评度进行一些完善和优化.根据微生物实验课具有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等特点,制定相应的成绩评定方法和具体指标.

(1)更注重参与度的成绩评定方式.对于验证性实验(例如: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等),按出勤情况、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课堂纪律等按比例打分.对于综合设计型实验,则从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步骤,提出所需实验仪器和药品,以及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与分析进行综合考核.我们实验中安排一位和四位助教,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指导.“重在过程,不唯结果”[9],实验过程在占成绩中的40%.

(2)兼顾实验态度的成绩评定方式.从实验前的预习、实验操作的态度以及实验后对实验仪器、试剂和卫生处理的态度进行综合评定.例如,认真书写预习报告,课堂纪律,保持实验室整洁卫生分别占实验成绩评定的10%、5%、5%.

(3)实验报告强调思考与讨论的评定方式.从实验报告书写、数据处理,实验结果的思考与讨论情况进行评定实验报告书写情况,并规定同组学生只能共享实验数据,实验报告不能完全复制,既实验结果分析,思考与讨论不能重样,否则取消抄袭者与被抄袭者的该实验成绩.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40%.

实践证明,这种成绩评定方式更具有公正性、公平性和合理性,极大地减少了部分学生实验过程中懈怠、偷懒和抄袭实验报告等现象,提高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更主动参与到实验过程中.

7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食品从业人员有着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深入、深化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已经在大多数实验教学工作者之间达成共识.我们学校对食品安全专业的学生,在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尝试,是让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新教学模式.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完善,这种教学模式必定能够实现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食品从业者的预期目标.

此文评论:本文论述了适合食品微生物学和实验教学和实践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微生物学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微生物学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能使学生正确认知事物,掌握一般化学事实探究的方法 同时,实验教学具有目的性,探索性,现实性和易感知性,可以培养学生观察.

基于能力培养的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改革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a 2018 06 023摘要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师授课的基本手段,不仅能够加强教学环节,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并提高学生科学的.

关于钢琴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刍议
【摘 要】在钢琴演奏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是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必由之路 这篇文章以音乐表现力的基本构成要素为写作切入点,随后提出良好钢琴学习氛围的营造、通过学生钢琴演奏素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参和的几种实验
赵梦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不同的化学实验,这些化学实验的教学侧重点不同 现说明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参与的几种实验,开展这些化学实验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引导.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