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技术转移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跟创业背景下陕西高校技术转移效率实证类论文例文

主题:技术转移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3

创业背景下陕西高校技术转移效率实证,该文是有关技术转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实证研究和技术转移和创新创业背景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技术转移论文参考文献:

技术转移论文参考文献 现造技术论文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创业论文电脑知识和技术期刊

段婕1白海林2张啸川2

(1.西北工业大学 人文与经法学院;2.西北工业大学科技管理部,陕西 西安 710072)

摘 要:文章在分析创新创业背景下陕西省高校技术转移现状及高校技术转移效率不高问题的基础上,以陕西省7所“211”高校为代表样本,建立了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方法对高校技术转移效率进行测算,并根据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分析结果认为人员与资金、管理机制、*机构及利益分配是影响陕西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关键因素.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利益分配机制为保障、完善的政策法规为前提、产学研合作为途径的对策建议,以提高陕西省高校技术转移效率.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校技术转移;DEA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2272.2017.20.026

*基金项目: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面上项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陕西省高等学校技术转移问题研究”(2016KE420003);西安市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资助“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城市建设研究——产学研合作对建设创新型城市影响力的实证研究以西安市为例”(2016040/RK03(6));2017年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新创业课程建设项目成果

作者简介:段婕(1972-),女,博士,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产业经济,技术创新;张啸川(1970-),男,博士,西北工业大学科技管理部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管理学;白海林(1991-),女,西北工业大学应用经济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产业政策.

收稿日期:2017-08-22

0引言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国家战略强调要调动社会资本力量,促进创新型企业成长,充分激发国内需求以保证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这一战略的实现,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创新,通过鼓励创新来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进而转化为经济效益.技术的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主要依赖于高校以及科研机构,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科研力量汇聚地的高校成为将技术转移和市场需求进行对接的重要桥梁.但是长期以来,高校技术转移的效率不高,与国内外发达国家高校技术转移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高校科技成果能否顺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省、市甚至国家科技力量的强弱.因此,基于“大众创新、万众创新”这一大背景来研究高校技术转移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对高校技术转移效率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了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范柏乃、余钧从区域环境、资源投入这两个方面对高校技术转移效率进行了研究,得出科技经费投入、人员投入以及地区经济增长对当地高校技术转移的作用是正向的,政府经费对技术转移的作用是反向的;吴洁、施琴芬等基于知识供应链的视角,认为高校在技术转移的过程中,均存在明显的效率损失,并且高职研究与发展人员占R&D人员比例、仪器设备经费支出比例、应用研究经费支出比例等对高校技术转移效率有正的影响;原长弘运用了A方法从市场需求的规模以及当地支持两个角度出发来研究二者和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关系,得出市场需求规模与高校技术转移效率是反向变动的关系,而政府的支持与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变动是一致的;孟琪首先分析了地方高校技术转移存在的困境,基于DIM法进行了技术转移的对策分析;郭东妮以技术转移的制度体系为出发点,分析了各种转移模式的优缺点以及我国法律体系中不完善的地方;肖国芳、彭术连则运用DEA方法,对我国27个省份2002-2011年高校技术转移TFP的变动进行测算,认为技术转移效率的提高主要依靠于技术进步;范柏乃、余钧运用了DEA的方法测度了2011-2015年我国31个省市的技术转移的效率,得出的结论是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效率普遍比较低,其中东部地区转移效率最高,中部稍弱,西部最弱,并认为这3个区域经济水平的差异造成了技术转移效率的高低不一.

综上所述,早期关于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的研究,在定量研究方面所涉及的方法仅是简单的指标统计、排序,后期实证研究所得出的影响高校技术转移效率低的因素则各不相同.学者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如范柏乃、余钧认为政府经费投入会对高校技术转移产生负效应,而以原长弘为代表的大多数学者认为政府经费投入对高校技术转移有显著的正影响;有些学者如保罗·克鲁格曼等学者认为科技经费的投入并不能很好地促进技术转移效率的提高,而张运华、施琴芬则认为技术转移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投入,因此需要更加深入的实证研究.经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外研究主要专注于评价某一国或者某个省份整体高校技术转移效率情况,试图找出影响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因素,但是不同地区有其特色;缺乏对同一省市的高校之间技术转移效率差异的比较研究.因此,本文以《2015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中所列的陕西省7所教育部直属“211”高校为例,对比分析陕西省高校间技术转移效率的差异,并分析了具体造成这些高校技术转移效率不同的原因以及影响技术转移效率的因素.

1陕西省高校技术转移的现状

陕西是我国的教育大省,有普通高等学校81所,其中“211工程”学校有7所,“985”学校3所,为国家培养了各行各业的高素质人才.虽然地处西北地区,但陕西省一直都注重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从政策、资金各个方面给予支持,并成立了国际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陕西省技术转移中心,旗下有西安交通大学技术成果转移有限责任公司、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陕西理工学院技术转移中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长安大学科技产业发展中心、西北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一方面利用高校自身的人才和资源优势直接与相关企业进行技术合作,由企业提供资金、设备、场地等,校方负责进行技术、工艺、科技成果的研发以及相关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通过*机构进行技术转移.目前,相比全国的其他省份,陕西省高校的技术转移现状见表1.

因此,从陕西省高校整体出发,从资源投入的角度来看,陕西省共有研究与发展机构275个,位列全国第九,而且2015年承接项目数9 138个,占全国的5.05%.无论是人员投入还是资金投入,陕西省高校在全国都是有优势的,其中陕西省研究与发展人员为12 297人,在全国排第11位处于中上游的位置,科研经费为46 798.1万元,占全国高校科研经费的7.34%,在全国排第5位,说明陕西省高校进行技术研发的资金比较充裕.人员与资金投入分别占全国的3.3%、5.1%,与西部、东北省份相比来说,这一比例是比较高的,但是远远低于北京、上海、江苏地区.

从科技成果转化角度来看,陕西省高校专利授权数为5 024件,在全国排名第5,占全国的6.1%,与人员与资金投入的比例相比,这一数值相对提高.虽然陕西省专利授权数排全国第五,但是从出售的专利数量来看,陕西高校共签订149份专利出售合同,合同金额为1 834.4万元,平均每份合同金额为123 114元,而全国这一平均数值为25 4115元,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科技成果转让来看,共签订515份合同,总金额为18 632.6万元,平均每份合同金额361 789元,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361 155元;但是从转让率来看,专利出售数/授权专利数这一比值仅为3%,说明现有的技术转移率很低,仅有很少数的科技成果能实实在在地转化为收入,说明陕西省技术转移效率不高,这与陕西科技教育大省的现状极为不符.

具体到各高校,2015年陕西省6所“211”“985”高校所拥有的R&D人员为6 876人,而整个陕西省高校R&D人员为12 297人,这6所高校所占比例为55.9%,这6所高校在科研经费、R&D经费、承担项目数等方面都远远超过其他高校所占比例,这说明了陕西省高校在资源配置方面极其不均衡,大多数学校在资源方面处于劣势(见表2).

从专利转让率来看,具有资源优势的这几所高校的专利转让率都比较低,最高的是西北工业大学的11.40%,而长安大学的转让率仅有0.52%;相比于专利转让率,这几所高校的技术转移率有所提升,但是最高的也仅有19.74%.从资金投入与产出来看,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从技术转移来看,高校技术转移效率整体偏低,最高的也没有达到20%.究其原因主要有:陕西省高校虽有相对丰富的人力以及资本资源,为各高校进行科技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人员投入比例要低于资金投入、承接项目的比例,一方面可能会导致投入各要素不匹配,另一方面造成资源闲置,从而使得产出效率低下;技术产品的单位价值相对较低,出售专利单件合同金额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技术转化为效益的能力较弱,大多数技术还是没有被应用到现实生产活动中去;导致陕西省科技资源配置不均衡,呈现一边倒的局面.

2实证分析

2.1模型选取

国内关于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实证分析普遍采用DEA法和A法,与其他评价技术转移效率的方法(如熵权灰色关联分析、SPA、AHP等)相比,DEA方法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客观性很强,而且简单易操作.DEA模型又分为C2R模型和B2C模型,前者以“规模报酬不变”为前提,但是对于技术转移来说,其本身肯定会涉及到技术的变动,从而造成规模报酬的变动,所以本文采用规模报酬变动B2C模型.在此模型中,若综合效率值等于1,则说明DEA有效,若综合效率值不等于1,则说明DEA无效.

2.2指标的选取

从我国利用DEA方法测度技术转移效率的文献来看,大多学者采用的输入指标有人员投入、经费投入以及科技成果投入,输出指标具体用技术转让合同数以及技术转让收入额来表示(见表3).

3.地区国内生产总值

在输入指标选取方面,由于学界对政府经费投入以及科技经费投入存在分歧,基于创新创业的背景下本文把这两项均列入输入指标体系,以高校当年科技经费支出额来说明科技经费投入额;由于人员与资金是相配套的,所以把R&D人员投入也作为投入指标,这里的R&D人员既包括全时的也包括非全时的.在输出指标选取方面,科技活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取收益,所以本文以技术转让合同数、当年实际转让收入以及发表论文数作为输出指标,结合数据的可得性原则,本文建立以下评价指标体系(见表4).

2.3指标测算

以陕西省7所“211”“985”院校为例,考虑测算结果的可比性以及数据的可得性原则,选取2015的数据进行测算,原始数据见表5.

根据表3与表5中的数据,利用DEAP软件计算得出表6.

2.3.1效率分析

计算结果显示,陕西省这7所211高校技术转移综合平均值0.781,说明技术转移效率不高,整体未达到DEA有效,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在这7所高校中只有长安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这两所高校的综合效率达到了DEA有效.而剩下5所高校没有达到DEA有效,这说明了这5所高校在资源配置、利用等各个方面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需要说明的是,DEA等于1,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在DEA中只要投入单元足够低,即使决策单元值也很低,则仍然是DEA有效的.如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DEA效率虽然没有达到1,但是其当年实际转让收入在陕西众多高校中排名是比较靠前的.技术转移的时滞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技术转移效率低,由于有时各要素的投入和产出往往不是同一年产生的,有些技术从资金投入到转化可能需要几年时间,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当年的技术转移效率不高的局面.

从具体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来看,技术效率是在给定投入组合的条件下,决策单元所能获得的最大产出.从表6中可见除西安电子科大和西北大学外,其他5所高校的技术效率均达到了DEA有效,占7所高校的70%.尽管其技术效率是有效的,但受到规模效率的影响,有些高校的综合效率又是非DEA有效的.规模效率考察的是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各省区是否在最合适的投入规模下开展技术转移活动.由此,未能达到综合效率有效的高校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说明投入与产出不匹配这些高校应该缩小现有规模或者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调整期投入与产出来提高DEA效率.

2.3.2投影分析

如表7所示,对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来讲,研究与发展人员与当年支出经费出现了相对冗余的情况,需要增加技术转让合同数、当年实际转让收入、论文数才能达到DEA有效;对于西北大学来说可以通过增加论文数来达到DEA有效.以这几所高校为代表,说明了陕西省高校技术转移效率低既有投入冗余的原因,也有产出不足的原因.

3陕西省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结论分析

DEA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投入与产出结构、规模的不合理是导致技术转移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具体到投入来说,就是资金与人员投入的比例以及数量都会影响到效率的高低,高校的科研导向直接决定着投入人员在技术转移过程中所做的工作;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技术转移必然要充分了解市场需求;若只是单纯为了完成科研任务,则创造的新技术很难被市场所采用;此外,管理机制也影响着技术转移人员的积极性,若高校管理机制完善,切实给予相关人员利益保障,就能够激励科研人员去技术转移.从产出角度来看,很多时候高校的技术转移都要依靠一些*平台来进行,*平台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技术转移效率的高低;一般来说在技术转移后都会有收入,如何分配这些收益又决定着相关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因此,本文认为影响陕西省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因素有人员与资金、管理机制、*机构、利益分配.

3.1资金与人员投入

技术是技术转移的客体,而一项技术的研发需要一定的人员和资金才得以进行.研究分析认为,经济比较发达区域的高校科研资金更多,而陕西高校则将更多的资金投向于基础研究,R&D经费往往都不足,缺乏市场化转化的条件.从人员角度来看,在陕西高校中欠缺有知识和经验的专门从事技术转移的人才.资金和人员的投入要有一定的合理比例,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投入,不能无限地投入某一要素.

3.2科研管理机制

全国高校目前的科研管理模式基本上都是:高校申请项目——项目申请通过——政府拨款资助——高校相关人员进行研究.一般来说立项的项目都比较靠近科技领域的前沿,但高校在研究过程中更多注重是否能够按时完成项目的任务要求,与有实际需求的企业沟通不足,使得高校的研发成果无法转换.另外,高校的科研考评机制重科研轻转化,一方面是许多高校在对科研人员进行职称评审的时候,更多注重的是项目立项数,获得的项目资金数,以及所做课题数以及发表的论文篇数,对科技人员的绩效考核也过多地强调成果的数量,不与成果转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直接挂钩;另一方面高校的科研管理机制不足以有效激励科研人员去进行技术研究、创新、转移,导致科研人员盲目地追求科技成果的数量和单纯的理论水平,忽视了科技成果应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机构

现在高校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技术转移效率低.陕西高校技术转移的途径:①高校直接与企业进行合作,从而进行技术转移,但是这种方式主要是企业有了技术需求以后才找高校进行合作,不确定性很大;②通过建立专门的*机构,如技术转移中心、产研学合作办公室等;③以政府为主导,企业、高校自愿参与.大多数高校主要依靠*机构进行技术转移,但*机构普遍配备的高科技人才较少,管理体制也不太完善,使得技术在转移环节处于低效率.

3.4利益分配机制

陕西省高校相关人员进行科研的时候所能拿到的报酬仅仅只是项目拨款额中的绩效部分,而且绩效比例并不高,在技术转移之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甚至出现免费技术推广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科研人员科研及进行科技成果转让的积极性.

4提高陕西省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对策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发源地以及重要的支撑力量之一,高校的创新活动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整体的技术水平,所以,对于高校来说,技术的创新还任重而道远.高校的技术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高校、企业、政府、*结构等多个要素,所以需要各方共同发力来提高技术转移效率.

4.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高校作为技术转移中重要的角色,首先需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评审机制.要实时了解市场环境以及需求的变化,使自己的研究能够适应市场需求.使科研项目和成果的转化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既要注重科研项目的完成,又要保证后续科研成果的转化.把项目完成情况与后期的经济效益按照一定的比例作为考核的标准.在此过程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研人员要与相关的企业进行实时交流、反馈,及时了解企业需求来完成科研项目.陕西高校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学校人才的培养,培养更多高素质、更专业的人才;另一方面要从外引进人才,加强与其他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可以与其他高校或者机构进行人才的联合培养.除此之外,要注重培养科研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在面对技术转移时可以更加得心应手.对于技术的接收方企业来讲,同样也要加强自身队伍的建设,企业对于科技成果的吸收能力也是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能否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4.2以合理利益分配为保障

由于在技术转移过程中利益分配不匀,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研人员进行技术转移的积极性.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经验如美国麻省理工、哥伦比亚等大学的做法,制定一套利益分配标准,以规定、条文的形式明确在技术转移中相关人员的职责以及在转移结束后各人员的利益分配比例,适当提高技术创造者和技术转移者的收益比例,要鼓励技术创造者去进行相关的技术转移工作.

4.3以完善的政策法规为前提

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在进行技术转移的时候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由于政策环境不完善,使得高校进行技术转移的收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积极性不高.目前陕西省在2012年颁布了《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2014年颁布了修正的《陕西省促进技术转移条例》,虽然这两个条例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高校技术转移,但也只是一个大框架,并不能从根本上减少高校在技术研发、转移中的风险.而且,高校与企业合作过程中,有时候成果产权的边界并不明晰,没有相关法律、政策来界定,这会损害某一方的利益,降低其积极性.所以政府应该进一步细化相关的投资、利益分配、监管等政策法规来保障转化通道的顺畅.

4.4以产学研合作为主要途径

当前,陕西省技术转移的模式主要有高校与企业直接合作模式、技术孵化器模式、技术转移平台模式、合作联盟模式.其中主要还是通过高校和企业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只有企业与高校建立了合理的沟通机制,才不会在转化过程中出现偏差.陕西可以借鉴国外高校技术转移模式的成功做法,进一步深化企业与高校间的合作关系,由政府或者相关部门牵头联合各高校与企业共同建立科技转让平台,高校与企业可以采取联合培养学生,高校为学生提供知识,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使高校能够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更加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洁,施琴芬,张运华,等.基于知识供应链的高校知识转移效率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

2原长弘,高金燕,孙会娟.地方政府支持与区域市场需求规模不确定性对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影响——来自中国“211工程”大学的证据[J].研究与发展理,2013(3).

3郭东妮.中国高校技术转移制度体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3(6).

4克鲁格曼,张铭.亚洲奇迹的神话[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5(7).

5陈琨,李晓轩,杨国梁.中外大学技术转移效率比较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方法[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7).

(责任编辑要毅)

此文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实证研究和技术转移和创新创业背景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技术转移本科毕业论文技术转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公民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转向
公民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转向尤 华(盐城师范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摘 要高……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即培养具有积极、理性与有责任感的公民 公民教育是现代社会政治建设的重要.

创业背景下大学生公示语翻译平台创建
内容摘要通过对我国公示语翻译状况的调查可以发现,公示语翻译中的错误问题数量相对较多 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创建公示语翻译平台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的创新创业背景,为大学生的公示语翻译平台创建创业项.

创业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黄江杰 张晓明 (梧州学院 543002 )摘要当今世界,以信息互联网技术为主导的新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为推动新一轮全球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革的引擎,市场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提升 工.

实战需求背景下视频检验技术与其教学内容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0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b 2018 02 030摘要为加强视频检验技术教学环节与实战应用的深度关联,从实战需求出发,对视频检验和视频侦查过程.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