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高等教育相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和台湾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和制度化大学院校评鉴类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主题:高等教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6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和制度化大学院校评鉴,本文是高等教育类开题报告范文跟高等教育和大学院校评鉴和制度化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高等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高等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物理论文2000字大学心理学论文大学生涯规划论文大学心理论文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63)

摘 要:大学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落实,首先是教育思想观念的形成,其次是教育法规、政策及制度的建设,再次是教育评鉴扎实践行与持之以恒.台湾高等教育评鉴中心10年纪事,昭示着高等教育评鉴对大学院校发展的推动和质量的提升.同时,显现评鉴机构的勇气与责任担当:由于大学院校因应着评鉴质量保证机构制定的标准行进,因此评鉴机构需要比大学院校更能高瞻远瞩.只有如此,才能引领和协助大学院校持续改进,并不断向更高教育质量目标前进.

关键词:台湾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台湾高等教育;大学评估;系所评鉴;校务评鉴;通识教育评鉴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742( 2016) 06-0034-07

一、台湾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十年纪事

2015年12月,台湾高等教育评鉴中心成立10周年.10年前,历经了30年断断续续的大学院校选择性的评鉴之后[1],由台湾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台湾153所大学院校共同发起捐资的“台湾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基金会”正式成立(简称:高等教育评鉴中心)[2],从而开启了制度化台湾高等教育评鉴的新时代①.

高等教育评鉴中心的工作目标是:一是精进台湾高等教育评鉴质量:二是*并提升大学院校评鉴实务:三是协助并促进大学院校自我质量保证:四是促发与认可高等教育评鉴机构;五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等教育评鉴平台.

高等教育评鉴中心首任理事长刘维琪教授,是一位拥有近二十年主持多项大型评鉴计划经验,曾担任多所大学校长,并且是深入观察、研究欧美大学评鉴制度的教育行政管理专家.在其领导之下,2006年5月,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创办了《评鉴双月刊》,这是台湾第一份以“大学评鉴”为主题的专业期刊①.作为杂志创办人,刘维琪理事长怀抱对高等教育评鉴事业的一腔责任与热情,以“园丁手札”栏目为阵地,在其任期内连续发表多篇有关评鉴的专题文章,以循循善诱之笔触,传播高等教育评鉴新理念或新思想,化解评鉴务实工作的新困惑或新疑难,引领大学院校营建评鉴新文化或新精神.其短论文章,立意长远,深入浅出,力透纸背②.“评鉴中心成立到现在,接到最多的询问,仍是系所评鉴如何分组、校际之间用什么指标来比较等与‘排名’有关的问题;身为首任董事长,我希望在三年任期内,将台湾社会对‘评鉴’的观念与认知加以扭转、导正,做出一个‘不一样’的‘系所评鉴’,与‘排行榜’分开对待,别再混为一谈.”[3].之后,创办了亚太质量网络( Asia-Pacific Quality Network,APQN)会员刊——英文版《高教评鉴与发展》(ll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10年来,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先后接受台湾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全权负责开展了系列的大学院校评鉴活动:主要有系所评鉴、通识教育评鉴和师资培育评鉴等③.2006年首次启动5年一周期的系所评鉴.有文献[4]详细介绍,不再赘述.第一周期系所评鉴,是制度化评鉴的探索期与奠基期.作为高等教育评鉴中心首次展开的评鉴活动,在充分吸收既往大学院校评鉴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制订了更为科学合理的“系所评鉴”的指标、标准、实施程序与方式以及评鉴结果认定办法.

其间,2007年,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加入亚太质量网络APQN和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国际网络(Intemational Network for Quality Assurance Agencies in Higher Education,INQAAHE),成为会员.值得一提的是,高等教育评鉴中心不仅申请通过IS09001国际质量管理系统认证,而且以INQAAHE优良评鉴准则为依据,于2009年提出了自我评鉴报告,完成了自办外部评鉴[5].

2011年,高等教育评鉴中心主持了大学院校校务评鉴④.有文献[6]已详细介绍.

2012年12月,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建置中英文网站,即台湾高等教育机构评鉴网( http://twheiar. heeact. edu. tw)

2012年初,启动第二周期系所评鉴.同时,将“通识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学门接受“专业同侪”评鉴①.

2014年3月,《评鉴双月刊》正式跨出高等教育评鉴中心的大门,成为台湾三大质量保障机构——高等教育评鉴中心、中华工程教育学会(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Education Taiwan,IEET)②和台湾评鉴协会③的共同分享信息及对外交流的知识平台,开启了质量保障机构合作的新契机[7].

2015年12月,举行高等教育评鉴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研讨会[8].

2016年1月,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发起成立台湾校务研究专业协会④.

以上为台湾高等教育评鉴中心10年制度化大学院校评鉴的发展脉胳,不难看出:台湾大学院校评鉴10年是质量不断提升和品质不断完善的10年.

二、第二周期系所评鉴与通识教育评鉴之检讨

2016年,台湾大学院校第二周期系所评鉴和通识教育评鉴接近尾声,以下简要介绍两个周期的系所评鉴和通识教育评鉴.

系所评鉴第一周期是从2006年至2010年;第二周期是从2012年至2016年.预计2018年启动第三周期系所评鉴.第一周期系所评鉴精神是确保提供学生优质学习环境;第二周期则是注重学生表现及支持系统的建置与落实,评鉴对象从单纯的系所,扩大到系所、在职专班和学门,专业学院,其评鉴结果认定由第一周期的通过、待观察和未通过调整为通过、有条件通过及未通过.

根据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大学评鉴数据库的数据分析得知,第一周期与第二周期的系所评鉴通过率分别为87.1%和90.8%.代表了九成受评系所皆能通过质量保证的低标门槛.不过,由于有34所大学获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可以自办外部评鉴①,所以在第一周期里,自评大学系所评鉴通过率高达94. 6%.而非自评大学只有74. 8%.两者相差接近20%.因此,第二周期系所评鉴通过率之所以略高于第一周期的真相是:非自评大学的系所评鉴通过率从74. 8%大幅提高至90. 8%.这对于正在考虑是否放宽大学自办外部评鉴比例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而言,似乎都可以同意绝大部分大学申请自办外部评鉴‘9].透过这一结果,再比对第一周期校务评鉴②,其分析发现,系所评鉴与校务评鉴呈高度的正相关,反映出大学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大学若要追求卓越、提升办学成效,便需随时重视院校及系所的经营管理[10].

值得关注的是,与第二周期系所评鉴同步的第一次通识教育评鉴,同样强调“教学品质”之确保,重视学生“学习本位”之绩效责任,以及学校如何落实通识教育学生学习成效之品质保证.其目的除在了解各校通识教育专责单位之办学现况和运作成果,判断与建议各校*通识教育之认可地位与期限外,亦期促进各校通识教育专责单位建立品质改善机制,并协助各校通识教育专责单位发展办学特色,迈向卓越[11].目前,大学院校通识教育评鉴通过率仅38%.显示出一般大学院校的通识教育质量仍有提升空间.对通识教育评鉴通过率低的原因,部分评鉴委员与教师作出反思:一是重专业轻通识.因通识教育不像专业领域受重视,导致教学成效与通识课程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无法呼应,以致于部分大学通过率偏低.二是通识教育课程理念目标与教学特色不够明确,其课程与目标之间既无相互连贯,又无法呼应通识教育中心传达的课程主旨.三是课程名称花哨与课程内容哗众取宠,名实不符.在接受评鉴时,评鉴委员看不到学生学习的成效如何,也看不到学生通过课程学到什么东西.四是部分学校在通识教育方面投入不足.“通识教育特色与理念都是为了评鉴而自说自话,对通识课程的投入心力与资源不够,理想性不足.”[12]

虽然,通识教育评鉴通过率偏低,但瑕不掩瑜.通识教育做得好的学校,其经验仍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如台湾元智大学的“经典五十”,要求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期间,必读中外经典名著,由任课教师进行认证,四年之内要积累其规定的学分方可结业.此法不仅融合中外经典思想于课程,而且充盈学生心智和开阔思维视野.“通识教育本来就是一条荆棘之路,艰辛难走,教学成效需要耐心等待,无法马上立竿见影,且必须一直投入心力、持续去做,才能逐渐水到渠成.”综观通过通识教育评鉴的大学院校,其共同的特点在于:一是具有明确的通识教育理念:二是通识教育能获得校长的重视,并投入适当的支援与资源;三是依据学校的定位、愿景及教育目标,制定出通识教育目标及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及能力;四是建置有课程地图,能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与环境、行政组织与运作及自我改善方面落实于行动[13].

三、台湾高等教育评鉴的未来

2015年12月4日,在庆祝台湾高等教育评鉴中心成立十周年而举办的高等教育评鉴国际研讨会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勾画了台湾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蓝图方案①,如图1所示.并提出:面对国际化和少子化的趋势与压力,“拔尖”、“固本”和“转型”是台湾高等教育今后发展的三大任务.未来五年或十年台湾各大学院校应“校校有特色,生生有希望”.每一所大学应该有机会找准自己的定位,建设有特色或个性的大学,从而服务于社会不同层次或方面的需要.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已届十年.在台湾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蓝图之下,系所评鉴制度随着第二周期通过率的提高,以及迈向顶尖大学计划进入第二期建设和越来越多大学院校的自评要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将全面放开自我评鉴,亦即系所评鉴以内控为主,校务评鉴以外部评鉴为主.因此,下一个十年的高等教育评鉴,应在“大学自治”与“绩效责任”之间寻找平衡点.如图2所示②.

与此同时,台湾高等教育评鉴中心正在总结和再现以往十年的评鉴经验与数据,让大学院校看到十年来的成长过程,吸取经验教训,亡羊补牢,更上层楼.

大学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落实,首先是教育理念观念的形成,其次是教育法规、政策、制度的建设,再次是教育评鉴扎实践行与持之以恒.台湾高等教育评鉴中心10年纪事,昭示着高等教育评鉴对大学院校发展的推动和质量的提升.同时,显现评鉴机构的勇气与责任担当:由于大学院校因应着评鉴质量保证机构制定的标准行进,因此评鉴机构需要比大学院校更能高瞻远瞩.只有如此,才能引领和协助大学院校不断向更高质量目标前进①.正如吴思华所言:评鉴文化的形塑不在于权威指导,对学校来说,应将评鉴当成学习、反思与成长,抱持着“过程就是成果”的心态,让评鉴成为鉴赏与反馈的正向循环.

参考文献

[1]金诚,台湾大学院校评鉴及其新趋向[J].大学教育科学,2005(6):9-12.

[2] 编辑部,评鉴十年的省思与再创[J].评鉴双月刊,2015(58):6.

[3]刘维琪,认可vs.排名[J].评鉴双月刊,2006(1).

[4] 金诚,台湾《大学评鉴办法》述评及系所评鉴[J].高教探索,2008(3):58-61.

[5] 江东亮,大学评鉴面临的三大议题[J].评鉴双月刊,2015 (58):7.

[6] 平古,变革中的台湾大学校院系所评鉴[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6).

[7] 陈曼玲,品保机构携手合作,共创知识分享新局[J].评鉴双月刊,2014(48):1.

[8] 张子弋.2015高教评鉴国际研讨会激荡创意火花[J].评鉴双月刊,2016(59):11.

[9] 江东亮,第一、二周期系所评鉴结果的启示[J].评鉴双月刊,2016( 62):14-16.

[10] 编辑部,系所评鉴结果的回顾与前瞻[J].评鉴双月刊,2016(62):6.

[11] 蔡雅文,通识教育评缢认可关键要素解析[J].评鉴双月刊,2012( 36).

[12] 张明华,通识观念大改造——评鉴委员与教师看大学通识教育[J].评鉴双月刊,2016( 59):33-35.

[13] 苏锦丽,解读104年度上半年通识教育暨第二周期系所评鉴结果,评鉴双月刊,2016 (59):30-32.

(收稿日期:2016-08-10;编辑:荣翠红)

此文结束语,这篇文章为关于高等教育和大学院校评鉴和制度化方面的高等教育论文题目、论文提纲、高等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高等教育全球化下的大学国际文化节分析
高……教育全球化下的大学国际文化节分析祝景朋(山东英才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摘 要处在高……教育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大学国际文化节的产生和发展良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情况,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交流.

当代台湾表演艺术中心行现象和反思
以当代台湾活跃的著名表演艺术团体或艺术创作者为例,可以发现从1990年代中后期至今出现了一股艺术与心行相结合的发展潮流,例如林怀民“云门舞集”的舞剧流浪者之歌(1994)、水月.

浅评厦门大学中文有戏话剧《收信快乐》
【摘要】收信快乐是在20世纪末由台湾导演单承矩先生将美国剧作家艾·格尼所著爱情书简改编而来的剧目 厦门大学中文有戏演出季于2017年5月、11月,分别推出了两个版本的话剧收信快乐 春季版.

台湾大学为何要闹教授荒?
人口总数多年停留在2300 万上下的宝岛,却有169 所大学 有些私立大专学校,秋季入学的大学一年级生报到率,约三成左右,不少冷门科系只有几名学生出现,被迫停办; 有些大学预备退场或合并 另外一个危机.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