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新媒体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跟农民工新媒体现状与媒介形象建构方面论文范文例文

主题:新媒体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7

农民工新媒体现状与媒介形象建构,该文是关于新媒体相关论文范文例文跟新媒体和媒介和农民工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新媒体论文参考文献:

新媒体论文参考文献 新媒体营销论文新课程导学期刊新制度经济学论文农村新技术杂志

——以人民网新闻报道为例

刘华欣

【摘 要】为全面了解新生代农民工新媒体使用现状及媒介形象建构,笔者以人民网新闻报道为例,分析了农民工新媒体的使用情况和人民网构建的新生代农民工形象特征,反思并给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 新媒体 媒介形象

一、农民工新媒体使用现状2010 年1 月31 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 年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在外出打工总数1.5 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 个亿.他们中大多数是在上完学后进城的.相对于老一辈农民工来讲,新生代农民工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都不是很熟悉.另外,他们与城市早已密不可分,也不再满足于进城务工后再回到农村务农,而是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成为城市社会的一部分.而社会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新媒体也日渐成为新生代农民工获取知识、表达诉求的重要方式之一.相关调查显示,进入城市后,新生代农民工接触网络的比例为76%,其中59.7% 的人每周上网5 小时以上,29.8% 的人每周上网10 小时以上,而在进城之前,他们接触网络的比例只有14.7%[1].由此可见,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对新生代农民工有更强的影响,如何合理运用新媒体建构农民工形象值得研究.

二、人民网建构新生代农民工形象的特征人民网在引导社会舆论,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形象上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人民网网站检索平台自2016 年1 月1 日——2016 年3 月1 日期间发表的有关农民工的约750 篇新闻报道进行分析,发现人民网塑造的农民工形象多体现为:“爱岗敬业”——《“全国优秀农民工”:杨国玉普通“民工”到“外企”白领的嬗变》(人民网贵州频道2016 年02 月24 日);“边缘化”——《公交车上虽有座农民工不坐:我身上脏》原标题《他说身上脏不愿意打扰人家》(人民网2016 年2 月29 日记者张鸿飞);“品质高尚”——《农民工返乡前踊跃献血,新风尚值得赞赏》(人民网云南频道2016 年02 月06 日);“弱势群体”——《保安持棍围殴讨薪农民工对其头部等击打十余次》(人民网江西频道2016 年02 月06 日)等新时代农民工形象的特征.

三、人民网建构新生代农民工形象的反思人民网对新生代农民工形象的建构时,往往参照其已有的身份特征,一方面将其归为弱势群体,另一方面将其区别于城市人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加以典型化提升,以创造新闻亮点博得受众的关注.这使得关于农民工的新闻报道不仅仅是对社会的客观反映,而是融入了媒体本身的价值观点,这就是新闻框架.在新闻传播学领域,新闻框架意指“新闻媒体或新闻工作者对事件的主观解释与思考结构.[2]

在新闻框架约束下报道新生代农民工,就带来了许多问题:过度放大或者缩小农民工的某些特质,造成受众对于农民工形象认识的偏差;同时,农民工形象欠缺全面性,媒体报道往往以偏概全,新生代农民工形象不够准确,忽略农民工群体的整体真实.这些问题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的传播效果较差,受众对于媒体精心建构的新生代农民工的良好形象并不十分接受.

四、对人民网建构新生代农民工媒介形象的几点建议

(一)记者的采访要全面新闻报道能否体现事实的本质特征,关键在于扎实的新闻采访,甚至有学者认为:“新闻学的核心是采访、采访、核实、核实.采访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新闻媒体在采访中要发掘普通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常的真实的生活,不能只将镜头对准个别农民工,而是要深入整个农民工群体,准确呈现农民工群体的全面形象.

(二)将话语权交给农民工话语权不仅是公民诉求的表达,更是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一个群体的社会地位.农民工作为城市社会的弱势群体,长期以来是缺失话语权的.媒体只有将农民工的话语权交还给农民工,才可能为受众呈现一个真实全面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

(三)遵循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新闻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媒体在报道农民工群体时必须坚持真实性的原则,还原真实的农民工形象.

参考文献:

[1] 杨英新, 网络媒介对新生代农民工影响的现状与问题[J].农业经济,2012(4):55~56.

[2](台)臧国仁. 新闻报道与真实建构:新闻框架理论的观点[J]. 宣读于台湾中国传播学会1998 年年会.

(作者单位:唐山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 年河北省社科联民生项目:新媒体传播视角下都市农民工社会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501125).

作者简介:刘华欣(1981-),女,河北沧州人,讲师,研究方向:新媒体舆情新闻业务.

本文评论:上述文章是适合新媒体和媒介和农民工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新媒体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新媒体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从罗一笑事件看新媒体时代的媒介议程设置
王 颖,谢 毅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广州 510632摘 要 新媒体时代赋予了公众“拇指话语权”,人人都是新闻发布者和传播者 微博、微信、贴吧……公共领域逐渐成为草根网民.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形象包装原则分析
摘 要 每个电视台都有自己的形象,都会根据当地的人文地理和风土人情来对其形象进行包装,从而打造属于自己特色的电视台形象,由此可见包装的重要性 因此电视台在包装时,应该将其形象包装运用到整个电视台的运作.

新世纪中国电影的国家形象建构
【摘 要】电影是使用蒙太奇镜头拼接手法达到叙事目的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可以看到好莱坞的大片越来越得到中国市场的追棒 在大呼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也更应该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民众所喜闻乐见的.

新媒体影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性建构的特点基于湘西南侗族地区的调查
摘要作为全新的媒介类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明显的传播优势,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传统媒体 然而,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其作用亦受到影响,对新媒体的传播效果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应充.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