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参考文献>材料浏览

课程改革类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与从统整走向融合--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以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适合的教育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课程改革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9

从统整走向融合--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以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适合的教育,该文是关于课程改革方面自考毕业论文范文和统整和融合和走向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课程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课程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融合教育论文医学教育管理杂志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摘 要】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在回顾学校课程统整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从学科课程融合、学习环境融合、评价方式融合、教育资源融合以及生涯教育五个方面进行升级,从而探索深化学校课程改革的路径,构建适合的教育,打造高品质示范高中.

【关键词】课程统整;课程融合;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58-0045-02

一所学校的特色发展需要多方支撑,而学校课程就是特色发展的最重要的载体.运用课程统整的方式规划与实施学校课程,这所学校才可能成为高水平的优质学校.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创办于1907 年,学校秉承“明德正行,精微致远”办学理念,全面推进内涵建设,构建适合的教育,努力打造高品质示范高中.

一、回顾课程“统整”

课程“统整”的特征是: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多样化.我们的实践与探索有:第一,构建多元德育课程———主体性、体验式的特色育人.多年来省常中人坚定地占领教育的制高点,不仅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发展境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尊重生命,理解生命,为生命奠定底色.省常中独特的德育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向学生提供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展示平台,学校大多数的活动是由学生自主规划、自主选择、自主承办、自主评价的,学生是活动的主角,从而塑造出学习自主、道德自律、文化自觉的省常中人独特气质,提升学生的价值定位和心境.

第二,搭建立体学科课程———整体性、发展性地创新育人,学校本着继承、发展、创新的思路,以“课程统整”的方式,从学生修习和课程功能的角度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了重组.学校强调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相互整合,形成了A 类课程、B 类课程和C类课程.必修课程确保学生学习的基础性,选修课程则为学生进行选择学习和分层学习搭建了平台.A 类课程为学生参加江苏省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奠基,B 类课程为综合类课程,C类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的特色类课程.目前已开发近五十项校本课程并充实进C 类课程,内容涵盖人文类、方法类、技能类和特长类.三类课程结构彰显了省常中课程的层次性、丰富性、系统性、基础性,符合学生成长特点和学习需求,为省常中学生进行选择学习和分层学习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二、再说课程“融合”

课程“融合”的特征是突破学科界限,体现多元性和丰富性.学校课程“融合”的目标是共同发挥多学科的教育价值,构建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培养创新拔尖人才.

1.学科课程融合.

学科课程融合包括:以学科为基点的学科内融合课程、跨学科融合课程、超越学科的主题融合课程.设想成立四大研学中心,并以“课程融合”的方式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校本化统整,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学科课程,又超越学科课程,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课程系统.目前学校课程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必修课程”,新课标下国家课程中的各学科“必修模块”和“选择性必修模块”,旨在完成国家规定的学习内容.二是“研修课程”,新课标下国家课程中的各学科“选修模块”和校本课程.学校现有各类社团30 余个,门类众多,涉及面广泛.包括模拟联合国、模拟政协、头脑奥林匹克、元博历史社、秋白文学社、数学建模社、焕庸地理学社等.

2援学习环境融合.

为确保学科内容融合,学校将开展建设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一室四中心”.“一室”即原有“行政班教室”升级改造而成的“学习室”.与原来的教室相比,“学习室”的功能更全、资源更丰富、科技感更高、适用性更多、开放度更广,集上课、阅览、活动、讨论、教研等多功能为一体.“四中心”即“人文研学中心”“科技研学中心”“体艺研学中心”和“国际研学中心”,各中心内建成各种功能室.成立4 个“研学中心教师共同体”,全面负责各研修中心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估及资源环境建设.

“智慧云校园”为“一室四中心”提供了数字化技术支撑.我们将通过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平台”与“一室四中心”的课程资源、人力资源、数字技术、环境设施等软硬件资源,以学科联动为特征,实现跨学科的互动与资源融合,学校原有的年级组、教研组、行政班的管理教研教学功能都将在“研学中心”交集,形成“大基地”的规模效应.同时依托“四大研学中心”,以“课程融合”的理念实现学科为基点的学科内融合课程、跨学科融合课程、超越学科的主题融合课程,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大课程”系统.3援评价方式融合.

学分制管理:学校学生高中毕业学分必须达“必修课程”学分130(必修88+选择性必修42)+“研修课程”(学分14)等于144,并增设特长类学生研修学分.

项目制量化:学校每一位学生3 年高中学习期间要求至少完成“8 个100%”的项目量化研修任务.即100%的学生做100 小时义工服务;100%的学生学会游泳;100%的学生精读100 本中外名著;100%的学生完成100 个自主实验;100%的学生完成1 项科创类作品;100%的学生参与1 次才艺类表演;100%的学生参与1 项小课题研究;100%的学生参与1 个项目或社团.目前,学校已有一批社团成绩突出.尤其是学校“模拟政协”团队已连续两年获得全国模拟政协比赛杰出团队奖、最佳展示奖、最佳提案奖、杰出指导教师奖.

4援教育资源融合.

在融合课程的整体构建与实施过程中,我校聘请中科院和高校的专家团队,对学校进行长期、常态的指导,我们举办“科普讲堂”,每年邀请8 位院士、顶尖科学家来校作报告.为融合课程的研发和改进提供智力支持和学术引领,从而保证课程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课程建设提供源头活水.

5援推进生涯教育.

经过近十年的探索,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日臻成熟.初步形成了“生涯规划课程———生涯规划展评———优秀生涯规划报告会———优秀生涯规划论证会”四步一体教学模式,有教学、有反馈、有示例、有论证,并且真正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面的资源和教育整合到了一起.学校的生涯规划辅导在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一是起步早,全省领先.自新一轮课改以来,率先提出高中生生涯教育.二是课程化,全员教育.学校组织生涯规划教育进课堂,并形成了校本性的生涯规划课程方案.三是系统性,综合辅导.以课堂为基础进行延伸,形成了贯穿高中三年、指向全景发展的综合性生涯辅导系统.

归纳上文,上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统整和融合和走向方面的课程改革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课程改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国家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素养化以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为例
【摘要】在学校课程建设实践中,存在重量轻质、过分关注特色化的不良倾向 为此,应实现课程体系建设的两大转向一是要明确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主次关系,从课程建设转向课程体系建设,并重点关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

从课程统整走向课程融合
【摘 要】从“课程统整”和“课程融合”两个维度,对学校十余年来的课改历程进行梳理 尤其在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创建的“大课程基地”.

统整融合,开掘深入文本的最佳路径
张焰【摘 要】 教师要结合教材编排的特点,准确洞察编者的深刻用意,既关注文本中独特的言语形式和精妙的语言表达,更要关注文本的整体结构和创作思路,实现由句段向篇章的过渡,将作者表达的文路和学生解读的学路.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