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城市生态方面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和坚持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增强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生态竞争力类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主题:城市生态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1

坚持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增强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生态竞争力,本文是城市生态毕业论文范文跟淮海经济区和人与自然和共生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城市生态论文参考文献:

城市生态论文参考文献 人和自然论文自然杂志人和自然杂志和谐社会论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按照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赋予“强富美高”以新的时代内涵和更高目标追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统美与现代美相得益彰的美丽徐州.当前,我们正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的伟大征程中,如何增强城市的生态竞争力,更好地发挥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集聚辐射作用,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深刻领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方略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方略,也是贯彻落实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行动纲领.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关系.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霍尔巴赫在《自然的体系》一书中指出:“人是自然的产物,存在于自然之中,服从自然的法则,不能超越自然.”同时,人又是自然环境的改造者,通过社会性生产活动来利用和改造自然,使其更适合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但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对环境破坏和对资源掠夺.恩格斯关于“自然的报复”的经典论述也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历史经验警示我们,任何不顾生态环境的征服自然行为,必将给人类带来灾难.纵观古今,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农耕文明因破坏生态而消亡.发源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由于上游地区的森林过度砍伐、水土流失致使干旱频发,漫长而辉煌的文明因沙漠干旱而葬送;发源于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的古巴比伦文明,由于无休止地垦耕、过度放牧,破坏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导致了文明的消亡.还有诸如玛雅文明、楼兰文明等,无一不是因为破坏生态而受到自然的惩罚,从人类历史上湮灭.工业文明因污染环境而衰落.以化石能源为支撑的两次工业革命大幅提高了生产力,加速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进程,同时也对资源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了现代意义上的环境污染出现.轰动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美国多诺拉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日本爱知县米糠油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富山的痛痛病事件).下面,以伦敦烟雾事件为例,介绍一下工业污染对人类的危害.现代意义上的空气污染,最早出现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城市的燃煤量大幅增加,城市发电靠煤,火车动力靠煤,工厂生产靠煤,居民取暖也靠煤.煤炭在燃烧时,会生成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物质.这些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后,会附着在烟尘上,凝聚在雾滴中.在没有风的时节,烟尘与雾混合变成黄黑色,经常在城市上空笼罩多天不散,曾经客居伦敦的老舍先生描绘过这种“乌黑的、浑黄的、绛紫的,以致辛辣的、呛人的”伦敦雾.1952 年12 月5 日至9 日,伦敦上空受反气旋影响,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爆发了大规模的雾霾灾害.总计造成约10 万人患上哮喘等呼吸道疾病,4 天时间内有4000多人被夺去生命.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随着环境污染事件不断发生,一些西方国家的著名社会人士纷纷呼吁采取行动,用科学手段解决环境问题,提出要重建人和自然的新秩序.其中,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一书通过讲述农药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开启了世界环境运动.为此,联合国于1972 年6 月5 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兴起.1972 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后,各国为保护“唯一的地球”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仍然赶不上环境恶化的速度.1985 年美国科学家证实在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引发了新一轮世界环境问题.这一轮环境问题的核心,是与人类生存休戚相关的“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沉降”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为此,1992 年6 月3 日至14 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83 个国家的代表团和70 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102 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亲自与会,我国李鹏总理也到会并发言.会议通过《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又称《地球宪章》)和《21世纪议程》,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反映出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中华文明数千年生生不息,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儒家的“天人合一”,道家的“道法自然”,佛家的“众生平等”等,无不彰显出中华民族独特、系统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至今仍给人以深刻启迪.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论述和批示指示多达300 余次,逐渐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是这一思想的核心所在.一方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创新发展.马克思讲: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须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延续,也是创新发展.“和谐”是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共生”是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和谐共生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关系,也体现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紧迫性.另一方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围绕建设美丽中国这一目标,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融入经济、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必将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根本遵循.环境科学里有一个“库兹涅茨曲线”,指的是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到达某个“拐点”以后,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倒U 形曲线”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党、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涉及生态领域改革的文件39 份,开展了四批环保督察,实现对全国各省(区、市)督察全覆盖,开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典型案件,如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严肃处理并全国通报.所以,李干杰部长在党的十九大记者招待会上,用五个前所未有总结了过去五年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可以说,这个“转折点”已经到来,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发展正在逐步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告诉我们,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关键在于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就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根本遵循,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现代生态文明观.现任北京市长、上任环保部长陈吉宁曾指出,“两山论”从根本上更新了我们关于自然资源无价、环境无价的认识,打破了把发展和保护对立起来的这样一个固有思维,指出了发展和保护之间是内在的统一.周铁根市长也多次要求,必须进一步匡正发展理念、提升发展境界,在发展中谋保护,在保护中促发展,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二、切实增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行动自觉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省委十三次党代会要求,苏北地区要深度挖掘和利用各自资源禀赋,摆脱传统路径依赖,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徐州不仅在苏北决胜全面小康的征程中担当着领军的重任,而且是全省唯一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愿望和需求更加迫切.

(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和省、市部署的政治任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省委十三次党代会要求,苏北地区要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2017 年5 月,在苏北发展座谈会上,时任省委书记李强同志强调,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就是要把生态作为苏北发展的根本依托和最大优势,摆在首要的位置,着力发展绿色生产力,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党的十九大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进行了全面部署,把推进绿色发展摆在生态文明建设四个方面重点任务的首要位置.应该说,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经不仅是、省委提出的一个新理念新论断新要求,更是一项必须贯穿我们工作始终、长期坚持的政治责任.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抓生态和抓发展的内在统一性,坚持“生态+ 特色”,走出发展的新路子,实现更好的可持续发展.前段时间,习总书记来徐州调研期间,对我市贾汪区潘安湖采煤塌陷区整治工程给予充分肯定,并指出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关键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徐州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是总书记对江苏发展寄予的厚望,也是新时代徐州发展的奋斗方向.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过去“盼温饱”“求生存”,现在“盼环保”“求生态”.回顾徐州绿色发展实际,我们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近十年来,徐州每年财政投入生态项目建设资金30 亿至50亿元.单位GDP 能耗和用地规模持续下降,大气、水环境质量逐步提升.我们还对18 万亩采煤塌陷地、3.4 万亩工矿废弃地、43 处采石宕口实施生态修复,全市累计新增造林65.5 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到32.5%,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6%,由全省第7 位跃居第2 位.全市共有5 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7 个省级水利风景区,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成功创建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建设部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地区之一.徐州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显著提升,彻底改变了“一城煤灰半城土”的旧形象,塑造了“一城青山半城湖”的新风貌.

徐州生态文明建设之所以取得骄人成就,主要经验可以归结为四个“更加”.一是组织领导更加有力.张国华书记、周铁根市长心系环保、亲力亲为,可以说是逢会必讲、调研必问、下去必查,全力支持环保工作,切实推动问题解决.市委、市政府各位领导自觉履行河长、断面长责任,深入开展“四项督查”.市人大、市政协非常支持环保工作,连续多年将生态文明建设、大气污染防治等列为重点督办议案、提案,并听取环保放管服、新环保法和环境目标完成情况的专题汇报.这些都给了我们很大支持.二是制度规范更加完善.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徐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重点任务行动方案(2016-2017 年)》;出台了《徐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水污染防治计划》、《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加强环境监管的意见》《全市社会治理重点工作目标考核意见》,将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环境保护成效的指标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三是协作配合更加有序.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市各有关部门,不遗余力地推动生态创建、环保重点工程、环保问题整改等各项工作;市、检察机关会同环保部门扎实推进环保领域“两法衔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市中级法院*了全国首例检察机关直接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尤其是今年大气强化管控,市局坚持高频次洒水抑尘,发改、经信部门对企业停产、限产强化督查督办,各县(市)区在工地管控、驻厂监管等方面也采取了大量切实有效的措施,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四是公众参与更加充分.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在全省率先开展“环保邮路万里行”活动,依托全市253 个邮政网点、3.4 万公里投递段道、1182 个便民服务站和1370 个村邮站等,动员和组织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创建,生态文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创新生态文明社会参与机制,成立市生态文明研究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充分发挥专家、学者智库作用,实行政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组建“守望家园”志愿者队伍,创办网站和微信平台,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了全民创建的良好氛围.

(三)徐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还面临多重挑战.总体上看,徐州目前还没有迈过环境高污染的阶段,环境质量与群众期盼还有不小的差距,生态环境问题依然是我市发展中一块突出的“短板”.我认为,要补齐这个短板就要“五大矛盾”.第一,经济快速增长与环境承载力不足的矛盾.近年来我市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2017 年前三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82.52亿元,同比增长7.8%.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环境承载能力与产业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第二,城市快速扩张与环境基础设施滞后的矛盾.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常住人口方面,2016 年全市城镇人口为543.85万人,占总人口的62.44%,较2006 年增加了153.16 万人,在总人口的占比上升了17.64%,更多的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2016 年市主城区建成区面积为261 平方公里,较2006 年的127 平方公里增加了一倍多.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人口的持续增长在繁荣城市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污染物排放.污水处理的配套管网建设没有完全到位,部分污水处理厂达不到生产负荷;配套集中供热设施多以燃煤为主,且未实现供热100%全覆盖;配套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不健全.环境监测监控平台建设没有全覆盖,环境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仍需加强.第三,中心城市集聚与污染排放集中的矛盾.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作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周边20 多个地级市.2016 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659 亿元,商业规模位居首位;拥有14 所大学、31 家独立科研院所,近20 万在校大学生,科教资源位居首位.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辐射淮海经济区1.2 亿人口,各大医院住院病人30%以上是周边省市.但随之而来是污染物的集中排放日趋严重.例如,2016 年徐州市的货运量约3.8 亿吨,占全省货运总量的17.7%,但其中铁路、水运占比不足20%,公路运输占46.4%,数量众多的中、重型运输车辆在燃用柴油时造成了大量的机动车尾气排放,运输车辆在城区周边频繁行驶也造成大量的道路扬尘.再比如,徐州市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约5.22 万张,在淮海经济区各地级市中数量最多,产生的医疗废物也是非常多的.第四,企业追求利润与履行环保责任的矛盾.近年来,我们通过执法检查发现,不仅一些中小企业铤而走险,甚至部分外资企业、上市企业也屡屡触碰环保红线.一些地区的“小散乱污”现象仍比较突出,更有甚者,如徐州鸿顺造纸公司私设暗管将废水直接排入苏堤北河,性质极其恶劣,充分暴露出企业在履行环保责任方面的欠缺.第五,环保意识提升与行动参与滞后的矛盾.随着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对环保的重视、宣传力度不断加大,百姓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但仍有较大局限性.一是存在趋避冲突心理,在行动参与上受“邻避效应”影响,对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境公益项目存在抵制情绪.二是环境公益亟待加强,除高校环保社团、“守望家园”基金会外,环境公益事业的社会参与面较窄、影响力不够.三是节能环保氛围不浓,市民绿色出行、垃圾分类、循环利用等低碳生活方式尚未形成.

除上述矛盾外,我市大气污染问题仍十分突出,空气质量提升压力巨大.今年是国家“大气十条”的首次大考年,为了攻坚国考目标任务,市委、市政府自9 月15 日起在全市开展了秋冬季大气强化管控,10 月20日启动了应急管控,11 月14 日,市政府发文实施了管控攻坚方案.几次管控力度一次比一次大,措施一次比一次严,至12 月8 日,我市大气管控措施已升级至最高级别.这次大气强化管控攻坚战,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下,在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支持下,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分析监测数据,今年秋冬季以来几次污染过程均较往年均明显缩短,PM2.5 浓度峰值也有降低,重污染天气出现频次较往年大幅减少.在看到管控效果的同时,我们仍然感到压力很大.我市PM2.5 浓度距离国考目标还有不小差距,这也充分说明当前我市的污染物排放对于环境承载力来讲,已经处于饱和排放的状态,必须花更大力气采取更硬措施才能改变.

三、努力将徐州打造成为淮海经济区的生态高地

近年来,我市以科技创新引领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充分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强富美高”新徐州展现出令人鼓舞的现实模样.徐州生态文明建设更应当抓住机遇、乘势而为,全力推进绿色崛起,打造淮海经济区生态高地.

(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必然要求.中心城市有没有说服力,关键看有没有实力.这个实力就是徐州在淮海经济区大格局中的城市综合竞争力.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徐州工作,并要求我们着力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吸引力,从硬环境和软实力入手,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内涵,强化特色.徐州不仅要增强产业发展集聚力、城市功能承载力,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上稳居“龙头”,还要增强生态环境竞争力,在生态转型、绿色发展上成为“典范”.比如,在激发城市发展新动能上.紧扣“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培育和发展绿色生产力,推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迈上中高端.围绕解决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效压减过剩产能,以节能环保的高标准,倒逼重点行业低端、低效产能退出,为绿色产业发展腾出空间.把培育“四新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招引绿色、低碳类产业项目,着力推进生物医药、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装备与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再比如,在提升城市集聚辐射力上.突出中心城市建设“四大定位”,打造淮海经济区经济、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科教文化“四个中心”,通过建设一批集聚高端要素、高端产业的优质平台载体,加快实施轨道交通、地下管廊、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重大城建和基础设施项目,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再比如,在增强城市生态吸引力上.省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在南水北调沿线高起点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以此为主轴构筑起江淮大地的生态安全屏障.今年全国上,张国华书记提出,“徐州将把参与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集中力量解决环境突出问题,重点规划布局“两轴、两湖、多片区”,筑牢全域生态安全屏障.”江淮生态大走廊,位于南水北调东线长江与淮河流域之间,以京杭运河为主干线,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线路所流经的地级市为主要范围,是对接南北地区呼应国家战略,打破生态屏障加快绿色发展之举.徐州作为江淮生态大走廊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承南启北的关键节点.参与“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通过实行最严格的环境约束性指标,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和城镇绿色化发展,是资源环境约束,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对于优化区域生态景观格局,实现区域性的生态大保护,提升沿线地区人居环境质量和城乡空间品质具有重大意义.

(二)徐州打造淮海经济区生态高地的现实路径.增强徐州中心城市的生态竞争力,打造淮海经济区生态高地.我认为,应当做到“把握一个中心、突出两项重点、打好三大战役、落实四类责任”.

“一个中心”就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中心.徐州在淮海经济区大格局中的生态竞争力,归根结底就是要提高我们的环境质量.只有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守住徐州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让徐州成为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生态新城,才能汇聚人才、资本、技术、项目等资源优势,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两项重点”就是实施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和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把江淮生态大走廊作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对照《徐州市融入“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规划》,构建“2+2+10+20”的生态空间布局,打造生态景观、综合交通、产业发展、新型城镇、文化旅游“五个走廊”,筑牢全域生态安全屏障.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是国家生态市的“升级版”,是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要把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抓手,围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重点任务,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导向,从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制度、生态文化六个方面入手,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

“三大战役”就是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治气上,要全面系统地开展大气污染的源解析工作,找准空气质量提升的本源性、决定性因素,通过实施系统性方案和针对性措施,推动空气质量逐步改善.要强力推行网格化管理,增强大气污染治理的针对性、系统性,强化压力下传,责任到人、责任到点、责任到具体时间段.在治水上,要通过完善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全面实行城区雨污分流,加大黑臭河道整治力度,解决畜禽养殖等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区域水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在治土上,要加快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加快重污染企业搬迁遗留污染地块的治理修复,探索形成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模式.

“四类责任”就是企业直接责任、党政主体责任、部门管理责任、环保监督责任.落实企业直接责任,对企业排放污染物实施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加大对违法排污或超标排污的处罚力度,让排污者付出更大成本,为治污买单.下一步,我们还要探索实施有奖等制度.落实党政主体责任,地方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生态环境负总责,推动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损害生态环境终身追责等责任制度,对失职失责的严肃追究责任.落实部门管理责任,严格对照《徐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推动各部门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职责,形成“多元共治、多方共责”的环境治理体系.落实环保监督责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加强环境行政执法,指导、协调、监督生态保护工作.

(三)环保部门在建设淮海经济区生态高地中的责任担当.总书记在徐州考察时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新时代要动改革发展.一是坚决扛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牢固增强和忠实践行“四个意识”,深入贯彻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推动、省、市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建立健全环境保护部门协作联动机制,明确责任,细化分工,齐抓共管,进一步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二是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问题为导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中心,深入贯彻“大气十条”、“水十条”和“土十条”,坚决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尤其是要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彻底解除徐州老百姓的心肺之患.继续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不断完善城市生态功能.三是扎实推进“263”专项行动.全力推进“两减六治三提升”行动计划(“两减”指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减少落后化工产能;“六治”是指治理区域水环境、治理生活垃圾、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环境隐患;“三提升”是指提升生态保护水平、提升环境经济政策调控水平、提升环境执法监管水平),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严格实行招商项目环保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从源头控制污染排放.持续推进煤炭消费压减和化工行业“四个一批”专项整治,实现为发展腾出空间、为环境减轻负担.加大环保执法监管力度,持续开展重点行业专项检查、夜间突查、区域交叉互查等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四是全力抓好环保督察整改.认真抓好环保督察和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对省环保督察反馈的五个方面54 项具体问题,照单全收、立行立改,编制实施《徐州市贯彻落实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严格按照整改时限和目标要求抓好问题整改;对省环保督察组交办的信访件,开展*情况“回头看”,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同时,强化督导检查,加强日常调度和督促检查,确保整改工作落地见效.五是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企业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排污权有偿使用、生态补偿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试点,探索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

(作者系徐州市环保局局长)

本文总结,上述文章是适合不知如何写淮海经济区和人与自然和共生方面的城市生态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城市生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谐共生,焕发语文课堂光彩
摘要语文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树立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多种教学策略的综合运用,通过情境与心境、工具性与人文性、生本与文本的有效结合,使学生真正学会语文、学会做人,有效提高.

开展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共处
王国江(保定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保定071000)摘要本文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含义、评价方式以及相关标准进行阐述,并对有关学科的长远发展进行分析,同时对国内外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相关研究成果.

完善生态林建设模式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共处
摘要在充分了解生态模式建设的基础上,对我国近些年生态建设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为我国生态林建设模式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改善提供有利支持 关键词生态林;建设模式;措.

人和自然,相联相生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7年的主题为“人与自然,相联相生”,联合国驻华机构与北京市环保局、通州区政府联合在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举办了主题活动 同时,环保部发布了2017年中国.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