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家长学校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与校本化积极养育家长学校课程的研发和试用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家长学校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6

校本化积极养育家长学校课程的研发和试用,该文是关于家长学校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与家长学校和试用和养育方面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家长学校论文参考文献:

家长学校论文参考文献 绘本教学论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幼儿教育小学化论文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

[摘 要]基于我国家长学校发展存在的共性困境,开展校本化积极养育家长学校课程的研发和试用研究.积极养育课程内容和研究工具根据积极养育三分法理论和东北师范大学“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机制与培养途径研究”课题组的12项积极心理品质“三个世界”模型理论来设计,以“积极的亲子互动方式”为主题.课程研发通过组建实验团队、筛选积极品质学生、进行家长访谈、访谈故事编码分类和等级评定、开发积极养育课程教学材料、培训教师培训者等环节,经过两轮家长培训的研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实验测量结果.

[关键词]校本化;家长学校;积极养育课程;课程研发与试用

[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7)10-0101-07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710019

《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和幼儿园要把家长学校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帮助和支持家长学校组织专家团队,聘请专业人士和志愿者,设计较为具体的家庭教育纲目和课程,开发家庭教育教材和活动指导手册”[1].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在《2016年工作要点》中指出,“推进实验试点工作,指导地方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家庭教育安全教育等实验工作,开展家庭教育研究”[2].但是,当前我国相当数量的家长学校培训内容随意性大,缺乏系统、科学的课程;教学能力较低,形成不了本校的家庭教育培训队伍;培训形式以“讲座”为主,单一而缺少活力;教学资源匮乏,基本没有关于本校或者本地区学生和家长教育案例的教学材料.可见,教学内容、师资力量、教学形式和教学资源是制约家长学校发展的主要因素,导致其价值和影响力没有真正发挥出来,远远不能适应家长的需求.

所以,在家长学校中要进行校本化积极养育课程的研发和试用,生成本校乃至本地区的积极养育课程教学资源,塑造校本化的积极养育教师队伍,系统地培训家长,探索出一条促进学生积极成长、家长素质提升和学校发展的家校合作特色之路.

一、积极养育课程研发的构想

(一)构想的达成目标

1内容科学化.关于积极养育的理论,早在1965年心理学家Schaefer就将父母的养育行为总结为三对相对的成分,即接纳与拒绝(acceptancevsrejection)、严厉控制与放纵控制(harshcontrolvslaxcontrol)、心理自主与心理控制(psychologicalautonomyvspsychologicalcontrol)[3][4].Steinberg与同事对Baumrind所提出的权威养育风格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其包括3种成分,分别为接纳(acceptance)、行为控制(behiorcontrol)、心理自主授权(psychologicalautonomygranting)[5].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有3种基本的心理需要,包括自主需要、胜任需要、归属需要.无独有偶,Grolnick和Ryan(1989)也将积极养育风格分为3种成分,即卷入(involvement)、结构化(structure)和自主支持(autonomysupport)[6][7].

根据上述的积极养育三分法理论,积极养育课程以“积极的亲子互动方式”为主题,将“爱与温暖”“行为调节(结构化)”和“自主支持”理论知识通过“有智慧地爱”“有策略地管”和“有技巧地教”3个分题进行阐述,系统地回答了“如何教育具有积极品质的孩子”,介绍了科学的积极养育方式(积极养育课程内容如表1).

2研发工具科学化.积极养育课程的研发工具包括:积极品质学生调查表、积极养育家教访谈提纲、故事编码方案和等级评定标准、家庭养育情况问卷.(1)积极品质学生调查表.总共包括3份量表,第1份是由学生填写的“同伴提名表”,第2份是由班主任填写的“班主任提名表”,第3份是由家长填写的“家庭教养方式调查表”.通过教师、家长、同伴及同学3个维度调查并寻找具有积极心理品质的孩子.(2)积极养育家教访谈提纲.这是研究者对具有积极品质学生的家长进行访谈的问题框架.运用访谈提纲,引导家长完整地说出自己如何培养孩子积极品质的家教故事或者案例.(3)积极养育故事编码方案.该方案是研究者对访谈中获得的积极养育故事或案例进行分析、评判、归纳的标准和依据,使用它可以将获得的积极养育故事或案例按照1~12项编码类别逐一归类,进而形成各个编码对应的系列家教故事.(4)家庭养育情况问卷.这是研究者在家长培训前和家长培训后对其养育观念和养育方法进行调查使用的量表,是前后测问卷,用来考察家长积极养育培训的效果,进而评价家长积极养育培训的质量.这些研发工具建构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内容的设计不仅依据了积极养育三分法理论,还依据了东北师范大学12项积极心理品质“三个世界”模型理论[8].模型理论的基本内容:每个人都要处理好3种关系,即处理好人与自身的关系,需要有独立自主、自我控制、挑战困难、积极乐观、稳重谨慎5种积极品质;处理好人与他人的关系,需要有乐群宜人、领袖品质、诚实正直、关爱他人4种积极品质;处理好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需要有兴趣与好奇心、灵活创新、热爱学习3种积极品质.4种研发工具不仅在内涵核心上很好地呈现了这些理论,而且其间的关系链接也承接了这些理论,因此具有科学性.

3案例和培训教师本地化.(1)案例来源于本地.案例由本地教师从本地家长中获取.课程中的教学故事或案例不是“外来妹”,不是借鉴其他地区的,而是在本地学校中通过运用积极品质学生调查表在全校范围内调查,结合调查结果进行比对,筛选出合格被试.教师以积极养育家教访谈提纲为蓝本,访谈被试的家长,对家长的积极养育故事案例进行搜集,最终获得本地活生生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优秀积极养育案例.(2)培训教师来自于本地.培训家长的教师队伍不是外请的专家和教师,而是在专家的指导下,经过积极养育课程的系统培训成长起来的本地教师队伍.这些教师为学校的班主任或科任教师,熟悉本班乃至本校学生,对这些学生的家长进行更近距离的系统家长培训.

(二)实现构想所进行的研发流程

校本化积极养育课程的研发需要经过6个步骤(图1).

1组建实验团队.选择区域特点和家长构成差异性比较显著的双辽市5所学校为实验校.从学校所在地域来看,包括市区中心区域、城乡结合部和农村;从家长职业构成来看,包括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企业职工、下岗职工、农民工和农民等.在5所学校中组织具有较强参与意愿、一定班级管理经验,年龄结构合理的50名实验教师建立实验团队.

2筛选积极品质学生.使用积极品质学生调查量表对48个实验班的1666名学生开展调查,学生、班主任和家长分别填写“同伴提名表”“班主任提名表”和“家庭教养方式调查表”.回收有效问卷后,进行同伴学生、教师和家长3个维度的综合筛选,筛选出在学生提名中数量有明显优势且班主任提名和学生提名重合的学生,得到符合要求的76名被试.

3进行家长访谈.实验教师运用积极品质家教访谈提纲作为访谈蓝本,访谈76名被试学生的家长,询问家长孩子身上最突出的积极品质是什么和体现这些优秀积极品质的故事,以及家长培养孩子积极品质的故事案例和经验.教师把控访谈的节奏和方向,获得详实的积极养育故事片段396个.

4故事编码和等级评定.使用积极养育故事编码方案对396个访谈故事片段进行“爱与温暖”“行为调节”和“自主支持”3个方面的编码分类.在编码分类之后,评分者按照等级进行评定,得到不符合、较符合、最符合编码要求的片段.从评定等级的标准及一致性来看,评分者对396个故事片段的评定采用肯德尔和谐系数计算评定等级的一致性,得出W等于0590,001水平上显著,评分者一致性较高.

5开发课程教学材料.将最符合编码要求的122个故事片段按照课程主题“积极的亲子互动方式”进行归类,逐个加入“爱与温暖”“行为调节”和“自主支持”理论知识点评,开发出“案例叙述+理论评析”结构的积极养育课程教学材料.

6培训教师培训者.按照积极养育课程内容使用积极养育课程教学材料,撰写培训教案,制作培训课件,采用“工作坊”方式培训教师培训者.分别进行3节培训课,题目为“有智慧地爱”“有策略地管”“有技巧地教”,指导教师在其中理解课程理论知识,掌握工作坊方式的特点.

二、积极养育课程的试用及效果

(一)积极养育课程第一轮家长培训及其效果与反思

1第一轮家长培训.教师培训者经过系统的学习培训后,对实验班的家长实施积极养育课程再培训.培训用了10天时间,同时开了4个培训班,每个培训班有30名左右的家长.共培训了三节课:第一节是“有智慧地爱”,第二节是“有策略地管”,第三节是“有技巧地教”.每个班由3名教师来负责培训,分别讲解不同的课,共有12名教师直接培训家长,培训完讲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后进行讨论.

2第一轮家长培训效果与反思.第一轮家长培训后进行效果测量,分析测量结果.从每个学校培训来看,农村小学的家长培训效果优于市直小学;从整体结果来看,家长参与培训后,亲子关系亲密性提高,冲突性降低,养育效能提高,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如表2).

第一轮家长培训效果不显著,反思其原因和干预措施:(1)被试数量少,群体有偏.有的家庭参加培训的不止一人,参加培训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家长较少,高年级学生家长较多,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养育培训的效果.所以,需要组织有家庭教育迫切需要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家长参加培训,并且要做好家长坚持全程不更替培训的要求说明.(2)培训课程持续时间太短.从第1节课培训开始到第3节课培训结束只有10天,10天中家长来不及消化、践行、反思、重新调整养育方式,不足以检测到家长受培训后的改变.所以,要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方式,时间跨度不易太大;课程设置为知识讲解课和家长分享讨论课穿插进行的方式较好.(3)教师的备课水平、认真态度和组织家长的能力不足.培训者和教师要增强业务水平来提高培训质量,指导教师也要不断反思和总结.(4)家长不同的文化程度和需求满足值也是影响效果的一大因素.市直小学学生的家长大多在事业单位工作,学历较高,有教育孩子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对家庭教育知识讲解有更高的需求.三节课的培训时间略显仓促,不能让他们特别“解渴”,效果平平.而农村学生的家长基本上都是农民,学历在初中和初中以下的较多,不懂得如何积极养育孩子,在听了教师的讲解后,启发较大,效果要好一些.所以,要注重课堂活动设计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不能一刀切.另外,作业分享要围绕家长解决孩子当前成长中的疑难问题来设计,应有的放矢,具有实效性.

(二)积极养育课程第二轮家长培训及其效果与反思

1第二轮家长培训.吸取第一轮家长培训的经验,在第二轮家长培训中设计积极养育课程,课时为6课时,每周1节课,为期36天.共设立了3个培训班,每个班级为40名左右家长,共有9名教师讲课(都是在第一轮培训中讲课的教师),并且重点讲解在第一轮培训中家长需求量大的知识点,比如“11接纳不完美的孩子”“13和孩子一起做事”“14设身处地”“23为错误承担后果”“31鼓励自己做决定”“33有技巧地指导”等.单周课为积极养育理论讲解课,双周课为作业分享课,单周课结束时留出1周的行为作业,家长完成作业后,在双周课上进行践行行为作业的分享讨论.(1)单周理论讲解课.工作坊“现场演练+行为作业”形式包括5个步骤:一是提出问题阶段.情景展现,角色扮演——将热点事件和人物作为背景提出问题,引导家长回答问题,鼓励家长说出他们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此类的故事.二是深入问题阶段.内心独白——让讲故事的家长和作为听众的家长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困惑.三是分析问题阶段.教育案例分析,理论学习——学习和现场演练相关的积极养育知识,并且用一个或几个积极养育典型案例巩固理论.四是解决问题阶段.讨论点评,经验分享——引导家长回答案例中的问题,其他家长和教师讨论点评,教师做总结.五是巩固深化阶段.行为作业,家庭互动——布置家长亲子行为作业,实践理论,巩固提升,逐渐形成积极养育方式.(2)双周行为作业分享课.首先,把家长分为4~5人的小组,在组内汇报1周内自己完成作业的情况,将过程描述给其他家长听,其他家长给予讨论和评价,以此类推;其次,各小组选派本组代表在全班汇报,家长们共同讨论;第三,教师根据积极养育理论对家长们分享的作业进行总结和指导(课程安排如表3).

2第二轮家长培训的效果与反思.(1)前后测对比的结果.在培训前,运用“家庭养育情况问卷”对家长进行前测;在培训后,运用同一调查表进行后测,来检验培训效果.经过前后测对比,整体结果如表4所示.测量结果表明:家长参与培训后,亲子关系的亲密性显著提高,冲突性显著降低;具体养育效能和一般养育效能均显著提高.(2)教师培训者的收获.教师们认可积极养育教育方式,乐于学习和实践积极养育知识.他们为家长们存在落后的家庭教育思想感到焦急,有迫切提高家长素质的愿望.他们在培训中看到自己的行动推动了家长家教观念转变的效果后,更增强了致力于积极养育家长培训的使命感.同时,教师在学习和培训中不断反思职业教育行为;反思自己的班级管理,改善自己与学生的交流方式,寻找教育学生的策略方法和契机;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借鉴工作坊方式,构建自主课堂;反思自己的学习能力,改变理论知识浅薄的现状,增加知识储备,使自身专业素质得到提高.他们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知识,通过听课学习、设计教案课件到培训家长,不断内化提升积极养育知识素养;由试讲第一节课时的紧张、担心到几次培训家长后的自信洒脱、落落大方,心理品质和培训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3)家长们的收获.家长欢迎培训、渴求学习,他们对培训反响积极,在培训中认真听讲和研讨,在培训课后,由衷地感谢老师的付出,不愿意离开,渴望听到系列培训课的消息.家长在培训过程中深深地认识到积极养育的重要性,感到自身家庭教育知识的匮乏和教育方式的简单,认为自己不能再“粗心大意”“糊里糊涂”地对待孩子,迫切地想改变自己的家教方式.家长在培训中收获知识,反省思考,他们对“倾听、陪伴”和“信息反馈”产生共鸣,特别认同“制定规则”和“自然后果法”知识,认为要接纳孩子,多和孩子沟通,改变包办代替的做法,学习制定规范孩子行为的方法,尊重孩子的选择,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有效的信息反馈,进行科学的积极养育.家长积极践行行为作业,提升实战能力.行为作业是要求家长参加完培训后回家练习的任务,目的是强化和巩固知识.家长做完行为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非常丰富,他们将自己的作业分享给其他家长,并且将困惑和疑问同老师和其他家长进行讨论,收益颇多.在整个培训结束之后,很多家长和老师保持沟通,继续巩固并践行学到的知识,不断增强积极养育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实战能力.

三、积极养育课程研发和试用的经验反思与注意事项

(一)经验反思

1积极养育课程的内容具有科学性.它是根据国外积极养育三分法理论和国内12项积极心理品质“三个世界”模型理论来设计的,具有科学理论基础.

2积极养育课程内容具有系统性.其主题“积极的亲子互动方式”包括“有智慧地爱”“有策略地管”和“有技巧地教”3个分题,每个分题由各自的论述点来逐条说明,完整而系统地支撑主题观点.它与一些家长学校的课程缺乏科学的体系建构迥然不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快餐式家长培训.

3课程教学模式容易接受.课程运用的是“工作坊”培训模式,实行小班型单双周理论讲解和践行行为作业分享交叉进行的方式,既可以使家长有效地巩固学过的理论,又能够充分讨论,在分享中增强家长体验,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参与热情.这种方式改变了很多家长学校培训时人员众多、无法共同参与和分享获得体验的局面,能吸引和引导家长在互动中获得思考和启发,增强家长的学习主动性和持续性,区别于当前很多家长学校“一人讲、众人听”的课程讲座方式.

4课程案例和教师具有本地化特征.按照“调查筛选出典型学生、访谈家长—获得积极养育故事—对故事评定等级后加入专家点评”这个流程开发出来的校本化积极养育教学材料,突破了很多家长学校欠缺本地本校家长教育优秀案例的局限,培训出来的教师熟知学生和家长.以本地本校的实例来培训家长,更增加了亲切感和信服力,增强了针对性和认可度.

5要高度重视对教师培训者的培训.教师培训者的培训质量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效果和家长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首先,培训教师要强化教师培训者的素质训练.耐心示范“工作坊”中现场演练和行为作业的操作要领,悉心指导教师结合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进行教案撰写和课件制作,研究设计出具有校本化特点的,具有时效性、针对性的培训课教案.其次,培训教师要抓好教师培训者的试讲环节.在试讲中,对课前导入、理论知识说明、现场演练设计、案例选择、专家点评的使用、问题链的排布、课堂气氛的驾驭、行为作业的布置和分享讨论、家长的个性化问题处理等各环节不断完善,试讲成功方能“上岗”.第三,培训教师要指导教师培训者选择适用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教学案例,善于积累和运用班级中优秀的家教案例,学会使用案例中的“专家点评”来画龙点睛.最后,培训教师要组织教师培训者持续总结和反思,创新性地提高理论理解能力、课堂随机反馈能力和互动沟通能力,彼此相互学习、不断进步.

6教学材料的研制具有必要性.积极养育课程教学材料中的案例故事需要考虑家长的文化程度和区域特点.对于市直小学的学生家长来说,一些先进农村的积极养育故事未必全都适合于自己的家庭教育;反过来,对于乡镇学校的学生家长也是如此.所以,教师培训者要了解培训对象的生活背景和文化水平,做好备课,所选择的案例故事要能够贴近培训对象的生活,缩小或消除距离感.

7要解决家长“光听不做”的问题.部分家长在作业分享课中不完成预留作业,非常被动,光做“听者”、不做“参与者”.这种光听不做的行为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因此要进行小范围调查,了解家长没有做作业的原因,对症下药;还要在培训中提高家长对积极养育重要性的认知理解和操作能力,与家长进行讨论,鼓励家长设计个性化作业,自主完成作业,提高做作业的积极性.

(二)积极养育课程实施的注意事项

1本课程适合在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学生家长中实施,不建议在初中高年级和高中学生家长中进行.

2实行家长自主、自愿参加的原则,不采用行政命令强行要求其参与,要求同一人完成所有课程和行为作业.

此文总结,上述文章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家长学校和试用和养育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家长学校本科毕业论文家长学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国家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素养化以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为例
【摘要】在学校课程建设实践中,存在重量轻质、过分关注特色化的不良倾向 为此,应实现课程体系建设的两大转向一是要明确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主次关系,从课程建设转向课程体系建设,并重点关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

基于科学素养目标的AP课程校本化实施路径以南京市第一中学国际部为例
【摘要】我国普通高中引入美国AP(Advanced Placement)课程,即美国高中的大学先修课程,这需要进行校本化探索,使之符合国家教育发展要求,适应学生实际情况与成长需求 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

开发校本化体育课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行动和
中图分类号G807 3文献标识码A DOI 10 3969j.issn.1006 1487 2017 02 0311课题研究的背景11为克服体育教学功利性取向、提升教师学科课程领导力而提出一方面, .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开发和实施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的必修课程,是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和学校开发与实施的课程 本文结合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开发与实施中的探索与思考,分别从领导重视,常态推进;发掘资源,构建.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