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发表论文>材料浏览

学风建设相关硕士论文范文 和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高校学风建设探析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主题:学风建设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4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高校学风建设探析,本文是学风建设相关论文如何写跟社会学习理论和学风建设和高校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学风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学风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城市建设理论杂志社城市建设理论期刊军事理论论文2000

【摘 要】学风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有力支撑,如何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塑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积极的学习作风,是教育者一直以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而社会学习理论中的替代学习,给予了学风建设了一个思考的方向,本文尝试将社会学习理论中的相关理论引入学风建设指导,通过调动学生骨干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带动普通学生观察学习,提高自我效能、从而营造良好学风环境,促进个体认知和行为塑造,以期达到促进学风建设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 学风建设 社会学习理论 学生骨干

一、高校的学风建设现状

学风建设是高校应当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良好的学风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更能带动高校的进一步发展.而当前我国高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设置等和中学有很大的差别.这就导致部分大学生不能很快的适应当下的学习状态,不想学不会学,缺乏目标和动力.而这些情况,单纯的依靠教师或者辅导员的引导教育,很难改变学生的行为模式,而改变一个人既有的认知体系,也非一日之功,毕竟行为的塑造并非一朝一夕,而强制的规则又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出现抵触情绪,恶性循环,适得其反,因此,对于学风建设,教育者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和思考,希望找到卓有成效的方法,推进学风建设.[1]

高校学生骨干,是学校良好学风的参与者、创造者和实践者,用学生骨干树立榜样,以期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发挥“榜样”的作用,成为了当前教育者首推的促进良好学风的方法之一.近年来,光明日报等多个媒体报纸多次报道关于宿舍集体成才的现象,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为学风建设提供了思考方向.大学生朋辈之间的相互鼓励和共同进步,和发挥学生主体的榜样作用,较之教师的督促和指导,更为有效的促进学生个体发展.而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性,通过朋辈帮扶调动学生主体学习积极性的行为塑造,却并非一概而论的,放之四海皆有效,学霸宿舍往往只能在一室之内起作用,不能有效的覆盖更为广泛的人群.而大而化之的树立榜样,激励作用实效短,激励范围狭小,只能对离榜样较近的群体有带动作用,对于大多数学生激励效果十分有限,这些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思考.榜样作用到底什么条件下效用最大化,榜样又是如何起到激励和改变行为作用的,如何将这种激励固化,从而达到促进良好学风形成的目的?笔者在社会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有了一些思考.

二、社会学习理论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运用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的,作为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理论和学说在心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发展了行为主义学派关于“刺激-反应”理论,提出了著名的“观察学习”,即替代学习,以及一系列行为塑造的影响因素分析.他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进行认知,与动物的学习有所不同,不需要直接体验反应和强化,就能够通过观察替代者(榜样)在一定条件下的行为,从而习得某些行为.并且,因为人的认知可以使其预测未来,依靠认知中对这一行为的结果或效能进行预期,就可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并确立行为目标,最终形成自我强化系统,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自身行为进行评价和对自己进行强化.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认知、行为、环境相互影响作用的三元交互决定理论(三元互惠决定论),对于环境和个人认知对行为的影响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自我调节理论,研究人的内在强化过程;自我效能理论,研究自我效能评估对于行为的影响.[2]他的学说,主要是研究人的认知能力对于行为的影响,而大学生群体拥有着较强的认知能力,所以塑造和改变其行为,社会学习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是以三元交互理论为背景,以替代学习理论为过程,以自我调节和自我效能为原因,构建的理论体系.他认为,替代学习的发生,必须有一定的自我认知,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行为,有相应的结果预测和自我效能预测.结果预测是指,人们对完成这一行为学习后所引起的结果的预测,另一种预测,则是对自身的评估,即效能预测,指人们所认为自身能力能否达成这一行为效果的预测.这两种预测都是行为动机和强化的来源.

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生认知能力较强,认知体系较为成熟,只要提供适当的可参考的替代者,并通过“效能预期”和“结果预期”的强化,加强学生主体的自我效能感,就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在学风建设方面,由于目标的一致性、行为的可观察性、强化预期的效果可培养性较高,因此,非常适合根据这一理论进行学风建设的引导,只要教育引导者悉心选择被观察学习中的榜样,放大行为,塑造环境,就可以将良好的学风通过榜样传播、固化,从而带动学风建设的发展.

三、社会学习理论对于培养高校学生骨干的启示

(一)避免替代强化对于行为的抑制作用

虽然班杜拉强调替代学习,是一种榜样学习.但是替代学习的学习过程并非单纯的模仿,还有对效果和效能的预期的强化,只有形成强化才能使得习得行为表现出来.单纯的想要让学生模仿某一行为,不提供内在模仿动机,榜样的作用就无法发挥.

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是直接强化,对个体行为直接进行奖惩;也可以是替代强化,即学习者看见对被观察者行为的奖惩;还可以是自我强化,即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来增强、维持自己的行为的过程”.[3]

在学风建设中,强化设置一般都是替代强化,即希望学生通过看到榜样行为后果得到的奖励,或看到榜样受到惩罚.比如:某生学习优异,被评为三好学生,获得奖学金,而某生学习差,考试不合格等.但其实替代强化对于学风建设并不适用.一方面.这些设置一般都有竞争环境和数量限制,大多数人不能通过习得某种行为而获得这一结果,因此就会降低学生个体的结果效能预期.同时,当前学生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榜样的遴选,一般都是品学兼优,全能型榜样设置,这就使得学习个体缺乏模仿动机,认为自己做不到,抑制学生个体的模仿行为.因此,学风建设中,我们应当更多的关注直接强化和自我强化这两个方面,对学生个体的进步给予肯定和反馈,反之则给予口头警告和鞭策,帮助学生在达成自身效能所能达到的学习状态后,引导其进行自我强化.

(二)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

根据班杜拉的理论,人们关于自己是否有能力控制影响其生活的环境事件的信念,就是自我效能感.在替代学习中,效能预期对于行为习得的影响,就是自我效能感的预期,这种预期,不仅影响个体对于行为的选择,也影响着个体强化并表现出习得行为的努力程度.即:我们如何选择,花费多大力气,坚持多长时间,都取决于自我效能感的预期.因此,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就会越容易发生替代学习,模仿和改善自身现状,因此,在学生引导中,辅导员应当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感,这样就有助于其学习榜样行为.

自我效能的形成主要受四种因素的影响: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以及情绪和生理状态.成败经验属于个人经历很难改变,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状态确实外在可以调控的因素.首先,替代性经验(间接经验)的获得,就是看到与自己能力相当的人获得成功或失败所产生的自信和自卑感,因此,利用这个原理,在学风建设中,挖掘学习困难生的个人优势,帮助其在自我擅长的领域获得成功,也是一种树立榜样的模式,这种成功,哪怕仅在一个小小的领域,不仅可以激励学生自身,是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更能够鼓励与其学习能力相似的学生,者对于学风促进有着关键的作用.其次,言语劝说,这主要包括他人的暗示、建议、劝告等,即“信任的力量”,“我相信你能够做到”,这种他人对自己是否能够完成任务的鼓励,也能起到非常好的提升自我效能感的目的.尤其是在学校,教师对于学生的肯定和鼓励,是家长和朋辈不能比拟的,正如大多数据显示的,学生喜欢哪一门课的老师,哪一门课就会学的更好,就是因为教师对于学生的言语激励,提升了其自我效能感.因此,对于学习中等的学生而言,言语劝说的方式是提升自我效能的最佳方式,最后是,情绪和生理状态的影响,班杜拉认为情绪和生理状态也会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当个体心情平和,则可以更加镇定的完成任务,反之,则会对自己的能力有所怀疑.情绪的起伏对于自我效能的影响,多靠个人自我调节,笔者在下文中分析探讨.

(三)注重朋辈引导个体自我调节

自我调节理论也是班杜拉的理论之一,这种自我调节其实就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它是个体通过自身的一套评价体系和标准对自身行为的预期、行为结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人的行为并非是完全受到环境的影响,有着强烈的自我导向,而这种自我导向可以根据自身的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三个过程进行塑造.这种个人内在因素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关系着自我效能的高低,但也调节着自我效能感带来的失败感.替代学习、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其实都是相辅相成的,自我调节也影响个体的情绪体验,因此,如果能够从行为主体的自我调节入手,帮助个体确定目标,更加客观全面的完成自我评价体系确立过程中的自我观察,就可以达到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强化替代学习的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体与引导者之间有太多的阻碍,比如相处时间短、交流少、沟通少等.“填鸭式”教学和灌输型指导,以及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的现实短缺,加之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的现状,使得学生很难从更专业更准确的角度评价自己.这就会使得心智不够成熟的学生,无法正确观察自己,错误判断自身能力,对自己过高估计、或者过低估计,这些都会影响学生自我评价体系的确立,使得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限.

而学生的朋辈之间,相互的认知和了解要远远高于辅导员和教师群体,大学中,他们朝夕相处,结伴而行,对于朋友同学的脾气秉性知之甚深,因此,朋辈间的建议和指导,更能对学生个体自我观察提供必要的现实指导标准,就是他们的建议可能更为准确.另外,班杜拉认为,自我判断的核心是目标的确立,个人行为与目标的差距,反映出个人的情绪状态.自我判断是标准,自我反应是结果,而消极的自我反应,朋辈之间是最容易清晰的观察到的,比如:学生没有取得好的成绩,他的自我判断是可以取得,然而自我反应的表现是自我否定,但他却不会告知教师或辅导员,甚至家长也无从得知,而朋友间,却可以坦然面对,这时,朋辈间的鼓励和引导,就会对个体自我反应进行一个矫正,使得原本沮丧的个体,不会因为打击而放弃努力学习的行为,在自我判断中,也会适当调节目标.因此,朋辈对于个体的促进作用,辅导员和教师应当积极的利用和引导,防止一些自尊心强的孩子,在自我判断中经常受挫,而对于学习不再努力的现象发生.

综上,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于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笔者只是提出了一些设想,文中有对理论的狭义理解,也是笔者的理论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体现.具体在现实中如何更好的实施和应用,使得学生个体在学习这一单纯的行为中,习得最优的习惯,获得更高的自信心、自尊心,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朱小茼,陈晓美,刘楠.大学生朋辈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8):6~74.

[2]李晶晶.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评述[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

[3](美)阿尔伯特·班杜拉.社会学习心理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1988.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商学院)

作者简介:赵欣辰(1990-),女,陕西西安人,管理学硕士,西北政法大学商学院助教.

括而言之,该文是一篇适合社会学习理论和学风建设和高校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学风建设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学风建设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高校大学生党建和学风建设的耦合机制
朱玲利,何庆领(合肥工业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合肥 230009)摘 要16号文件指出,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党支部作为凝聚学生的基层组织,有着充分的组织优势,是促.

基于资源配置理论下高校社会体育资源和社会共享可行性
一、资源配置与体育资源的内容(1)资源配置理论的内容 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资源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资源有限而人类的需求却无限,因此,二者间的冲突不断增加,很容易阻碍人类的进一步发展 于是,作为研究怎样.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以学风建设为例
新媒体时代,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愈加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对象个性化特征愈加明显,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利用的载体愈加丰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利用信息技术平台的优势,扬起创新的.

人性假设理论在高校课堂实验中的验证以XY理论、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为例
摘要人性假设是管理学和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相关理论和研究众多,理论性强,实际操作性难度比较大,在教学中如果只有刻板的理论讲授,学生会理解困难 本文设计简单实用的实验,在课堂上通过实验和数据处理验证&.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