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mba论文>材料浏览

饮食有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和低盐饮食暗藏误读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主题:饮食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1

低盐饮食暗藏误读,本文是关于饮食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跟误读和饮食和暗藏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饮食论文参考文献:

饮食论文参考文献 饮食营养和健康论文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饮食文化论文2000字读写算杂志

盐不仅是日常饮食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也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不过很多疾病都需要低盐饮食来控制,如心功能不全、 高血压、 肾病、 肝硬化腹水等.那到底什么才算真正的低盐饮食?低盐饮食又存在哪些认识上的误区呢?

1. 低 “盐” 饮食, 限的仅仅是盐吗?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肝、 肾、 心等病变会导致机体水、 钠平衡失调, 出现水、 钠潴留或丢失过多. 限钠摄入是纠正水、 钠潴留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由于食盐是钠的主要来源, 每克含钠 400毫克, 所以限钠实际上也就是限食盐为主.

限钠饮食分三种: 一是低盐饮食, 是指全天供钠 2000毫克左右, 每天烹调用盐限制在 2-4克或酱油 10-20毫升,忌用盐腌制加工的食物,如咸蛋、 腊肠、 咸鱼、 酱菜、 甜面酱等; 二是无盐饮食, 是指全天供钠 1000毫克左右, 烹调时不加食盐或酱油, 可用糖醋等调味. 忌用一切咸食, 同低盐饮食;三是低钠饮食, 是指全天供钠不超过 500毫克, 除无盐饮食的要求外, 忌用含钠高的食物, 如茼蒿、芹菜等含钠 100毫克 / 100克以上的蔬菜,以及松花蛋、 豆腐干、 用食碱制作的发面蒸食等食物.由此可见, 我们通常说的 “低盐饮食” 其实是属于限钠饮食的一种.所以 “低盐饮食” 限的不仅仅是盐, 还包括其他含钠高的调料如酱油、 味精、鸡精等.很多患者认为, 只要菜里少放盐就可以,味精、 鸡精可以用来弥补味道的不足.殊不知,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 而鸡精是味精的一种,都是 “隐性盐” , 不可任意过多食用, 多食就会造成钠的摄入量过多.

2. 吃 “盐” 真的越少越好?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 高盐饮食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一些患者甚至一些健康人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认为 “盐” 吃得越少越好.其实, 钠离子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若长期过度限制盐的摄入,会导致血清钠含量过低, 从而引起食欲不振、 四肢无力、 眩晕等现象, 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 恶心、 呕吐、 心率加速、 肌肉痉挛、 视力模糊、 反射减弱等症状, 医学上称为 “低钠综合征” .

因此, 低盐饮食并不是说吃盐越少越好, 更不是不吃盐, 至于健康人, 则完全没有必要严格限盐,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每天吃盐 (包括酱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盐量) 不超过 5克, 都是可以的.

3. 要把低 “盐” 饮食每天严格执行吗?

被医生告知需要限盐后,很多人都能严格遵照医嘱从饮食上限盐, 甚至数年不变. 不过应当注意的是, 即使是 “低盐饮食者” , 也要随病情变化和实际情况调整钠量, 不可一味地一成不变. 如果腹水、 水肿加重, 限钠就该严格些, 甚至需要无盐饮食; 而低血压、 血钠低、 透析治疗、 使用利尿剂或者夏季大量出汗以及腹泻、 呕吐的患者, 则需要适当补充钠盐, 才能满足机体需要.

因此, 当病情或治疗方式有变化时, 最好咨询医生, 以明确饮食是否需要做出相应调整. 除此之外, 还应根据患者的食量合理选用食物, 有时为了增加患者食欲或改善营养状况,吃的少的人可适当放宽食物的选择范围.

4. 低钠盐可以完全替代食盐吗?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觉得菜无味,就选用低钠盐或无盐酱油代替食盐和酱油, 这类调味剂中的钠含量少, 口味不淡, 因而很受低盐饮食者的欢迎.不过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 这类调味剂是以氯化钾代替氯化钠, 所以不适宜高血钾患者,少尿的肾功能不全患者也应谨慎食用.因此说, 低钠盐或无盐酱油虽好, 但也不是人人都适用.

此文总结,此文为关于饮食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误读和饮食和暗藏相关饮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低盐和健康饮食对早期高血压患者帮助大
美国一项新研究结果显示,低盐和健康饮食对早期高血压患者或轻微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堪比药物 在这项研究中,共有412名23岁-76岁的志愿者参与了研究,根据基准收缩压,志愿者被分成四组120-129毫米.

本期话题误读低端人口论背后的焦虑和期待
近年来,为缓解城市人口压力,中国一些超大城市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大力推进人口疏解工作 相对应的现象是,这些地方的常住人口增速开始放缓 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今年上半年陆续公布的常住人口数据看,北京出.

被误读的左右脑分工理论
近日,关于左右脑年龄测试结果的图刷爆朋友圈 而相关专家认为,有关左右脑年龄的测试没有科学依据,左右脑没有分工,从事复杂活动时实为左右脑协同操作 1981年,美国心理生物学家罗杰·斯佩里提.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