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课程设置类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与高职院校公共课程设置情况分析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课程设置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6

高职院校公共课程设置情况分析,该文是课程设置专科毕业论文范文跟高职院校和课程设置和情况分析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课程设置论文参考文献:

课程设置论文参考文献 课程教学杂志新课程导学期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

摘 要:以12 所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统计和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课程设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主管部门加强系统指导和规范管理,组织开展公共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和实践;高职院校应准确定位公共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并加强公共课程建设,多渠道、多方位实现公共课程教育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课程;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简介:彭慧,硕士,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陈猛,硕士,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应春,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安徽合肥230051)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点科研项目“高职公共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优化”(编号:2017zdxm01) 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9-0022-03

公共课程是高职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任.随着高职办学理念的变更,高职公共课程的建设也经历了几个阶段: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科的完整性”到“重专业技能和实用类知识的传授,轻人文等综合素质培养”,再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落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等重要举措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公共课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主管部门也先后发布多个政策文件,对公共课程的设置与实施也提出系列要求.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国家电网公司主办的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为了响应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最新文件精神,规范高职院校公共课程设置的内容与要求,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院对安徽省6 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6所全国电力行业高职院校开展了调研,主要研究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公共课程设置现状,以期为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公共课程而积极探索.

一、高职院校公共课程设置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1.人才培养目标.从各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描述来看,虽描述的语言不尽相同,但其目标基本一致.其中,9所学校(75%) 在人才培养描述中提到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培养”“综合素质培养”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5所(42%) 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写入培养目标中;由此可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共同的目标.

2.公共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定位.各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一致,都希望学生综合素质高.但从各人才培养方案对公共课程的命名和具体设置来看,各院校对公共课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及其作用的认识差异较大.仅从对公共课程命名中就可以了解:12所学校中,有3所(25%) 高职院校将“公共必修课程”命名为“通识课程”,4所(33%) 将其命名为“公共课程模块”或“专业必修课程平台”,其他5所(42%) 将其命名为“基本素质课程”或“素质教育模块”等.5所(42%) 高职院将“公共选修课程”命名为“基本素质拓展”或“综合素质拓展课程”,另有7所(58%) 将其直接命名为“公共选修课”或“公共任选课”.公共必修和选修模块课程设置情况各校也差异较大,由此可见,各校对公共课程的性质和重要性理解不同,这将导致各校对公共课程设置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

3.公共课程设置现状.(1) 公共课程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设置比重情况.根据统计数据分析,12所高职院中公共必修课程最高总学时为912学时,最低总学时为480学时,平均总学时为650学时.公共必修课程总学时是课程总学时的23.5%.12所高职院对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程最低学分要求差异较大,要求偏低.其中,有的院校要求学生修满12学分才能毕业(最高要求),而有的院校只要求学生修满2学分即可(最低要求),75%的院校要求学生必须选修3~6学分的公共选修课.12所院校设定的最低公共选修课程学分平均为4.8学分,仅占教学计划全部课程总学时的2.8%.各校平均公共课程总学时为平均全部课程总学时的26.3%,从此数据可以了解,高职院校课程设置还是以专业课程为主,公共课程比重偏低.从课程设置上来看,结构总体较为分散,缺乏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

(2) 公共课程构成情况.教育部相关教学文件对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体育健康等课程的设置方面有明确要求;根据统计数字分析出12所学校中相关课程开设的最高学时,最低学时和平均学时,详见表1.

按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上述七门课程都是公共必修课程,文件中对各课程的开设学时均有明确规定,其总学时为390学时.据统计,12所学校7门公共必修课总学时最高为470学时,最低为210学时,平均351 学时,上述七门课程学时安排达标的学校(总学时>390) 只有4所(33%).少部分学校未将“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军事课”“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纳入公共必修课,“ 体育” 课程学时安排未达标的学校有9 所(75%),其余课程学时安排未达标的学校在1~3 所(8%~25%) 之间.

据统计数据显示,12所院校中公共必修课程最多开设门数为16 门,最少只有9 门.大部分院校(58%) 开设门数在11~14门.各校都开设的课程除上述课程外,还有“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英语”课程的最高学时为150,最低学时为72,平均学时为108.2;“数学”课程的最高学时为150,最低学时为36,平均学时为88.5;“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最高学时为60, 最低学时为24, 平均学时为21.6.4所学校(33.3%) 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公共必修课,仅有3所学校(25%) 开设了“应用文写作”或“大学语文”.各校提供的可供选择的公共选修课程门数最多的有34门,最少的只有3门,大部分集中在4~6门.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高职公共课程设置以公共必修课程为主,其中,教育部规定的7门必修课程占其总学时的60%以上,“数学”“英语”课程开设时数各校差异较大,而有助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公共选修课程数量偏少.

二、优化高职院校公共课程设置的建议

1.准确定位公共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公共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法治观,形成热爱自然、热爱人类文明的情感,是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直接或间接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力、塑造健康体魄,以全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并奠定个人可持续发展基础的课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仅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而且还应培养“复合型”的人才.而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职业道德、提升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公共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到公共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才不会出现“重视专业课程,忽视公共课程”的现象.

2.加强系统指导和规范管理,组织开展公共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和实践.从调查结果来看,仍有部分院校未按照教育部规定的要求来设置思想政治类等课程学时,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各校公共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的管理和核查,并出台相关细则,以便系统指导高职院校公共课程的设置工作.除了国家规定的思想政治类等课程外,在其他公共课程开设上高职院校有很大的自主权,以至于有些学校在公共选修课程设置方面往往根据师资来定,随意性较大.近年来国家政策层面对高职院校在其他公共课程设置方面也提出系列新要求,如加强人文素养、文化基础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文化育人等活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等.但如何落实这些要求,这些要求如何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如何处理好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学时数的布局矛盾等问题,需要各高职院校加强新一轮的公共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在结合专业、企业和行业需求的基础上,遵循学生认知和成长规律的对公共课程进行整体设计.

3.加强公共必修课程建设,搭建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公共选修课程平台,多渠道、多方位实现公共课程教育目标.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公共必修课程已成为各高职院校公共课程体系的主要部分,其中,有些课程如思政类课程需按国家统一要求授课,其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的可调整空间较小.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他课程的育人功能,提高教学效率是公共必修课程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针对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课程模块推行教学改革,以加强公共必修课建设.如教育部明文要求学时和授课内容的思想政治类课程可以改革教学手段,加强案例分析,增加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英语、数学、计算机等课程可以根据学生入学水平,采取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地提高教学效率.公共选修课程则可以作为各院校充分展示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的教育平台.为解决学校由于师资问题,无法开设各类选修课程的情况,可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引入或自主开发优质慕课资源,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网络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总而言之,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公共课程教育目标,光靠课内教学是不够的.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校园文化各类活动纳入公共课程体系中,搭建由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构成的三维渗透教育模式,才能多渠道、多方位实现公共课程教育目标.

上文总结,此文为关于课程设置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高职院校和课程设置和情况分析相关课程设置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加强高职院校美育课程教学设计方法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高……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教育观念的不断完善,人们逐渐认识到高……教育过于重视技能教育而忽略了美育的实施,以至于高校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象 因此,教育界开始广泛关注学生美育教学问题,现在很.

基于社会需求分析的医学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构建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级实用型、技能型英语人才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 然而,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未能鲜明的体现出“职业性”和“满足社会需.

素质教育视角下高职院校合唱课程体系构建
摘要合唱是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艺术素养、建立健全人格、提高其合作意识的重要方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构建高职院校合唱课程体系,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 文章分别从乐理基础知识、合唱作品赏析、.

分层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分析化学课程中的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07 038摘要通过对高职院校新生的深入调查, 探析当前困扰分析化学教学的问题,提出采用专业分层和班内分层两.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