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大学生就业类论文例文 和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信息传播路径与优化策略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大学生就业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3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信息传播路径与优化策略,该文是关于大学生就业类论文例文跟新媒体背景和策略研究和就业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大学生就业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就业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论文大学生就业论文1500字大学生就业指导结课论文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指导论文

摘 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以手机、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成为就业信息传播的必然,但同时因其传播的特点,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就新媒体在就业信息传播中的优势与不足进行调研,从传播要素出发提出破除传播症结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 就业信息 传播路径

就业信息是成功求职就业的前提和基础,更多更精确的就业信息不仅有助于进一步理清自我就业竞争能力,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而且能拓宽就业渠道,为求职增加更多的机会和选择.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以手机、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出现,推动就业信息的快速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信息不对称和传播效率低而造成的就业矛盾,但是同时因其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形式的多样化、内容的广泛化等特点,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从贵州省选取具有代表性6所大学为调查对象,在总结归纳现有就业信息传播渠道的基础上,以传统受众者的视角设计调查问卷,发放并收回有效问卷609份,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新媒体时代下就业信息传播路径的有效性和大学生劳动力市场的反馈深入调研,分析新媒体在就业信息传播中的优势与不足,以期寻求破除传播症结的优化策略.

一、新媒介技术的发展成为就业信息传播的必然

1.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受众和传播者

现如今的大学生从一出生便沉浸在电子产品的海洋里,电子产品是他们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分.2017年8月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4.3%,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9.7%,高达2.23亿人,大专以上学历网民占总数的20.7%[1],其中闲暇时间充裕,上网技能娴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的大学生在新媒体的运用中最为活跃,几乎每个大学生上网的第一件事是打开,查看微信、微博和评论,接收和传播各类信息.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满足交友、阅读、娱乐、购物、教育等多种需求,是“数字化生存”的最先体验者,具有“数字土著”之称,这为新媒体作为就业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奠定坚实的基础.

2.就业信息的特点要求新媒体成为其重要的传播路径

就业信息就是通过各种媒介传递的有关就业方面的消息和情况[2].狭义上是指用人单位在招聘活动中向外界发布的具体需求信息;广义上说,就业信息不仅仅是指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还包括了政府和高校各级管理部门为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而制定和实施的各种规章制度、政策,对毕业生就业具有指导性的各类数据、理论、技巧以及企事业单位发布的具体用人需求信息等.

就业信息具有时效性、共享性、传递性的特点,要求信息一经发布后便在一定的期限内不断地流动和传递,以便能让更多的人关注与传播,达到招聘的目的,以互联网、数字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衍生出的多种媒体形态能够实现就业信息高速率、超时空、广领域地传播.

3.新媒体的时代特征

新媒体是指采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进行信息传递和接收的信息平台,具有交互性、海量性、即时性和多媒体性等特点[3].交互性是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最重要也是最本质的特征,新媒体时代受众由被动变成主动,成为多元参众、网众和用户身份,传播模式由单向传播变成“传者与受众”双向互动传播;海量性是指新媒体通过网络传播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向用户提供了内容丰富、数量众多的信息,不受时间、数量和媒介的影响,随时随地在互联网上传播和流动;即时性是在技术的革新,无线网络的覆盖下,信息的传播已由实效性转为即时性,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并发送信息;多媒体性是指新媒体运用数字技术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形态整合在一起传递信息,实现信息多媒体和全媒体传播.新媒体以上特征能够呈现出就业信息广度、宽度与厚度的立体化结构,满足就业信息实效、共享、传递三大特征,从而打破时空的限制使交互信息更加流畅,有助于建立就业的反馈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就业信息传播效率低和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就业矛盾.

二、新媒体背景下就业信息传播的现状

1.新媒体平台搭建的多,作用发挥的少

应时展形势所需,政府、高校、用人单位、*机构纷纷建立网站、微博、微信等就业服务平台,宣传各项就业政策,发布各类招聘信息,提供求职的技巧,为推动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打下基础,然而多数的新媒体平台并未发挥真正的作用.本研究以当前接收就业信息最便捷的就业服务微信公众号为例,选取贵阳市28所大学为调查对象,最终13所大学建立专门的就业服务微信公众号,占比为46.4%,以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就业高峰的5个月时间为例,13个微信公众号发布就业信息100条以上者仅为2所,40-60条信息者1所,20-40条信息者4所,0-20条信息者2所,4所大学的微信公众号未见任何就业相关信息,由此可见,仅有15%的微信公众号所传播的就业信息持续更新,多数新媒体平台数据更新慢,信息量小,根本无法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2.传播范围广,中心地位弱化

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不仅决定着信息的内容与数量,也决定着信息的流量与流向[4],传播者是作为信息“把关人”角色对信息进行把控.而在新媒体时代基于互联网、通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人人都可以借助于各类固定终端和移动终端进行点对点或点对面的传播,信息传播面得到极大的拓展,信息流甚至能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流动;另一方面信息接收者和传播者均为新媒体的使用者,传播者与受众者的地缘界限被打破,传播者的中心地位弱化,对虚假信息和不利信息的处理比较棘手,失去对就业信息社会影响的把控,增添求职者就业的风险.传播者中心地位的弱化,也使求职者不能第一时间与用人单位联系,失去了解详细信息而成功求职的先机.

3.信息总量大,可靠性欠缺

新媒体时代下传播者向社会大众提供海量信息,当然也包括各类就业信息,这些信息内容丰富、数量众多、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无成本的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降低求职者获取信息的成本,增加求职就业的机会.对于海量的信息是否有助于就业,46.4%的学生认为非常有,41%的学生认为有,11.9%的学生认为可能有,87%以上的学生对此持肯定意见.然而,海量的就业信息也给求职者在信息真伪的辨别上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在与调查者访谈中了解到,首先是部分传播者在转发过程中出于各种原因进行过编辑,导致信息无意中出现信息缺失或失真的现象;再者为达到吸引更多的求职者、扩大企业宣传等目的,直接对原信息进行改动,如提高福利待遇等等,混淆求职者的选择;最后部分不法分子甚至借助虚假就业信息进行和诈骗,为新媒体传播的就业信息的可靠性蒙上厚厚阴影.在对新媒体时代下就业信息的真实性进行评价的问题中,设置五个答案:非常不满意、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54人选择不满意,36人选择非常不满意,占比达14.8%.

4.关注的多,反馈的少

大学生是根据目前个人的发展和需求,有的放矢地接收信息,如一年级学生接收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较多,二年级学生对于就业信息的获取偏向于就业政策和技能的培训,三年级更愿意接收实习和就业技能方面的信息,四年级集中收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因不同阶段关注的重点各异,学生多通过关注的方式获取信息,即通过“加关注”来主动将某单位或某人作为自身的信源[5],关注的对象越多,意味着信息来源越丰富多元,由此为获取更全的信息,学生便会大量关注.

任何信息都不能直接引起一望而知的外显行为,信息接收者会根据自己认知的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决定是否接受对方发出的信号.新媒体信息来源的多元化,使受众成为“积极驾驭媒介的主人”.对别人已经创造的内容,人们具有空前的自主选择能力.受众不再处于统一传播口径之下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以自己的需求为中心主动地选择信息,然后再决定是否进行反馈,最终反馈的比例较小,在对信息获取后的行为调查显示,373人会对照自身情况,反馈个人意见,316人会做好求职准备积极应聘,反馈者仅占调查总数的51.9%.

5.依赖者多,成功率小

新媒体为素有“数字土著”称号的大学生获取信息、简历投递、反馈交流、求职面试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性体验,通过互联网社交网站甚至能搜寻到内部相关工作人员或前辈的求职经验,为成功就业添砖加瓦,由此有不少毕业生过分依赖新媒体空间中的就业信息寻找和参与就业活动,而忽视很多针对毕业生举办的现场招聘会,导致网络讨论热闹非凡,现场却门可罗雀的奇怪现象.针对获取就业信息的首要途径调查结果显示,159人选择微信、微博、APP等移动媒体,103人选择社交、搜索、新闻等门户网站,43%的学生将新媒体作为获取信息的首要途径,仅有19%的学生选择参与政府、学校、*组织的招聘活动.

图1: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首要途径

现场招聘会、就业供需见面会等现实就业环境能够很容易使毕业生切身感受到就业的压力以及现场的紧张气氛,这种氛围使学生心理产生压力,进而本能地产生动力,促使自己积极了解市场所需,提高自身竞争力,从而在职场的竞争中获得胜利,满足内心成就感.而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等虚拟环境具有很大的虚拟性,大大弱化了就业市场中巨大的竞争压力,使得部分毕业生弱化了就业动力,选择等待、观望等消极行为,错失就业机会;另外,依靠新媒体的就业活动,往往促使求职者自视甚高,在面试过程中由于自身缺乏就业实战经验和面试技巧的情况导致求职失败,给毕业生的就业信心和能力带来消极影响,

三、新媒体背景下就业信息传播的优化策略

1.提高新媒体传播就业信息的可靠性

可靠性是就业信息传播的生命,因此强化新媒体在就业信息传播中的作用首要任务是解决新媒体传播可靠性低的症结.一是控制好信源质量,政府就业部门应联合相关部门就规范就业信息传递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保障真实信息提供者利益而严惩信息者的制约机制[6];二是充分发挥政府、高校及就业*机构“把关人”的作用.新媒体背景下媒体“把关人”的作用虽有被弱化的趋势,然而在新的传播秩序未完全建立之期,政府、高校及*机构仍然是大学生最信任的信息机构,因此新媒体背景下,上述部门更应加大就业信息甄选、鉴别的工作力度;三是提高大学生信息鉴别能力.大学生应实事求是提供个人求职信息,在多渠道寻求就业信息的同时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信息辨真识伪的能力.

2.就业部门应加大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和管理

2017年,人社部《关于做好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实体大厅服务向网络服务延伸,运用微信、微博、手机APP等平台,多渠道、点对点发布和推送就业信息,精准促进人岗匹配,打造便捷高效的“互联网+就业服务”模式[7].对此,政府、高校等就业管理服务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整合现有新媒体资源,建立互联网、移动通讯、数字媒体的就业网络信息平台;同时强化网络信息平台的运营与管理,突破新媒体平台内容逐渐同质化现象,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发布学生亟需的就业政策与求职信息,进而促进就业管理服务工作的网络化进程.

3.强化全民新媒体素养的培育

新媒体的发展、应用与普及,大大冲击传统媒体的传播环境,“一对多”的大众传播模式逐渐被小众传播甚至个人传播所替代,人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或手机点对点或点对面的方式向别人传播信息,成为就业信息的传播者,因此亟需强化全民的新媒体素养.政府应加大公民新媒体素养培育的投入,可以通过公益广告、活动、典型塑造等形式多样的方式,培育公民接收和传播信息的良好习惯;学校是新媒体的主要阵营,加强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教育势在必行,学校可以定期聘请新媒体从业人员开展讲座、学术报告等活动[8],通过选修课、学生社团、社会实践、媒体参观、新媒体见习等多种方式开展寓教于乐的新媒体素养培育.

4.引入反馈机制,提高求职成功率

互动性是新媒体传播区别于传统媒体传播的本质特征,离开了反馈便不能说明这种互动性,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因此,为提高就业信息传播效率,增加大学生求职就业的成功率,传播者可以调整传播媒介菜单,广泛收集求职者的求职意向,为开展招聘活动做铺垫;加强新媒体互动交流专区的设置,及时收集求职者的反馈意见,发布用人素质要求及招聘进展,做好线上交流互动和线下招聘体验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得传播过程达到双向的、动态的平衡.

四、结语

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彻底改变就业信息的传播环境,给就业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用人单位及管理部门应准确把握新媒体传播的规律和特征,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逐步建立起以新媒体信息服务平台为纽带的服务阵地,切实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7.

[2]刘爽.大学生就业信息传播模式研究[D].云南:西南交通大学,2010.11.

[3]周茂君.新媒体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邓香莲.新媒体环境的信息传播特征[J].编辑学习,2011(2).

[5]孙琦琰.网络流言在大学生中的传播路径及应对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5(1).

[6]许文杰等.论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就业信息的不对称[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7]教育部.关于做好2017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5/s3265/201612/t20161205_290871.html,2016-11-28.

[8]王旭明.新媒体视域下青年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缺失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3).

上文总结,本文论述了关于经典大学生就业专业范文可作为新媒体背景和策略研究和就业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大学生就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的功能分析
摘 要在新的科技发展的社会经济下,新媒体的信息技术不断的得到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开始融入了新媒体背景下的报社的新闻传播的功能,从而提高人们的获取新闻信息的科技发展 本文主要是分析新媒体的背景下报社.

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路径探究
周 燕【摘 要】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影响着和谐社会的良好构建, 跟随时代的变迁, 多样化的媒介载体逐步成为文化传播与弘扬的重要平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关键角色, 也是大学生思想.

新媒体背景下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
摘要互联网时代,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模式面临着深刻的变革 对旅游目的地而言,新媒体以其自身的优势拓展了形象传播的时空,丰富了形象传播的方式,加强了形象传播的互动 但新媒体也存在着宣传不严谨、热衷于炒作…….

新媒体背景下书法的传播方式和路径
摘要新媒体背景下,书法的传播不仅有传统的实物传播、口语传播、纸质媒体和广播电视传播,还有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的传播、数字化出版物传播……传播方式 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作为当下书法艺术传播最重要的两大媒介,.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