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电大论文>材料浏览

政治教育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跟基于日常生活的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类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政治教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5

基于日常生活的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该文是政治教育相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和思想政治教育和*院校和日常生活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政治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政治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思想政治教育期刊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华道金

(广东警官学院,广州 510440)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生活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然而,当前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工具化、理想化和知识化倾向,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影响了教育效果.因此,要以学生日常生活为基础,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切实增强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日常生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6-0251-03

收稿日期:2015-12-03

基金项目:广东警官学院2014年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基金项目(201503GSZ17)

作者简介:华道金(1980-),男,湖北广水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日常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泉和载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长期以来,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日常生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受教育者与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疏离开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当前,院校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必须以学生日常生活为基础,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一、日常生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源于人类现实生活的需要

从历史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源于人类物质生活过程中的社会交往活动,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进行的.在人类社会初始阶段,生存条件十分恶劣,人们单凭个人力量会不断受到威胁,甚至无法生存下去,只有通过合作,共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才能生存下来.然而,在合作过程中,人们也面临着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于是产生了一些以风俗等形式存在的规则,只有遵循这些规则才能更好地满足物质需要.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年长者就会通过言语、行为示范等对儿童进行教育,使他们接受这些规则,这就是最初的思想和道德教育[1].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源于人们现实生活的需要,而且,当时社会上为人们所推崇的种种优良道德无不来源于当时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如当时荷马史诗中所竭力称颂的一些英雄人物的道德,如英勇、正义、忠诚、守信等都来源于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是人们生活经验和处事智慧的总结[2].

(二)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评价途径

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最真实而完整的载体,是个体思想政治素质的表现途径.一方面,个人品德的形成离不开生活.从发生机制上看,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现实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与行动,只有源于学生实际生活和真实道德冲突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发自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从而内化为个体良好的道德品质[3].思想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无不依赖于人们的生活和实践,如人类社会初始阶段,儿童所获得的劳动技能和生活常识都是在与成年人的共同生产与生活中获得的.另一方面,判断个体是否有德性的标准也只能是个体的生活实践.听其言,观其行,判断一个人德性如何,不光要看他是怎么说的,关键要看其在生活实践中是怎么做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修身*一类的学问,最应注意的在于实行.”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正确判断个体的道德品质.脱离生活去培养和判断人的思想道德,必将使这种培养和判断因失去了生活的依托和验证而成为一种虚空,出现判断上的失误.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们更好地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或意义在于促进人们更好地生活.就院校而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思想政治素质,为机关不断培养和输送优秀合格的生力军和坚定可靠的接班人[4],但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个人生活做准备,为了人们更好地生活.正如夸美纽斯所说:“教育是生活的预备”.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很大程度上还体现在对人类生活的意义.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以浓缩、系统、简约的方式,将人类文化中的精华传承给下一代,避免在未来生活中出现不必要的曲折和重复,具有简约社会生活、促进个体社会化等功能[5].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赋予个体生活以有意义的精神性存在.思想品德是个体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它引导人们向善,为个体的生活指明方向.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科技理性不断膨胀的时代,思想道德对于精神生活的重要意义显得尤为突出.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使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而且必须面向个体的生活现实、面向个性化的个人,从生活出发,采用贴近生活的教育方式方法和内容,才能使受教育者从被动适应社会到主动参与创新,最终实现全面、主动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基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脱离日常生活

长期以来,我国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远离人的主体性发展需要、远离现实生活、脱离生活实践的倾向,不仅没有走进受教育者的生活世界,更没有走进受教育者的心灵,实效性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具化,忽视个体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工具化,主要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片面强调其工具价值而忽视本体价值的倾向.表现在强调个体对社会的贡献,而忽视个体的合理需要,人只是实现社会利益的工具.如,在教育中重政治教育,轻人格培养等.思想政治教育,是维护社会统治的思想武器,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但其最终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为了人们更好地生活,也具有非意识形态性的一面,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的统一.院校作为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的是人民的重要工具,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无论如何强调政治教育都不为过分.但在实际工作中,院校始终坚持政治建校,不断加强政治教育,而对个体的发展、人格的教育关注重视不够,影响学生主体意识的张扬和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理想化,远离现实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理想化,主要是指以理想主义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院校对学生政治素质的要求较高,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应达到理想的境地,注重将既定的*目标和价值规范灌输给学生,没有考虑学生生活世界的变化和实际需要,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对现实生活的脱离.从内容来看,理想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授给学生的多是一些“高大上”的大道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从目标上看,理想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崇尚完美人格的培养,强调以“圣人”“完人”为标准,没有考虑完美人格实现的可能性.这种脱离学生现实生活的理想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解决和应对现实生活中不断出现的行为失范、观念混杂等现象,更不能解决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困境,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化,脱离生活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化,主要是强调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传授,重理论轻实践、重认知轻体验.在知识化思想政治教育中,源于现实生活的思想政治知识凌驾于生活之上,受教育者只需要记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不是生活产生理论,而是理论主宰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化,是高等院校包括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割裂了个体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发展过程,脱离了思想政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现实生活基础,使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大打折扣.

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具化、理想化、知识化的原因,主要是无视思想政治教育和现实生活的本体联系,使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异化,所以很难达到预设的教育效果.

三、以生活为基础,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院校要克服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以生活为基础,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一)将教育主体置于生活之中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首先要将学生置于具体的社会生活之中,使其作为价值主体积极渗入到现实生活中.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学生看作是同样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独立人格和生命欲求的平等个体,在院校实施警务化管理的情况下,更要树立正确的主体意识,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过程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其自觉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之中,在平等的主体性之间积极培育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人格.在教育实践中,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大队长、教导员和中队长等与学生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双向交流、共同探讨,及时解决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二)教育目标要贴近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应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避免理想化,即使院校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较高,高于普通院校,也应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制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通过个人努力可以实现的,而不是遥不可及的乌托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贴近生活,既要源于学生的生活又高于生活,注重理想与现实的结合,既能体现理想性、先进性,又具有现实性、普遍性;既关注国家利益、人的精神追求,又能考虑到人的现实生活利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远目标与现实目标相结合.院校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在明确教育部和对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求的前提下,还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各种需求,明确哪些是合理的需求,哪些是不合理的需求,哪些是低层次的需求,哪些是高层次的需求,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需求变化,畅通学生利益诉求的反映渠道,完善信息网络沟通平台,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倾听他们的意愿和呼声,并引导学生的需要向更高层次提升,从而制定出体现上级要求又符合院校学生生活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源于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围绕学生的真实生活需要,以学生普遍关心的生活现象或普遍困惑的生活问题为中心,挖掘学生生活中的各种教育资源,构建多层次的动态的教育内容,增强教育内容的生活性和针对性,以提高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当前,大学生面临学习问题、就业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多种问题,已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必须对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问题给予高度重视,院校在重点抓好忠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外,还应该重视开展生命教育、择业及创业教育、恋爱观教育、人际交往教育,抓好专业毕业生入警问题等,给予学生以必要的帮助和引导.通过开展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但又困扰他们的相关教育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手段应融入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融入学生生活,就要创新教育方式手段,实现教育方式手段的多样化.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院校教师、大队长、教导员、中队长和党团组织干部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抓好警务化管理,落实一日生活制度,在一日生活中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形成“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方位育人格局.另一方面,要使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其他各门课程与各项活动中都要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充分利用图书馆、校史馆、党团活动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开展各类具有教育意义的纪念、庆祝、参观以及志愿服务、文体竞赛等活动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党支部、学生会、团委、社团联合会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努力创造既具真实性又有引导性的“道德情景”,使思想政治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发挥潜移默化的功效.在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尤其要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网站,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社会热点讨论与引导,在交流方式上要体现时代性、互动性,如利用、微信、微博等与学生开展互动交流,有助于及时有效解决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五)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现生活化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根植于学生生活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应该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践.一是评价内容要全面化.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基础上,要重点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人格、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二是评价方法多样化.要整合并发挥各种评价方式的优势,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完整、客观、科学.如把期末考试与日常考核结合起来,把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结合起来,把阶段评价与整体评价结合起来等等.三是评价主体多元化.思想政治课教师是教学中教的主体,是当然的评价主体,但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导员、中队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理应成为评价的主体,同时,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的主体,也应成为评价的主体.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导员、中队长和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的作用,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参考文献:

[1]胡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

[2]华道金.道德评价生活化[J].教育科学研究,2004(10).

[3]郭生权.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学习[J/OL].[2007-06-15].http:www.cqdy.com.cn.

[4]政治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J].教育,2005(7).

[5]郭元祥,胡修银.论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活的教育意义[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

评论,此文为一篇适合思想政治教育和*院校和日常生活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政治教育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政治教育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新媒体在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事关全党全局的大事 高职高专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学生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对薄弱、落后、单一 本文希望借探讨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现存的问题,推进新媒.

大数据时代司法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数据时代加快了信息检索速度,人们可以直接从网上搜索到自己需要的海量信息 但是该种方式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司法院校……,受到其特殊办学性质的影响,更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游戏载体的运用
摘要网络游戏具备文化传承和育人导向作用,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一致,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网络游戏元素,使之成为有效载体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主要就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网络游戏元素的可行性及途径展开分析.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