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提纲>材料浏览

学习方面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和学会学习:学生学习素质与培养类论文范文文献

主题:学习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2

学会学习:学生学习素质与培养,本文是学习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跟学会学习和学生学习素质和培养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学习论文参考文献:

学习论文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杂志社学生论文学生管理系统论文素质论文

[摘 要]学会学习应和学科知识同样成为课堂的基本内容.“学会学习”是学习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情分析的起点.提升学习素质的内容包括:静心训练、注意力训练、记忆力训练、逻辑推理能力训练、想象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素质要转变学生的培育观念,构建学习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体系、控制体系.

[关键词] 学习素质;核心素养;学会学习;基础教育;学科知识;学生厌学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 6120( 2018) 10 - 0112 - 11

自20世纪开始,欠发达国家把教育看成追赶现代化的法宝,发达国家把教育看成增强国力的手段.教育是培养现代人才的主要途径,然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然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我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在此教育方针指引和规范下,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让大多数的学生拥有了未来发展的潜力.然而,伴随社会的发展,新的生产模式和经济模式的变化,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在这种条件下,研究学会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素质及培养质量就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学会学习及其重要性

(一)什么是学会学习

广义上的学习,是有机体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凡是以个体行为经验适应外界环境就是学习.从低等动物如变形虫到高等动物如灵长类的猿猴,从婴儿到成人,都经常以个体行为经验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情境,这些都是学习现象,它反映个人和动物在学习上有一定的共同性,但无论动物的学习如何高级、复杂,乃是一种生物现象,人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不同.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狭义上的学习,则指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它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既不同于人类经验的形成过程,又不同于一般条件的学习,它是在教师的领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活动,其目的是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正如古人所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而不学则殆”,“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因此,学习的核心是问题的提出、解决、推进.

学会学习就是指通过学习,逐步掌握知识并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相关能力,即自己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将相关知识和技能予以推广应用.“学会学习”的意义不单单是在学校通过学习来获取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有应对社会环境变化获取和应用新的知识或技能的能力,学会学习是一种终生的能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和关键在于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本质上是自主发展能力,这世界变化快,在学校中学习的知识在职业生涯中是远远不够用的,一个人需要自主学习、有效学习、终身学习才能持续发展,“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二)学会学习的内容

中国的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学会学习”是中国学生需具备的“六大‘核心素养”’之一,主要内容是学生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乐学善学: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勤于反思: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信息意识: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三)学会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会学习是终身发展的前提,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特别是在科技及其应用迅速发展的今天,没有学会学习的相应能力,必然适应不了社会的激烈变革.如果教育没能把学会学习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必定会出现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国家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本意是让最大多数人拥有参与社会生产、消费的能力.我国早期的教育是采用追随式的发展路径,因此,以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模式是正确的.但是,随着中国《2015工业制造计划》《2030人工智能发展计划》的推进,我国开始进入经济领跑阶段,更需要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劳动者.同时,科技的快速发展和越来越快的社会应用转化速度,也需要劳动者拥有学习的能力.因此,学会学习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习者必须进行培养的内容.

20世纪后半叶被称为“知识爆炸时代”,特别是计算机大规模普及后.新知识的涌现更让人目不暇接,但真正从学科知识内容来看,“知识爆炸”仅仅是“信息爆炸”而已,也就是说这些知识本身早已被发现,只是不广为人知而已.严格意义来说,现在的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容基本是18世纪、19世纪或20世纪初期就奠定了基础,近几十年高速发达的科技只是对当年内容的验证或实现或大规模生产而已.信息科学和其他学科的紧密结合也仅仅是让各学科有了更强大的计算工具,能够更严密地完善充实以前未能完成的内容.正如攀登一座高山,现在的学科发展已经被困在一个高度上,有一种“玻璃天花板”的感觉,但在运用信息科学的相关技术进行水平方向的探索后,于是发现了许多以前没看到的美景.在攀登科学发展高峰的道路上,还要探索,继续向上走.从某种意义上,需要更多的顶尖人才合力去打破科学发展的“玻璃天花板”.因此,对基础教育进行改革是全世界的需求,不单单是中国在进行.

教改不单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来获取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有应对社会环境变化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的能力,也在为打破目前科学发展的“玻璃天花板”聚势赋能.因此,对基础教育而言,目前所流行的减少教学内容的“减负”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减负的真正意义是减去单纯以知识和技能为中心的堆砌式的教学内容,去掉“提前、超纲”的补课.但是,学生的压力不但不会减小,反而会大大增加:学生不单单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大范围的学习,还需要进行有深度的系统学习,更需要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这个已经远远超过“刷题式”的应试教育了,难、苦、累更胜以前.

这些,都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学习能力,不单单是态度、方法上的思考,还要从另外的角度来思考.

一、厌学问题与“学会学习”

(一)“厌学”成因分析

教学要达到预期目标,除了师资条件外,学生的“感兴趣、主动性、有能力学”是关键,所有基础教育的教改都是建立在这三个条件上的.目前的做法重在解决“感兴趣”和“主动学”的问题,而要让学生“有能力学”这个问题并未得到重视.“厌学”依然是基础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育的覆盖率增加,导致厌学的绝对人数增加

在许多人眼里,现在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20年前相比差距很大.然而,真实的原因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覆盖面增加,学生人数增加.在当年,不爱学的和不能学的学生都或辍学或被辍学,早日进入社会就业了;留在学校的都是爱学、能学的学生.而现在,不爱学和不能学的学生都留在学校了.

2.需求动机在变化,而好学生评价标准没有变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有不同层次和不同职位要求,这一差异要求决定了我国独有的“独生子女”群体的读书动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读好书或传统的读好学校不再是唯一的需求动机,学生毕业都会拥有多样化的选择,但“好成绩”或“乖孩子”作为第一位的好学生评价标准却没变.

3.吸引学生的外物在变,而家庭、学校应对手段没有变化

每个时代孩子逃学都有其原因.早期是各种的户外运动和同伴游戏,然后是电视、手机等.逃学表现为不回家、不到校,或上课不听讲、不做作业.一代代的教师、家长都在寻找影响孩子学习的“敌人”,“敌人”总在变化,未来还有新的“敌人”,应对的手段永远简单粗暴:批评和隔绝.

4.学科知识大量增加而学习时间未变

信息爆炸时代,学生需要了解的信息在扩大,教师和家长包括社会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学科知识(以教材为标准),这就需要时间,其结果是让学生感受学业负担过重,中小学生好奇心被繁重的学科知识或各种考试所压抑,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接触和探索未知世界的途径被限制或打断.学生有效学习时间太短,即因学习效率低下而被迫延长学习时间.因此,如何解决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是基础教育遇到的一大难题.

5.厌学现象进一步增加,成多样性表现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学校教学内容事实上在增加内容和加深难度,同时,许多学校还以课程的名义进行技能堆砌,意图提高学生水平.学生因学业的困难而厌学的现象不可避免.通常的厌学表现是厌而不学.但是,新的厌学表现为假勤奋,浅深入.具体讲就是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读、写、背,甚至熬更守夜地做作业,参加大量的补习班,但学习效果不佳;同时貌似了解很多东西,但基本上是错误、混乱而不成体系的东西,甚至会干扰正常知识的掌握.其本质就是学习的深度不够,原因是教师、家长对学生的努力程度判断方法出了问题,单纯以量和时间或者方式(写、看)来衡量.这种假勤奋的厌学现象的蔓延,可能导致我们对教育的怀疑:或是以为教材难度过高,考试太难;或者干脆简单化地认为整个民族的智力下降.

(二)完善“学会学习”内容的思考

在早期,学生除了课本外,几乎没有其他途径了解世界,而现在学生有了更多的方式接触和了解世界.因此,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课本上越来越不可能,同时,社会发展对学业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文化水平依然是对学生的重点要求,增加内容并提高难度是必然的.特别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变化,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人的惰性是希望教师能帮助解决所有的问题.教师一堂课“包打天下“的现象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消失,甚至更受学生欢迎.对一个教师水平高低的评价,最朴素、最多的语言就是“讲得好”.学生的表达也是“听懂了”“学得轻松”“过关率高”.从教师层面上,针对一个问题能讲上一节课,自己的课能够受学生欢迎且“过关”率高,表明教师的水平高,对教学内容分析透彻,对考点把握到位,对学生了解清晰.对学生来讲,就是学得轻松.这样的教师可以通过线上模式满足更多学生的要求.以前是缺少这样的教师,但未来课堂可以通过线上方式提供大量的这种教师课堂.这种课堂模式无论在现在的“传统课堂”或早期的“未来课堂”上,都会是点击量最大的.但是,为打破科学发展的“玻璃天花板”,教学模式从要求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改变为学习知识出现的过程,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前人的探索过程中学习经验,甚至从前人放弃的方向上借助信息科学技术开辟出一个新的领域,从而推动社会发展.教师一堂课“包打天下”的模式将不再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相关能力不足,那么可以想象厌学的比例将会有所增长.

“学会学习”是其他素养的前提,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还不足以解决全部问题.如同“习得性无助效应”实验一样,如果学生缺乏足够的相关素质,在遭受连续打击后,不管创造何种条件,给予何种激励,最终都会放弃努力.完善“学会学习”内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是解决厌学问题的根本方法.

如同大人和小孩踢足球,不管小孩技术多好、战术多精妙、斗志多么强大,但在绝对的身体素质差异下,一切都是空的,甚至会因过多的失败而彻底丧失踢球的兴趣.同样在教育中,我们反复强调态度和方法,但却忘记了一个基础:学习素质.学生的绝大多数问题都是基于学习的进步状况,单靠态度和方法绕不过学习素质这一个坎,没有足够的学习素质和合适的成长阶梯,越是努力,“习得性无助”效应越明显,假勤奋、浅深入的现象就会越多.

三、学习素质与学会学习

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人,这就要求学校基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即具有终身能学的学习素质.然而,目前“学会学习”仅为解决“想学”“会学”奠定了坚实基础,还需要提升到“能学”即形成终身能学的学习素质这一高度,学习素质培养是学会学习培养的应有逻辑升华.

(一)“学习素质”内涵与外延

“学习素质”是由“学习”和“素质”构成.素质是个复杂概念,一般来说,素质是人在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所具有的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条件和能力.在心理学上,素质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解剖特征.人的素质除了某些先天具有的因素之外,都是在后天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一定的社会活动领域对人的基本条件和能力具有相应的要求,根据这些要求对人所作的特定评价,就是对人的素质的评价.如个人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等,都是一定社会、阶级或行业对个人在这些活动领域所应具有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所作的要求,同时也是对个人在这些领域的活动中所实际表现出来的状况与能力所作的评价.一个人身上可能同时具备心理的、生理的、文化的、道德的或有关专业的等诸方面素质.‘概言之,简单说素质就是一个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的综合表现.其中,“身体素质”是指人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等身体机能.“心理素质”是指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心理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的综合.从心理学角度讲,心理素质包括情感、信心、意志力、韧性等.“文化素质”是指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科学技术知识、技能和人文社科类的知识和思维,以及这些知识、技能和思维通过语言或文字、行为反映出来的综合气质或整体素质.

“学习”也是个复杂概念,“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努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或“能够使动物的行为对特定的环境条件发生适应性变化的所有过程,或者说是动物借助于个体生活经历和经验使自身的行为发生适应性变化的过程.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的本质就是学习过程.任何人要想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其本质就是要不断学习.长期社会生活和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人要想不断提高自己适应或促进社会发展的素质,其本质就是要不断学习,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素质才能够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

在“学习素质”的外延方面,可以以体育课为参照.在体育课中有“身体素质培养”和“运动技术训练”要求,在学科教学中也分为“学习素质培养”和文化知识传授.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协调,运动技术包括田径、体操、球类等,学习素质包括静心力、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文化知识包括现行学科教学内容.

实践已经证明“学习素质”是一种客观存在,特别是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有先后、快慢的区别,这种区别一般被认为是学习态度造成的,也有被认为是智力水平造成的.从现代教学论角度,任何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教师“讲课素质”和学生“学习素质”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教育应对社会发展,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是应有之义.“学习”和“素质”构成“学习素质”.结合“学习”和“素质”内涵和外延,构成了“学习素质”的内涵和外延,即“学习素质”是指人先天或后天继承的身心特点——生理和智力,人成长和发展的本质——学习与实践,人实现某种活动需要过程——时间与效率的综合表现.具体表现为一个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静心力、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推理能力、想象力.

(二)学习素质是学情分析的起点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生的学情分析是“因材施教”的前提.要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必须要摸清学生现状,找到问题所在.

在通常的情况下,我们通常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学生方面,通常认为是学习不够努力、不够认真,学习方法不对,进一步的原因就是学习动力和学习态度不好;二是教师方面,教育教学水平不够,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不完善;三是物质条件方面,环境不佳,条件不好,缺乏足够的教育教学设施.也有从学生生理、心理方面分析,认为一些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学生智力方面的问题.举一个不完全恰当的例子:一场足球比赛结果的原因有多种,诸如战术问题、技术问题、运动员心态、教练员的训练和安排,甚至场地、天气、观众等.但是,作为一个优秀的教练班子,一定会列一个详细的表格,对诸多因素进行逐一反省分析,排在第一位的,一定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否符合这场比赛的要求.这和学生学习成绩分析原因何等相似!学习素质是学生学情分析的起点.

(三)学习素质培养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素质培养的目的是让学生具备学习的条件,即能学,如同具有较高身体素质水平的人,能较快地掌握运动技术,并在身体锻炼和运动比赛中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类不再需要大量记忆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可以在联网的计算机上搜索,人类应该专门去创新.这种说法违背了创造的基本原则,正所谓“触类旁通”,没有足够的知识点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创新是没有来源的.计算机没有强大的资料库作为支撑,那么再好的硬件和软件都没有用,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拥有深度学习的能力.因此,越是创新性思维,越需要大脑中有足够的知识量.学习素质的培养是通过一系列专门的练习,让学生的静心力、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推理能力、想象力全面提升,进而提升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让创新成为可能.

在现有的教学中,是以教师讲授系统的知识为基础,详细分析概念,学生进行层级丰富的、充分的练习,建立一套层次连贯、目标明确的学科知识体系,从而确保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教育的效果.教师有爱心有热情,熟练掌握教学法,有专业的学科知识,能够从具体的概念上拆解知识,帮助学生一步步搭建好知识体系,保证所有学科的学习行之有效.

然而,新的课程标准目的是培养学科素养,是让学生自己去建立知识体系.以数学为例,现在中小学所学的数学内容基本上属于17世纪微积分学以前的初等数学知识,是将历史上的数学材料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和学习要求加以取舍编纂的知识体系,这样就必然舍弃了许多数学概念和方法形成的实际背景、知识背景、演化历程以及导致其演化的各种因素.现在的新课程标准意图通过数学教材的学习,思考获得数学的原貌和全景,同时寻求那些被历史淘汰掉的但对现实科学或许有用的数学材料与方法,进而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和道路.

在现行的课程中,学习素质一直在被培养,比如知识点的反复背诵要运用记忆力,数理化的解题运用思维力、逻辑推理能力,语文等课程运用想象力等.然而,这些时候学习素质更多的是“被运用”而非培养,或者说是被动培养而非主动培养,更谈不上专业的培养.体育运动中身体素质训练不能和技术训练混为一谈,如短跑训练,单纯运用技术动作的反复短跑训练可能会出成绩,但肯定没有在进行必要的力量、灵敏、柔韧的专门训练后成绩提升快、幅度大.

因此,学习素质必须进行主动、专业的培养.教师应该有教练员的眼光,在判断学生学习状况时候,不能单纯考虑教了学生多少知识,更要重点考虑是学生练习、掌握了多少,这是运用未来课堂手段进行教改的主要方向.思考学生为何没有达到相应目标时,不单单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更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也就是他的学习素质是否和相应的学习要求相匹配(现阶段更多的是讨论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如运动员的速度不够快时,不能单纯怀疑他练得是否刻苦,而是要考虑他的力量、灵敏度等一系列身体素质是否达标.事实上现在的学生日常的学习量已经足够,但往往因为学习素质低,造成了学习效果不佳.教师往往认为是练习量不够,需加大练习量,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学生因过量的练习放弃了学习.在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时,发现主要问题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思考问题时不断被打断,最终放弃思考.

选取注意力水平相当的学生进行对比试验:一组进行补课;一组进行1~2周每天10分钟的注意力训练,且不补课.在单元测试中,注意力训练组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远远超过补课组.一个人学习素质的最高水平可能是一种天赋,正如身体素质一样,正常的表现水平远低于自身的最高水平,通过锻炼可以不断接近最高水平.因此,教师在分析学生学习成绩时应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素质状况,并将其和知识传授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学生在检查自身学习状况时,很有必要检讨自身的学习态度.单纯延长学习时间的刻苦训练会有一定的效果,但学习素质不佳会造成成绩提升不理想,甚至会因身体被拖垮而成绩下降,这种结果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提升学习素质,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是提升成绩的最好途径.

从“德智体”全面发展到“素质教育”再到“核心素养”,我国基础教育的顶层设计越来越清晰,虽然“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活动”等核心素养的相关课程的确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对学生终身发展有利,但是如果不能直接明显地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考试成绩),有一定的滞后性,那么也就无法在学校教育中扎下根来.

学习素质的培养包含在学校的体育、德育和心理课程内,然而目前学校主体课程为语数外等学科知识课程,在整个基础教育过程中也主要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掌握.新课改的核心集中在如何让学生主动学的研究上.彻底抛弃或打破现有的课程教学体系是不现实的,至少需花足够长时间.但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稍作调整,每堂课建立学习素质培养和知识传授的双重教学任务是可能的;同时,每天5~ 10分钟的专门练习并渗透到每堂课中,也是可能的.

四、训练与培养学生的学习素质

正如身体素质训练一样,学习素质培养或训练也必须服从生理发育规律,应建立更广泛的兴趣爱好,促进大脑的充分发育.过度的学习素质训练就像对少儿运动员提前进行大力量训练,也许能早出成绩,但无法达到最高水平,更不会有所突破.学习素质的培养包含预备训练和专项训练.预备训练是静心训练,专项训练是指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推理能力、想象力的训练.

1.静心训练

静心训练是学习素质训练的基础.《大学》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静能生慧”是众所周知的事,但浮躁的社会环境却让学生几乎失去了“静”下来的能力.只有在静心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够进行注意力训练,然后开始记忆力、逻辑推理能力、想象力的训练.

现行课程体系中,静心训练早就有之,主要问题是大家没把它当成一回事,或者说没发现它的主要功能.有两个练习是比较简单有效的:一个是军姿站立(或),一个是太极拳.在学校中都有这两项训练,但重点一般不在静心训练上.军姿站立一般只在军训或体育课中进行,追求长时间的练习,对身体的考量多于对静心的要求.如果作为静心训练的内容,每天一次,每次不超过10分钟:入门段,3~5分钟保持一个动作不动;基础段,5~10分钟保持动作不动,呼吸平稳,通连全身;达标段,5~ 10分钟保持动作不动,听到自己心跳声和血液流动声,感知到身体各部位的脉动(最高水平:人静乃至人定).实验表明,在初期最直接的表现是能完全安静下来的学生比有烦躁表现的学生成绩要好得多,在一学期以上的对比试验中,有训练的班级比没训练的班级单科均分高出10分以上.作为体育课的内容之一的太极拳的静心效果是公认的.如果作为静心练习的内容,则必须作为课间操或早操的内容,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安静和投入状况是重点.在2008-2009年的实验中,在入口成绩较差的情况下,早操课间操练习太极拳的年级取得了很好的高考成绩.

2.注意力训练

在静心训练的基础上,可以开始注意力的训练.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与注意力状况有直接关系,主要体现在学习效率上.注意力训练也可以使用两个训练完成:一个是乒乓球定点练习,一个是数字练习.乒乓球定点练习一般安排在体育课上完成.一手握球拍距墙3~ 10厘米进行击球练习,连续完成100次为“合格”.在一只手熟练完成后进行另一只手的练习.数字训练就是6分钟内在一张白纸上完成1N 300阿拉伯数字的书写,必须连续写,凡出现添写、倒写均为错误.初期学生犯错较多,且完成率不高.一般来讲,初期练习的学生1N 100内阿拉伯数字书写不出现错误,或者200~ 300内阿拉伯数字不出现错误,说明注意力状况不错,错误率在3个及以下并在规定时间完成者为“合格”,可进入下一阶段.第二阶段是书写300~1阿拉伯数字,错误率在3个及以下并在规定时间完成者为“合格”.最后为第三阶段,在12~13分钟内完成1N 300和300—1阿拉伯数字的连续书写,错误在5个以下为“合格”.达到这一目标后,不用再进行大量的训练,只要每月巩固练习1—2次即可.乒乓球定点训练和数字训练可交替进行,每天进行一种练习.初一和高一学生可以进行较长时间的练习,后期巩固练习即可.实验表明,完成注意力训练的学生学习效率上升,连续学习时间长,成绩增长明显.

3.记忆力训练

记忆力水平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学生成绩.记忆力分短期记忆力和长期记忆力.短期记忆力是大脑神经系统水平的反应,而长期记忆力与学习习惯(如复习)有关.有一点必须说明,现在流行的记忆力训练更多的是记忆技巧训练,比如分类法、形象记忆等,不是本质的记忆力训练.记忆力的训练主要集中在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上.

记忆力训练完全可以在日常课程中进行,如对英语句子的复述、概念的瞬时记忆等.学生抄作业也可以作为记忆力训练,只是在抄写过程中要求先看,然后默写.这对成绩较差的学生都可以起到训练作用.记忆力训练采用图像记忆法,学生在看到或听到相关内容后,迅速转化为大脑中的图片,然后转述出来.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推荐采用英语和语文课程的内容.英语课程中,采用两人一组,一人读一句较长的话,最好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另一人复述出来.语文课程中,可采用倒背诗歌的方式.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要求学生按照“川前挂布瀑看遥,烟紫生炉香照日”这样的模式背诵.每天一段话、一首诗,再加上其他记忆技巧的运用,学生的记忆力增长是可以看得见的.在记忆力训练中,我国还有一种世界最高水平的训练方式,那就是珠心算.可惜的是,这门课程要么成为高端内容,成为少数人的爱好和特长,要么被斥为“落后”,已渐渐从我国的课程中消失.如果可能,建议在每一个年级中都恢复设立珠心算课程,要求水平逐渐提高,但没必要达到专业水平,只是作为记忆力训练课程的内容.

4.逻辑推理能力训练

我国基础教育的理科教学水平不错,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得不错,就不再阐述.令人奇怪的是语文水平却有所下降:读不懂题目,表述不清自己的意愿的现象越来越多.平时教学中发现,解题过程中近80%的错题是因为学生读漏、读不懂题目条件,从而缺乏逻辑条件无法搭建解题思路.为此,每年教师培训和学生入学教育第一周,议论文和说明文的阅读方法课是必修内容,同时要求师生按照论文的方式阅读理解每一科目的每一章节文字,清楚每一段文字表达的意图以及前后之间的联系,再分析知识点.这种方式契合了新课标的要求:对“过程与方法”的掌握.

5.想象力训练

想象力培养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最被诟病的方面,标准统一、一字不差的标准答案扼杀了许多学生的想象力,标准答案是“诸葛亮”就不能是“诸葛孔明”的笑话比比皆是.标准答案并不是扼杀了学生想象力的元凶,对想象力的理解不清晰是问题的关键.对学生来讲,想象力的本质就是在自己的大脑里拍电影、当导演,把自己所学的东西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出来.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要求想象结果,无法对过程进行把握,于是就采用不断提问的方式来推进,但此方式约束了思维的扩散,只能按照教师指定的方向进行,学生的想象力被限制.

现有条件下,课本剧的编排是培养想象力的有效方式.目前,学校课本剧主要是语文、英语课本剧较多,其实每一门课都可以表现为课本剧.一些国家把戏剧课列为学校课程的目的也是如此,但容易走偏的是过于强调课程的专业知识而忽略开设此课程的目的——想象力的培养.

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课堂的建设,对大脑进行全面培养成为可能,这就是脑电控制+ VR(虚拟)技术+动作游戏.以一场足球游戏为例,每一个游戏人物的动作控制通过键盘按键敲击进行.如果以脑电波进行人物的动作控制,使用虚拟技术呈现,那么这将是大脑的一场革命.

所有的学习过程其实都是大脑的运动,利用文字和纸笔让大脑的运动过程可见,利用公式定理让过程有轨迹可寻.如果使用上述方式,大脑的运动过程将得到全面的呈现:你的思维过程决定了你控制的游戏人物动作的快慢和技术动作的完成.如果是一场完整的比赛,对大脑的直接锻炼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这些技术都已成熟,完全可以实现.可能因为数据带宽的原因,脑电控制过程还有点慢,但这恰恰是锻炼大脑的方式,负重练习的效果肯定大于徒手练习的效果.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来甚至可以达到学科知识教学在睡眠情况下完成,日常教学更多是身体的体验课程(如音、体、美、社会实践以及通用技术等),甚至可以用“脑电控制+ VR(虚拟)技术+动作游戏”方式检测一个人的大脑开发程度.

五、培养学生学习素质的基本要求

(一)转变学生培养观念

德智体全面发展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素质教育是根本要求,学生六大核心素养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解读.德育、体育已经有明确的目标和方法.对智育的理解一直有所偏差,一直把教材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为智力水平的判断标准,同时也一直希望通过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来提升学生的智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应试教育没有任何问题.从心理学来看,人的智力因素包含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这些和常规的知识掌握有联系但不能相互替代.知识掌握得多可以提高人的智力,如资料库的扩大可以更全面展示计算机的功能一样.

正如体育课“是以通过运动技术的运用来发展身体素质,还是以运动技术的掌握来发展身体素质”的争论一样,前者是身体素质中心论,后者是运动技术中心论.但不管哪种观点,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基本架构是明确的:身体素质、运动技术.对文化课来讲,学科知识传授为主要内容是不容改变的,但要把零散的、被动的学习素质培养和训练清晰化、专业化.从上述的训练内容和方法来看,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完全可以实现.需要学生、教师、学校都必须有清晰、坚定的学习素质培养观念.

(二)构建学习素质培养课程体系

学习素质培养不是一次或几次课或活动就能完成,而是应作为一个课程体系完整贯穿在整个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学校的统一课程,中小学阶段可以主要集中静心、注意力、记忆力三个内容训练上,具体内容和练习时间见表1.逻辑推理能力、想象力在相关学科教学过程有更多要求,在此暂不赘述.

(三)学习素质培养的教学方法体系和控制体系

“内容明确、进入教案,时间保障、方法简洁、考核标准”,这是学习素质培养过程中在教学方法体系和控制体系中的基本要求.培养学习素质,难点不是在学生,关键在教师的观念转变和学校的坚持.

“内容明确、进入教案”,是教学方法体系要求.对教师来讲,首先是建立清晰的学习素质培养的观念,并将其作为教学要求的一部分,在备课、上课时将其清晰表达出来.在体育课教学中,如足球的头顶球技术教学,除了技术要点、练习步骤清晰外,还必须清晰表明身体素质的要求:练习颈部肌肉、腰背腹部肌肉,腿部肌肉等.同样,在文化课教学中,也必须有这样的表达和要求.如笔者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一课时,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表演出文中诸人的神态、动作、语气等,同时还要设定不同神态、动作、语气可能带来的不同效果.在整个教学中,没有像以前一样花大量时间去讲字、词、句,学生掌握的情况反而比以前更好.

“时间保障、方法简洁、考核标准”,是控制体系的要求.教学时间的争夺在学校中是常见的现象,音体美课程被挤占的现象屡见不鲜.学习素质的培养并不需要单独开设一段课程时间来进行,需要的只是将以前不明确的内容明确出来而已.因此,腾出学习素质培养的时间不是那么困难.以、军姿、太极拳形式进行静心训练,以乒乓球定点练习、数字书写练习进行注意力训练,以25格数字记忆、倒背法、珠心算、复述法进行记忆力训练,这些方法在任何学校、教师进行简单培训都可以轻松掌握.过于复杂的内容和方法不利于学习素质培养的推广.同样,标准统一的考核方式也就可以精准判断学生的学习困难到底来自何处,德育工作也能更有指向性.对学生来讲,“磨刀不误砍柴工”,提升自己的学习素质,远比多“刷”几道题更有效.最关键的核心还是在于学校管理层将学习素质培养列为工作标准,纳入评价内容.学习素质培养必须在教案中出现、在教学中展现、在评价中体现.

提升“学习素质”将使“学会学习”的体系更加完善,“想学、会学”加上“能学”,使其更加平衡,并不意味可以削减学习意识、自我意识、学习品质等方面的要求,相反需要更加全面的发展.“学会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素质培养和学生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只有完善“学会学习”的内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才有强劲的动力,关键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因材施教的指向性才更加明确和完善.如同一棵树苗的成长,土壤、阳光、雨露、空气不可少,枝干无缺很重要,最关键的是它的根要发达舒展,学习素质如同树苗的根一样,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的学业水平的提升也要从包括学习素质在内的完整的“学会学习”人手,不能再通过“超纲、超近端”的补课来提升成绩,让学生真正“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上文汇总,本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学会学习和学生学习素质和培养方面的学习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学习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试析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是系统培养临床护理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接受专业基础教学与临床课教学,让学生对生命本质、健康含义有更清晰的认知 护理人员职业素质直接决定护理行业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一、职业学校培养护.

诊断学实验教学中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实践
摘要随着医学教育理念的变革以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除了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临床技能外,还要具有.

学生数学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策略
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对于学生知识的教学中过于侧重文化知识的传授与相关学习方法技巧的灌输 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到了学生自身学习自主性的激发,导致学生一直处在一个知识被动接受和课堂被动.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