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整本书阅读类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和《杜甫传》整本书阅读和和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主题:整本书阅读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1

《杜甫传》整本书阅读和和,该文是整本书阅读类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与《杜甫传》和探索和思考方面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整本书阅读论文参考文献:

整本书阅读论文参考文献 杂志阅读杂志在线阅读期刊阅读飞魔幻杂志免费阅读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学习任务群之一,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冯至的《杜甫传》为例,我从传记的阅读方法、传主的诗作特点及其人格精神、传记作者的写作风格等方面展开整本书阅读活动,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进而激发学生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更深思索和对祖国的深切热爱.

冯至的《杜甫传》十万字左右.我围绕整本书阅读的要求与指导,以高一文科生为教学对象,历时八天共读,开设4 节阅读课,在实践中教与学相长,受益匪浅.下面,我将从《杜甫传》的课前准备、过程实施和课后反思等角度,介绍我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的探索与思考.

一、课前准备

1.学习目标

艾德勒等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出阅读目标是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基于语文课程目标,我拟从三个层面展开:

(1)习得层:整体把握《杜甫传》的行文脉络,记诵杜甫诗作,感知杜甫形象;感受冯至的写作风格与传记特点.

(2)咀嚼层:鉴赏杜甫的诗作特点,从杜甫的生平轨迹中理解传主的思想情感的变与不变;分析冯至“以诗人写诗人,以心照心”的情感性写作特色.

(3)消化层:能够客观评价传主形象,把握该书对当下的意义,并从传主身上汲取前进的动力与使命.

2.单篇预热

整本书阅读是单篇阅读的延伸.在进入到全书阅读前,我以书中第五节《长安十年》之节选《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为例,请学生从时间、时代事件、个人际遇、杜甫诗作等方面梳理内容,初步感知传记类作品的阅读方法以及杜甫诗作特点,强化学生对杜甫的印象.梳理内容大致如下:

3.材料收集材料收集包括两方面,一是围绕该书,从作者生平经历、书评等方面搜集资料,把握该书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写作特点与价值.其中书评从作者自身和他人两个维度展开,以期激发学生兴趣,探寻阅读意义.二是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以“我给杜甫贴标签”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杜甫的固有印象,了解学生眼里的杜甫.以期在阅读过程中踮起脚尖,一方面理解杜甫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另一方面扩展新印象,从而更深入且全面地走近杜甫.

二、过程实施

基于学习目标,我以学生小组学习为活动单位,安排四课时:“读前导”一课时,“读中导”两课时和“读后享”一课时.主要环节如下:

1.读前导——激兴趣,明方法

(1)温故而知新.学生对杜甫并不陌生,如何避免审美疲劳?可以在已有印象基础上给予新意补充,激发陌生化后的兴趣.

在活动之前,我请学生收集对杜甫既有印象的三个关键词,而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进而我以《杜甫传》的部分诗句为例,补充扩展杜甫的新印象,摘录部分如下: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

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苟活到今日,寸心铭佩牢

通过相关背景的介绍来阐释诗意,让学生意识到:杜甫除了忧国忧民、心系天下,还洒脱、富有青春朝气、怀旧、重情让杜甫走下神坛,亲近学生.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生对冯至的了解并不多,我适时补充相关资料,以“作者印象初感知”“诗人与诗人的惺惺相惜”等环节分享冯至其人其事其风格,捕捉其抒情诗人的特质;交代创作《杜甫传》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与传主的精神共鸣,进而引导学生推导出冯至为何为杜甫作传.学生推导的重要原因如下:

时代氛围相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

遭际相似:人到中年、颠沛流离

共通的仁者情怀:结合该书附录一《人间要好诗》中“另一方面,杜甫对于自然界优美的景物也善于体贴入微”到结尾的部分,感受博爱情怀诗歌理想的靠近:不但写现实,还有对生命的思索.从小我走向大我,狭窄走向无限可以说,不仅仅是作者选择了杜甫,也是时代选择了杜甫,进而激发学生对《杜甫传》内容及意义的重视与思索.

(3)分享方法明文体.点拨传记类作品的特点及阅读方法,为学生自主阅读提供方向.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到传记作品,如《名人传》等.在他们初步感知传记文的基础上,结合《杜甫传》的目录,归纳如下:

传记特点:真实性(史实)、文学性(写作风格)传记阅读方法归纳:

标———筛———寻———品————思

经历事迹社会背景细节传主的精神

品格(以杜

解杜)

轨迹成就成因作者的情感

态度(以诗人

写诗人)

(4)为消化课堂内容,并为下一环节作铺垫,布置课后作业如下:

①阅读三至四章,整理杜甫年谱;

②阅读五至七章,分小组从时间、时代事件、个人际遇以及诗作等角度理出脉络.

2.读中导——感诗情,品文风

(1)读中导课时一:以“诗史交相映,赤诚照汗青”为主题,基于《杜甫传》的《长安十年》《流亡》《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等三章,分析杜甫诗篇的诗与史交融的现实主义精神,并感受其文字背后情感的走向及赤诚之心.思路如下:

①梳时事,理诗作

该环节主要采用“点面结合重归纳,对照比较促发展”一法.这一方法适合于宏观而深入地把握全书内容.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已完成的作业较为散点化和感性.在其基础上,教师进行对比归纳,促进思维提升.

请三组学生通过投影方式,从时间、时代事件,个人际遇及诗作等角度分别展示《长安十年》《流亡》《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的梳理成果.而后,由我在学生习作基础上以图表整合方式进行提炼补充.

学生和老师的展示,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直观呈现,既有每一时间节点的诗与史的联系,也有整体风格上诗与史的走向.

梳理成果节选如下:

(以上为学生作业第六章《流亡》的部分梳理)

(以上为老师的部分梳理)

通过对比归纳,把握杜甫的诗作与时代背景的密切关系,体会其一生的心路历程,读出杜甫蜕变的原因.同时,纵使经历了不同时期,他的爱国热情从未退却,只是时代的变化,个人的境遇,使得他的眼光由向上转而向下,由追求功名转而关注民生疾苦,由供奉诗人走向人民诗人,由小我走向大我.而他的诗歌也由狭窄走向广阔.

②品诗句,感诗情

该环节主要采用“细读文本品诗情,举一反三促延伸”一法.学生既要能跳出书外,整体把握,也要深入文本,读过留痕.在学生提前阅读相关章节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细读文本,品味诗情.

在该环节,我展示选自杜甫的十二组诗句,请同学们联系史实谈谈对诗句的理解,学以致用.部分呈现如下: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草中狐兔尽何益,天子不在咸阳宫.

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诗句并进行鉴赏,主要从诗句所描绘或影射的社会现状中,体味杜甫的情感.所选诗句尽量多角度展示社会及个人遭际,事件涉及贵族奢侈行径、兵役、徭役、地方官打猎、流亡等;情感涉及亲情、爱情、家国情等;诗句时间跨度大、事件多,尽量让学生在深切感受大唐坎坷岁月的同时,读出杜甫“穷也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赤诚之心.

(2)读中导课时二:以“朴素饱满画子美,处处留情照诗心”为主题,基于该书的前记、《成都草堂》《悲剧的结局》等,层层深入,分析冯至的写作风格,感受作者字里行间对传主的情感.思路如下:

①细读前记,有的放矢

在该环节,请同学细读前记,归纳作者所流露的写作倾向,从而在阅读文本时,对冯至的写作风格做到心中有数.部分写作特点归纳如下:

尊重史实,还原形象——客观性(文中“作者写这部传记,力求每句话都有它的根据等”)

考虑受众——可读性(文中“为了使读者不被烦琐的考证和论据所累等”)

②纵览全章,理清思路

在该环节,我在学生完成的《成都草堂》写作思路的基础上,结合该章内容的关键词句的提炼,呈现我借助思维导图理出的写作思路,给予学生启发.思维导图如下:

师生共同归纳冯至写作特点之“由点及面,由面论果——通观性”.

③深入文本,留心细节

在学生提前阅读《成都草堂》一章的基础上,请同学挑选最喜爱的文字并分享原因,归纳如下:

丰富的修辞手法:夸张(“惊天动地的暴风雨”),比喻(“好像听田园交响乐”)等.错落长短句:“因为一经严霜,惠叶便与荨草同枯,没有法子分辨美恶了.他这样披荆斩棘,兢兢业业

共情:“他的悲感又像是脱却缰鞍的马一般,在平野里奔腾起来,发出悲壮的声音”

从而印证冯至写作特点之“考虑受众——可读性”时,进而水到渠成地推导作者写作风格之“以诗人写诗人——情感的共鸣与评价的冷静”.接着请学生以《悲剧的结局》一章为例,找出相关语句来印证“作品的客观与温度兼并”的特征.举例节选如下:

这是一个正直的诗人在封建社会里必然的悲剧.

他同时把灾难的解除与痛苦的减轻寄托在当时的统治者身上.

同时他的诗里也有一部分是古典的堆砌

3.读后享——读杜诗,诉衷情

该环节是在理解全书基础上,通过布置写作任务和开展诗歌朗诵会,在读写中表达对杜甫的情感,以及表达从传主的身上感受到的前行的力量与方向.思路如下:

(1)以写促情

布置写作任务,主要包括两部分,请学生以冯至的口吻写一篇小短文,来评价诗人眼中的杜甫.在此基础上,请学生以“杜甫给我的精神力量”为主题,写一篇读书报告.

(2)以读传情

开展诗歌朗诵会.以教师首尾引导与作结,以学生小组为单位为主体开展朗诵活动.

学生的朗诵内容分三大块:杜甫“三吏三别”诗歌,杜甫不同时期诗作,以冯至口吻评价传主的文字.

活动要求:朗诵要求——熟练、洪亮、清晰、有表现力等;内容要求——除去诗歌本身,还包括引出诗歌的时代背景词和总结诗歌的人格精神词.

(3)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活动以我分享冯至的诗作《十四行诗》收尾,引导学生体味杜甫力量与其对自己的意义,并作推荐阅读:李长之《孔子的故事》、林语堂《苏东坡传》等,引导学生学会读这一类作品,并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三、课后反思

首先,多读书,是语文人的立身之本.我们所选的版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年第2 版《杜甫传》,除了正文之外,还有五则附录,能很好地帮助我们从作者和他人角度解读作品.除此之外,我还查阅了《冯至选集》以及杜甫诗选等,并借助网上资料,如《百家讲坛》等,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作者和作品,从而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由于《杜甫传》引用的古诗句较多,加上细节繁琐,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畏难情绪.我引导学生:“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严羽语);要读经典,尤其是难读的经典,鼓励他们查资料,多交流,不着急,反复读.

其次,多发问,是深入文本的跳板.困惑的地方往往是思维的起跳点.《杜甫传》一书中,学生最爱问的是:读完没印象,内容很混乱.学生习惯于单篇文章的阅读,又爱抠细节,他们面对整本书,原本的阅读习惯与方法不适用,而这正是分享传记类作品阅读方法的极佳时机.让学生自行整理传主年谱,回顾传主行迹图,从而有效地把握脉络结构.

同时,学生抛出的问题,也往往是教学相长的极佳契机.在以《成都草堂》为例品味作者语言时,一生称其语言读来没意思.我请该生举例,他便以“他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大世界,眼前只看到蜻蜓上下,鸂鶒沉浮,水上有圆荷小叶,田间是细麦轻花”为例.我意识到,他所谓的没意思,是基于语言不浅显直白,晦涩难懂.而这,却正是冯至文字的妙处——含蓄诗意.所谓以诗人写诗人,自然也在文字间有对偶,有押韵,有意境.于是,我引着学生以诗歌鉴赏的方法来品味该句的情调,明显感受到学生的若有所思,也给自己以新的阅读体验,印象深刻.

再次,多积思,是思维碰撞的他山石.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一方面,在阅读活动中,让学生以小组方式展开学习,在合作中相互碰撞,学会权衡比较,完善自我认知.另一方面,在阅读内容上补充资料,激发兴趣,深化认知.如播放《百家讲坛之康震解读杜甫》视频等.我之所以能想得更深一些,也是基于大量的资料阅读,如冯至的《我想怎样写一部传记》《杜甫和我们的时代》等.高中生有一定基础,不能也无需是原生态阅读,基于资料的阅读,于他们的学习效果或许更佳.

最后,多尝试,是源头充沛的活水.教学方法需要多样化.同一个作品,不同的方法,便有了不同质量的呈现.一本书,该怎么读学生更有收获,要基于学习目标、内容与学情而灵活运用.比如以点带面,以部分章节的学习方法迁移至整本书的学习;以任务带提升,因为课堂时间紧,学生活动程度的不同步使得课堂的有效性易打折扣.课下布置任务,课堂呈现并经老师归纳提升较为有益;以师带生,重在学生的习得,给他们展示的舞台,才能见证学生而非老师的更多成长;以新补旧,教师可以迁移单篇教学中的内容,如我以对比手法来看杜甫在《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等章节中,由于时代与个人境遇的变化,使得杜甫的眼光由追求功名转而关注民生疾苦等.至于思维导图、叙事学批评等方法也可以拿来试用.多尝试不同方法,就可能别有一番效果.

《杜甫传》教学结束后,学生能够以一颗温情的心来亲近这位老人并观照自己.他们用行动表达了对于整本书阅读的认可,而自己也仍有许多问题留待进一步思考与解决.叶圣陶先生说:“脚踏实地,毫不苟且.”整本书阅读绝非一蹴而就之功,而在于水滴石穿之力.阅读并非作秀,它很朴素,且是内力的潜滋暗长,润物无声,急躁不得.每一步都是下一步的起点.

[作者通联:广东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

该文评论:此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整本书阅读本科整本书阅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杜甫传》和探索和思考方面论文范文.

小学整本书阅读中对比阅读教学方法
近两年,“整本书阅读”读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一些前沿学校举行“整本书阅读”研讨观摩活动,对这种阅读方式进行探索与实践,于是各地中小学纷纷掀起&l.

纪录片《水果传》中的好滋味
在水果与人类相伴相随的发展史中,水果的甜美让人类和植物相互依存 而今天,除了人类味蕾能分辨的酸、甜、苦、咸,水果的滋味已经可以在借助科技的手段变得更加精确和丰富 人类可以成功掌控澳洲脐橙的糖酸比;也可.

献给诗圣的一瓣心香莫砺锋、童强《杜甫诗选》读后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了许多杜诗选本,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两部一是山东大学杜甫诗选注(下文简称选注)①,另一是聂石樵、邓魁英杜甫选集(下文简称选集)② 两部书堪称上世纪以来较有代表性的杜诗选本 最近,笔.

走向文本深层结构:以整本书阅读为基点的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立足当前语文教学改革趋势与高中阅读教学现状,以整本书阅读为基点,探讨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从“结构”入手解读文本,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阅读策略 关 键 词整本.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