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论语方面论文范例 和《论语》中的对偶运用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论语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8

《论语》中的对偶运用,本文是关于论语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对偶和对偶运用初探和《论语》类论文范例.

论语论文参考文献:

论语论文参考文献 韩语论文韩语论文网教育刊物卷首语论文致谢语

摘 要:《论语》中“单对”独当一面,说明对偶运用处于初始阶段,但已有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趋势.“正对”占半壁江山,“反对”也较多,说明对偶运用大多表示相近的语意,同时也倾向于从相反或相对的两个方面揭示事理.从字数看,对偶以4字对为主.因为4字对简短有力,同时受到《诗经》的影响.对偶的运用达到了整齐匀称、音律、谐和对比鲜明的效果.《论语》中的对偶是“自然成对”.

关键词:《论语》 对偶 类型 自然成对

《论语》是儒家代表性的典籍之一,是研究孔子思想的最直接最可靠的材料,也是先秦汉语史时期代表性的语料之一[1].孔子云“辞达而已矣”(《论语》15.41①),似乎孔子不重视语言的修辞润色,然而通过考察《论语》中的修辞格,我们发现修辞格的运用,书中几乎处处有之,尤其是运用对偶特别多.查阅文献,发现前人研究仅是罗列例句,仅有两人作数据统计②,但其统计均不够全面,也没有数据分析.故本文对《论语》中的对偶进行了彻底的统计和分析,愿有益于《论语》的语言风格分析和修辞格史的研究.

一、对偶定义

对偶的定义经历了一个由粗疏到严密的过程.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一书,“为学界奉为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2].书中把“对偶”列为“章句上的辞格”,认为“说话中凡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两句,成双成对排列成功的,都叫对偶修辞”[2](P162).陈先生仅从字数、句法(即语法结构)等形式上给了定义,没有说明形成对偶的两句的语意关系,且将对偶的短语排除在外.王希杰先生把“对偶”归为“均衡”类的辞格,认为“对偶,是用语法结构基本相同或者近似、音节数目完全相等的一对句子,来表达一个相对立或相对衬的意思”[3](P252).王先生也主要是从语法结构、音节数(即字数)等形式上下定义,但进一步在对偶句的语意关系上做了说明,可惜同样将对偶的短语排除在外.谭学纯、濮侃、沈孟璎主编的《汉语修辞格大辞典》一书,对对偶所下的定义就相对严密了.书中将对偶定义为“使用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表达相关或相反语意的一种修辞方式”[4](P47).既从形式上作了规定,又对语意作了说明,更将短语包括在内.一对句子可以构成对偶,一对短语如“察言而观色”(12.23)也可以构成对偶.

此外,《论语》中引用的对偶,如引自《诗经》的“深则厉,浅则揭”(14.39),本文不予算作《论语》中的对偶.

二、运用对偶类型

根据上述定义和书中所举范例,本文逐词逐句分析,在《论语》全文找到168③处对偶.对偶有多种分类标准,包括格律严宽、上下句的语意关系和形式特征等④.《论语》中对偶句不存在格律,也就无法从格律严宽来分类.因此,根据对偶句的形式特征,将《论语》中对偶分为单对、偶对2种.根据上下句的语义关系,《论语》中对偶可以分为正对、反对、串对3种.下面就相应类型举例分析.

(一)按形式分

1.单对

单对是“两个句子或短语组成一对一的对偶”[1](P49),为最常用的对偶的形式.《论语》中有159处,占绝对优势.如:

(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1.6)

(2)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1.14)

(3)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3.4)

2.偶对

偶对也叫隔句对,“由四个句子或短语交错相对,即第一个对第三个,第二个对第四个句子相对”[1](P49).《论语》中有9处.如:

(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1.11)

(5)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6.26)

(6)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8.4)

(二)按语义分

1.正对

正对是指“对偶的出句和对句表达相近的语义,两句相互补充,从两个方面说明同一个事物、描述同一种景物.”[1](P48)《论语》中有98处,占大部分.如:

(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14)

(8)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3.19)

(9)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4.2)

2.反对

反对是指“对偶的出句和对句中使用语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语,或者两句从对立矛盾的两个方面来揭示事理.”[1](P49)《论语》中有54处.如:

(1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14)

(11)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3.17)

(1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5.10)

3.串对

串对是指“上下句的语意具有承接、转折、递进、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又称流水对.”[1](P49)《论语》中有16处,较少.如:

(1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11)(承接关系)

(1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8.14)(假设关系)

(15)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13.3)(递进关系)

(三)与其他修辞格的组合运用

《论语》中有少量兼用其他修辞格的对偶句.两种辞格的组合运用,相得益彰,大大增强了语句的表达效果.

1.与顶真兼用(2处)

(16)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6.24)

(1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6.20)

2.与比喻兼用(5处)

(18)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9.22)(借喻)

(19)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12.19)(暗喻)

(20)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15.7)(明喻,主语省略)

3.与回环兼用(3处)

(21)文犹质也,质犹文也.(12.8)

(22)父为子隐,子为父隐.(13.18)

(23)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19.13)

三、运用对偶的数据统计及分析

受何凌风先生⑤启发,本文亦将相关数据作成表格,便于分析《论语》中的对偶现象(何先生在其文章中将《左传》与《尚书》等书比较.宥于学识水平,本文不作历时比较研究,只作《论语》一书的研究).

表1:《论语》中的对偶类型表

按形式特征分按上下句语义关系分

单对偶对正对反对串对

对数1599985416

百分比94.64%5.36%58.33%32.14%9.52%

如表1所示,《论语》中的对偶,在形式特征方面,“单对”几乎独当一面.这说明《论语》中的对偶运用还处于初始阶段,没有复杂的当句对、互文对和假借对等,但偶对也有运用,说明已有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趋势.

在上下句语意关系方面,“正对”占有半壁江山,“反对”也较多,“串对”略少.这说明《论语》中的对偶大多表达相近的语意,即从两个方面描述同一事物;同时也比较倾向于使用相反或相对的词语,从对立矛盾的两个方面揭示事理.这表明,至少在孔子的时代,人们已经具有辩证思维,已经能从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来认识事物,阐述事物.

表2:《论语》中按字数分的对偶统计表

2字对3字对4字对5字对6字对7字对8字对9字对10字

对11字

对12字

对13字

对15字

对18字

对数1628562415774143111

百分比9.52%16.67%33.33%14.29%8.93%4.17%4.17%2.38%0.60%2.38%1.79%0.60%0.60%0.60%

如表2所示,《论语》中的对偶集中在2字对和6字对之间,尤其以4字对为主.之所以以4字对为主,本文认为原因有二:一是4字对简短有力,说者易诵,听者易记易懂;二是受《诗经》的影响.《论语》中,孔子多次谈到《诗经》,师生的对话中也多次引用《诗经》,这说明孔子及其弟子对《诗经》非常熟悉,而《诗经》中的诗句以四字句为主,因此无形之中,他们就受到了影响——运用对偶多用4字对.同时,这种对偶的运用处于自发状态,故比较自由而不严格,加之多用于口语,故会在4字对上下浮动,偶尔也出现长字对.

四、运用对偶效果分析

“对偶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匀称、音律和谐.”[1](P48)而“反对”的运用,更使表达凝练,对比鲜明,令人听后印象深刻.

(一)整齐匀称,给人美感

(24)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4.2)

(25)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9.22)

(26)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14.36)

这三个例句,字数上,或六字相对或八字相对;结构上,或动宾短语对动宾短语,或动词谓语句对动词谓语句,或名词谓语句对名词谓语句⑥.形成对偶的短语或句子,无论字数还是结构,都整齐匀称,给人以美感.

(二)音律和谐,易于诵读记忆

(27)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3.19)

(28)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6.30)

(2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8.4)

《论语》中的对偶运用尚处在初始阶段,没有后来诗歌那种严格的平仄相对.但对偶句中运用相同的结构,甚至运用相同字眼,也能起到一定的音律和谐的作用.这三个例句就是如此,它们读来琅琅上口,非常便于记忆.因此,这些句子当初能被记录下来,跟对偶的运用有一定的关系.

(三)表达凝练,对比鲜明

(3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14)

(31)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6)

(32)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3.23)

(33)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13.26)

(34)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15.21)

《论语》中常把君子和小人作对比,所选例句即是其中一部分.这些句子读来,立马就能感受到君子、小人截然不同的形象——君子崇尚道义、坚持己见、舒泰和气、严于律己,小人钻营私利、盲从附和、傲慢急躁、苛求别人.这是语意上的.在形式上,例(30)、(31)、(32)中,上下句用字和谓语结构(A而不B)一致,仅改换两个字的前后顺序,就达到了鲜明的对比效果,不可不谓凝练.对比如此鲜明,表达如此凝练,让人立刻就能记住这些语句,同时也起到很好的教化引导作用——让人向往高风亮节的君子,厌弃蝇营狗苟的小人.

五、结语

《论语》二十篇,平均每篇运用对偶8.4处,不可谓不多.《论语》中对偶几乎都是话语中的(157处,占93.45%),虽然话语是用文字记录的,但应该保留了一定的口语原貌.这说明在孔子时代,孔子及其弟子在口语中已经较多地运用对偶修辞.但其对偶句绝大多数都有重复字(152处,占90.48%),少有一字不重的(16处,仅占9.52%).这一方面说明口语比较自由,另一方面也说明《论语》中的对偶运用是自发的、初始的,这也恰是其特点所在——不事雕琢而显得纯朴自然,亦即刘勰所说的“自然成对”“岂营丽辞,率然对尔”[5](P384).相比于后来骈文、诗词为求华丽而刻意运用对偶,《论语》中的“自然成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于广元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注释:

①本文所举例句的篇章数和句读,俱依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

(中华书局,2009年10月第3版).

②张志清.《论语》修辞格探析[D].开封: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2008;丁桃源.《论语》修辞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③虽尽力搜罗,但难免有遗漏或跟大家理解不同的地方.

④详见《汉语修辞格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

版,第48-55页.

⑤何凌风.《左传》对偶艺术之实证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4):34-37.

⑥术语皆取自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

参考文献:

[1]程湘清.汉语史断代专书研究方法论[J].汉字文化,1991,

(2):34.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3]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谭学纯,濮侃,沈孟璎.汉语修辞格大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

出版社,2010.

[5]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熊光昊 江苏扬州 扬州大学文学院 225002)

该文点评,上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对偶和对偶运用初探和《论语》方面的论语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论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经典重读读《论语》开篇:学习之道和个体成人
学习之道如何“学”与为何“学”论语第一章即“学而”,“学而”的开篇也即整部论语的开篇,乃是耳熟能详的三小.

从《尚书》到《论语》的明德慎罚观念
“明德慎罚”是尚书中主要的治国理念之一,它直接被提出是在尚书·康诰中“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 ”在尚书中,不难发现,“明德.

简析《论语》
摘 要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的语言精炼,含义深刻,即使经过两千多年的洗礼,其中的许多言论至今仍被视为至理 文中主要通过对论语中“仁”、“礼”….

《论语》中的和谐思想与对产品设计
摘要论语为儒家思想的扛鼎之作,通过对论语中和谐思想进行分析归纳,可得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方面的的和谐 论语中体现出的和谐与当代产品设计中人—产品—环境系统各因素之间协.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