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阅读教学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跟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策略相关论文如何写

主题:阅读教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21

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策略,该文是阅读教学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和美育和语文阅读教学和策略研究类论文例文.

阅读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阅读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语文教育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1 语文与美育的概述

1.1 语文与美育的关系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2015]71 号)明确指出:“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指培养人们识美、爱美和创美的能力的教育,不仅能提高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1]美育包括社会美育和学校美育,其中学校美育又包括艺术教育、各学科课程中的美育及与美育相关的各种校园活动等.但在课程美育中教师往往认为美育责任仅在于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却未能意识或重视美育的多学科属性和美育的渗透性,忽视了其他学科课程也有美育功能.

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课程内容包罗万象,且入选语文教科书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基于此,语文学科存在许多有待挖掘的美育资源.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语文教育不仅仅只是追求智育目标,追求语文美育目标已成为语文教学的新趋势.《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在完成智育目标的同时,还应重视学生审美情趣和思想品德的培养,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2]因而,语文教育具备美育的功能和任务是毋庸置疑的.

1.2 语文美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语文教育主要以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在发展学生语言文字积累和运用能力的同时,塑造和完善学生人格、陶冶身心为中心任务;而美育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与品行、净化心灵、启迪审美人生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任务.可以看出,语文教育与学校美育有着共同的培养目标和任务,它们两者任务的共同性,使它们能互为融合,互相渗透,语文教育的美育功能也就成为现实.

为了进行美育,学校要设置专门性的课程.但是美育任务的完成是不能仅靠这几门艺术学科的.在升学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忽视美育的重要性,有的学校甚至为了给语数外等考试科目让路,而取消了艺术课程.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是一种综合性活动,需要多方面学科的支持和配合,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成为解决这一尴尬局势的新途径,语文这一门蕴含深刻人文性的学科更应该肩负校园美育的重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方法经常处于变革更新之中,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交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知识,而且要求教师发展学生的智力,同时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若不将美育渗透进语文教育中是很难适应这种变革要求的.中小学生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知识储备也不丰富,对美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因此,对他们不应当进行生僻的美学分析,或者机械地灌输一些美学概念、术语.在中小学的语文教科书中,可供美育的资源很多,只要找到一条科学、合理的方法和途径,美育渗透的目的就会实现.

2 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策略

由于学校长期对美育的忽视,教师队伍里的大部分教师依然对美育这一概念十分模糊.各学科教师仍片面认为美育仅仅只是艺术教育,忽视了美育的多学科属性及渗透性,然而,语文学科,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深刻的人文性,有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只要教师运用得当,这些美育资源都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垫脚石,能有效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1 以物育美

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3]作者通过外化精神世界、生命意志等来塑造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这些形象都是运用生动的语言,经过组合、提炼和刻画出来的.作者用优美的语言,自然能勾勒出“美”的形象.作者也常用烘托的手法,通过侧面描写“丑”的形象来突出“美”的想象,使读者更易于把握作品的主旨.如此,我们可从中把握住相反的两方,将两种相反的事物进行明晰的对比,通过对“美物”的品鉴来渗透美育,教会学生辨别是非美丑.

在课文《爱莲说》中,作者描绘了一幅“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百花争艳的画面,而作者却唯独喜爱莲花.教师可以抓住莲花这一“美”的形象来渗透美育,从描绘莲花色彩、特点等的词语出发让学生去感知莲花的形象,让学生体味莲花所生长的自然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此诗句中的“淤泥”与“莲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莲花的美得到了感情的升华,学生认识到在这样一个污染嘈杂的环境中,莲花依然能亭亭净植.作者在此处通过赞扬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将莲花与淤泥作对比,来彰显自己为人正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风亮节的思想情感.通过把握莲花这一美的形象,使学生感受到了莲花的“美”,在此不仅完成了托物言志写法的教学目标,还升华了本文的感情主旨,学生不仅仅感知到了美的事物,还感受到高风亮节、刚正不阿的高尚情操.

2.2 以景育美

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展开合理的想象,将课文所描述的内容在大脑里想象勾勒出相关的画面,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甚至可以手脑并用地把想象到的场面用笔描绘出来.教师通过文中的美景来渗透美育,学生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学到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学会了用美的眼光去创造美的事物.儿童时期是培养审美想象力的黄金时期,但是对少不经事,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的儿童来说,如何去深刻地鉴赏美还是一大难题,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中可供学生发挥想象的美育资源,如教材中的插图、选文等,结合这些审美对象,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审美想象.“音乐是人类审美情感的重要来源”,[4]如在《春晓》这篇古诗的教学中,可以通过音乐导入法导入课文,播放一段春意盎然的音乐让学生侧耳聆听,听这段音乐的同时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由听到的声音联想出画面,学生在鸟鸣、风声、潺潺流水声中感受到春天的美景,以声动情,促进学生理解诗中“处处闻啼鸟”及“夜来风雨声”所描绘的画面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可以在课后布置学生完成给诗句画插图的作业.这样以美景渗透美育的策略,不仅能让学生们感受到古诗朗朗上口的音律美,还使学生感受到了古诗的画面美,体验到创造美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2.3 以人育美

入选教科书中的课文都蕴含着充沛的情感,语文学科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深刻的人文性.课文中有赞扬舍己为人的伟大,有讴歌甘于奉献的边疆建设者,有追忆童年快乐生活的小伙伴,有赞美老师的谆谆教诲……这些课文中典型的任务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能力提供了有力的素材.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时要抓住描绘这些人物的词句,通过分析这些人物的“美”,揭示它们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帮助学生理解这些事物为什么是美的?它的“美”又体现在哪里?在《邓稼先》一课中,课文描写了海外赤子邓稼先历经千难险阻,从海外归来,在戈壁滩上成功研发一事,重振国防建设.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的形式来让学生自主地去把握邓稼先这一“美”的人物形象,即邓稼先为什么回国?他是怎样回国的?他回国以后做了什么事?学生们对这三个问题进行探究,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邓稼先高大的爱国形象会清晰地浮现在学生眼前,在渐渐理解了邓稼先为什么如此伟大的同时,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也油然而生.教科书中,这样描写人物形象美的课文比比皆是,他们中有的是普通人,有的是在各个领域有卓越成就的人,但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美”的精神,都像是隐藏在教科书里的宝藏一样等待我们去开采,去品鉴.教师要挖掘教材中这些“美”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鉴赏这些美的事物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能力.

综上,要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好地渗透美育,至为关键的就是教师要备好课,把握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审美资源,引导学生赏析课文中的审美对象,只有当学生在感知审美对象的过程中,被审美对象深深地吸引住,才会激起学习的主动性和审美的热情.[5]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通过合理的方法向学生渗透美育,而不是给学生讲解审美知识的“灌输者”,否则,这样的课堂依然很难得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3 结语

语文教科书中的选文都是语言的典范,教师在挖掘和解读审美对象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恰当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在阅读教学中自然而然地向学生渗透美育,及用美的思想去引导学生求知求真,培养学生用美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获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美能力,强化语文的美育功能.

本文点评:上述文章是关于美育和语文阅读教学和策略研究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阅读教学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阅读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有位语文特级教师曾经从筛选与思考的角度论述说文本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着力于视线扫描,着眼于关键性语言信息,依赖于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开展自主思考的活动 确实,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
摘 要新课改理念将高效课堂作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恰当的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形式,也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为学生创设.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的核心素养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当前社会各界对于学生教育的关注力度正在不断增加,其中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更是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发展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未.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蒋光琴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阅读教学的任务是非常重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方面,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阅读的冲动,阅读积极性比较高;另一方面,学生自控能力弱,缺少阅读方法的掌握和指导,同时在课外阅读拓展中.

论文大全